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10)
2023(6151)
2022(5130)
2021(4957)
2020(4016)
2019(8795)
2018(9081)
2017(15953)
2016(8641)
2015(9108)
2014(8572)
2013(7888)
2012(6777)
2011(5981)
2010(6115)
2009(5988)
2008(5591)
2007(4668)
2006(4348)
2005(3931)
作者
(21106)
(17756)
(17510)
(16953)
(11137)
(8336)
(7933)
(6723)
(6676)
(6242)
(5947)
(5897)
(5584)
(5550)
(5434)
(5350)
(5172)
(5147)
(5054)
(5050)
(4350)
(4265)
(4122)
(4120)
(4015)
(3902)
(3862)
(3827)
(3465)
(3446)
学科
(28053)
经济(28010)
管理(20769)
(20612)
(15688)
企业(15688)
中国(11690)
(11458)
方法(9441)
(9091)
数学(8091)
数学方法(7973)
农业(7824)
(7709)
业经(7230)
(6771)
(6074)
银行(6064)
(5904)
(5864)
金融(5863)
体制(5813)
技术(5695)
(5514)
理论(5504)
劳动(5497)
(5476)
贸易(5474)
(5457)
(5332)
机构
学院(106792)
大学(104701)
(42926)
经济(42014)
研究(38495)
管理(38005)
理学(32169)
理学院(31836)
管理学(31175)
管理学院(30965)
中国(29297)
科学(22650)
(22135)
(21449)
(19005)
中心(17165)
研究所(17026)
(16580)
(16355)
财经(16021)
(15485)
师范(15324)
(14550)
(14200)
业大(14105)
北京(14098)
经济学(13302)
(13081)
技术(12732)
农业(12426)
基金
项目(69546)
科学(55043)
研究(54799)
基金(48722)
(42043)
国家(41648)
科学基金(35602)
社会(33976)
社会科(32124)
社会科学(32117)
(28015)
教育(25567)
基金项目(24955)
编号(23519)
(23349)
自然(21349)
自然科(20848)
自然科学(20840)
自然科学基金(20424)
成果(19562)
资助(19344)
课题(16450)
重点(15854)
(15531)
(15519)
(14816)
创新(14517)
(14430)
项目编号(14330)
(14174)
期刊
(51952)
经济(51952)
研究(35587)
中国(27991)
教育(17741)
(16438)
(15942)
管理(15334)
科学(14557)
学报(14383)
大学(11441)
(11011)
金融(11011)
农业(10614)
学学(10505)
业经(9783)
技术(9330)
经济研究(8968)
财经(7913)
(6939)
科技(6914)
(6139)
论坛(6139)
问题(6101)
职业(5622)
(5137)
理论(5006)
(4991)
改革(4924)
(4924)
共检索到170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郜清攀  
劳动作为人特有的活动,是推动人类社会形成和发展的原生动力。随着以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虚拟现实等技术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在劳动场景中的广泛应用,人类劳动正在经历着一场新的变革,具体表现为劳动工具的"人格化"、劳动过程的"无人化"、劳动场域的"多维化"以及劳动分工的"去边界化"。人类劳动形态从过去的强迫性劳动转向志趣性劳动,从重复性劳动转向创造性劳动,从专业化劳动转向兼业化劳动,从生存性劳动转向体验性劳动,从物质劳动转向非物质劳动。这一变革进一步推动人机交互在劳动分工协作网络中的作用更为凸显,基于志趣的小众化研发型劳动组织成为主流以及劳动与闲暇从对立走向统一。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任保平   郭晗  
新质生产力是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生产力现代化历史演进的最新表现。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使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形成了全新的生产力“质态”。从战略逻辑来看,在新科技革命背景下,作为落实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中质量效益战略的客观需要,必须以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经济发展新动能的转换、推动新型工业化。从实践逻辑来看,形成新质生产力就是要使新科技融入新产业,即以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为核心引领,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新产业集群为主阵地,以前瞻性布局和培育未来产业为突破点,以提升和改造传统产业为重要支撑,在新发展阶段培育起中国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伟杰  周绍东  
以新一代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和智能制造为代表的新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世界经济进入新一轮增长期。技术进步极大地改变了生产关系,特别是改变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相对地位,重塑了劳动者内部的阶层关系。本文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讨论新科技革命背景下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趋势,提炼总结"工业大数据"和"智能制造"的技术特征,并就技术特征变迁对劳动者地位造成的影响展开分析。结论表明,新技术应用对传统就业方式带来巨大冲击,劳动者内部阶层发生分化,低端劳动者"边缘化"和高端劳动者"核心化"同时发生,并由此带来"就业空心化"的不断加深。为此,应积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妥善处理好就业空心化所带来的劳动者收入差距扩大、劳资对立加剧等问题,旗帜鲜明地在新一轮全球科技浪潮中走出中国特色的产业发展道路和社会发展道路。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尉淑敏   王继平  
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德国劳动世界的变迁是技术与劳动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发展机遇与多重挑战并存的相对性、人为设计与科学规制的建构性。劳动世界未来的演进可能与建构方向体现在劳动市场的格局变迁、劳动组织的形态调整、个体的资格能力变化等方面,也是适应数字化转型并主动塑造社会变革的策略抓手。德国劳动世界的变迁能够带来一些规律性的启示:数字技术的影响和作用取决于其应用范式和多重因素,劳动世界的演进可以也应该给予人为干预,调动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对于建构劳动世界乃至把控数字化转型的方向具有关键作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翟启江,仇焕广,王济民  
本文分析了中国农业未来发展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提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是促进中国农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在总结以前国内外农业科技革命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中国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几点思考。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金杨倩  林航  吴龙珠  
当前,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一系列新兴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蓬勃兴起。与前三轮工业革命的不同在于,新一轮技术革命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为主要驱动力,数据成为全新且主导的生产要素,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使社会经济愈加服务化、体验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国际贸易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方面,新科技革命为国际贸易格局带来积极影响,如数字贸易比重上升、贸易成本逐渐降低、国际贸易方式开始多样化、特色产品贸易日益增加、服务的可贸易性提升等;另一方面,它对国际贸易格局也会产生消极影响,诸如大宗商品贸易减少,贸易中间环节减少,跨境电商平台的垄断地位得到强化,打破了传统商法的规则,更不利于用户隐私的保护。为此,中国政府需要实行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应对,使得我国外贸企业更好地享受新科技革命的红利,迸发数字活力,提高国际竞争力。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武前波  郭豆豆  接栋正  
回顾梳理城乡社区空间组织模式的演变脉络,对未来社区产生的逻辑、内涵以及表现特征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以信息技术深度应用为主要特征的新科技革命背景下,国家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促使社会各领域积极探索城市未来生活场景,未来社区由此产生,科技、生态、人本是其3大关注焦点。社区作为城市社会的重要载体和基本单元,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科技的多重和谐关系将是未来社区建造的价值观,生态、人文、智慧型社区成为建设目标,社会空间、自然空间和技术空间是其建构基础。最后,将未来社区置于城乡融合发展格局之中,辨析未来社区、未来城市和未来乡村的相互关系,三者均聚焦于人本化、生态化和数字化,以期推动未来城乡社区健康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戴雪梅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的发展天然要求全球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为了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必然要求善于利用全球化机会,加快发展高新科技。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一鸣  
新科技革命是技术创新成果积累和制度变革相互作用的产物。新科技革命带来的社会生产力飞跃性发展 ,必然对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产生深刻影响 ,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新的历史要求。我国迎接新科技革命的挑战 ,必须深化改革 ,为先进生产力快速成长创造良好的制度条件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江泽慧  
对林业新科技革命的内涵、突破口和途径的探讨江泽慧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和社会公益事业,始终处于优化环境,促进发展的基础和主体地位。在世纪之交,如何实施科教兴林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更好地肩负环境与发展的双重历史使命,实现林业建设速度、质量与效...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王娟  尹敬东  
以人工智能、无人技术为代表的第四次科技革命将对劳动力市场产生深远影响。如何评估新一轮科技革命对就业的影响,是当下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就业机会、就业结构和劳动力收入分配三个层面梳理了国外学者对该问题研究的最新成果,文献研究显示,新一轮科技革命将加剧技术性失业、就业两极分化,并导致劳动力市场收入不平等,表现为劳动力收入份额的下降和劳动力内部收入分配结构的失衡。本文在此基础上对未来研究的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充分认识新一轮科技革命对我国就业的影响和应采取的政策有所裨益。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军  杨伶俐  
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债权债务处理难的背后,其实某种程度上是金融机构征信难、征信贵、风险管控服务难。而作为金融机构服务供应链企业、特别是针对中小企业的融资模式,供应链金融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方案。理论和实践都已证明,供应链金融的发展,可以将资金流有效整合到供应链管理的过程中,有利于增加有效金融供给,有利于满足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也是推动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最终从根本上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