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00)
- 2023(6733)
- 2022(5694)
- 2021(5154)
- 2020(4454)
- 2019(10309)
- 2018(10151)
- 2017(19774)
- 2016(10408)
- 2015(11987)
- 2014(12127)
- 2013(11953)
- 2012(11120)
- 2011(10401)
- 2010(11018)
- 2009(10383)
- 2008(9861)
- 2007(8681)
- 2006(8046)
- 2005(7333)
- 学科
- 济(71215)
- 经济(71176)
- 管理(29174)
- 方法(26368)
- 业(24876)
- 数学(23968)
- 数学方法(23477)
- 企(20687)
- 企业(20687)
- 地方(17307)
- 中国(14211)
- 地方经济(12604)
- 学(12042)
- 业经(11622)
- 农(11259)
- 理论(9116)
- 财(8597)
- 制(8157)
- 环境(8016)
- 和(7936)
- 农业(7712)
- 经济学(7668)
- 贸(7636)
- 贸易(7628)
- 融(7389)
- 金融(7389)
- 易(7296)
- 策(7093)
- 发(6859)
- 体(6750)
- 机构
- 学院(160839)
- 大学(159797)
- 济(76841)
- 经济(75457)
- 管理(61081)
- 研究(57248)
- 理学(52559)
- 理学院(51951)
- 管理学(50688)
- 管理学院(50401)
- 中国(42152)
- 科学(34174)
- 京(33313)
- 财(31384)
- 所(29296)
- 研究所(26555)
- 财经(25144)
- 中心(24766)
- 经济学(24752)
- 江(24008)
- 农(22996)
- 经(22668)
- 经济学院(21788)
- 业大(21605)
- 北京(21329)
- 范(20221)
- 师范(20044)
- 院(20022)
- 州(19014)
- 财经大学(18467)
- 基金
- 项目(102950)
- 科学(81649)
- 基金(74628)
- 研究(74187)
- 家(64974)
- 国家(64500)
- 科学基金(55590)
- 社会(48460)
- 社会科(46086)
- 社会科学(46073)
- 省(40946)
- 基金项目(38199)
- 自然(35501)
- 教育(34931)
- 自然科(34754)
- 自然科学(34748)
- 自然科学基金(34083)
- 划(33700)
- 资助(32549)
- 编号(29151)
- 重点(23545)
- 成果(23472)
- 发(23150)
- 部(22420)
- 创(21151)
- 课题(21010)
- 国家社会(20220)
- 创新(19823)
- 教育部(19644)
- 大学(19201)
共检索到2465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谢燮,杨开忠,刘安国
1990年代初,新经济地理学和复杂科学都对经济主体区位选择以全新的诠释。基本的不同点在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本假设是经济主体行为的完全理性,而复杂科学假设经济主体的行为为有限理性。新经济地理学仍沿用主流经济学一般均衡的框架,而复杂科学的模型是动态和演化的过程。它们的相似之处在于都具有报酬递增、路径依赖和事后决策和调整的特征。根据分析和比较,得出经济地理学未来的学科交叉融合趋势。
关键词:
报酬递增 路径依赖 新经济地理 复杂科学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安国 杨开忠
近十年来,以克鲁格曼(P.Krugman)等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异军突起,从理论领域对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新的探讨。本文拟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型进行重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含义做一个扼要的概括。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廉勇
新经济地理学把空间因素纳入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对研究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贸易和集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而构建理论模型是研究理论问题的通常手段,从克鲁格曼首先提出的核心—边缘模型以来,陆续又有多种新的理论模型出现,这些模型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核心内容。总结这些前沿理论模型的基础、假设条件、异同和难点,以及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前沿 理论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亚军 张娥
新经济地理学为研究经济集聚现象提供了有力的建模方法,标志着空间经济学的最新进展。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体系已经基本形成。文章介绍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基本理论模型、主要结论以及重要的理论扩展,这些扩展表明新经济地理学能够以严格的建模方法对不同领域的诸多空间经济问题做出合乎事实的解释。简述了新经济地理学的局限性和发展前沿。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海余 王耀中 刘志忠
迪克西特(A.Dixit)和斯蒂格利茨(J.Stiglitz)发表《垄断竞争和最优产品的多样性》(1977)一文,用一个严谨、清晰、精致的模型(D—S模型)把垄断竞争和规模收益递增纳入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中。DS模型的出现解决了不完全竞争和收益递增等重要经济现象难于模型化的问题,为经济研究提供了—个重要的分析工具,促进了经济学领域其他分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一文
地区间失业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是我国失业问题的一大特点,即失业率较低的地区多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地区失业率较高,东北地区失业率则一直居高不下。以此经济现象为出发点,在经济新地理学的中心—外围模型基础上,利用中间投入品来创造前向和后向联系,在效率工资模型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地区、两部门关于交易成本和失业的模型。数理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当前我国失业问题地区差异的空间特点,即短期来看,集聚的地方由于制造业的规模扩大,获得大量就业,而另外的地方则由于流出大量就业而承受失业。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失业 地区差异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郭建万 袁丽 陶锋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纳入环境管制因素考察FDI区位选择因素,结果表明:在不考虑聚集经济情况下,"污染避难所"现象在我国一定程度上成立,考虑集聚经济,外商投资与环境管制关系则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降低环境标准并不是最佳选择,而需注重提高劳动者素质,培育人力资本和本地FDI集聚效应以吸引更多外资进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余珮 陈继勇
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本文从微观层面运用嵌套Logit模型模拟《财富》世界500强中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华区位战略。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公司并不是将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放在同一层次上进行比较,而是采用"中心-外围"和七大地理区域分层区位选择逻辑对子公司区位进行选择。市场需求、劳动市场、内陆交通运输条件以及集聚效应都呈现出经济地理特征。因此,处于经济"外围"的中、西部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如何正确利用区域和省级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合理和有效引进优质外资,并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对于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肖琦 柴敏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重新审视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行为。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表明,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等传统FDI区位变量未能较好地解释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新经济地理学所揭示的贸易成本、技术外溢、市场规模以及历史FDI等传导机制在我们的实证结果中具有统计显著性。这对中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政府有着深刻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外商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发余
过去几年中,经济学中出现了一种“新经济地理学”热潮,主要涵盖经济学的两个方向:国际经济学(贸易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前一个方向主要讨论产业的空间聚集问题,后一个方向主要关注区域经济的长期收敛问题。这种“热潮”之所以引人注目,是因为有几位著名的经济学家与之相关,其中包括克鲁格曼、波特、巴罗和阿瑟,他们的著作都涉及到“地理”问题。这些学者所讨论的“新经济地理学”在内容、方法上都与传统的经济地理学有很大差别。本文试图介绍西方经济学中这种新趋向。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伟博
自2008年保罗·克鲁格曼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后,国内学界掀起了一股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热潮。人们开始重新思考:新经济地理学的地位、范式及政策影响。本文通过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综述,评述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基础、建模中存在的主要缺陷,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对未来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期。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CP模型 聚集 福利与政策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陈勇兵 康吉红 王艳
加入了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着重从微观企业层面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本文阐述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渊源,介绍了"新"新经济地理学的基准模型和分析框架,对"新"新经济地理学经验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从中发掘未来的研究方向:研究视角的拓展、理论框架和模型方法的完善以及与相关研究领域的融合等。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谢燮 杨开忠
20世纪 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地理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一报酬递增思想的演进 ,其二是复杂科学所强调的自组织、路径依赖和“锁定”等概念 ,其三是垄断竞争的Dixit Stiglitz模型框架及其应用。复杂科学的路径依赖与“锁定”等概念为新经济地理学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认识论基础。Dixit Stiglitz垄断竞争模型为经济学处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提供了技术的可能 ,其在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中的应用为新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做好了铺垫。在此基础上 ,新经济地理学应运而生。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石祖葆
新经济地理学是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之后出现的第四次"新经济学"研究浪潮。它采用收益递增一不完全竞争模型的建模技巧,对空间经济结构与变化过程重新进行了分析,对传统经济地理学进行改造,将空间因素纳入主流经济学的研究范畴,丰富了主流经济学的研究内容,也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年猛 王垚
主流经济学由于缺乏合适的技术工具而长期缺失空间维度,D-S模型的出现和新贸易理论的创立为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奠定了技术基础;新经济地理学只关注宏观异质性而缺乏微观基础,"新"新贸易理论则为"新"新经济地理学的产生提供了微观理论基础。基于微观异质性,"新"新经济地理学推动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其理论模型主要基于三大分析框架,即D-S垄断竞争分析框架、OTT分析框架和BEKJ分析框架。中国学者应积极借鉴"新"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研究视角和方法,并结合中国经济实际,从简单的应用、模仿转向创新、突破,深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