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62)
2023(6767)
2022(5571)
2021(5120)
2020(4173)
2019(9588)
2018(9306)
2017(17579)
2016(8928)
2015(10569)
2014(10244)
2013(10535)
2012(10360)
2011(9946)
2010(9902)
2009(9439)
2008(8912)
2007(7706)
2006(7226)
2005(6874)
作者
(26031)
(21840)
(21754)
(20991)
(14247)
(10367)
(9839)
(8465)
(8348)
(7822)
(7553)
(7252)
(7090)
(7080)
(6925)
(6777)
(6495)
(6287)
(6234)
(5754)
(5610)
(5164)
(5134)
(5081)
(5036)
(4963)
(4628)
(4374)
(4318)
(4286)
学科
(68696)
经济(68647)
方法(22224)
管理(21472)
数学(20061)
数学方法(20010)
(17716)
中国(17459)
地方(15968)
(13504)
贸易(13497)
(13173)
(12569)
企业(12569)
地方经济(12172)
(10715)
业经(10391)
(10334)
金融(10333)
(9876)
环境(8922)
(8901)
关系(8723)
(8656)
银行(8656)
(8640)
(8527)
(8047)
(7315)
(7285)
机构
大学(146558)
学院(142837)
(84633)
经济(83583)
研究(60315)
管理(50542)
中国(47652)
理学(42596)
理学院(42089)
管理学(41786)
管理学院(41496)
(34510)
(31252)
经济学(29834)
(29806)
科学(29632)
财经(27713)
研究所(26853)
经济学院(26691)
(25471)
中心(24929)
(20983)
北京(20973)
财经大学(20678)
(18842)
科学院(18798)
社会(17915)
(17687)
师范(17604)
研究中心(17200)
基金
项目(86908)
科学(70047)
基金(67348)
研究(65901)
(58061)
国家(57702)
科学基金(48848)
社会(47813)
社会科(45704)
社会科学(45696)
基金项目(33913)
教育(28550)
资助(28550)
(28180)
自然(26955)
自然科(26356)
自然科学(26349)
自然科学基金(25922)
(24969)
编号(23119)
国家社会(22338)
中国(22196)
(21839)
(20800)
重点(19826)
成果(19714)
教育部(19508)
(19284)
经济(19131)
人文(18285)
期刊
(97841)
经济(97841)
研究(53780)
中国(27366)
(23986)
管理(20683)
科学(18298)
经济研究(18250)
学报(16808)
(16696)
金融(16696)
(15740)
财经(15561)
国际(15352)
(15046)
(13751)
大学(13730)
问题(13488)
世界(13148)
学学(12993)
技术(11311)
农业(11082)
业经(10713)
技术经济(9249)
教育(8952)
统计(8359)
经济问题(7943)
(6953)
贸易(6953)
(6863)
共检索到2338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朱文晖  
本文在介绍了新经济的形成背景后,分析了美国新经济形成的微观结构和宏观基础。最后,就新经济影响下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重构,以及中国面临的机遇,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文章认为,美国经济霸权的再次出现,并不意味着其他国家就没有机会,从这次信息革命中获得最大好处的应该是中国。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李岱安  
铁路运输业是社会和经济发展重要的传统基础行业,新经济新在更高的效率、更强的竞争、更全更深的创新,这将给铁路带来严峻的挑战,也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尽管铁路运输市场份额在下降、尽管这种下降符合发展规律,但是铁路市场需求仍然很大,是正午的"阳光产业"。同时,铁路数量少、装备水平低,信息化程度差、效率不高,特别是观念和体制的不适应,阻碍着铁路更好更快地迈向市场化。铁路改革发展要抓住提高效率的实质,最大程度提高运输生产力,以思想观念、所有制实现形式、政策机制以及科技等一系列创新,带动和促进铁路根本性的改革发展,同时要构筑诸如运价市场化、合理界定和负担公益性运输等铁路市场化经营的外部环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美慧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经济形态应运而生。新经济时代下,传统国民经济核算记录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经济统计监测体系亟待建立。本文梳理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对新经济测度研究的发展脉络,归纳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对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与新经济测度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美国新经济指数的构建内容,将国际经验与中国新经济统计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出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美慧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新经济形态应运而生。新经济时代下,传统国民经济核算记录生产和消费的方式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新经济统计监测体系亟待建立。本文梳理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欧盟对新经济测度研究的发展脉络,归纳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和欧盟对互联网经济、数字经济与新经济测度的研究成果,总结了美国新经济指数的构建内容,将国际经验与中国新经济统计研究进行对比,总结出可供中国借鉴的经验。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汪先平  
本文论述了新经济的特点:知识是最基本的要素,无形资产成为主要的投资方向,知识型劳动者成为决定生产和管理运作的主体;新经济与知识经济的异同;指出新经济没有改变经济规律;新经济的实质是收益递增经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刘诗白  
一、在结构、组织、体制、 运行上具有特点的经济 “新经济”在当前是含义最不清晰的词汇。人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任意地加以定义,例如,一些企业家说:“企业开展科技创新就是搞新经济”,“到国外办工厂就是搞新经济”,等等。而理论界一些同志往往对新经济给以包括:信息经济、网络经济、虚拟经济、泡沫经济、风险经济等等10多条涵义,这样的“大筐含义”,使人们如坠五里雾中,对新经济更加摸不住头脑。对新经济的内涵尚未搞清楚,又怎样加以评判和提出对应之策?因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汪尹举  
新经济是近二三十年来 ,在科技革命和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产生的。它的基本特征是创新思想与资本的高度结合 ,结合后的创新思想有资本化的趋势及资本有社会化的趋向 ,企业内的组织关系逐渐转化为经济关系并市场化 ,财富形态多元化并出现部分之和大于整体的效应。培育新经济必须要有明确的国家科技发展战略 ,有正确的科技产业政策和发达的资本市场体系。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彭文生  
大家上午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新经济的起点》。我一开始还是讲讲怎么从今天的新供给来理解中国未来经济体制改革。所谓新供给和新供给经济学,我们首先要回顾一下什么是旧的经济学,它的问题,它的成效。我们都知道,所谓供给经济学,2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刘仕国  
关于新经济的争论 ,在根本上表现为对新经济概念之内涵与外延界定以及统计依据的差异上。新经济之“新”为其精确测度带来了挑战。在对国际大量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 ,本文力图在新经济测度方面尝试进一步的研究 ,并导出了一些迥异于一般直觉的结论。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刘江会  
本文从美国经济长期增长趋势、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对美国经济的影响、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的关系以及经济增长因素等四个方面 ,详述了“旧经济学家”对“新经济”及“新经济论”的质疑。它透露了这样一个信息 :“新经济论”尚缺乏充分的经验验证和理论支持 ,传统的经济规律依然有效 ,欢呼“新经济”时代的到来还为时过早。
[期刊] 第三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  [作者] 陆雍森  
在全球化进程中,以信息、生物等高新技术驱动的知识经济正影响着各国经济增长动力和方式;信息化正把世界联成一体的网络经济,而网络化促进了金融全球化的进程;这是新经济系统的上层特征,但其基础则是按照生态学规律运作的自然系统承载能力极限。中国的新经济应该从现状的前工业化跃过中间阶段,跨越到后工业化阶段。知识化、信息化和网络化,使这种跨越成为可能,当然许多重大障碍是必须清除和逾越的。"先污染,后治理","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是认识上的误区。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基础建设必需做到:稳定人口增长率;建立循环型经济体制;将传统的工农业改造为清洁生产和污染预防型的过程;生态环境的整治;可持续城镇体系建设、驾驭税收政策和跨越政治界限。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其仔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最大变化,就是对国外的东西敏感。美国的新经济正在炒得热气腾腾,国内的新经济就弄得沸沸扬扬。中国不少人希望一夜暴富。不少人看到新经济是一次发财致富的大机遇。有人把它看得更高,断言新经济是中国的最后一次机遇。大批网络公司成立,大量的人才流向网络公司。据统计,1998年年底全国拥有网站5300个,而到了1999年年底,全国网站达到了15153个,平均每天就有27个网站诞生。做中文网站忽然成了中国大陆上一件最时髦的事业。正当中国人群情激动,美国的纳斯达克指数狂跌,给中国的网络公司心头蒙上一层阴影,大批人开始从兴奋的巅峰落下,惊呼,中国离新经济究竟有多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