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45)
2023(11771)
2022(9933)
2021(9417)
2020(7966)
2019(17748)
2018(17439)
2017(33574)
2016(17637)
2015(19789)
2014(18837)
2013(18024)
2012(16191)
2011(14202)
2010(13986)
2009(12743)
2008(12145)
2007(10553)
2006(9083)
2005(7584)
作者
(44426)
(37079)
(36947)
(35328)
(23440)
(17800)
(16813)
(14454)
(14320)
(12887)
(12610)
(12524)
(11557)
(11425)
(11367)
(11058)
(11016)
(10887)
(10794)
(10677)
(9242)
(8784)
(8747)
(8720)
(8435)
(8242)
(8080)
(7945)
(7383)
(7372)
学科
(68979)
经济(68810)
(53352)
管理(52607)
(43490)
企业(43490)
方法(32236)
数学(26913)
数学方法(26498)
(22377)
中国(20106)
(18313)
业经(16577)
技术(15705)
农业(15384)
(15215)
理论(13823)
(12853)
地方(12406)
(11964)
(11324)
贸易(11313)
(11011)
技术管理(10944)
(10820)
财务(10778)
财务管理(10755)
(10387)
银行(10366)
企业财务(10212)
机构
大学(233351)
学院(232031)
(97379)
经济(95655)
管理(95466)
理学(82977)
理学院(82182)
管理学(80864)
管理学院(80381)
研究(70688)
中国(53606)
(46143)
(44737)
科学(40200)
财经(36100)
中心(35220)
(34689)
(32989)
(32335)
(31796)
业大(31243)
(31078)
经济学(30861)
师范(30812)
研究所(28756)
北京(27930)
经济学院(27704)
财经大学(27034)
(26996)
(25665)
基金
项目(162414)
科学(131205)
研究(123070)
基金(120452)
(102837)
国家(101934)
科学基金(90536)
社会(83006)
社会科(77820)
社会科学(77799)
基金项目(63688)
(63457)
教育(57669)
自然(56335)
自然科(55155)
自然科学(55143)
自然科学基金(54177)
(52580)
编号(49698)
资助(47011)
成果(39999)
(36783)
(36671)
重点(35778)
国家社会(34762)
创新(34419)
(34257)
课题(32905)
教育部(32802)
人文(32528)
期刊
(102910)
经济(102910)
研究(66799)
中国(46612)
管理(36185)
(35887)
学报(31939)
科学(30595)
(29827)
教育(29266)
大学(26242)
学学(24153)
技术(21824)
农业(20011)
(19483)
金融(19483)
财经(18300)
业经(17565)
经济研究(16339)
(15876)
图书(13480)
问题(13454)
技术经济(11392)
科技(11364)
(11065)
理论(10765)
统计(10084)
(10042)
(9970)
商业(9763)
共检索到3384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邵平宇  
北美新移民作家张翎的力作《劳燕》一经译介至英语世界,便稳居亚马逊网站华语文学畅销榜,销量可观,广受英语读者好评,堪称华语文学“走出去”且“走进去”的成功典范。文章基于拉图尔等人构建的行动者网络理论和布迪厄的社会实践论,对《劳燕》英译传播全过程展开细致的考察,以期为中国文学外译提供借鉴。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耀  
《大学》位列“四书”之首,其对外传播已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文章主要探究翻译传播过程各要素对《大学》译本译介的影响及其发生机制,研究传播的有效方法,认为时代背景、翻译目的、翻译模式、传播方式及读者反应等因素对译本译介效果有直接影响。新时代译者应采取“以我为主”的积极态度,在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后选择合适的译介策略。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熊静  张慧丽  
19世纪末西方目录学思想开始传入我国,1950年代以前西方目录学思想在我国的传播经历三个阶段。1920-1930年代前后对西方目录学著作的译介达到顶峰,公开发表的目录学译作40余篇(部),主题涵盖目录学方方面面,在目录学基础理论、分类与编目法方面出现了一批深远影响的作品。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福华  
《天下》月刊的译介出版活动,践行了该杂志"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实现中西方之间更好的文化理解"的文化宗旨。它通过多元化的出版选材,跨专业、多元化与国际化的中外译者和撰稿人群体,归化和异化相结合的翻译策略,合理完善的编辑发行体系将中国文化成功地传播到西方。《天下》月刊译介中国文化的成功之道为我国当下期刊的运营和发展提供了参考,也对当前中国文化"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期刊] 求索  [作者] 杜玉华  
2021年是《法兰西内战》出版150周年。《法兰西内战》在中国的译介与传播经译与深入传播四个阶段。在这一过程中,《法兰西内战》的编译主体由个人变为国家机构;编译文本同时传播到趋于统一;传播人群由早期限于精英知识分子不断拓展到党的领导干部、广大党全国各地;传播媒介由单一的纸质“线下”传播转变为纸质与数字化相结合的“线上线下融合传重要意义。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陈润好  
文章以29种民国时期图书馆学译著的序言为材料,探究译者在引介外国图书馆学著作时的翻译动机、策略和方法,梳理译者与作者、读者以及其他图书馆学人所形成的交流圈。研究发现,民国时期外国图书馆学著作在翻译过程中形成以译者为中心的生态交流圈,且译者的主体地位凸显,他们对国外图书馆学观念和方法在中国的传播起着重要推动作用。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汪田田  
中国文学"走出去"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所在。从传播学视角来看,中国文学走向世界必须要考虑译介主体模式的构建。《解密》从民族文学成为世界文学,是译介主体通力合作的结果,其主要包含三个因素:译者对文本翻译策略的理性选择、权威出版社的大力宣传和海外主流媒体的书评报道。可见提高作品国际意识,吸纳海外译者,建立出版商等赞助人合作体系,是实现译者主体最优化的途径。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肖朗  
裴斯泰洛齐教育思想伴随着中国教育及其学术现代化的进程而传入近代中国。19世纪后半叶,外国来华传教士通过著述和办报开始导入裴氏教育思想。20世纪初,《教育世界》发表了裴氏教育代表作《林哈德和葛笃德》的第一个中译本《醉人妻》,并较为全面地介绍了裴氏的生平业绩和教育思想。民国时期,出版了《林哈德和葛笃德》的第二个中译本《贤伉俪》,教育期刊和大学学界对裴氏教育思想作了进一步的传播和研究,这些成果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民国教育"取法美国"的时代特色,也标志着对裴氏教育思想的介绍和导入已达到一个新的水平。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邓宏春  
翻译本质上是一种跨语言、跨文化的信息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特殊领域。从传播学视角看,景德镇陶瓷文化翻译具有七大要素,即翻译环境、翻译目的、翻译主体、翻译内容、翻译对象、翻译途径、翻译效果。构建一个全面而动态的陶瓷文化翻译传播模式,能更好地促进陶瓷文化的对外传播。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张晨晨  郭书法  
葛浩文夫妇翻译的《玉米》在充分尊重原作的基础上适度移情,反映出译者在作者、原文读者及译文读者之间的调解作用。文章以移情在语言学中的概念为基础,分析语言移情与翻译的关系,试图采用以认知识解为基础的文本细读及双语对比方法对毕飞宇《玉米》及其英译本进行研究,深入探讨不同移情识解方式对译文表情力产生的影响。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谷峰  
中国著名的文学家、翻译家李霁野在文学创作、文学翻译方面成就斐然,但作为翻译家的李霁野却很少被研究。本研究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探究李霁野译介外国小说所依赖的生态翻译环境及使用的翻译策略。李霁野外国小说译介的选材主要来自前苏联革命小说和女性主义解放小说《简·爱》等。李霁野译介外国小说的翻译策略主要有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和欧化译。通过研究以期对李霁野的外国小说翻译活动作出较为全面的归纳和提供新的视角。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马福华  
沈从文是作品在海外翻译较多且得到广泛接受的中国现代作家。海外翻译与传播使沈从文的作品获得了新的生命力,其文学价值也得以拓展和延伸。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沈从文作品在海外的翻译传播大致经历了3个阶段,不同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翻译传播特点。研究沈从文作品的海外翻译传播对于推动中国文学走出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苏华  孙萃英  
在文化强国战略引领下,我国既要注重其他民族优秀文化的引进,又要在高校教育中传播"中华文化走出去"观念,让世界领略中华优秀文化的魅力,提升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在此背景下,以传统文化推介作为突破口,将戏剧的译介作为推动中华文化进一步传播的主要手段,是一项非常有文化交流意义、值得持续推进的工程。然而,在跨语言文化交流中,文化信息的传递需要通过翻译的手段实现。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李福珍  
2015年我国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青铜葵花》由英国的出版社引进并出版,中国的儿童文学作品以这种方式出版还属首次,这为曹文轩本人和其译者汪海岚都赢得了国际声誉。汪海岚版《青铜葵花》英译本在翻译方法、策略、模式上都有了创新,对于中国儿童文学融入世界文学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以生态翻译学为视角,从语言维、文化维、交际维来分析译者汪海岚在英译《青铜葵花》时的适应与选择,以期找到中国儿童文学英译得以成功的方法和技巧。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沈琳琳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大力促进中国文化的世界性传播,是树立国家良好形象、实现伟大中国梦的有效手段。在此过程中,高职英语的外译教学肩负着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以传统服饰的外译为例,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自身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指导学生遵循准确性、有效性与可读性的翻译原则,教会学生对待不同的服饰词汇,采用不同的翻译手段与方法,从而达到文化的有效传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