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05)
- 2023(7421)
- 2022(6202)
- 2021(5947)
- 2020(4721)
- 2019(10668)
- 2018(10230)
- 2017(19564)
- 2016(10652)
- 2015(11628)
- 2014(11057)
- 2013(10763)
- 2012(10049)
- 2011(8647)
- 2010(9069)
- 2009(8403)
- 2008(8651)
- 2007(7802)
- 2006(7008)
- 2005(6211)
- 学科
- 管理(41393)
- 业(37877)
- 济(36813)
- 经济(36781)
- 企(32866)
- 企业(32866)
- 财(25993)
- 贸(13983)
- 贸易(13978)
- 方法(13852)
- 易(13792)
- 财政(13650)
- 中国(13327)
- 出(12875)
- 技术(12820)
- 农(12091)
- 数学(12033)
- 数学方法(11859)
- 务(11583)
- 财务(11569)
- 财务管理(11521)
- 政(11233)
- 制(11198)
- 企业财务(10924)
- 技术管理(9753)
- 策(9216)
- 业经(8965)
- 地方(8849)
- 银(8317)
- 银行(8312)
- 机构
- 学院(138484)
- 大学(135579)
- 济(63669)
- 经济(62446)
- 管理(55532)
- 理学(47025)
- 理学院(46626)
- 管理学(46116)
- 管理学院(45833)
- 研究(45158)
- 财(39289)
- 中国(37246)
- 京(27231)
- 财经(26518)
- 经(23953)
- 科学(23427)
- 江(22905)
- 所(21408)
- 中心(21077)
- 经济学(20007)
- 财经大学(19123)
- 研究所(18463)
- 经济学院(18082)
- 州(17353)
- 北京(17156)
- 农(16745)
- 院(16741)
- 范(16406)
- 师范(16329)
- 商学(15412)
- 基金
- 项目(85806)
- 科学(69209)
- 研究(68514)
- 基金(62549)
- 家(52230)
- 国家(51750)
- 科学基金(45822)
- 社会(45029)
- 社会科(42896)
- 社会科学(42887)
- 省(33833)
- 基金项目(31815)
- 教育(31110)
- 编号(27743)
- 划(27211)
- 自然(26925)
- 自然科(26362)
- 自然科学(26357)
- 自然科学基金(25887)
- 资助(25455)
- 成果(23484)
- 创(21006)
- 创新(19804)
- 部(19700)
- 课题(19629)
- 国家社会(18846)
- 重点(18814)
- 发(18803)
- 性(18434)
- 制(18298)
共检索到2271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BillSmith 朱关鑫 李富明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志刚
当前我国进入新常态已经是一种共识,经济社会发展正在全面转型升级,转型升级会带来一系列新问题与挑战。如何应对这些困难,化解前进道路上的种种阻力与风险,作为宏观调控重要工具的财政政策需要认真应对。十八大以来,财政部门不惧挑战,顺应新常态要求和民众呼声,现代财政制度轮廓日益清晰;"稳增长"、"控风险"、"优结构"应成为财政政策之锚;财政政策在未来释放增长潜力、推动人力资本红利形成中将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魏建华
一、当前的财政困难及解决困难的新思路20年来,我国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一直是以企业改革为核心、以市场经济为取向的。为配合并促进企业改革,财政进行了以“减税让利”为主旋律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但由于其他方面改革滞后等主、客观原因,财政在收入减少的同时,财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溶沧
我国入世后的财政政策调整与政策创新,是一个牵涉面很广的复杂问题。其中,择要而论,是否可重点围绕着以下五句话来考虑问题,或者说是否应着力解决好以下五个方面的课题,显得最为紧迫。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芳 唐文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宏观经济政策领域出现了一种"新共识",近年来得到进一步发展。在"新共识"宏观经济模型中,货币存量不起作用,但货币政策被赋予非常重要的作用,货币政策可以决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采用盯住通货膨胀的方式,通过调节利率将通货膨胀控制在一个较低的水平。财政政策在管理总需求水平方面仍然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新共识"宏观经济学体现了"货币主义与财政主义的综合"。
关键词:
“新共识”宏观经济学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贾俊雪 郭庆旺
本文构建了一个新凯恩斯动态随机均衡模型,以中国经济为样本,在更加现实的经济条件下探究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最优财政货币政策规则;同时深入考察了财政支出的生产效应和效用效应,澄清其在刻画财政政策作用机理方面的作用及其对最优财政货币政策规则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旨在实现价格稳定的货币政策(即积极货币政策)为最优,反周期货币政策将导致较大的福利损失;旨在实现债务稳定的财政政策(即消极财政政策)为最优,反周期财政政策虽非最优但造成的福利成本很小;财政支出的效用效应特别是生产效应的引入有助于解释"财政支出拉动效应之谜",更好地刻画财政政策作用机理,但带来额外的通货膨胀偏差以及最优通货膨胀率、最优利率和最优所...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志刚 杨白冰
预算支出偏离度反映出财政预算软约束问题。基于中国分省的财政经济数据,本文实证分析发现:财政支出分权的提高会降低预算支出偏离度,积极财政政策会加大预算支出偏离度,并且财政分权和积极财政政策对预算支出偏离度的影响还具有交互效应,这些影响在欠发达地区均更为显著。此外,我们还发现新预算法的实施、财政透明度的提高有助于降低预算支出偏离度,而经济扩张期预算支出偏离度则倾向于扩大。为了克服内生性问题,本文利用工具变量方法巧妙构造了一种传导机制,结果发现在晋升激励的背景下,省委书记的年龄与学历将分别通过影响财政支出总量与结构,进而影响财政分权水平的高低,这些最终将对预算支出偏离度产生冲击。基于上述分析,我们给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容根
1998年我国实行积极财政政策以来,中国经济成功克服了东南亚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放缓的不利影响,大体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水平。客观分析,我国宏观经济稳定增长有诸多外部和内部因素,其中,持续有效的积极财政政策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试图结合我国经济的实际情况,对扩张性财政政策的效应及其持续性进行分析。
关键词:
积极财政政策 挤出效应 减税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李寿生 刘南昌 杨正位
(一)1998年,为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抑制经济下滑局面和通货紧缩趋势,党中央、国务院及时做出了扩大内需的重大决策,持续四年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了重大转机。随着经济增长形势的好转,积极财政政策淡出的呼声也高了起来。淡出的理由可大致归纳为:经济稳定增长的目标已经实现、潜在财政风险增大、政府投资效果不理想等方面。我们认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储德银 崔莉莉
政府在经济周期的不同态势下运用财政政策调控产出,不仅需要科学抉择其政策取向,还要准确把握政策的力度与节奏。本文通过采用实际产出缺口作为门限变量,然后采用非线性门限SVAR模型与广义脉冲响应函数,全面考察了我国财政政策对实际产出波动的调控效果。结果发现:财政政策冲击在"好"与"坏"两种时期对实际产出的冲击效果具有非常明显的非对称性凯恩斯效应。一方面,政府支出冲击在"坏"的时期对实际产出的当期拉动效应要比"好"的时期高出0.1742个百分点,而且对实际产出的累积拉动效应也更为持久和效果更为明显。另一方面,政府税收冲击对实际产出的当期抑制效应在"坏"的时期要高出"好"的时期0.4680个百分点,其滞...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红艳 宋世方
财政扩张政策在IS—LM 模型中会出现挤出效应。挤出效应的大小由经济体系中的有关参数决定,我国经济体系中有关参数的性质决定了我国财政扩张政策具有较高的挤出效应,财政政策操作应该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关键词:
挤出效应 财政政策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李平 张金萍 李彦杰
一、财政开支与挤出效应中国在改革开放以前,政府财政几乎集中了企业与居民储蓄的绝大部分。全民所有制企业不仅以税利形式将企业创造和实现的纯收入上缴财政,而且企业的剩余产品价值也通过价格剪刀差的形式集中到财政手里;政府直接管理全民所有制企业,以组织职能代替...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刘成
1998年以来,我国已连续5年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对促进国民经济稳定增长、推进社会发展和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宏观经济形势趋于好转,对积极财政政策淡出还是继续的争论也不时出现,这说明学术界在如何认识积极财政政策,对当前乃至今后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的判断以及是否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等重大问题上都存在着不同的观点。我们认为,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是在对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综合权衡基础上实行的阶段性政策,与发达国家以反周期为特征的短期扩张性政策有明显不同。今后一段时期应当继续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只有宏观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才能为实现财政长期稳固、健康运行提供基础和保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