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760)
- 2023(15941)
- 2022(13715)
- 2021(12916)
- 2020(10821)
- 2019(24817)
- 2018(24469)
- 2017(47110)
- 2016(25191)
- 2015(28514)
- 2014(28112)
- 2013(27948)
- 2012(25601)
- 2011(23338)
- 2010(23168)
- 2009(21764)
- 2008(20962)
- 2007(18239)
- 2006(16330)
- 2005(14667)
- 学科
- 济(118329)
- 经济(118212)
- 管理(74706)
- 业(69796)
- 企(59230)
- 企业(59230)
- 方法(48801)
- 数学(42438)
- 数学方法(42046)
- 中国(30154)
- 财(28206)
- 农(26593)
- 地方(24392)
- 业经(23987)
- 学(22753)
- 贸(20973)
- 贸易(20956)
- 制(20607)
- 易(20363)
- 务(18464)
- 财务(18394)
- 财务管理(18368)
- 农业(17683)
- 企业财务(17511)
- 和(17084)
- 理论(16693)
- 环境(16662)
- 银(16311)
- 银行(16278)
- 融(15921)
- 机构
- 大学(364172)
- 学院(361034)
- 济(156646)
- 经济(153614)
- 管理(142904)
- 研究(124925)
- 理学(123623)
- 理学院(122287)
- 管理学(120384)
- 管理学院(119741)
- 中国(94865)
- 京(77245)
- 科学(73489)
- 财(70368)
- 所(62084)
- 财经(56809)
- 研究所(56397)
- 中心(55317)
- 经(51786)
- 农(51304)
- 江(50442)
- 北京(49396)
- 业大(49080)
- 经济学(48373)
- 范(46813)
- 师范(46447)
- 院(45025)
- 经济学院(43323)
- 财经大学(42401)
- 州(40949)
- 基金
- 项目(242016)
- 科学(191138)
- 研究(179489)
- 基金(177610)
- 家(153799)
- 国家(152562)
- 科学基金(131294)
- 社会(115537)
- 社会科(109576)
- 社会科学(109547)
- 基金项目(93705)
- 省(90982)
- 自然(83519)
- 教育(81902)
- 自然科(81541)
- 自然科学(81522)
- 自然科学基金(80081)
- 划(77035)
- 资助(73572)
- 编号(72529)
- 成果(59333)
- 部(54784)
- 重点(53873)
- 发(51680)
- 创(49846)
- 课题(49374)
- 国家社会(48127)
- 教育部(47740)
- 创新(46534)
- 人文(46363)
- 期刊
- 济(175147)
- 经济(175147)
- 研究(112168)
- 中国(65069)
- 管理(53779)
- 财(53761)
- 学报(52595)
- 科学(50560)
- 农(46768)
- 大学(40396)
- 学学(37999)
- 教育(36834)
- 农业(32762)
- 融(32077)
- 金融(32077)
- 技术(30375)
- 经济研究(29725)
- 财经(28652)
- 业经(26239)
- 经(24632)
- 问题(22394)
- 贸(19170)
- 技术经济(18570)
- 图书(17755)
- 世界(17713)
- 业(17322)
- 理论(17027)
- 国际(17022)
- 现代(16234)
- 商业(15726)
共检索到5358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珮 陈继勇
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本文从微观层面运用嵌套Logit模型模拟《财富》世界500强中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华区位战略。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公司并不是将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放在同一层次上进行比较,而是采用"中心-外围"和七大地理区域分层区位选择逻辑对子公司区位进行选择。市场需求、劳动市场、内陆交通运输条件以及集聚效应都呈现出经济地理特征。因此,处于经济"外围"的中、西部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如何正确利用区域和省级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合理和有效引进优质外资,并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对于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盛垒
传统的国际投资区位理论对跨国公司R&D空间集聚现象的解释存在诸多不足,本文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重新审视跨国公司R&D的空间集聚行为,试图揭示跨国公司R&D空间集聚的客观规律。我国省际数据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区域劳动力成本、地方优惠政策等传统的国际投资区位变量未能很好地反映跨国公司在华R&D的空间集聚格局,而新经济地理理论所揭示的贸易成本、技术溢出、市场规模、跨国公司的区域生产水平以及区域历史跨国公司R&D投资等集聚变量是导致跨国公司在华R&D空间集聚的重要原因。这对提升我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方面的竞争力有着深刻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跨国公司R&D 新经济地理学 空间集聚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建万 袁丽 陶锋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纳入环境管制因素考察FDI区位选择因素,结果表明:在不考虑聚集经济情况下,"污染避难所"现象在我国一定程度上成立,考虑集聚经济,外商投资与环境管制关系则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降低环境标准并不是最佳选择,而需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人力资本和本地FDI集聚效应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李宏艳 齐俊妍
近年来国际分工表现为生产和贸易的垂直专业化,但现有理论分析未能考虑在垂直专业化中起重要作用的跨国公司的跨国生产因素,而且未能考虑跨国跨产业的投入产出的垂直关联。本文在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加入投入产出垂直关联因素的跨国跨产业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得出完全垂直专业化是国际生产和分工的稳定均衡点的结论,并分析了垂直专业化的两个决定因素运输成本和投入产出关联以及不同垂直关联程度和运输成本对不同国家要素收入的影响。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肖琦 柴敏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重新审视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行为。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表明,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等传统FDI区位变量未能较好地解释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新经济地理学所揭示的贸易成本、技术外溢、市场规模以及历史FDI等传导机制在我们的实证结果中具有统计显著性。这对中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政府有着深刻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外商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我国服务业工资差异研究"课题组 张军
利用2008年地级及以上城市层面服务业的汇总数据和2007年的城市数据,我们对影响服务业产业集聚及工资差异的因素作了初步考察,特别关注代表地区市场容量以及与市场接近程度的城市市场潜能带来的影响。分析表明,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其服务业集聚程度高0.2%左右,且市场潜能对服务业集聚的影响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东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则不显著。而在市场潜能高1%的城市中,服务业的工资水平平均高0.181%,且这种影响在西部地区最大,东部地区其次,中部地区不明显。市场潜能对服务业影响在地区间的差异可能与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在城市体系以及地理位置的不同有关。本文还分析了城市层面的其他特征对服务业的影响。
关键词:
市场潜能 产业集聚 工资水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燮,杨开忠,刘安国
1990年代初,新经济地理学和复杂科学都对经济主体区位选择以全新的诠释。基本的不同点在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主体行为的完全理性,而复杂科学假设经济主体的行为为有限理性。新经济地理学仍沿用主流经济学一般均衡的框架,而复杂科学的模型是动态和演化的过程。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具有报酬递增、路径依赖和事后决策和调整的特征。根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学科交叉融合趋势。
关键词:
报酬递增 路径依赖 新经济地理 复杂科学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怡达 余华义
本文运用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对城市经济增长模型进行了拓展,详细分析了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对城市规模的影响机制。通过将基本公共服务因素和房价因素引入拥挤函数对拥挤效应做了进一步的细化,并将拥挤函数纳入增长函数,来构建分析稳态演进路径的理论模型。该模型显示,城市规模最后都会收敛于适宜规模,适宜规模是动态变化的,它跟城市经济状况,房价,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有关,行政等级也会影响到城市的适宜规模。文章利用中国35个大城市2003-2012年的城市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与理论模型的基本吻合,房价和基本公共服务对城市规模有显著影响。本文还对不同行政层级的城市做了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行政层级城市适宜规模的特点。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房价和拥挤效应 城市规模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兵 康吉红 王艳
加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着重从微观企业层面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本文阐述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模型和分析框架,对"新"新经济地理学经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的拓展、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的完善以及与相关研究领域的融合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张文忠
本文研究和分析了对当今经济学界和地理学界带来较大冲击的"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背景、研究视角和方法等问题。认为经济区位论、传统经济地理学、新国际贸易理论和产业组织论及非线性动力学理论的发展是新经济地理学产生的基础;收入递增带来的规模经济、运输费用、生产要素的不可移动性、历史发展的偶然性、路径依赖等相互作用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和经济发展的基本视角;集聚力和分散力的相互关系是研究空间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规模经济 集聚力 分散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发余
过去几年中,经济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经济地理学”热潮,主要涵盖经济学的两个方向:国际经济学(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前一个方向主要讨论产业的空间聚集问题,后一个方向主要关注区域经济的长期收敛问题。这种“热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有几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与之相关,其中包括克鲁格曼、波特、巴罗和阿瑟,他们的著作都涉及到“地理”问题。这些学者所讨论的“新经济地理学”在内容、方法上都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有很大差别。本文试图介绍西方经济学中这种新趋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陈秀山 汤学兵
本年度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NEG)标志着主流经济学对空间问题的重新审视。近年来,NEG 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从微观和宏观角度进行了更加深入的研究,将现实中与集聚相关的各种因素纳入 NEG 的研究框架。与此同时试图将城市经济学纳入 NEG的研究领域。本文概括和总结了 NEG 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指出了 NEG 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福柱
不同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同质性企业假设,"新"新经济地理学以垄断竞争和企业异质性为切入点,分析企业成本差异、效率差异与集聚经济的关系,构建了"新"新经济地理模型。尽管"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相关研究已经引起了极大反响,但仍需要在本地效应、城市集聚的微观基础、组织行为与企业布局关系等方面,进一步解析异质性企业与集聚经济的微观机理,以不断完善"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滨 邓祖涛 梁慧 毛焱
新经济地理学(NEG)诞生伊始就与正统经济地理学(PEG)存在诸多分歧。正统经济地理学在发展过程中逐渐放弃了传统区位理论,而新经济地理学是对古典区位论的继承与创新。二者均重视区域空间研究,但无论是方法论还是关注的区域尺度,都有所不同。在克鲁格曼的学术成就得到主流经济学界的重视和认可后,经济地理学的学科地位陡然提升,为二者在经济政策的空间转向、区域空间研究的政策转向、空间尺度的趋近以及特定研究对象等方面的交融提供了契机和平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永明 张利国
考虑到空间自相关在人口分布和经济增长中存在的普遍性,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地区溢出模型,在理论上纳入空间因素,在实证上应用消除空间依赖性的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人口分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主要结论有:(1)空间自相关检验显示,人口密度和经济增长都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证实人口分布对经济增长既有集聚效应也有拥挤效应,理论上两者存在倒"U"型关系;(3)通过全球126个国家1992—2012年空间面板数据验证了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倒"U"型的关系。(4)本文弥补了既有研究缺乏空间视角、忽视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