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2)
- 2023(10743)
- 2022(8926)
- 2021(8355)
- 2020(6982)
- 2019(16330)
- 2018(15954)
- 2017(30942)
- 2016(16184)
- 2015(18728)
- 2014(18584)
- 2013(18548)
- 2012(17376)
- 2011(16170)
- 2010(16370)
- 2009(15521)
- 2008(14909)
- 2007(12942)
- 2006(11608)
- 2005(10701)
- 学科
- 济(102562)
- 经济(102480)
- 管理(45737)
- 方法(45419)
- 业(41941)
- 数学(41185)
- 数学方法(40648)
- 企(34085)
- 企业(34085)
- 中国(23677)
- 地方(19656)
- 农(18794)
- 财(17243)
- 业经(17144)
- 贸(16947)
- 贸易(16937)
- 易(16436)
- 学(15724)
- 地方经济(13545)
- 制(13483)
- 融(13027)
- 金融(13027)
- 理论(12808)
- 农业(12618)
- 环境(12157)
- 银(12028)
- 银行(12027)
- 行(11607)
- 和(11511)
- 发(10505)
- 机构
- 大学(252007)
- 学院(249091)
- 济(125305)
- 经济(123403)
- 管理(97336)
- 研究(86696)
- 理学(84558)
- 理学院(83699)
- 管理学(82329)
- 管理学院(81870)
- 中国(67625)
- 财(53625)
- 京(52377)
- 科学(46560)
- 财经(43753)
- 所(42146)
- 经济学(42086)
- 经(40002)
- 研究所(38045)
- 经济学院(37779)
- 中心(37731)
- 江(34108)
- 北京(33828)
- 财经大学(32709)
- 农(30954)
- 院(30639)
- 范(30625)
- 师范(30427)
- 业大(29699)
- 商学(27342)
- 基金
- 项目(160363)
- 科学(129374)
- 基金(121904)
- 研究(118348)
- 家(104591)
- 国家(103859)
- 科学基金(90593)
- 社会(81265)
- 社会科(77476)
- 社会科学(77462)
- 基金项目(62373)
- 省(57928)
- 自然(55640)
- 教育(54970)
- 自然科(54460)
- 自然科学(54449)
- 自然科学基金(53528)
- 资助(52514)
- 划(49207)
- 编号(44848)
- 部(38062)
- 成果(36499)
- 重点(36001)
- 国家社会(35637)
- 发(34695)
- 教育部(33994)
- 创(32874)
- 人文(32533)
- 中国(31961)
- 大学(31333)
- 期刊
- 济(135889)
- 经济(135889)
- 研究(79806)
- 中国(43852)
- 财(39572)
- 管理(37620)
- 科学(32441)
- 学报(30873)
- 农(27019)
- 大学(25155)
- 经济研究(24588)
- 学学(23839)
- 融(23787)
- 金融(23787)
- 财经(23738)
- 技术(22768)
- 教育(21257)
- 经(20567)
- 农业(18431)
- 问题(17839)
- 业经(17759)
- 统计(17134)
- 贸(16571)
- 技术经济(15333)
- 世界(15092)
- 策(14720)
- 国际(14383)
- 决策(13528)
- 商业(11630)
- 经济问题(10987)
共检索到3721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军
以中国沿海两大岛屿、14座沿海开放城市和5个经济特区为样本,通过统计分析的方法,检验了新经济地理学抽象模型"跑道经济"和"线性经济"的现实性。这种现实性的进一步证实,将对新经济地理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意义,会减少新经济地理学家在完善新经济地理模型时要顾忌的"现实性"批判。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牟丽 吴声功
本文在生产分割的新经济地理模型基础上,对我国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区位调整进行了实证检验。经验研究的结果证明了理论模型的结论,即生产分割情况下,制造业的空间区位同样存在类似于中心-外围的结构。但是影响不同产业区位调整的因素差异很大,这些因素的强弱也随时间而变化。这就启示决策部门,不仅要制定有效的政策参与生产分割过程,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且要对政策进行合理的调整。
关键词:
生产分割 产业区位 空间经济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廉勇
新经济地理学把空间因素纳入一般均衡的分析框架,对研究分析经济活动的空间分布、贸易和集聚提供了很好的理论基础。而构建理论模型是研究理论问题的通常手段,从克鲁格曼首先提出的核心—边缘模型以来,陆续又有多种新的理论模型出现,这些模型是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理论核心内容。总结这些前沿理论模型的基础、假设条件、异同和难点,以及探讨未来的研究方向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 前沿 理论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建军 陈国亮 黄洁
本文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的基础之上,结合新古典经济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尝试性地提出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理论框架,探索研究了中国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成因与发展趋势,并采用全国222个地级以上城市的截面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知识密集度、信息技术水平、城市和政府规模对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有显著的影响,并表现出一定的区域差异性,与制造业集聚相比,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不论在受地理因素影响方面,还是受累积循环因果关系影响方面都较弱。另外,根据服务业集聚与城市规模非线性关系研究表明,由于中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存在截然相反的集聚路径,这使得中国东部地区城市将长期存在集聚效应,而中西部地区在城市相对规模达到一定的熵值后集...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集聚 城市规模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孟叶 吴浩波
从早期的评介与比较到后来的应用与吸收,国内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仍处在追赶与模仿阶段,能理论建模的虽不少,真正与中国实际结合的却鲜有耳闻。经历了早期的“火爆”到“因其局限性而感到失望”的阶段后,约从2008年开始,国内外新经济地理学在反思、完善中也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依据思想、方法和技巧,这些进展主要体现在6个方向上:城市与城市体系、异质性、运输成本、标定、与地理学融合,以及公共政策。在这些方向中,城市与城市体系理论、异质性的深化、运输成本内生化、公共政策可以成为未来主攻的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安国 杨开忠
近十年来,以克鲁格曼(P.Krugman)等人为代表的新经济地理学研究异军突起,从理论领域对经济全球化的特点及其发展规律进行了新的探讨。本文拟对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基础和主要模型进行重点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新经济地理学关于全球化发展的理论含义做一个扼要的概括。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曾永明 张利国
考虑到空间自相关在人口分布和经济增长中存在的普遍性,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地区溢出模型,在理论上纳入空间因素,在实证上应用消除空间依赖性的空间计量方法,分析了人口分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效应。主要结论有:(1)空间自相关检验显示,人口密度和经济增长都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2)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证实人口分布对经济增长既有集聚效应也有拥挤效应,理论上两者存在倒"U"型关系;(3)通过全球126个国家1992—2012年空间面板数据验证了人口密度与经济增长倒"U"型的关系。(4)本文弥补了既有研究缺乏空间视角、忽视空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彦彭 张高峰
本文依据新经济地理学理论,针对商业集聚与城镇化的关系进行理论分析,进而构建了耦合模型,运用中原城市群河南省域内的17个省辖市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河南17个省辖市商业集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呈现"中心-外围"结构,外围城市规模过小,集聚效应未能充分发挥。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商业集聚 城镇化 耦合模型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黄肖琦 柴敏
文章在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下重新审视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决策行为。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表明,劳动力成本、优惠政策等传统FDI区位变量未能较好地解释在华外商直接投资的区位分布,新经济地理学所揭示的贸易成本、技术外溢、市场规模以及历史FDI等传导机制在我们的实证结果中具有统计显著性。这对中国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政府有着深刻的政策启示。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外商直接投资 区位选择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奕鋆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如何影响高端制造业集聚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本文认为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会导致资本流向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从而导致产业集聚现象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但是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又会逐渐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大致呈倒"U"形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31个省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中国的地区金融发展将促进高端制造业的集聚,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之间在长期呈倒"U"形关系,且在目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奕鋆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框架分析了中国的金融发展如何影响高端制造业集聚以及地区经济发展差距。本文认为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不均衡会导致资本流向金融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从而导致产业集聚现象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的拉大。但是随着金融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地区经济发展差距又会逐渐缩小。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大致呈倒"U"形关系。本文通过对中国31个省市2003—2014年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证明中国的地区金融发展将促进高端制造业的集聚,而地区经济发展差距与地区金融发展之间在长期呈倒"U"形关系,且在目前,地区金融发展将拉大地区间的经济发展差距。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颜银根
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新经济地理无论是在理论方面,还是实证研究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文章从新经济地理的理论基础"冰山运输成本、垄断竞争与规模报酬递增"入手,系统地梳理了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理论脉络。文章首先指出克鲁格曼"核心—边缘"模型中的14个基本假设,随后评述针对这14个基本假设中部分假设进行放松的主要理论研究,以展现新经济地理发展的前沿以及未来发展的趋势。此外,文中还着重介绍融入企业异质性和市场进入成本的"新"新经济地理模型,融入企业异质性的"新"新经济地理学得到了一些全新的研究结论,这将有可能成为新经济地理学未来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何枭吟
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主要包括核心—边缘模型、城市演化模型和集聚与贸易模型,并且已发展成为均衡框架中解释经济地理驱动力量的重要理论之一。文章认为,新经济地理模型的局限性是过分依赖于迪克西特—斯蒂格利茨垄断竞争、替代弹性效用函数和冰山运输成本等假设条件,大量运用抽象数学模型,缺乏实证检验。随着空间经济理论的发展与完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理论与实证方面的研究会不断取得新进展。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模型 理论扩展 实证分析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汤学兵
保罗·克鲁格曼获得2008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标志着其开创的新经济地理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的重要理论分支之一,标志着区位已经成为主流经济学的重要研究范畴。近年来,新经济学不仅在理论上深入发展,而且产生了一系列丰富的实证研究成果。本文在回顾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演进的基础上,概括和总结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最新实证研究成果,最后在分析新经济地理学实证研究困难的基础上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展望。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理论演进 实证研究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谢燮 杨开忠
20世纪 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经济地理学”具有深厚的理论基础 ,其一报酬递增思想的演进 ,其二是复杂科学所强调的自组织、路径依赖和“锁定”等概念 ,其三是垄断竞争的Dixit Stiglitz模型框架及其应用。复杂科学的路径依赖与“锁定”等概念为新经济地理学解释经济活动的空间问题提供了基本的认识论基础。Dixit Stiglitz垄断竞争模型为经济学处理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提供了技术的可能 ,其在新贸易理论和新增长理论中的应用为新经济地理学的应用做好了铺垫。在此基础上 ,新经济地理学应运而生。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