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676)
- 2023(16653)
- 2022(14091)
- 2021(13606)
- 2020(11207)
- 2019(25874)
- 2018(25934)
- 2017(48479)
- 2016(27311)
- 2015(31042)
- 2014(31115)
- 2013(29628)
- 2012(26822)
- 2011(24387)
- 2010(24676)
- 2009(22118)
- 2008(21274)
- 2007(18982)
- 2006(16468)
- 2005(14242)
- 学科
- 济(97766)
- 经济(97663)
- 管理(73532)
- 业(67915)
- 企(56838)
- 企业(56838)
- 方法(47372)
- 数学(40931)
- 数学方法(40129)
- 中国(31001)
- 农(27814)
- 教育(25179)
- 学(24491)
- 财(23654)
- 业经(22934)
- 理论(22853)
- 地方(19651)
- 农业(18520)
- 技术(17902)
- 制(17005)
- 贸(16417)
- 贸易(16408)
- 和(16395)
- 易(15916)
- 务(14929)
- 教学(14915)
- 财务(14837)
- 财务管理(14808)
- 环境(14682)
- 银(14079)
- 机构
- 大学(371677)
- 学院(370349)
- 管理(141210)
- 济(133307)
- 经济(129959)
- 研究(122679)
- 理学(122535)
- 理学院(121062)
- 管理学(118378)
- 管理学院(117684)
- 中国(85335)
- 京(80634)
- 科学(78206)
- 所(61417)
- 财(61086)
- 范(58801)
- 师范(58332)
- 农(58217)
- 研究所(56274)
- 江(55272)
- 中心(55258)
- 业大(55219)
- 北京(51214)
- 财经(49041)
- 师范大学(47243)
- 技术(46027)
- 农业(45573)
- 教育(45311)
- 州(45221)
- 院(44661)
- 基金
- 项目(253611)
- 科学(199697)
- 研究(190600)
- 基金(179151)
- 家(155790)
- 国家(154354)
- 科学基金(132214)
- 社会(115603)
- 社会科(109237)
- 社会科学(109210)
- 省(101586)
- 教育(95526)
- 基金项目(93840)
- 划(86870)
- 自然(86031)
- 自然科(84066)
- 自然科学(84047)
- 自然科学基金(82490)
- 编号(81087)
- 资助(74473)
- 成果(67476)
- 课题(58658)
- 重点(58064)
- 部(56489)
- 发(54191)
- 创(52900)
- 项目编号(49590)
- 创新(49045)
- 教育部(48959)
- 年(48133)
- 期刊
- 济(143773)
- 经济(143773)
- 研究(112458)
- 中国(79238)
- 教育(76692)
- 学报(58383)
- 科学(53057)
- 农(52796)
- 管理(51409)
- 财(45744)
- 大学(45027)
- 学学(40653)
- 技术(39530)
- 农业(37502)
- 融(26033)
- 金融(26033)
- 业经(25075)
- 经济研究(23154)
- 财经(23076)
- 图书(22912)
- 职业(21551)
- 业(19807)
- 经(19781)
- 问题(17786)
- 科技(17614)
- 技术经济(17245)
- 版(17151)
- 坛(17101)
- 论坛(17101)
- 理论(16396)
共检索到5419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花鸥 刘元芬
新知识生产模式强调知识生产的"异质性""应用情境性""跨学科性"和"自我反思性",这些特征和发展趋势影响了国家和社会对新时代职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认识度和重视度。知识生产模式的转变改变传统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淡化了"为知识而知识的学术旨趣"的课程价值取向,强化了"跨学科开放性融合"的课程体系框架构建,打破了"以学术理论知识导向"的课程内容设置,转变了"以知识传授习得"为主导的课程组织实施形态,改变了"同质类结果性"的课程质量评价。新知识生产模式下,课程适应性建设应坚持工作任务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促进实践知识内化,坚持应用问题导向的课程目标定位,注重核心素养培养,坚持跨学科交融的课程内容设置,凸显知识整合,坚持多元协同介入的课程组织实施,强化自我反思,坚持异质类多维的课程质量评价,强化知识综合化。
关键词:
新知识生产模式 职业教育 课程适应性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蓝洁 唐锡海
各国的职业教育模式在适应本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中生成,在国际适应的过程中传播。职业教育模式国际适应的客观效果分为优势区、机会区、维持区等三种类型,取决于模式输出国和输入国主动适应意愿的综合影响。从"应然"层面解读中国职业教育模式的国际适应性,应包含国际化和本土化的两重联动逻辑。在"实然"状态下,有必要通过"引进来"和"走出去"的路径实现职业教育模式国际化和本土化的深层联动发展。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教育部专项研究课题组 席东梅 李新宇 陈红
职业教育课程作为教学改革实施的重要载体,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为研究对象,从分析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转变入手,分析了课程改革与教学模式的适应性,对如何把握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更好地为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服务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 课程结构模型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丽
现代职业教育是国家高等教育发展重要方向,其宗旨是着力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文章即以此为背景,将OBE教学模式应用到职业教育课程改革设计中,实现人才培养从传统的"以教学资源为中心"向"以学习产出为中心"的转变,并提出了几个方面的思考。笔者从教学经历出发,总结《生产运作管理》课程目前教学设计与实施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将OBE教学模式应用于这门课程改革设计中,重新构建生产运作管理教学体系,包括课程的预期学习产出及实现策略设计、课程评价标准及方式设计、教学活动安排与实施设计。
关键词:
职业教育 OBE教学模式 学习成果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方绪军
新一轮技术革命,科学知识向生产技术转移、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发展、技术知识向课程知识转化等因素促进职业教育知识生产实现变革,其焦点在于职业教育课程如何适应性选择的问题。基于唯物主义历史观,探析技术知识变革的历史演变钩沉,并从价值、数量、结构以及评价等维度出发,深入剖析技术知识变革背景下职业教育课程本体遮蔽。基于此,提出职业教育课程适应性选择的策略,具体包括把握职业教育核心价值取向,重构技术知识转型的课程体系,实现“知识生产”与“课程供给”的动态互补;践行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观,形成类型化的课程建设范式,实现“课程建设”与“人才质量”的线性提升;坚持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架设技术知识变革与课程改革的桥梁,实现“知识供给侧”与“课程需求侧”的动态平衡;秉持人的全面发展观,构建异质类多维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和谐共生。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晓娟 王屹
中国式职业教育现代化以增强适应性为基本取向,实现课程现代化的适应性发展是依托载体。课程是技术领域在职业教育学习领域的集中体现,切近由技术进步引发的技术知识变革和技能学习图景是提升职业教育课程现代化适应的前提和关键。技术进步催生技能转型。技能转型境域下,职业教育课程现代化的适应性发展显露出课程价值取向上“成人”与“成事”的争辩、课程体系的封闭性阻抗而滞后技术变革、课程内容疏离工作世界而引致技能人才供需端区隔加深、课程评价路径依赖普通教育而类型秩序彰显有限的实践困境。基于此,增强职业教育课程现代化适应性的立场在于回归职业教育课程综合育人的价值取向原点,坚守深嵌技术路向的开放性课程体系优化路径,形塑紧密关联工作世界的课程内容重塑机制,聚焦凸显职业属性的类型教育评价秩序构筑。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志军 李春珍 吕姗
增强适应性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课程的适应性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微观层面。增强课程适应性的外在动力源自三个方面:知识发展的内在需要、社会对劳动者素质的新要求以及新知识生产模式的推动。以“问题解决”为逻辑基点的知识生产新模式对职业教育课程知识带来多重影响:即知识性质的应用性、知识体系的开放融合性、知识结构的技术导向性、知识传授的建构性与知识评价的多元性。基于此,为了增强职业教育课程的适应性,需要以“工作任务需要”为逻辑基点,增强课程技术知识的适应性;以“实际问题解决”为目标定位,凸显核心技能的适应性;以“跨学科交融”为课程内容取向,凸显知识的整合性与建构性;以“多元协同参与”为课程组织方式,提升知识的反思创新性;以“异质多维标准”为课程评价方式,提升课程知识的多元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莫志明
职业教育不同阶段和层次间实现科学、合理的衔接,是实现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之一。文章以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层次衔接模式为核心,通过中职、高职专科、应用本科等层次的职业教育在层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等方面衔接的探讨,提出现代职业教育层次衔接模式构建的策略,包括明确职业教育的类别和层次定位,建立递进式国家行业职业教育衔接标准、建立职业教育独立而具特色的招生运营模式、优化各层次职业教育的资源配置。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 层次 衔接 模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双勇强 刘贤伟
基于吉本斯等学者对知识生产I型和II型的划分,分析提出新知识生产模式下博士生校所联合培养的特征。以当前我国高校与工程院所联合培养博士生的具体实践案例为研究样本,剖析了知识生产模式转型背景下我国校所联合培养博士生工作开展以来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赵建玲 陈志强 张红
外部适应性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以河北省为例分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外部适应性发展现状,探讨中、高职教育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就业结构间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提出提升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外部适应性的思路及策略,以推动河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关键词: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外部适应性 内涵 策略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献群
实现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与岗位职业课程相互衔接,需要建立这两类课程对接的标准范式。本文基于本科职业教育理论、教育功能、课程结构、环境因素等,构建了本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由"专业与职业分析、确定对接岗位、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价与完善"等6个部分组成,具有就业引领能力强、课程标准清晰、课程功能完备等特征。采用对接课程模式,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开发队伍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完善课程评价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
本科职业教育 课程模式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献群
实现本科职业教育专业课程与岗位职业课程相互衔接,需要建立这两类课程对接的标准范式。本文基于本科职业教育理论、教育功能、课程结构、环境因素等,构建了本科职业教育课程模式。该模式由"专业与职业分析、确定对接岗位、确定课程目标、课程组织、实施与考核、评价与完善"等6个部分组成,具有就业引领能力强、课程标准清晰、课程功能完备等特征。采用对接课程模式,需要建立多元化的课程开发队伍和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完善课程评价和保障机制。
关键词:
本科职业教育 课程模式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海港 于宝莹 杨迎春
4+2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在各大师范院校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从目前的情况看,多数院校毕业生以中学教师为最终就业目的,这个模式的理念是以职业为目标开展研究生教育。这种研究生4+2模式与职业教育的4+2模式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关键词:
4+2研究生 职业教育 培养模式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陈艾霞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目的,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零距离"上岗的中高级技能人才。文章就职业教育课程中引入CBE教学模式,以某职业学校为实验对象,在该校分析化学项目进行近十年实践教学,在制定课程标准、设计个性化教学模块、突出专项能力培训和考核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的改革和实践展开研究。实践表明,在职业教育中引入CBE教学模式,能够有效促进职业类学生基本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汤百智
根据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探讨了高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的依据与课程模式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集群模块综合式"课程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