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428)
2023(16661)
2022(13813)
2021(12360)
2020(10372)
2019(23591)
2018(22970)
2017(44549)
2016(23839)
2015(26985)
2014(26947)
2013(26434)
2012(24348)
2011(22081)
2010(22340)
2009(21204)
2008(20529)
2007(18416)
2006(16423)
2005(14797)
作者
(69293)
(57984)
(57816)
(55255)
(37014)
(27620)
(26512)
(22447)
(22105)
(20459)
(19653)
(19373)
(18491)
(18190)
(18001)
(17914)
(17336)
(17060)
(16702)
(16634)
(14414)
(14219)
(14124)
(13325)
(13313)
(12990)
(12748)
(12664)
(11735)
(11393)
学科
(121320)
经济(121204)
管理(68341)
(64205)
(52036)
企业(52036)
方法(48860)
数学(43143)
数学方法(42768)
中国(31249)
(28632)
地方(27048)
(26388)
业经(24639)
(21862)
(21747)
农业(19277)
(19151)
贸易(19139)
(18659)
银行(18625)
(18343)
(17574)
(16592)
金融(16590)
(16132)
财务(16092)
财务管理(16050)
环境(15976)
理论(15869)
机构
学院(350220)
大学(349444)
(153660)
经济(150488)
管理(132207)
研究(119506)
理学(114014)
理学院(112673)
管理学(110690)
管理学院(110029)
中国(91407)
(72781)
科学(70735)
(69654)
(59866)
(55995)
财经(55870)
中心(54637)
研究所(54053)
(52918)
(50744)
经济学(49381)
业大(48780)
(45844)
北京(45417)
师范(45412)
经济学院(44420)
农业(43877)
(42903)
(42266)
基金
项目(229962)
科学(182229)
基金(168281)
研究(168214)
(145667)
国家(144491)
科学基金(124838)
社会(110301)
社会科(104591)
社会科学(104562)
(89451)
基金项目(88745)
自然(78748)
教育(77775)
自然科(77028)
自然科学(77009)
自然科学基金(75627)
(74843)
资助(68742)
编号(67296)
成果(54337)
重点(52078)
(51341)
(50725)
(47599)
课题(46942)
国家社会(46375)
教育部(44680)
创新(44549)
科研(43789)
期刊
(174217)
经济(174217)
研究(106463)
中国(64727)
(54211)
学报(51368)
(51338)
管理(48781)
科学(48402)
大学(39214)
学学(37184)
(36370)
金融(36370)
农业(33919)
教育(33104)
技术(29981)
经济研究(29263)
财经(28796)
业经(27424)
(24875)
问题(23959)
技术经济(18567)
(18193)
(18132)
统计(17858)
商业(17244)
世界(16327)
(16302)
现代(16082)
理论(15805)
共检索到5225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彦彭  张高峰  
本文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针对商业集聚与城镇化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构建了耦合模型,运用中原城市群河南省域内的17个省辖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河南17个省辖市商业集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中心-外围"结构,外围城市规模过小,集聚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建军  陈国亮  黄洁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新古典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尝试性地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探索研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成因与发展趋势,并采用全国22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知识密集度、信息技术水平、城市和政府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与制造业集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论在受地理因素影响方面,还是受累积循环因果关系影响方面都较弱。另外,根据服务业集聚与城市规模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由于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存在截然相反的集聚路径,这使得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将长期存在集聚效应,而中西部地区在城市相对规模达到一定的熵值后集...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梅  何飞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将服务业纳入经济系统中,考察成都市城镇化进程中的要素空间集聚模式,并深入行业内部,分析不同资源配置机制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结果显示:成都市是典型的服务业空间集聚带动了人口集聚,且主要受市场调控配置行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新常态下,成都市应遵循发展规律,顺应其禀赋推进城镇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高新雨  王叶军  
本文通过在Baldwin等建立的LS模型中引入教育因素,构建起分析基础设施和教育财政支出影响制造业集聚机制的新经济地理分析框架。在该理论框架基础上,本文利用动态面板系统GMM面板估计方法,对2004—2013年全国224个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深入分析了城市基础设施、教育财政支出对全国和不同地区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发现:基础设施财政投入对城市制造业集聚的带动作用存在"门槛效应",西部地区城市因基础设施水平与发达地区差距较大,阻碍了制造业的转移和集聚;教育财政支出则通过提升城市人力资本水平、促进知识溢出接收,显著地带动了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城市制造业集聚水平提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郑飞虎  史潇潇  
本文在跨国公司对外直接投资理论基础上,结合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与战略管理理论,就跨国公司海外R&D投资集聚与创新构建了理论框架,揭示了海外R&D集聚与创新的关系,并采用2001-2006年跨国公司在京R&D技术合同交易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跨国公司海外R&D集聚与创新受到跨国公司组织控制、组织规模与组织创新的显著影响,同时受范围经济、空间联系等新经济地理学因素的积极影响,但是受累积循环因果关系影响则较弱。另外,根据R&D集聚与领先大学的关系所作研究表明(利用GIS系统),在京跨国公司R&D机构的确形成了以高校和科研院所为核心的密集布局,这对R&D机构能力的提升与地区技术创新体系的形成具有重...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覃一冬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关于经济空间集聚的研究视角,采用我国2003—2009年间26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城市经济集聚的决定因素。实证研究结果发现,Marshall所强调的三个外部性经济均显著影响我国城市经济集聚,但是劳动力市场外部性和知识外溢却呈现出离心力作用。此外,控制变量的回归系数表明,扩大城市对外开放程度和增加教育投入能促进城市经济集聚,而市场化水平的提高和基础设施的投入则有利于促进城市经济的一体化。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蔡武  
党的十九大提出坚持集中、集聚、集约发展和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分析区域内部城市地区经济集聚与扩散的均衡及其最优集聚规模,旨在为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提供空间经济维度的决策参考。首先,基于经济集聚最优规模形成机理,构建了城市平均劳动生产率与城市经济集聚关系的二次函数动态面板模型;其次,利用我国地级市市辖区的Panel Data,采用GMM法实证检验了城市非农就业密度对城市平均劳动生产率的非线性影响,发现确实存在一个使城市集聚经济效益最大化的最优集聚规模;最后,估计了我国城市经济整体及分第二、三产业的最优集聚规模,发现第二产业的最优集聚规模小于第三产业。目前大部分城市的实际集聚水平低于最优水平,城市地区经济总体上仍处于集聚效应主导的阶段。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沈能  王群伟  赵增耀  
集聚外部性是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机制,不同的集聚程度和集聚方式对应于不同的碳排放行为。邻接地区的环境倾销和转嫁效应显著,其中,贸易联系紧密的地区间有着较强的负向环境效应。因此,在节能减排工作中,要充分发挥空间集聚的"自净效应",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污染(政策)的空间相关性,加强跨地区的环境合作。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高永祥  
文章使用地级及地级以上城市数据,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研究范式,通过构建理论模型,对影响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因素展开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市场潜能、人力资本和外商直接投资等因素均对城市化发展存在显著影响,而早期城市规模的影响则显著为负。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张永恒  郝寿义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自由资本模型基础上,引入地区间技术进步率的差异,得出新的产业流动均衡方程;运用数值模拟,研究在技术进步率存在差异的前提下市场规模和贸易自由度如何影响产业份额并促进集聚的形成。在此基础上,选取中国四大经济区域17个省份,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对新经济地理学的一些结论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不同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因素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技术进步率、规模经济和地方保护主义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范围更广;本地市场效应仅在个别行业内存在;当贸易成本较低时,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倾向高于资本密集型产业。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郝寿义  张永恒  
在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税收,将环境规制作为政府税收的一部分,从数理上对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或单一关系,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的关系会因产业类别和经济规模而存在差异;另外,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也会由于其实施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着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率先增强环境规制将成为经济集聚的一个有利因素,但其效应可能会随着其他地区的"跟随战略"而趋于弱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曹允春  席艳荣  李微微  
新经济地理学具有很强的区域分析能力,将其应用于临空经济的形成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从研究对象、区域空间的初始状态、市场结构、区域的贸易自由度角度阐述了用新经济地理学分析临空经济成因的适用性,并应用新经济地理学的FE模型分析临空经济的形成机理,最后得到一些有益的结论及启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肖飞  张落成  姚士谋  
城市群空间格局发展并非均匀的发展,而是密度(Density)更为集中、距离(Distance)逐渐缩短、整合(Division)更为强烈的过程。基于2009年世界银行发展报告,在劳动生产率基础上分析了长三角城市群空间发展状态。结果表明:1城市化的推进取决于密度的增加,区域发展取决于距离约束的克服,而区域一体化则取决于减少分割并增强整合,因此3D对于认识城市群区域发展及其一体化进程是非常合适的框架。2上海、苏州和无锡表现为3D类型,常州和南京表现为"密度—距离"2D类型,杭州表现为"距离—整合"2D类型,南通等表现为"距离"1D类型,绍兴等表现为"整合"1D类型,扬州等表现出0D类型;3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密度、心理距离、制造业专业化指数和外商直接投资均与劳动生产率存在显著性,弹性系数分别为1.727、0.218、0.102和0.237,而交通综合可达性作用不再显著,说明现阶段提升城市群内部经济密度和整合内外部资源比缩短各城市间距离更为重要。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奕鋆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如何影响高端制造业集聚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本文认为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会导致资本流向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从而导致产业集聚现象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但是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又会逐渐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大致呈倒"U"形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31个省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中国的地区金融发展将促进高端制造业的集聚,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之间在长期呈倒"U"形关系,且在目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奕鋆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如何影响高端制造业集聚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本文认为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会导致资本流向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从而导致产业集聚现象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但是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又会逐渐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大致呈倒"U"形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31个省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中国的地区金融发展将促进高端制造业的集聚,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之间在长期呈倒"U"形关系,且在目前,地区金融发展将拉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