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35)
- 2023(4884)
- 2022(4001)
- 2021(3411)
- 2020(2771)
- 2019(6346)
- 2018(6157)
- 2017(11734)
- 2016(5923)
- 2015(6663)
- 2014(6991)
- 2013(7060)
- 2012(7033)
- 2011(6845)
- 2010(7106)
- 2009(6832)
- 2008(6535)
- 2007(5947)
- 2006(5632)
- 2005(5388)
- 学科
- 济(55386)
- 经济(55350)
- 管理(17787)
- 方法(15295)
- 地方(14874)
- 业(13264)
- 数学(12375)
- 数学方法(12295)
- 地方经济(11787)
- 企(11691)
- 企业(11691)
- 学(10421)
- 中国(10128)
- 业经(9379)
- 理论(7192)
- 经济学(7130)
- 农(6606)
- 和(6438)
- 融(6335)
- 金融(6335)
- 财(6219)
- 环境(6187)
- 制(5719)
- 发(5567)
- 产业(5415)
- 体(5363)
- 银(5107)
- 银行(5106)
- 策(5021)
- 行(5003)
- 机构
- 大学(106291)
- 学院(103742)
- 济(56902)
- 经济(55950)
- 研究(40255)
- 管理(38008)
- 理学(32469)
- 理学院(32021)
- 管理学(31620)
- 管理学院(31400)
- 中国(29504)
- 财(24201)
- 京(22060)
- 科学(21020)
- 所(20000)
- 经济学(19526)
- 财经(19285)
- 研究所(17892)
- 经(17421)
- 经济学院(17112)
- 中心(16325)
- 江(15305)
- 范(14470)
- 北京(14419)
- 师范(14411)
- 财经大学(14201)
- 院(13908)
- 科学院(12093)
- 师范大学(11954)
- 州(11883)
- 基金
- 项目(60608)
- 科学(48738)
- 研究(45967)
- 基金(45582)
- 家(38491)
- 国家(38195)
- 科学基金(33064)
- 社会(32669)
- 社会科(31021)
- 社会科学(31013)
- 基金项目(23320)
- 省(21712)
- 教育(20334)
- 自然(18753)
- 资助(18600)
- 自然科(18296)
- 自然科学(18292)
- 划(17993)
- 自然科学基金(17975)
- 编号(17383)
- 成果(14899)
- 发(14311)
- 国家社会(14218)
- 部(14006)
- 重点(13742)
- 济(13464)
- 经济(13349)
- 教育部(12722)
- 人文(12487)
- 发展(12354)
共检索到1675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孟叶 吴浩波
从早期的评介与比较到后来的应用与吸收,国内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仍处在追赶与模仿阶段,能理论建模的虽不少,真正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却鲜有耳闻。经历了早期的“火爆”到“因其局限性而感到失望”的阶段后,约从2008年开始,国内外新经济地理学在反思、完善中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依据思想、方法和技巧,这些进展主要体现在6个方向上:城市与城市体系、异质性、运输成本、标定、与地理学融合,以及公共政策。在这些方向中,城市与城市体系理论、异质性的深化、运输成本内生化、公共政策可以成为未来主攻的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安国 杨开忠
近十年来,以克鲁格曼(P.Krugman)等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异军突起,从理论领域对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新的探讨。本文拟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型进行重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含义做一个扼要的概括。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枭吟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主要包括核心—边缘模型、城市演化模型和集聚与贸易模型,并且已发展成为均衡框架中解释经济地理驱动力量的重要理论之一。文章认为,新经济地理模型的局限性是过分依赖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替代弹性效用函数和冰山运输成本等假设条件,大量运用抽象数学模型,缺乏实证检验。随着空间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会不断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模型 理论扩展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汤学兵
保罗·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其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分支之一,标志着区位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范畴。近年来,新经济学不仅在理论上深入发展,而且产生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本文在回顾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演进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实证研究成果,最后在分析新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困难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理论演进 实证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廉勇
新经济地理学把空间因素纳入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对研究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贸易和集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而构建理论模型是研究理论问题的通常手段,从克鲁格曼首先提出的核心—边缘模型以来,陆续又有多种新的理论模型出现,这些模型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核心内容。总结这些前沿理论模型的基础、假设条件、异同和难点,以及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前沿 理论模型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董亚宁
针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突出的问题,通过构建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框架,提出了影响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相关因素;运用空间探索性数据分析方法分析甘肃县域经济的空间差异分布与集聚情况;通过引入空间矩阵对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结果表明:甘肃省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性和空间正相关性;相对市场规模、知识存量、产业份额、城镇化水平、贸易自由度及资本投入均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重要因素;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分析框架可以解释县域经济发展差异的成因。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张楠 刘雅莹 张朝阳
2014年12月6日,由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和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共同指导、国家开放与发展研究院和上海市国际贸易学会主办的第一届"新新经济地理前沿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对外经贸大学成功举办。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副校长徐永林教授、科研处处长陈子雷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城市与区域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教授、中国科学院石敏俊教授和赵作权研究员、北京大学沈体雁教授、日本东北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安虎森 李锦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税收竞争理论认为:分散均衡条件下,税收竞争类似于标准税收竞争;而聚集均衡条件下,贸易自由度和聚集因素对税收竞争有重要影响。其研究结论是:区域税收差异随贸易自由度提高先增后减,聚集租金的存在使得核心区可以制定较高流动要素税率,简单的税收协调不一定改善两区域的福利。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税收竞争 贸易自由度 聚集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谢燮 杨开忠
20世纪 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地理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一报酬递增思想的演进 ,其二是复杂科学所强调的自组织、路径依赖和“锁定”等概念 ,其三是垄断竞争的Dixit Stiglitz模型框架及其应用。复杂科学的路径依赖与“锁定”等概念为新经济地理学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认识论基础。Dixit Stiglitz垄断竞争模型为经济学处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提供了技术的可能 ,其在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中的应用为新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做好了铺垫。在此基础上 ,新经济地理学应运而生。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花俊
笔者对新经济地理学相关的几个理论问题,分别从理论规范、学科范式、研究方法等方面与地理学、城市区域经济学进行比较,并就新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名称进行了探讨。最后,从经济方法论探讨了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和发展历程。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理论 比较 方法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胡志丁 葛岳静 徐建伟 曹原
空间是地理学的核心概念之一,长期以来在地理学的研究中占据核心地位。地理学对于空间的认识由于受到多学科的影响和启示也在不断演变和发展,其中哲学和社会学对空间的理解对地理科学的影响极为深刻。经济地理学作为地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之一,短短百年历史就经历了数次研究思潮的变迁和学科地位的崛起。这一切都离不开经济地理扎根于空间。空间是经济地理理论创新的源泉。本文通过对地理学中的空间概念与经济地理发展脉络的对应阐释,进一步印证了上述观点。同时,本文指出空间不能被沦落到和地方、区位、区域等概念并列的地位,空间包含着后者,须进一步强化空间的第一位性。但是也不能忽略经济地理学中的方法论的创新,每一次空间理解的突破都伴随着研究方法的创新,但是方法的创新始终是第二位的。因为方法创新的背后隐含着空间理解的改变。
关键词:
空间 经济地理学 理论构建 方法论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安虎森 刘军辉
该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建立自贸区模型,研究了成立自贸区的影响因素以及自贸区成立对不同国家产业份额和福利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市场规模、比较优势、自贸区内国家与区外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度以及自贸区内国家间的贸易自由度是影响自贸区内国家产业份额与福利水平的主要因素。当自贸区内的贸易自由度较低时,市场规模是影响资本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当自贸区内的贸易自由度较大时,比较优势是影响资本和产业转移的主要因素。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何文 安虎森
文章通过细分国内各税种、内生化税收和财政支出并纳入财政分权和转移支付,构建了一个2×3×2的新经济地理一般均衡模型。研究认为,转移支付政策难以显著缩小区域差距,而税收政策则有明显的效果。此外,所得税对实际GDP的影响非中性,其中个人所得税的影响机制与流转税相似。当区域间贸易开放度较高时,降低流转税、个人所得税的税率并提高企业所得税的税率,可以增加总税收和(或)整个经济系统的实际GDP。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安虎森 刘军辉
文章通过对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研究的拓展,纳入户籍制度和土地产权制度作为约束,研究我国劳动力钟摆式流动模式下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问题。研究表明,当技术进步率达到能够释放出大量农业剩余劳动力时,将发生剩余劳动力向发达地区的转移,这种劳动力流动会加剧区际发展的差距;当技术进步率达到欠发达地区也能够承接产业转移时,原先在发达地区务工的劳动力将反向流动,劳动力反向流动会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发展的差距。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杨柳 方元子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税收竞争理论认为,税率变动能否对要素流动产生实质性影响取决于地区间经济均衡的状态:以降税吸引要素流入的竞争手段仅在经济处于分散均衡状态下的匀质地区间有效;当存在经济集聚时,税率的降低不一定能吸引要素的流入。经济发展所处的一体化阶段、贸易成本、政府的行政效率、基础设施水平和企业异质性等因素会对税收竞争机制及结果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这意味着,分散均衡状态下,地方政府共同提高税率的税收协调与合作能够避免地区间盲目降税、"逐底竞争";在经济集聚状态下则应引导地方政府致力于提高产业的集聚程度,实现产业的结构升级,通过提高集聚租来促成地区间自发的税收协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