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33)
- 2023(11160)
- 2022(8891)
- 2021(8373)
- 2020(6895)
- 2019(15547)
- 2018(15832)
- 2017(29691)
- 2016(15959)
- 2015(18470)
- 2014(18153)
- 2013(17326)
- 2012(14443)
- 2011(12632)
- 2010(12901)
- 2009(12271)
- 2008(11868)
- 2007(10851)
- 2006(9622)
- 2005(8970)
- 学科
- 济(60623)
- 经济(60566)
- 管理(54320)
- 业(47952)
- 企(42176)
- 企业(42176)
- 方法(26502)
- 数学(22449)
- 数学方法(21890)
- 中国(20004)
- 农(17778)
- 业经(16823)
- 财(16267)
- 理论(12885)
- 制(12657)
- 地方(11734)
- 农业(11531)
- 务(11303)
- 财务(11216)
- 财务管理(11193)
- 技术(11055)
- 学(10954)
- 贸(10851)
- 贸易(10845)
- 银(10695)
- 银行(10687)
- 易(10524)
- 企业财务(10214)
- 行(10073)
- 策(9947)
- 机构
- 学院(216812)
- 大学(211862)
- 管理(87893)
- 济(80479)
- 经济(78448)
- 理学(73842)
- 理学院(73123)
- 管理学(71479)
- 管理学院(71086)
- 研究(65470)
- 中国(52763)
- 京(45521)
- 科学(41021)
- 财(38873)
- 江(34063)
- 所(31934)
- 中心(31533)
- 农(30767)
- 业大(29782)
- 财经(29760)
- 研究所(28738)
- 北京(28538)
- 范(28183)
- 州(27923)
- 师范(27916)
- 经(26849)
- 技术(26618)
- 院(24247)
- 农业(23731)
- 经济学(22912)
- 基金
- 项目(141638)
- 科学(112034)
- 研究(105711)
- 基金(100410)
- 家(86419)
- 国家(85755)
- 科学基金(75172)
- 社会(65170)
- 社会科(61798)
- 社会科学(61779)
- 省(57877)
- 基金项目(52246)
- 教育(49774)
- 自然(48778)
- 自然科(47735)
- 自然科学(47726)
- 划(47477)
- 自然科学基金(46806)
- 编号(44803)
- 资助(41238)
- 成果(35665)
- 重点(31552)
- 课题(31142)
- 创(30528)
- 发(30324)
- 部(29358)
- 创新(28443)
- 项目编号(27869)
- 科研(26766)
- 国家社会(26221)
共检索到3303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熊维
基于新科技、新技术的物流管理电子互联是大势所趋。文章从我国当前的经济环境、物流行业现状以及互联网经济出发,综合分析了新时期物流行业的网络化内涵及模式构建,希望对物流业适应新科技环境下的互联网运营优势提供参考。
关键词:
网络经济 物流管理 物流科技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争艳 柳天恩 李静
在对传统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引入云配送理论,对电子商务环境下云配送的运作模式、配送流程以及网络体系架构进行了分析,最后以宅急送为例,介绍了云配送在当前配送领域的实际应用情况,为云配送概念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云配送 电子商务 物流网络 宅急送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曲连尉 朱晓聪 郭利泉 陈康
对全球配送背景下的物流网络设计进行相关研究,建立一个全球配送背景下的网络设计情境:内陆地区的沿岸港口作为转运枢纽,一端与装配制造产地联结,另一端与内陆区域配送中心联结,构成配送网络。随后,建立了一个由p-hub中值问题和运输问题衍生的数学规划模型来表达这一网络设计,同时求出货物的流量分配。最后,引入具体算例验证所建立的网络设计模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该模型可为今后物流网络的设计提供有效借鉴。
关键词:
全球配送 物流网络 p-hub中值问题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赵胜利 师宁 李泽萍 周丽
将"互联网+"技术与物流业融合起来,构建高度互联互通的物流网络体系,才能不断提高现代物流业的智能化、自动化、专业化水平。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互联互通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进行研究,分析大数据等技术的物流应用趋势;除此之外,创新性地构建制造业、冷链和电商三大物流网络体系,阐释如何在现代科技发展下加强物流网络体系的互联互通。最后,对推进现代物流网络体系的互联互通提出相关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欢 黄金 郑湘明
文章采用真实货运“流动数据”表征城市物流联系,从公路、铁路、水路、航空4类物流联系分析长江经济带物流网络,同时引用复杂网络理论和仿真攻击策略评估了物流网络结构的静态韧性和动态韧性,并通过模拟新冠疫情冲击探讨了上海等主导性节点城市物流网络在应对风险时的韧性表现。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形成了以公铁陆运为主干、水运为辅助、航空为补充的物流网络,其中各省会城市发挥着重要枢纽功能;(2)其物流网络层级性、异配性显著,具备良好传输韧性,但物流资源过度集中核心城市,易引发局部区域的闭塞和僵化;(3)物流网络结构的韧性能力并非固定不变,而是随风险冲击增大呈现阶段变化特征,核心部分未遭受严重破坏,整体网络就仍能维持正常运转;(4)新冠疫情模拟下,上海等核心城市“封城”并未使物流网络陷入困境,其他城市可增强自身中介作用来弥补网络核心缺失,实现网络结构的再平衡。由此,从物流基础建设、主导性节点和脆弱性节点3方面提出物流网络结构韧性的优化建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张雪青
在对区域物流网络理论研究的基础上,立足区域物流发展的实际状况,综合考虑物流能源消耗因素,阐述了节能背景下区域物流网络构建内涵。分析了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的主要影响因素,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生产消费、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信息化程度、综合能耗水平五方面设计了区域物流网络节点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进行实证分析,提出区域物流网络构建的思路及布局,对促进区域物流网络优化及行业节能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区域物流 能源消耗 物流网络 节能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戴雪梅
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的发展天然要求全球化。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为了实现伟大的民族复兴,必然要求善于利用全球化机会,加快发展高新科技。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黄树林
作为一个专业化的行业物流领域,我国成品油物流尚处于发展期,成品油流通运输结构不合理、产销分离,油品销售企业间合作收益大于竞争效果。为避免我国石油企业之间过度竞争,可建立基于竞争合作关系的成品油物流网络,促使竞争者通过理性合作成为增值伙伴,为我国成品油物流发展指明方向。成品油物流网络要求参与各方以"价值增值"为中心,促进成品油物流资源开放,在组织间进行资源及活动间的增益性协作,实现资源共享,推进企业资产的专用化、专业化,实现成品油物流运作的经济化。成品油物流网络还能以合作为主导、以价值为中心、以竞争为约束,充分发挥成品油物流网络的协同效应、网络效应、分工效应,促进资源整合,通过转包组织网络、战略...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商丽媛 谭清美
动员物流网络是在网络经济和信息技术条件下,为满足打赢信息化战争和有效实施国家应急管理的需求,以"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为原则,通过整合地方物流和军事物流资源建立起来的,由动员物流组织网络、动员物流基础设施网络和动员物流信息网络三者有机结合而形成的动员物流服务网络体系的总称,具有特殊服务性、动态性、信息先导性、稳定性和政策性等特点。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仪 戎陆庆
采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测度我国西南城市群物流网络的空间结构,在分析空间结构对经济影响机理的基础上研究城市个体特征对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表明:西南城市群物流网络联系松散,网络传递性低,网络等级严格;经济实力强或区位优势突出的城市易成为网络中心,南宁和昆明是网络中重要的中介城市;物流网络等级度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正向影响,网络传递性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增强城市的点度中心度将促进本地、邻近城市及区域经济发展,降低城市的接近中心度将有利于提升本地经济水平,但对邻近城市和区域经济发展有负效应。通过构建轴辐式物流网络、加快干支线建设、加强节点城市分工与联系等策略优化空间结构将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家洋
为解决新鲜农产品远距离物流不稳定性的问题,本文基于大数据技术分析当前新鲜农产品远距离物流面临的主要问题,构建基于大数据背景的新鲜农产品远距离物流网络,以"智能化信息和管理"平台为核心力量,连通农产品物流企业与贸易商家和消费者间的物流通道,运用大数据技术使各物流环节更加紧密,实现多个体共同协作,提升新鲜农产品在远距离运输过程中的物流效率,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多高质量的新鲜农产品以及实时便捷的物流服务。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博 王征兵
基于引力模型的思想与原理,采用创新性构建的甘肃省物流引力模型,通过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其综合发展指数引入甘肃省区域农产品物流发展指标体系中,测算了乡村振兴背景下2019年甘肃省14市(州)间农产品物流引力大小。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农产品物流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其中兰州市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市州;2)由于各市(州)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差异性,致使甘肃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呈现出以兰州为核心的"一超多强"的空间布局;3)兰州作为区域农产品物流网络的核心,其对周边市(州)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4)依据甘肃省14市(州)地理位置、乡村振兴水平、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水平以及各市(州)间农产品物流引力强度水平因素,将甘肃省农产品物流网络划分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个物流圈,以兰州为核心城市,"三圈"协调发展。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博 王征兵
基于引力模型的思想与原理,采用创新性构建的甘肃省物流引力模型,通过建立乡村振兴战略评价指标体系,对甘肃省乡村振兴战略的发展进行综合评价,并将其综合发展指数引入甘肃省区域农产品物流发展指标体系中,测算了乡村振兴背景下2019年甘肃省14市(州)间农产品物流引力大小。研究结果表明:1)乡村振兴背景下,甘肃省农产品物流整体发展水平较低,但其中兰州市发展水平远高于其他市州;2)由于各市(州)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等的差异性,致使甘肃省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不平衡性,呈现出以兰州为核心的"一超多强"的空间布局;3)兰州作为区域农产品物流网络的核心,其对周边市(州)农产品物流的发展具有一定的辐射带动作用;4)依据甘肃省14市(州)地理位置、乡村振兴水平、农产品物流体系发展水平以及各市(州)间农产品物流引力强度水平因素,将甘肃省农产品物流网络划分为东部、中部以及西部三个物流圈,以兰州为核心城市,"三圈"协调发展。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瑜 雷岚
从数学建模的角度定量研究了供应链运作模式下物流网络库存需求水平的预测问题,分析了物流网络供应链中批发零售企业、供应商和物流配送中心三者各自的库存需求总量预测计算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分别构建了批发零售商和物流配送中心的库存需求数学模型、物流配送中心和供应商的库存需求数学模型,最后以某个连锁经营超市物流配送网络相关数据对预测模型进行了验证和检查,结果表明该预测模型可以精确地计算出供应链环境中物流网络相关主体的库存需求总量,从而能够为相关的库存管理控制决策提供参考。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李民 欧阳波
本文试图在物流网络视角下构建企业品牌营销发展模式,通过建立一个多主体博弈模型,描述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主体的行为激励,以及求解最佳行为均衡策略,提出企业品牌营销发展模式中各经济主体应采取哪些有效措施,以促进由企业为主导的微观经济主体结合物流网络发展品牌营销,实现企业、政府、消费者三方共赢。
关键词:
物流网络 品牌营销 发展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