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9)
2023(6606)
2022(5453)
2021(5319)
2020(4358)
2019(9955)
2018(9598)
2017(17999)
2016(9285)
2015(10777)
2014(9860)
2013(9954)
2012(9431)
2011(8723)
2010(8702)
2009(8298)
2008(8112)
2007(6952)
2006(6233)
2005(5733)
作者
(24538)
(20596)
(20485)
(19469)
(13166)
(9850)
(9232)
(7986)
(7823)
(7173)
(7086)
(6812)
(6757)
(6532)
(6423)
(6283)
(6170)
(5993)
(5887)
(5454)
(5237)
(4850)
(4741)
(4631)
(4621)
(4545)
(4541)
(4323)
(4138)
(4025)
学科
(43084)
经济(43045)
管理(28168)
(27772)
(22897)
企业(22897)
方法(18213)
数学(15959)
中国(15914)
数学方法(15873)
(13015)
贸易(13006)
(12834)
技术(12236)
(9850)
技术管理(9520)
(9366)
金融(9366)
(9193)
(9011)
银行(9006)
(8868)
(8822)
业经(8438)
(7119)
关系(7050)
环境(6423)
农业(6159)
(6132)
(6029)
机构
大学(136738)
学院(133040)
(71471)
经济(70661)
研究(52514)
管理(51310)
理学(43881)
理学院(43425)
管理学(43092)
管理学院(42811)
中国(42636)
(30478)
(29142)
科学(26221)
(25280)
财经(24429)
经济学(24385)
研究所(22941)
(22627)
中心(22388)
经济学院(21934)
北京(19279)
(18668)
财经大学(18517)
(17147)
(16191)
(16073)
师范(15989)
科学院(15778)
商学(15267)
基金
项目(86519)
科学(70681)
基金(66831)
研究(66165)
(58203)
国家(57811)
科学基金(49660)
社会(46858)
社会科(44782)
社会科学(44773)
基金项目(33943)
教育(29369)
(29067)
自然(28600)
自然科(28048)
自然科学(28042)
自然科学基金(27608)
资助(27305)
(25746)
编号(23491)
国家社会(21697)
(21629)
中国(21150)
(21084)
创新(20106)
成果(19920)
重点(19770)
(19383)
教育部(19348)
人文(17992)
期刊
(74158)
经济(74158)
研究(47285)
中国(27435)
(21643)
管理(21409)
科学(17883)
学报(15940)
(15668)
金融(15668)
(14484)
经济研究(14082)
国际(13445)
(13198)
大学(13172)
财经(12892)
教育(12362)
学学(12199)
(11351)
世界(10865)
技术(10707)
问题(10435)
农业(10134)
业经(9083)
技术经济(7809)
(7151)
科技(6702)
(6228)
论坛(6228)
统计(6154)
共检索到209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范爱军  
一随着世界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出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也使一些传统部门,如农业、食品工业、化学工业、汽车工业等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当前的国际分工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绍东  
在以产品内分工为主要特征的新国际分工体系中,寻求合理的产业链治理模式是本土企业和理论界孜孜以求的目标。以产品技术结构演变作为分析基点,本文探讨本土企业产业链治理模式的选择问题,对产品建构特征影响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内在机制进行概括,并提出在产品市场需求不稳定背景下构建"柔性"产业链治理模式的对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徐康宁  陈健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并呈现加快发展的趋势。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L.Friedman)的畅销书《世界是平的》揭示了全球化背景下产业活动跨越国界、市场趋于一体的活跃状态,越来越多的企业面对的是一个巨大而平坦的世界市场,同时,更加激烈的竞争也随之而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许晓冬  
全球化的进程影响着国际产业分工的布局,20世纪70年代后期,随着国际分工的调整,欧美国家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中国作为承接最多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国家随着经济形势的变化受到更多挑战,本文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魏澄荣  
当代国际分工是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国际分工,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分工中处于相对不利的被动地位,面临较大的困难与挑战。发展中国家要提高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必须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化比较优势为发展升势;深入参与国际分工,提高在价值链中的地位;自主参与国际分工,以创新促动产业的升级。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郭炳南  陈玲  
文章通过分析东亚国际垂直分工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评价了中国在东亚分工体系中的地位,认为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比较优势的转化及提高吸收能力可以促使中国在东亚国际垂直化分工体系中获得更多的分工利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李生明  王岳平  
二战以来,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及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国际分工格局由农业国与工业国之间的"二重国际分工"逐渐演变为目前的由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和其它发展中国家三种不同发展层次类型国家之间的"三重国际分工",为了了解不同类型国家在新国际分工格局中的地位及变化特征,文章从产品技术层次和价值链等方面分析了不同类型国家近十多年来的贸易结构、贸易竞争力(TC)指数和显示性比较优势(RAC)指数及其变化特征,以分析不同类型国家在国际分工地位及变化特征。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张辉  王慧娴  
中国旅游业经过30多年的发展,市场规模加速扩大,业已成为国民经济重要产业。2013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达32.62亿,国内居民出游率突破200%,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内旅游市场。同时,出境旅游市场大释放,出境旅游人数达9 819万,成为世界第一大出境旅游市场。然而,入境旅游市场持续下滑,入境旅游人数比上年下降2.5%,过夜游客数下降3.5%,位居世界第四位。2008年金融危机后旅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郑玉  
研究目标:测度与比较中国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制造业与服务业在国际分工中的经济地位与技术地位演变特征,明确中国产业的发展差距。研究方法:从总值视角下的中国产业出口结构、出口贸易环节的价值获取能力以及基于生产工序的出口技术含量三个维度进行测算。研究发现:第一,中国的中间产品出口占比增长缓慢,与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高技术密集型行业以及高科技产品的加工组装特征明显。第二,从动态变迁来看,2000~2014年中国产业经济地位整体经历了下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技术地位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第三,中国低和中等技术制造行业攀升全球价值链比较明显,甚至某些行业近年来已经赶超发达国家,但其出口技术含量低于美、日、德、韩等发达国家。第四,中国高技术制造行业与现代服务业的经济地位和技术地位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和日本之间还存在较大的差距,但2008年尤其是2012年以来不断上升,表现出向发达国家弱收敛趋势。研究创新:基于总值贸易与增加值贸易,从经济地位和技术地位角度全面评价了中国不同等级产业国际分工地位。研究价值:本文对于决策部门评价中国产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成效,研判中美发展差距,制定贸易发展政策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金芳  
国际分工日益呈现出超越国家边界和产业边界,向产品生产过程中技术密集程度分工深化的趋势。由于跨国公司不仅控制着遍及全球的分子公司,还通过分包合同影响着东道国地方制造商的活动,一国在特定产业的优势地位往往得益于该产业世界主要跨国公司在当地的集聚,传统的国际贸易指标已经无法真实反映一国在全球经济中的真实分工地位。劳动力资源丰富且成本低廉依然是中国参与新一轮国际分工的优势所在,也是跨国公司向中国转移劳动密集型生产环节的基本动因,由此决定了中国在跨国公司内部化国际生产分工体系中充当全球加工厂的现实地位。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孟庆民,李国平,杨开忠  
西方在 1980年已经开始新国际分工研究,我国至今有关研究很少。为服务于我国的经济全球化,本文主要论述了新国际分工的内涵和研究进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新国际分工的企业竞争机制、地方竞争机制和国家竞争机制,以及新国际分工的启示。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武斐婕  
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目标是中国参与全球分工战略选择的基础。由于中国已确立以内需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战略,所以中国选择"基于内需"的参与全球分工战略替代过去"出口导向型"战略已成为必然。这种新的战略要求中国在扩大内需的政策前提下,利用国内市场优势,融入更高层次的全球经济分工格局,尽可能把国外优质生产要素利用于中国的生产和贸易中,实现中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目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吴勇志  张玲  
新型的国际分工模式催生了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与发展,中国企业的国际化经营过程是通过国际化生产模块化等方式对世界各地的生产性资源进行整合。该文通过分析新国际分工、价值链整合及中国企业战略的共同演进过程与机理,以联想公司为案例,深入剖析了中国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控制高附加值环节和整合全球资源的战略转型过程。研究表明,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成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实施基于新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的商业模式和技术创新战略。最后,对中国企业嵌入国际经济体系,走向国际化经营的战略转型提出了建议。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易可君  毕超  
中国杂交水稻的技术研究与应用世界领先,然而技术优势没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本文提出中国杂交水稻产业的国际化在组织层面要以企业为主体,在分工模式选择上要注重发挥比较优势,在盈利模式选择上要注重可持续性;在国际化路径上要遵循先近后远、先成熟市场后潜在市场,同时分析了杂交水稻产业国际化演进不同阶段的高盈利环节及相应的盈利模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