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266)
2023(7559)
2022(6318)
2021(5568)
2020(4665)
2019(10511)
2018(10689)
2017(20101)
2016(10749)
2015(11843)
2014(12036)
2013(11684)
2012(10973)
2011(10262)
2010(10678)
2009(10391)
2008(10174)
2007(9101)
2006(8632)
2005(8285)
作者
(29899)
(25324)
(25112)
(24259)
(16211)
(11790)
(11394)
(9594)
(9560)
(9009)
(8965)
(8475)
(8276)
(8274)
(8132)
(7814)
(7405)
(7261)
(7250)
(6902)
(6702)
(6083)
(6046)
(5854)
(5791)
(5653)
(5628)
(5398)
(5047)
(4904)
学科
(66468)
经济(66390)
管理(35913)
(27980)
(24749)
企业(24749)
方法(17637)
地方(16700)
(16413)
数学(15315)
数学方法(15223)
(14629)
中国(14544)
业经(13368)
(12778)
地方经济(12168)
(11196)
(10255)
(10172)
金融(10170)
体制(10131)
(9739)
银行(9734)
(9403)
环境(9074)
经济学(7864)
(7423)
财务(7405)
财务管理(7383)
(7278)
机构
大学(160409)
学院(159610)
(81118)
经济(79648)
研究(59596)
管理(57546)
理学(48036)
理学院(47521)
管理学(46994)
管理学院(46661)
中国(45886)
(40368)
(33049)
科学(30304)
财经(30244)
(29362)
(27158)
经济学(27072)
(25741)
研究所(25706)
中心(25663)
经济学院(23799)
财经大学(22094)
北京(21347)
(21120)
(19978)
师范(19843)
(19558)
(19415)
(17635)
基金
项目(94878)
科学(75815)
研究(73771)
基金(69706)
(58858)
国家(58374)
社会(50686)
科学基金(50530)
社会科(48125)
社会科学(48115)
(36163)
基金项目(35752)
教育(33825)
(29514)
自然(28578)
编号(28532)
资助(28138)
自然科(27853)
自然科学(27846)
自然科学基金(27359)
成果(24978)
(24478)
(22171)
国家社会(21879)
重点(21724)
(21639)
课题(21163)
教育部(19988)
(19916)
(19662)
期刊
(103883)
经济(103883)
研究(59666)
中国(36699)
(32947)
管理(25662)
(19089)
金融(19089)
科学(18883)
(18832)
学报(18708)
经济研究(17650)
教育(17386)
财经(17117)
大学(15810)
(14919)
学学(14851)
技术(14850)
业经(13416)
问题(12841)
农业(11681)
(9606)
技术经济(9394)
世界(9098)
改革(8930)
(8930)
国际(8563)
经济问题(8180)
经济管理(8065)
统计(7738)
共检索到2671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戚聿东  李颖  
发展新经济是引领经济新常态和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的必然选择。作为新型经济形态,新经济的运行在基础支撑、技术特征、组织结构、产业组织等方面都迥然有别于传统经济。本文从企业进入战略、面临的新机会、市场需求条件、生产要素转换、相关产业支持以及政府角色六个方面揭示了新经济的产生机理,并从底层推动力、内部运行系统、外部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新经济的运行逻辑。在新经济的运行逻辑下,传统上基于垄断、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产品、信息安全等因素而产生的政府规制需求发生了根本变化。为适应新经济发展,政府规制改革势在必行。为此,方
[期刊] 税务与经济(长春税务学院学报)  [作者] 邵伟钰  管征  
新经济作为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本内容的新型经济形态,正在全球范围内快速扩张。而在新经济的发源地美国,其20世纪80年代的税制改革对其新经济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从新经济角度对其80年代两次大规模税制改革进行重新认识,对于我国税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吴念鲁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由中国流通经济杂志社与北京开达经济学家咨询中心共同主办的改革开放与经济理论创新研讨会日前在京召开,参加会议的经济学界的专家学者朱厚泽、杜润生、吴明瑜、保育钧、吴象、张卓元、周叔莲、陆学艺、贾康、李义平、刘佐、毛振华、何伟、晓亮、黄范章、赵人伟、吴念鲁、杨继绳、赵海宽、贾文广、杨启先、宋养琰等就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历程进行了回顾、总结和分析,现将部分发言摘编如下,以飨读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念  
"分享经济"与"供给侧改革"作为中国经济新常态下的热词,受到来自政府、企业两层面的高度关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视域下的"分享经济"可视为互联网经济向实体经济渗透、作用、转化的产物,它的
关键词: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文军  
大力发展新经济,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正确引领经济新常态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中国新经济蓬勃发展,进一步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优化新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以人力资源为支撑,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动力,促进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深刻认识技术发展变化趋势,把握技术变革方向,支持前沿领域研发拓展;大力改善新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蒋南平  
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著名经济学家刘诗白先生的又一力作《体制转型论》由三联书店出版了。可喜可贺!《体制转型论》分为四个部份。第一部份"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着重反映了作者在中国长期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坚持真理,从中国实际情况出发,面临决定中国经济社会命运的改革抉择而进发的学术思想及学术智慧。从刘诗白先生最早的"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与利用市场"的思想到"构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思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李文军  
大力发展新经济,打造经济增长新引擎,释放经济发展新动能,是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必然要求,是正确引领经济新常态的迫切需要。近年来,中国新经济蓬勃发展,进一步加快发展新经济,培育壮大新动能,要牢固树立创新发展理念,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深化,优化新经济发展的制度环境;以人力资源为支撑,充分激发人才的创新创业动力,促进创新创业活力竞相迸发;深刻认识技术发展变化趋势,把握技术变革方向,支持前沿领域研发拓展;大力改善新经济发展的金融环境,形成多元化资本投入渠道,促进大量社会资本涌入。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郝寿义  张永恒  
在新经济地理学自由企业家模型基础上引入政府税收,将环境规制作为政府税收的一部分,从数理上对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并利用中国2000~2013年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并非简单的线性或单一关系,环境规制和经济集聚之间的关系会因产业类别和经济规模而存在差异;另外,环境规制的影响程度也会由于其实施阶段的不同而存在差异;随着环境问题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率先增强环境规制将成为经济集聚的一个有利因素,但其效应可能会随着其他地区的"跟随战略"而趋于弱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先平  
本文论述了新经济的特点:知识是最基本的要素,无形资产成为主要的投资方向,知识型劳动者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新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异同;指出新经济没有改变经济规律;新经济的实质是收益递增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诗白  
一、在结构、组织、体制、 运行上具有特点的经济 “新经济”在当前是含义最不清晰的词汇。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意地加以定义,例如,一些企业家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就是搞新经济”,“到国外办工厂就是搞新经济”,等等。而理论界一些同志往往对新经济给以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泡沫经济、风险经济等等10多条涵义,这样的“大筐含义”,使人们如坠五里雾中,对新经济更加摸不住头脑。对新经济的内涵尚未搞清楚,又怎样加以评判和提出对应之策?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汪尹举  
新经济是近二三十年来 ,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基本特征是创新思想与资本的高度结合 ,结合后的创新思想有资本化的趋势及资本有社会化的趋向 ,企业内的组织关系逐渐转化为经济关系并市场化 ,财富形态多元化并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应。培育新经济必须要有明确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有正确的科技产业政策和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文生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新经济的起点》。我一开始还是讲讲怎么从今天的新供给来理解中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所谓新供给和新供给经济学,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什么是旧的经济学,它的问题,它的成效。我们都知道,所谓供给经济学,2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