- 年份
- 2024(5706)
- 2023(8557)
- 2022(7156)
- 2021(6372)
- 2020(5212)
- 2019(11390)
- 2018(11027)
- 2017(21559)
- 2016(10852)
- 2015(11759)
- 2014(11349)
- 2013(11032)
- 2012(10147)
- 2011(9184)
- 2010(9393)
- 2009(9262)
- 2008(8528)
- 2007(7503)
- 2006(6968)
- 2005(6255)
- 学科
- 济(69504)
- 经济(69464)
- 管理(33621)
- 业(29569)
- 企(24840)
- 企业(24840)
- 方法(21551)
- 数学(18934)
- 数学方法(18814)
- 地方(17070)
- 中国(14003)
- 财(13505)
- 地方经济(12602)
- 业经(12502)
- 农(12232)
- 学(10124)
- 制(9197)
- 务(8809)
- 财务(8795)
- 财务管理(8786)
- 融(8748)
- 金融(8747)
- 农业(8523)
- 贸(8504)
- 贸易(8498)
- 环境(8462)
- 企业财务(8443)
- 易(8154)
- 银(7683)
- 银行(7682)
- 机构
- 学院(160688)
- 大学(158222)
- 济(80842)
- 经济(79556)
- 管理(60871)
- 研究(54331)
- 理学(52567)
- 理学院(52031)
- 管理学(51290)
- 管理学院(50980)
- 中国(40629)
- 财(35942)
- 京(30523)
- 财经(28944)
- 科学(28228)
- 经济学(26704)
- 经(26217)
- 所(25893)
- 中心(23947)
- 经济学院(23749)
- 研究所(23060)
- 江(22719)
- 财经大学(21448)
- 范(19520)
- 师范(19390)
- 院(19376)
- 北京(18969)
- 州(18354)
- 农(18029)
- 商学(17947)
- 基金
- 项目(101867)
- 科学(82054)
- 研究(77862)
- 基金(75659)
- 家(64096)
- 国家(63578)
- 科学基金(55904)
- 社会(53709)
- 社会科(51103)
- 社会科学(51090)
- 基金项目(39239)
- 省(39073)
- 教育(35365)
- 自然(33144)
- 自然科(32422)
- 自然科学(32416)
- 自然科学基金(31831)
- 划(31771)
- 编号(30913)
- 资助(30508)
- 成果(24556)
- 发(23205)
- 国家社会(22943)
- 部(22926)
- 重点(22787)
- 创(21520)
- 人文(20993)
- 课题(20988)
- 教育部(20825)
- 性(20061)
共检索到2428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建万 袁丽 陶锋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纳入环境管制因素考察FDI区位选择因素,结果表明:在不考虑聚集经济情况下,"污染避难所"现象在我国一定程度上成立,考虑集聚经济,外商投资与环境管制关系则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降低环境标准并不是最佳选择,而需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人力资本和本地FDI集聚效应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
基于Martin和Roger的自由资本模型并进行进一步推导和参数分析,得出有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五个假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结论显示,我国对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市场寻求和技术寻求特征,对中等发达国家的投资具有"本地生产、本地销售"的特征,对发展中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明显的自然资源寻求特征;对最不发达国家的直接投资具有出口拉动的特征,而所有的分析中,效率寻求的特征都不显著。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肖琦 柴敏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重新审视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行为。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表明,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等传统FDI区位变量未能较好地解释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新经济地理学所揭示的贸易成本、技术外溢、市场规模以及历史FDI等传导机制在我们的实证结果中具有统计显著性。这对中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政府有着深刻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外商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我国服务业工资差异研究"课题组 张军
利用200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服务业的汇总数据和2007年的城市数据,我们对影响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工资差异的因素作了初步考察,特别关注代表地区市场容量以及与市场接近程度的城市市场潜能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其服务业集聚程度高0.2%左右,且市场潜能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不显著。而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中,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平均高0.181%,且这种影响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不明显。市场潜能对服务业影响在地区间的差异可能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城市体系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有关。本文还分析了城市层面的其他特征对服务业的影响。
关键词:
市场潜能 产业集聚 工资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燮,杨开忠,刘安国
1990年代初,新经济地理学和复杂科学都对经济主体区位选择以全新的诠释。基本的不同点在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主体行为的完全理性,而复杂科学假设经济主体的行为为有限理性。新经济地理学仍沿用主流经济学一般均衡的框架,而复杂科学的模型是动态和演化的过程。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具有报酬递增、路径依赖和事后决策和调整的特征。根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学科交叉融合趋势。
关键词:
报酬递增 路径依赖 新经济地理 复杂科学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珮 陈继勇
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本文从微观层面运用嵌套Logit模型模拟《财富》世界500强中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华区位战略。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公司并不是将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放在同一层次上进行比较,而是采用"中心-外围"和七大地理区域分层区位选择逻辑对子公司区位进行选择。市场需求、劳动市场、内陆交通运输条件以及集聚效应都呈现出经济地理特征。因此,处于经济"外围"的中、西部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如何正确利用区域和省级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合理和有效引进优质外资,并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对于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允春 席艳荣 李微微
新经济地理学具有很强的区域分析能力,将其应用于临空经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研究对象、区域空间的初始状态、市场结构、区域的贸易自由度角度阐述了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临空经济成因的适用性,并应用新经济地理学的FE模型分析临空经济的形成机理,最后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及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忠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对当今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带来较大冲击的"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背景、研究视角和方法等问题。认为经济区位论、传统经济地理学、新国际贸易理论和产业组织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发展是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基础;收入递增带来的规模经济、运输费用、生产要素的不可移动性、历史发展的偶然性、路径依赖等相互作用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视角;集聚力和分散力的相互关系是研究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规模经济 集聚力 分散力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王领 胡晓涛
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中的线性模型加以修改,本文将跨区域交易的商品种类增加了服务品,修改冰山运输成本为更合理的单位可变成本,最后建立大-小城市模型,使用区域间相对吸引力来描述人口流动的方向与强度。通过数值模拟分析,本文得出结论,电子商务的发展使得服务品提供方式多样化,加上电子商务带来的跨地区交易成本降低,有利于增强中小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文章最后指出,电子商务的发展有利于改变我国区域人口不平衡的现象,但在短期内不平衡仍将存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文雯 金祥荣 朱希伟
本文在新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结合1999—2007年工业企业数据和城市年鉴数据,运用无条件分布特征-参数对应的计量方法,研究了集聚效应和选择效应对我国213个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8个制造业行业企业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集聚效应对于不同行业企业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在大城市拥有更强的集聚效应;劳动密集型行业在中小城市拥有更强的集聚效应。选择效应对企业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这些结果说明,推动产业集聚,优化产业布局能提高企业效率;减少政府行政干预,加快市场化进程,则能发挥城市中市场优胜劣汰的选择机制,进而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飞虎 史潇潇
本文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上,结合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就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集聚与创新构建了理论框架,揭示了海外R&D集聚与创新的关系,并采用2001-2006年跨国公司在京R&D技术合同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跨国公司海外R&D集聚与创新受到跨国公司组织控制、组织规模与组织创新的显著影响,同时受范围经济、空间联系等新经济地理学因素的积极影响,但是受累积循环因果关系影响则较弱。另外,根据R&D集聚与领先大学的关系所作研究表明(利用GIS系统),在京跨国公司R&D机构的确形成了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核心的密集布局,这对R&D机构能力的提升与地区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具有重...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研究与发展 集聚与创新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郝寿义 张永恒
在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税收,将环境规制作为政府税收的一部分,从数理上对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或单一关系,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的关系会因产业类别和经济规模而存在差异;另外,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也会由于其实施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着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率先增强环境规制将成为经济集聚的一个有利因素,但其效应可能会随着其他地区的"跟随战略"而趋于弱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林宪生
以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为基础,以创造性人力资源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支撑的新的经济形态已走近我们。新经济形态使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成为可能。为适应新经济形态,经济地理学要重新确定研究对象、问题和任务,构建现代经济地理学体系和范畴,以指导知识经济的发展和合理布局。
关键词:
新经济形态 资源经济 经济地理 发展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张慧 黄建忠
本文基于Martin&Roger的自由资本模型,对其进行进一步推导和参数分析,得出有关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五个假说,并在此基础上,通过静态面板数据模型检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的影响因素。经分析,发现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分布表现出明显的市场寻求、技术寻求、资源寻求和出口拉动的特征。因此,我国应保持和加强资源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加快技术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并积极推动效率寻求型对外直接投资,以加快对外直接投资的步伐。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安虎森 李锦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税收竞争理论认为:分散均衡条件下,税收竞争类似于标准税收竞争;而聚集均衡条件下,贸易自由度和聚集因素对税收竞争有重要影响。其研究结论是:区域税收差异随贸易自由度提高先增后减,聚集租金的存在使得核心区可以制定较高流动要素税率,简单的税收协调不一定改善两区域的福利。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税收竞争 贸易自由度 聚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