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237)
- 2023(12690)
- 2022(11154)
- 2021(10333)
- 2020(8771)
- 2019(19913)
- 2018(19789)
- 2017(37970)
- 2016(20748)
- 2015(23394)
- 2014(22650)
- 2013(22485)
- 2012(20553)
- 2011(18207)
- 2010(18627)
- 2009(17015)
- 2008(16108)
- 2007(13795)
- 2006(12009)
- 2005(10381)
- 学科
- 济(77975)
- 经济(77895)
- 管理(61880)
- 业(57957)
- 企(49507)
- 企业(49507)
- 方法(37601)
- 数学(31754)
- 数学方法(31393)
- 中国(21368)
- 农(20798)
- 财(20597)
- 学(18179)
- 业经(18167)
- 技术(17955)
- 地方(16079)
- 理论(14326)
- 制(14090)
- 农业(13919)
- 贸(12978)
- 贸易(12961)
- 和(12669)
- 务(12551)
- 环境(12545)
- 易(12534)
- 财务(12489)
- 财务管理(12419)
- 审计(12208)
- 企业财务(11777)
- 技术管理(11638)
- 机构
- 大学(285232)
- 学院(282684)
- 管理(116937)
- 济(109357)
- 经济(106900)
- 理学(102127)
- 理学院(101000)
- 管理学(99349)
- 管理学院(98817)
- 研究(91975)
- 中国(67677)
- 京(61441)
- 科学(58147)
- 财(50734)
- 所(45740)
- 农(45327)
- 业大(43650)
- 中心(41753)
- 研究所(41391)
- 江(41258)
- 财经(40785)
- 北京(38071)
- 范(37375)
- 经(37167)
- 师范(37041)
- 农业(35455)
- 院(33618)
- 州(33458)
- 经济学(31820)
- 财经大学(30536)
- 基金
- 项目(200066)
- 科学(157562)
- 研究(146544)
- 基金(145088)
- 家(126753)
- 国家(125667)
- 科学基金(108365)
- 社会(91909)
- 社会科(87149)
- 社会科学(87123)
- 省(78781)
- 基金项目(78176)
- 自然(70879)
- 自然科(69206)
- 自然科学(69191)
- 自然科学基金(67942)
- 教育(66741)
- 划(65818)
- 编号(59902)
- 资助(58492)
- 成果(48346)
- 重点(44348)
- 部(43653)
- 创(43564)
- 发(41929)
- 创新(40665)
- 课题(40593)
- 科研(38242)
- 项目编号(37636)
- 教育部(37528)
- 期刊
- 济(115368)
- 经济(115368)
- 研究(83228)
- 中国(58707)
- 学报(45649)
- 管理(41902)
- 科学(41558)
- 农(40208)
- 财(38814)
- 大学(34412)
- 教育(32956)
- 学学(32194)
- 农业(28093)
- 技术(24426)
- 融(20692)
- 金融(20692)
- 财经(19105)
- 业经(18847)
- 图书(18639)
- 经济研究(18558)
- 经(16225)
- 科技(15464)
- 问题(14886)
- 业(14556)
- 技术经济(14137)
- 理论(14106)
- 实践(13118)
- 践(13118)
- 版(12930)
- 书馆(12599)
共检索到4101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内部审计
[作者]
肖竞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研究基金会(IIARF)发布了新的研究报告,题为《公共部门高效的内部审计所需的九个要素》。该报告主要基于IIA的补充指南:内部审计在公共部门治理中扮演的角色。此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评估全球范围内公共部门获得成功的共同特性,包括优势、主要的障碍以及不同地区的主要差别。研究结果对于公共部门一些不同的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主要包括:审计委员会或同类机构的存在及其参与任命首席审计执行官的活动;从业人员所经历过的外部高压的案例;法律或法规要求建立内部审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余梅
研究目前公众对公共部门信息服务的关注因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调研公众进行公共部门信息获取时,对公共信息的质量、合法性、版权、获取时间、获取地点、获取成本和来源的关注情况。最终得到结论:我国公众获取公共部门信息时,对信息质量的关注度最高,其次是获取时间和获取成本。用户的受教育程度、所处城市等个人属性,会对公众对信息的关注程度有所影响。我国公共部门在提供信息获取服务时,首先应当考虑到所提供信息的质量,此外应当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需求,适当地开展个性化服务,提高信息服务的水平和层次。
关键词:
信息获取 公共部门 信息服务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路军 段梦妍
企业业绩预告制度本意是为提高会计信息披露质量,然而近年来,业绩预告往往伴随着一次甚至多次的修正公告,这种业绩频繁“变脸”的现象已经严重影响到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审计师作为会计信息质量的“把关者”,尤其是在新审计报告准则制度背景下,是否对这种问题有所关注呢?本文以2017~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对审计师是否将这些引发企业发生“变脸”的事项作为关键审计事项予以披露进行统计,从而探究审计师对于企业业绩“变脸”的关注程度。研究发现:审计师在执业过程中,对可能引起企业业绩发生“变脸”的事项持有一定的关注度,并以关键审计事项的形式体现在审计报告中。研究结论初步验证了新审计报告准则实施的积极效果。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张庆龙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简称IIA)2009年发布了公共部门内部审计能力模型研究报告,本文从背景、原则、主要内容三个方面介绍了这份研究报告。通过这份研究报告,我们可以看出:公共部门内审人员胜任能力建设是一个不断制度化的过程;控制环境建设的完善程度将影响内审人员能力的提升;应通过相关法律、法规建设,政府审计建议,以及中国内部审计协会来推动我国公共部门内部审计制度的建立、完善。
关键词:
公共部门 内部审计 能力模型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清玉
审计报告中披露关键审计事项,为直接观察审计师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关注提供契机。本文收集2017—2018年沪深两市将公允价值作为关键审计事项的审计报告,统计分析发现,在审计报告中持续披露同一公允价值关键审计事项时,审计师难以持续提供增量信息;关键审计事项存在确定不合理、描述随意性强、索引不全面问题;审计应对程序充分性与相关性值得探讨。文章建议加大会计审计准则宣传与普及,发布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指引,强化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监管,充分调研预期使用者信息需求,以提升审计师对公允价值信息的关注度,深入评价关键审计事项准则实施效果。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石青梅 周梦娣
近年来,无控股股东、无实际控制人的企业数量逐年攀升,该现象是否会引起审计师关注。基于此,本文选取2017-2021年我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企业双无控制对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结果发现:双无控制能够促进企业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影响机制发现,双无控制通过增加企业经营风险和重大错报风险,增强审计师对关键审计事项的披露。异质性检验发现,在董事会规模较小、监事会规模较小、分析师关注较多、营商环境较好时,双无控制对关键审计事项披露的促进作用更强。本文丰富了双无控制的后果研究以及关键审计事项的影响因素研究,为我国双无控制企业治理、关键审计事项披露提供了政策和建议参考。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财政部会计司联合研究组 高一斌 邵敏 刘光忠 王宏 韩冰 王晶 冯翠平 邱颖 唐建华 张革 赵际喆 顾宏祥 钟恒 马玲萍 江中亮 李雪萍 汤春莲 杨海霞 高彩霞 陈海涛 黄菱 李亮 蓝天龙 左良伦 张铭 程新 叶汴 吴卫军 吴蔚 孙晓悦 于玮 丁松 朱建弟 杨雄 王杨 王凤华 张媛 高立瑜 张克 王仁平 侯黎明 宋振玲 陈丹 夏伟 胡少先 楼胜亚 沈颖玲 冯可棣 彭剑梅 梁春 邬建辉 季丰 敖都吉雅 何祚文 唐卫强 陈永宏 康顺平 梁晓东 周百鸣 高兴 李湘华 李骅
实施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贯彻落实政府会计改革要求、建立健全政府财务报告审计机制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深化经济社会改革、完善国家经济监督体系、提高公共部门透明度和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迫切要求。我国公共部门分布广、地位作用特殊、社会关注度高,实施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既要借鉴国际经验,更要结合中国国情大胆创新、稳步推进。在总结前期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法制建设、加快标准制定、完善实施机制、优化结果运用、强化人才培养,推动注册会计师审计有效发挥独立监督作用,并与其他审计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形成合力。
关键词:
公共部门 注册会计师 审计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杨坤 李晓慧
会计分歧、财务困境、审计意见购买、降低审计费用等都可能导致审计师变更,证券分析师如何解读审计师变更传递的信号呢?研究发现,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分析师跟踪人数显著下降,区分审计师变更的类型,这种负相关关系依然成立。分析师为何对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减少关注呢?进一步研究发现,上期被出具非标审计意见且发生审计师变更的公司,极有可能存在审计意见购买的动机,分析师关注度显著降低;区分审计师变更类型,该结论依然成立。这说明分析师从审计师变更现象中察觉到风险,通过放弃跟踪的方式向资本市场示警。本文的结论为资本市场解读审计师变更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为分析师发挥监督治理效应提供了新的证据。
关键词:
审计师变更 分析师关注 审计意见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陆旭冉 武晓芬 史永
发展高质量资本市场需要高质量信息,关键审计事项增加了审计报告的异质性和信息含量,分析师行为则对资本市场的信息传播至关重要。利用2017—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探讨了关键审计事项语调对分析师关注的影响和作用机制,以及审计师和分析师声誉对二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语调越积极,分析师关注越高;年报语调和管理层讨论与分析语调是关键审计事项语调影响分析师关注的主要渠道;审计师和分析师声誉在关键审计事项语调与分析师关注关系中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关键审计事项语调对分析师关注的影响显著存在于无违规行为和内部控制有效的公司中。进一步研究发现,关键审计事项语调通过影响分析师关注降低了分析师预测偏差。因此,公司应重视关键审计事项语调的影响,投资者应关注来自高声誉审计师和分析师的评价,监管部门应继续完善相关准则,共同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王莉
受国家审计资源不足、公共部门架构繁杂等因素影响,我国公共部门审计存在监督未及时到位、审计安排不规范、审计结果运用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故将社会审计监督纳入国家审计监督体系势在必行。作为独立的第三方监督力量,注册会计师参与公共部门审计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共部门透明度,也有助于促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现。因此,本文详细分析美国的实践经验和我国相关审计制度的发展历程、实施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而从法律法规、审计安排、审计结果运用和人才队伍四个层面探讨美国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刘光忠 王宏 冯翠平
构建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是全面深化经济社会改革、完善国家经济监督体系、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提高公共部门透明度和公信力的迫切要求。由于体制、文化等原因,我国公共部门数量大、类型多、责任重。因此,在我国推进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建设,既要借鉴国际经验,更要结合中国国情,在总结近年来试点情况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法制建设、标准建设和人才建设,建立健全经费保障机制和审计成果运用机制,积极协调好与其他审计和评价的关系。
关键词:
公共部门 注册会计师 审计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盛强
随着经济发展的转型及政府财会改革的推进,公共部门审计制度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我国的公共部门却存在审计制度不够完善、信息披露少或不够真实和预算决算不合理等众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欧美国家公共部门审计制度的具体措施,针对我国政府、公共部门及会计师事务所完善公共部门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提高我国公共部门的管理效率并赢得公众更多信任有所帮助。
关键词:
注册会计师 审计制度 公共部门 国际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慧德
本文回顾国外绩效审计的相关理论和经验,总结西方绩效审计和新公共管理之间以追求"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为目标的共同价值取向;探讨在我国开展效益审计的迫切性和必要性,主要表现在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体现制度反腐败的要求和提高政府管理绩效水平三个方面;分析和研究了我国公共部门效益审计的发展趋势和存在的显著弊病,并针对我国效益审计现状提出了一定的政策建议和改进措施。
关键词:
效益审计 公共部门 政府绩效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新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贯穿于公共管理的全过程,而公共部门的绩效审计则已成为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绩效管理与绩效审计关系的考察,提出了基于绩效管理系统的公共部门绩效审计实施框架,并在此基础上根据中国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在开展绩效审计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关键词:
公共部门 绩效管理 绩效审计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谢雅璐
本文以2010—2014年对上市公司进行审计的审计师面板数据为样本,从审计师的个人层面出发,实证检验了单个审计师如何分配其关注度以及背后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当审计师同时参与多个上市公司的年报审计时,对于客户存在区别对待的现象,即审计师会对其客户投入不同的关注度。这一现象主要由声誉理论解释,而与上市公司支付审计费用的水平无关,即薪酬理论的解释作用较弱。具体来说,在声誉理论下,审计师对于相对规模较高和相对规模中等的客户,投入的关注度相同,审计质量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是对于相对规模较低的客户,审计师投入的关注度显著低于前两者,因此相对规模较低客户的审计质量也显著低于前两者的审计质量。本文进一步研究发现,以上现象在非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工作、任职时间较短的审计师中表现得更为明显,但与事务所是何种性质无关。
关键词:
审计师 声誉 审计费用 事务所转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