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1)
- 2022(2)
- 2021(2)
- 2020(1)
- 2019(3)
- 2018(7)
- 2017(14)
- 2016(6)
- 2015(10)
- 2014(8)
- 2013(15)
- 2012(11)
- 2011(10)
- 2010(6)
- 2009(1)
- 2008(4)
- 2007(3)
- 2006(3)
- 2003(2)
- 2002(1)
- 学科
- 济(24)
- 经济(24)
- 农(19)
- 地方(18)
- 业(15)
- 农业(14)
- 管理(11)
- 地方经济(10)
- 人口(8)
- 技术(7)
- 方法(7)
- 企(6)
- 企业(6)
- 数学(6)
- 数学方法(6)
- 农业劳动(5)
- 劳(5)
- 劳动(5)
- 业经(4)
- 中国(4)
- 农业人口(4)
- 农业技术(4)
- 制(4)
- 动力(4)
- 劳动力(4)
- 技术改造(4)
- 技术管理(4)
- 技术经济(4)
- 改造(4)
- 中国人(3)
- 机构
- 学院(84)
- 大学(83)
- 新疆(56)
- 理学(45)
- 理学院(45)
- 管理(40)
- 管理学(40)
- 管理学院(40)
- 济(37)
- 经济(37)
- 研究(30)
- 河(27)
- 子(26)
- 石河(26)
- 石河子(26)
- 中国(23)
- 农(20)
- 财(20)
- 科学(19)
- 中心(18)
- 所(18)
- 木(18)
- 师范(17)
- 范(17)
- 研究所(15)
- 农业(13)
- 财经(13)
- 研究中心(12)
- 经(12)
- 师范大学(11)
共检索到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 李萍 胡克明 豆晓荣 刘嫦 刘晓霖 张栋 阎雅琳
建立起科学合理的专项转移支付制度是构建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前提。当前,我国专项转移支付制度运行中存在项目设立程序不够规范、项目预算编制不够科学、绩效考核体系不够健全等问题,为了有效解决此类问题,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清理、整合、规范专项转移支付的改革举措,并取得一定成效。本课题借鉴了发达国家的相关经验做法,并从健全监管制度、注重绩效评价等视角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转移支付制度 专项转移支付 清理整合规范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家彬 于鸿君 李豫新
环新疆经济圈是以中国新疆为中心区域构建的经济圈,为新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和建设提供了全新的视角。从资源承载能力、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三大方面选择指标,利用因子分析等现代统计分析方法,在调研数据的基础上实证研究新疆主体功能区的划分问题,并以县级区域为单位将新疆划分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禁止开发区和战略后备区。基于环新疆经济圈视角做出的新疆主体功能区划分结论为当前新疆实施的跨越式发展和跨国区域经济合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
环新疆经济圈 主体功能区 划分 新疆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徐敏 张小林
新型金融组织的创建对促进区域内实体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新疆兵团十三个师创建新型金融组织条件进行研究后的结果显示:兵团十三个师2001-2011年的经济社会发展速度较快,对金融组织、金融产品的需求较旺,建立新型金融组织有利于兵团"三化"建设的推进。因此,兵团除了在新型金融组织的创建过程中利用优惠政策、根据各地发展状况和实际需要建立新型金融组织外,还应兼顾新型金融组织创建的目标定位、可持续发展及其风险的监督与控制。
关键词:
新型金融组织 创建条件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建军 李慧萍 刘玲 李荣
自2006年以来,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区都提出建设创新型省份的背景下,本文阐述了当前提出建设创新型新疆的战略意义和紧迫性,从"创新型省份"与"建设创新型省份"的内涵关系入手,结合新疆区域发展特点,阐释了创新型新疆的内涵和建设创新型新疆的战略定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建设创新型新疆的着力点,以及推进创新型新疆建设的几点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朱迎春
建设创新型新疆不仅是实现创新型国家宏伟目标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加速新疆工业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缩小区域差距和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以创新型省份指标体系为基础,对创新型新疆建设进程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创新型新疆建设进程尚未过半,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影响创新型新疆建设进程最主要的短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李建新,乔晓春,杨力民
年龄是最重要的人口特征之一,年龄堆积现象直接影响着人口年龄数据的准确性,从而也影响着对人口状况的分析。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现象比较严重,且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联合国P04项目“中国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分析课题”的“人口性别年龄结构分析”子课题组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普查办公室合作,对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状况进行了研究,本文是这项研究的一部分,并就新疆人口年龄堆积的来源和规律进行深入的探讨。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坤杰
随着哈萨克斯坦进入到"入世"谈判末期,使中国与哈国在WTO和"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将新疆与哈国的合作范围从边界勘定扩展到了政治、经贸、科技、文化、教育、能源、交通、环保等各个领域并且有了制度保障,也给中哈两国开展更广泛的经贸合作提供了新平台和持久商机。因此在"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下,探究哈国入世对新疆对哈贸易影响并思考应对策略,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正>当前,新疆正处于高质量发展关键期,各级财政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立足新疆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聚焦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八大产业集群”建设和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发挥财政职能作用,全力做好做实财政各项工作,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力保障。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乔晓春,李建新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人华 熊黑钢 瞿秀华 郑丽丽
以1975—2010年8个年份的县域产业数据为基础,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方法(ESDA)对该时段新疆县域产业结构发展格局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空间格局来看,新疆县域产业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正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态势显著,并呈现出以2000年为拐点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五五"时期以来,主要分布在北疆、东疆的产业发展热点区域由单一的核心区域向东扩展为三大核心区并列("克拉玛依—奎屯—乌苏"、"乌鲁木齐—昌吉"、"哈密—吐鲁番"),进而连接形成天山北坡优势产业带;但"十五"时期以后,产业带又收缩为原有的三个核心区。新疆冷点区域主要集中于西南部,其范围呈现出2000年以前不断向东扩张到阿克苏、和田东部地区,而2000年以后又开始向西退缩至和田西部、喀什地区。总体来看,沿东北到西南方向,新疆产业结构的集聚分布呈现出"热点区—次热区—次冷区—冷点区"的阶梯环形带,并有按梯度推移模式扩展的趋势。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区域政策环境是促使产业结构时空格局发生演化的重要因子,其中改革开放和自1999年底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新疆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苗红萍 田聪华
[目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是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新疆主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即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空间分异规律进行系统分析,对推动新疆农业经营主体健康发展、制定扶持政策和缩小地区间差异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方法]该研究采用泰勒指数法,以各地区农业人口数作为权数,分别运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量、平均经营收入两项指标从不同角度测度新疆经营主体空间分异现象。[结果](1)地带内部差异仍是构成规模总体差异的主要部分,且地带内部差异占总体差异的比重家庭农场最大(89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吕雁琴 慕君辉
目前新疆用于生态补偿和环境治理的资金十分有限,在保证资金有效率的前提下,如何将有限的资金在各类生态环境问题之间合理分配,显得日益重要。根据2000~2010年新疆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的实际情况,运用敏感性分析对各类生态环境问题的治理紧迫性等级进行划分,为新疆相关领域的生态环境税费调整提供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生态环境 治理紧迫性 敏感性系数 新疆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雪力 吴世新 陈红 张良侠
非耕地系数反映了田间耕地与非耕地的分布情况,它的意义在于有助于获得较为准确的耕地面积。以影响非耕地系数的因素为指标对农区进行类型区划分是利用非耕地系数获取准确耕地面积的前提。首先以干旱区典型绿洲为研究区采用灰色关联方法探讨影响非耕地系数的主要因素,使用层次分析法综合影响非耕地系数的主要因素,并采用累计平方根法研究各个类型区分界点的确定。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非耕地系数的主要因素有土地利用的斑块破碎度、水网密度、农业人口密度、人均农业生产值等。将它们作为类型区划分的指标,并采用最优分层理论将类型区数目确定为8。利用累计平方根法确定各类型区的分界点,该方法使得分区结果较优,各类型区内的方差较小。该类型区划分结果反映了人们对土地利用的强度和各类型区的非耕地系数逐渐增加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