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
- 2023(1056)
- 2022(927)
- 2021(895)
- 2020(826)
- 2019(1932)
- 2018(1913)
- 2017(3391)
- 2016(2205)
- 2015(2465)
- 2014(2532)
- 2013(2539)
- 2012(2554)
- 2011(2458)
- 2010(2317)
- 2009(2036)
- 2008(2017)
- 2007(1902)
- 2006(1641)
- 2005(1498)
- 学科
- 济(5036)
- 经济(5029)
- 学(4803)
- 业(4060)
- 农(4008)
- 农业(2784)
- 管理(2775)
- 物(2443)
- 植(2100)
- 方法(2062)
- 植物(2060)
- 企(1901)
- 企业(1901)
- 数学(1679)
- 数学方法(1611)
- 地方(1574)
- 生态(1563)
- 和(1558)
- 中国(1477)
- 业经(1373)
- 森(1308)
- 森林(1308)
- 制(1286)
- 生态学(1254)
- 林(1231)
- 理学(1161)
- 及其(1033)
- 教育(1014)
- 虫(968)
- 水产(964)
- 机构
- 大学(31957)
- 学院(31379)
- 研究(15375)
- 农(14517)
- 科学(12915)
- 农业(11373)
- 中国(10826)
- 业大(10270)
- 所(9762)
- 研究所(9185)
- 管理(8736)
- 济(8300)
- 经济(8045)
- 京(8015)
- 农业大学(7503)
- 理学(7263)
- 省(7167)
- 理学院(7118)
- 中心(7039)
- 管理学(6769)
- 管理学院(6719)
- 室(6438)
- 江(6062)
- 实验(5930)
- 院(5819)
- 业(5806)
- 实验室(5648)
- 重点(5368)
- 北京(5350)
- 科学院(5174)
共检索到49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冯久莹 蔡蕾 贺海洋 沈树祥 张树玲 孟永禄 戴凡炜 许正 高俊平
以仅分布或主要分布于新疆的14种野生蔷薇属植物为对象,在资料查询的基础上,采用野外调查方法、生境分析法,对这些植物分布地的地形、地势、伴生植物以及气象因子等进行实地调查和分析。结果表明:腺果蔷薇和刺蔷薇生长于阴坡,其余均生长于阳坡;单叶蔷薇、小檗叶蔷薇、疏花蔷薇海拔分布低于1 000 m,其余均分布在海拔1 000~2 000 m内。基于分布区的气候特点推断,这些植物能适应较大幅度的年温度变化和干旱环境,其中腺齿蔷薇的耐寒性最强,单叶蔷薇、小檗叶蔷薇的耐热性最强。基于伴生植物相似性分析,将这些植物分为5组,其中第5组(单叶蔷薇和小檗叶蔷薇)与其他各组差异最大。基于海拔分布相关性分析明确单叶蔷薇...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荣钦 关法春 贺延国 邢震 王忠红 朗杰
针对果实品质质量难于客观评定的问题,提出基于加速遗传算法的投影寻踪模型用于解决果实品质质量高低的判定问题,该模型通过优化指标投影方向,将多维数据指标(样本评价指标)转换到低维子空间,并根据投影函数值的大小评价出各样本的优劣,最大限度避免了权重矩阵取值的人为干扰。在2种蔷薇属植物果实品质质量综合评价中的应用结果表明:采用投影寻踪法来确定权重,减小了人为因素的干扰,分析结果更加科学、准确。
关键词:
蔷薇 品质 评价 遗传算法 投影寻踪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蹇洪英 张颢 李树发 王其刚 邱显钦 唐开学
对蔷薇属植物的胞核学研究历史、基于染色体的分类、系统研究及现代月季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概述,总结了蔷薇属植物的染色体数目、核型研究现状及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在蔷薇属植物胞核学研究中的应用。对蔷薇属的胞核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慧 卜燕华 王茂良 戴思兰 丛日晨
采用田间鉴定与叶片离体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北京地区园林绿化中常用的蔷薇属36个品种(种)的抗黑斑病能力进行了评价。结果发现:使用感病率为参数的原模型公式不能很好地区分蔷薇属不同品种(种)之间的抗病差异,用田间观测的感病指数(I)替代发病率(N),可以对蔷薇属植物抗黑斑病能力进行有效检测。利用优化的蔷薇属植物抗黑斑病等级模型,可将供试蔷薇属品种(种)分为4类:4个免疫品种(种);9个高抗品种(种);15个感病品种(种);8个高感品种(种)。刺梨、无刺蔷薇、三季玫瑰、玫瑰的抗黑斑病能力综合值显著高于月季。现代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淑敏 杨艺 罗乐 于超 王佳 程堂仁 张启翔 潘会堂
【目的】为研究蔷薇属植物响应黑斑病侵染的稳定表达的最适内参基因,解析茉莉酸在蔷薇属植物响应蔷薇盘二孢侵染过程中的作用。【方法】以黑斑病病原菌蔷薇盘二孢侵染的6个蔷薇属种/品种不同时间的离体叶片为材料,利用qRT-PCR技术及geNorm、NormFinder、BestKeeper软件对9个候选内参基因(ACT、GAPDH、PP2A、Rcl2、SAND、TIP、TUA、TUB、UBC)的表达量进行测定和分析,利用筛选出的内参基因,对蔷薇属植物茉莉酸(JA)抗病途径相关基因(COI1、OPR3、MYC2、JAR1)的表达水平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UBC可作为6种蔷薇属植物共同适用的内参基因,可用于后续分析JA抗病途径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2)内源JA含量在6种蔷薇属植物响应蔷薇盘二孢侵染的过程中存在差异。在黑斑病高抗植物受侵染0~4 d间JA含量下调,4~8 d间上调。在黑斑病易感植物受侵染0~8 d间,内源JA含量呈下调趋势。(3)JA合成相关基因OPR3及JAR1表达量在受侵染初期表达量趋势存在差异。在除荷花蔷薇外的其余5种植物中,OPR3在侵染初期(0~0.5 d)表达下调,JAR1在侵染初期表达上调。OPR3和JAR1在侵染后期均表达上调,黑斑病易感材料的上调程度高于高抗材料。(4)JA信号传导相关基因COI1及MYC2在受侵染初期表达量趋势同样存在差异。COI1在黑斑病高抗材料受侵染初期上调表达,在黑斑病易感材料下调表达,MYC2在6种植物受侵染0~2 d中均下调表达。COI1及MYC2表达量在受侵染2 d后均上调表达,且在黑斑病易感植物中的上调程度大于黑斑病高抗材料。【结论】与JA信号传导相关的MYC2、COI1在蔷薇属植物抵御黑斑病病菌入侵过程中发挥负调控作用,且由JA通路介导的抵御死体营养型病原菌的侵染在后期发挥了作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晨阳 于超 马玉杰 罗乐 潘会堂 张启翔
【目的】通过深入分析中国产野生蔷薇属植物的遗传背景,为其品种演化、系统分类提供分子学依据,也为种间杂交亲本的选择提供一定的指导,从而为进一步开发我国丰富的野生蔷薇属植物资源提供理论基础。【方法】本研究以50份蔷薇属植物样本、42个种或品种为研究对象,运用SSR标记及单拷贝核基因GAPDH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分析。利用MAC-PR理论预测不同倍性蔷薇属植物的SSR基因型。【结果】在29个SSR位点上共计检测出382个等位基因变异,多态性信息含量介于0. 413 9至0. 934 0之间,平均值为0. 798 9。计算Bruvo遗传距离并构建了邻接树,解决了SSR标记在不同倍性样本之间应用困难的问题。同时基于GAPDH基因序列片段构建了50个样本的贝叶斯树。基于SSR标记构建的系统发生树显示,50个样本聚成了6个分类群,月季组、桂味组样本聚类效果较好,而其他种类与现有分类系统差异较大。通过测序及克隆成功获得了所有样本的GAPDH基因序列片段,其中,比对后的序列长度为841 bp,变异位点数164个;基于GAPDH基因的聚类结果与现有的分类系统也有较大的差异。【结论】蔷薇属植物基于遗传关系的分类体系与现有的植物学分类系统有较大的差别。月季组、合柱组间遗传关系十分紧密;芹叶组、桂味组没有形成单系类群,这两组间可能存在着基因交流事件;小叶组中两个种没有很近的亲缘关系。
关键词:
蔷薇属 SSR 单拷贝核基因 遗传多样性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王雨 刘潘莲 曹翠兰 杨文权
应用光学显微镜对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标本馆中分布于陕西省的14种小檗属(Berberis)植物的叶表皮微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4种小檗属植物叶表皮细胞形状有多边形和无规则形两种;垂周壁式样有平直-弓形、浅波形和深波形3种。叶表皮外均有不同程度加厚的角质层。气孔器只分布在所有研究的14种小檗属植物的下表皮,形状为椭圆形、长椭圆形、宽椭圆形;气孔器类型大多为无规则型。这些特征与它们具有的耐旱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对气孔指数、气孔密度、气孔长宽比的数据分析表明:陕西14种小檗属植物的气孔指数差异较大,可作为种间分类的依据;气孔密度在特定几种植物间的差异较明显,可作为部分种的分类依据。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亚亮 刘玲 李长爱 王慧 刘海涛 缪国鹏
【目的】研究蔷薇科园林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及其与叶面积、气孔微形态的相关性,对于合理筛选城市绿化树种,充分发挥城市绿地的碳汇功能具有理论参考和实践意义。【方法】采用TPS-2便携式光合速率测定仪测定了10种蔷薇科绿化树种(5种小乔木、5种灌木)的净光合速率,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叶表面气孔微形态,利用Pearson法分析了不同植物的日固碳量与叶面积、气孔微形态的相关性。【结果】1)10种蔷薇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呈“单峰型”曲线的分别是紫叶李、日本晚樱、木瓜海棠、棣棠花和火棘,呈“双峰型”的有杏、垂丝海棠、西府海棠、月季花和红叶石楠。2)日净固碳能力最强的是木瓜海棠(10.26 g·m~(-2)·d~(-1)),最弱的是西府海棠(4.81 g·m~(-2)·d~(-1))。5种小乔木和5种灌木单位叶面积日净固碳量均值分别为7.67和7.62 g·m~(-2)·d~(-1),日释氧量均值分别为5.64和5.55 g·m~(-2)·d~(-1)。3)10种蔷薇科植物光合固碳能力与叶面积、气孔密度、气孔长度、气孔宽度和气孔周长均呈正相关,气孔密度与气孔长度、宽度和周长呈负相关,而气孔长度和宽度、周长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在同一立地环境下,10种蔷薇科植物的固碳释氧特性和气孔特性均存在差异。木瓜海棠、垂丝海棠、日本晚樱、月季、火棘和紫叶李等植物的固碳释氧能力相对较强,可为城市绿地系统生态补偿政策的制定和优良园林绿化树种的选育提供科学支撑。
关键词:
蔷薇科 光合速率 固碳释氧 气孔微形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馨 林辰壹
【目的】比较8种野生葱属植物的叶形态特征,为其分类学研究和生态适应性机制分析提供依据。【方法】以分布于新疆不同生境的8种野生葱属植物齿丝山韭、实葶葱、新疆蒜、健蒜、多籽蒜、奇台蒜、喀纳斯蒜和乌鲁木齐蒜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间观测和树胶制片法,测定其叶片数量、长度、宽度等指标,观察其解剖结构异同;通过相关性分析和聚类分析,研究叶片表皮性状之间的关系以及性状的分类学意义。【结果】8种葱属植物的叶形态和微形态存在差异,实葶葱和齿丝山韭叶直立,其余呈不同程度倒伏;实葶葱叶圆柱形,其余叶均为条形;实葶葱叶表面被蜡粉,其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顾翠花 王守先 张启翔
以采自广西、云南和河南等地的紫薇属Lagerstroemia植物紫薇L.indica,南紫薇L.subcostata,福建紫薇L.limii和桂林紫薇L.guilinensis叶片为材料,利用改良CTAB(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法提取叶片基因组DNA,获得了高质量的紫薇叶片DNA,并以其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了酶切连接,利用酶切连接的产物稀释一定倍数作为预扩增的模板,最后以稀释一定倍数的预扩增产物进行选择性扩增,进行紫薇和南紫薇的AFLP(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银染反应体系的优化。AFLP体系中每一步反应都设置了不同的反应体系,采用了160对引物作为初选引物,筛选出了10对适合紫薇基因组扩增的引...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甫 毕玲 陈晓丽 郭艳超 赵梁军
【目的】以多种蔷薇属植物的叶片为外植体,研究影响类根体和类原球茎发生发育的影响因子,为进一步揭示类根体和类原球茎发生发育的机理及蔷薇属植物分子育种奠定基础。【方法】在MS基本培养基上,通过改变植物生长调节剂种类、浓度、培养条件和类根体与愈伤组织的完整性来观察并统计类根体和类原球茎发生发育情况。【结果】类根体的发生受生长素类调控,3种不同结构类型的生长素类物质诱导的类根体在数量和质量存在差异,其中2,4-D对类根体的诱导效应最明显,IBA次之,NAA最差,细胞分裂素不能诱导类根体的形成;形成高质量的类根体暗培养和是必需条件,与光暗培养差异极显著,类根体的发生率和每个外植体类根体数存在差异;相反,...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黄长兵 沈萍 侯哲
基于15种蔷薇属叶绿体全基因组图谱,筛选其matK基因并对其密码子偏好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GC_1、GC_2、GC_3的平均值分别为39.09、31.75、27.98,密码子第1位的GC含量最高,第3位的GC含量最低,具有显著差异性;有效密码子数与第3位密码子的GC含量显著相关;(2)GC_3与GC_(12)的相关性不显著,且密码子的偏好性受自然选择的影响;(3)matK基因的有效密码子数低于预期值,位于标准曲线的下方,说明matK基因密码子的偏好性受到了选择的影响;(4)共计29个密码子的同义密码子相对使用度(RSCU)大于1,其中,有27个密码子均以A/U结尾,仅有2个密码子以G结尾,说明matK基因的密码子偏好以A或者U结尾。RSCU较高的3个密码子为UGA(3.00)、UCU(2.08)、ACU(1.98)。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徐高峰 张付斗 李天林 张云 张玉华
用水作为溶剂对云南省薇甘菊发生地伴生的常见本地物种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外来物种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croides)、三叶鬼针草(Bidens pilosaL.)以及农粮作物红薯(Ipomoea batatas)地上部分进行提取,后将各提取液配制成一定质量浓度的营养液培养薇甘菊幼苗,12 d后测其对薇甘菊幼苗的生长抑制情况。结果表明,5种供试植物的水提取物均能抑制薇甘菊幼苗的生长,且彼此间存在一定的差异。5种植物化感作用的综合抑制效应总体表现为:空心莲子草>异型莎草>三叶鬼针草,水蓼和红...
关键词:
薇甘菊 化感作用 种群适应性 综合效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生财 吴仁超 吴伟健 叶青 吴小林 张东北 楼炉焕 童再康 吴青 吴颐伟 赖晓琳
【目的】调查浙江省庆云县范围内楠木属Phoebe植物野生资源,以期为楠木合理保护与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撑。【方法】采用样方法每木检尺对庆元县域范围的野生楠木野生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掌握其分布数量、分布格局、生境及居群状况。【结果】庆元县域楠木属植物有浙江楠P. chekiangensis、闽楠P. bournei、紫楠P. sheareri等3种,分布点23个,覆盖9个乡镇街道。浙江楠和闽楠多分布于800 m以下,紫楠水平分布跨度最大,垂直分布可达1 250 m,但种群植株数量少。现有居群多存于村旁风水林或人为干扰较少的保护区,楠木群落主要建群种和优势种为壳斗科Fagaceae和樟科Lauraceae树种。【结论】庆云县楠木野生资源稀少,亟需保护,人为活动频繁及楠木自身光需求特性是导致濒危的主要成因。表5参21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阿提古丽·毛拉 王德萍 吐尔洪·努尔东 买买提明·苏来曼
在新疆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托木尔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苔藓植物的调查采集和标本鉴定的基础上,发现并报道了新疆凤尾藓属的两个新疆新记录种:多形凤尾藓(Fissidens diversifolius Mitt.)和大叶凤尾藓(Fissidens grandifrons Brid.).多形凤尾藓的识别特征为:植物体浅绿色或黄绿色,茎中轴不分化,叶卵形至长椭圆披针形,叶分化边缘局限于叶鞘部或仅见于雌苞叶的鞘部,叶近于全缘,蒴盖圆锥形至短喙状,孢子直径达14~32μm.大叶凤尾藓识别特征为:植物体较大,棕褐色或深绿色,叶硬而不透明,先端钝至弧形,叶上部厚1~6层细胞,鞘部厚1~4层细胞,无气孔,长柄上具颈卵器.对这2种藓类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和图示,并对其生境和地理分布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新记录种 凤尾藓属 新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