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314)
2023(12175)
2022(10664)
2021(10391)
2020(8477)
2019(19718)
2018(19975)
2017(36828)
2016(21113)
2015(23888)
2014(24118)
2013(23032)
2012(21250)
2011(19215)
2010(19098)
2009(17141)
2008(16490)
2007(14261)
2006(12590)
2005(11091)
作者
(58638)
(48661)
(48152)
(45981)
(30975)
(23415)
(22073)
(19116)
(18561)
(17337)
(16819)
(16112)
(15418)
(15374)
(15054)
(14828)
(14803)
(14515)
(13834)
(13793)
(12162)
(11983)
(11628)
(11045)
(10873)
(10808)
(10753)
(10665)
(9736)
(9673)
学科
(73504)
经济(73420)
管理(55431)
(50405)
(42144)
企业(42144)
方法(34471)
数学(29448)
数学方法(29037)
中国(23383)
教育(22567)
(21090)
(19963)
(18011)
地方(16880)
理论(16390)
业经(16230)
环境(15940)
(13466)
贸易(13460)
农业(13311)
(13085)
技术(13059)
(13056)
(12227)
(11981)
(11264)
财务(11205)
财务管理(11181)
(10997)
机构
大学(291586)
学院(285659)
管理(110651)
(102215)
经济(99635)
研究(97895)
理学(96470)
理学院(95283)
管理学(93486)
管理学院(92969)
中国(65672)
(63655)
科学(63011)
(49278)
(47846)
师范(47514)
(45487)
研究所(45465)
(44324)
业大(43435)
中心(43199)
(41831)
北京(40782)
师范大学(39079)
教育(38176)
财经(37106)
(36032)
农业(34724)
(34077)
(33755)
基金
项目(200304)
科学(157734)
研究(151186)
基金(142078)
(123731)
国家(122604)
科学基金(104233)
社会(91267)
社会科(86068)
社会科学(86045)
(78722)
基金项目(75885)
教育(75154)
(68595)
自然(68159)
自然科(66487)
自然科学(66470)
自然科学基金(65234)
编号(64153)
资助(57772)
成果(53890)
课题(46212)
重点(45878)
(45209)
(43386)
(41475)
项目编号(39314)
教育部(38989)
创新(38378)
科研(38092)
期刊
(109193)
经济(109193)
研究(89132)
教育(60761)
中国(59683)
学报(45747)
科学(42330)
(39104)
管理(38229)
大学(35101)
(32566)
学学(31581)
农业(27869)
技术(27101)
(18548)
金融(18548)
业经(18264)
图书(17010)
财经(16800)
经济研究(16495)
职业(14400)
(14318)
(14266)
问题(14177)
科技(13960)
资源(13703)
理论(13314)
(12799)
(12596)
论坛(12596)
共检索到4152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魏炜  
新疆不同的跨民族交际外部语言环境对少数民族师生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状况都有很大影响。目前新疆实施的双语教育大致分为两种模式,应根据不同的外部语言环境、少数民族学生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使用情况、当地师资队伍现状等增加因地制宜的双语教育模式。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张梅  
本文分析了新疆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发展状况和现行双语教育模式及目标设计,指出了新疆少数民族双语教育中存在的模式泛化和语言使用问题,认为双语教育的模式应体现双语教育目标,而双语教育的目标设计应以少数民族语言使用与发展状况为依据,才能满足不同民族对双语教育的需求。双语教学中民汉语言的使用应以教师和学生的汉语能力为依据,以实现双语教育目标为目的,实事求是地实现教学语言的逐渐过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智群  罗小男  
为了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新疆11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归属感较强;民族认同在性别、年级、民族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语言水平和民族认同维度之间存在积极相关;通过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语言态度能够正向预测民族认同,并且通过语言水平间接影响民族认同,语言水平在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育冬  茹克娅·阿不都热木  
人口老龄化是社会发展进步的标志,是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的一个重大社会问题。当前乌鲁木齐市老龄化问题并不严重,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会促进人口老龄化,而且随着当前社会完全进入老年型人口发展阶段,养老金双轨制改革作为关乎每个人退休后切身利益的问题受到热切关注。为了保持和促进乌鲁木齐市社会、经济、文化的协调发展,人口老龄化及养老金双轨问题的研究和应对措施的提出很有必要。因此,我们要提高意识,提前做好老龄化可能带来的负面问题的应对措施。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宏宇  李琰  
研究表明,少数民族双语授课班级的学生评价存在双语授课班的教师、学生和家长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学生评价的功能认识不足,对评价的甄别作用仍然比较看重,对新的学生评价的导向、监控、调节等功能的认识还不到位等问题。转变观念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萍  范文涛  李园园  
该文利用乌鲁木齐市2002年Quick Bird遥感数据,采用eCognition面向对象的多尺度分割技术提取城市绿地信息,应用景观斑块谱分析方法,对乌鲁木齐市城市绿地景观的数量构成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结果表明:①乌鲁木齐市建成区绿地斑块面积3 612 hm2,斑块数量47 280块.②在城市绿地构成中,新市区绿地斑块面积最大、斑块数量最多,水磨沟区绿地斑块面积相对最小、斑块数量最少.③在绿化覆盖率上,新市区接近建成区平均水平,水磨沟区和天山区超过建成区平均水平,沙依巴克区低于建成区平均水平,各城区距国家园林城市35%的标准都有一定差距.④在各种绿地类型中,附属绿地占绝对优势,其次...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伍隆萱  
八连的婴幼儿养育习俗中,看护者初期的一些做法,如,月子里就"教"孩子和来串门的寨邻"对话"、经常和孩子说话等做法非常符合脑科学原理,并且切合一些教育学家倡导的语言教育应该从孩子的出生之日开始的做法。同时,八连村民对语言在生活中所起的积极和消极作用有清醒、深刻的认识,十分重视对孩子进行语言使用和语用观等方面的教育,因此而形成的语言使用习俗可以用丰富多彩、面面俱到来形容。这些凝聚着少数民族民众智慧、经验的语言教育习俗,值得人们借鉴和学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冲  郑源  朱大胜  刘友英  李果  
为了评估乌鲁木齐的风能资源,分析了风速概率分布、风能功率密度和风能密度等模型。利用威布尔分布分析了该地区典型气象年不同月份的平均风速、标准偏差、尺度参数、形状参数、最频繁风速、最优风速、不同月份的风速和年平均风速概率分布及累积概率分布、不同月份的风能功率密度和风能密度。结果表明,乌鲁木齐地区典型气象年不同月份的平均风速、标准偏差、尺度参数、最频繁风速和最优风速的最大值都发生在11月份,最小值都发生在6月份;不同月份的风速概率分布和累积概率分布都具有相同的变化趋势;不同月份的风能功率密度和风能密度变化曲线相似,其中11月份的风能功率密度和风能密度最大,其值分别为147.87 W/m2和1295....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玲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生态破坏和资源短缺问题逐渐成为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为了使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得到实现,城市必须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旅游生态文明的建设成为城市实现"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城市旅游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是对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评价和实施的依据。构建了旅游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用于城市旅游生态文明系统的综合评估,并以乌鲁木齐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将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融入城市旅游发展实际中,为城市旅游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艺洁  付万年  刘志有  
[目的]新疆绿洲县域作为干旱区承载人口的主体,而建设用地是影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对建设用地配置效率进行研究,揭示绿洲县域建设用地配置的现状,有利于合理配置建设用地,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促进绿洲生态文明建设。[方法]文章以乌鲁木齐县为例,采用主成分和模糊综合分析法研究乌鲁木齐县建设用地配置情况,并对配置效率进行评价分析。[结果]乌鲁木齐县2005—2009年的评价等级为一般, 2010—2014年的评价等级为好, 10年的配置效率都达到了预期水平,从动态分析来看,建设用地配置效率波动幅度较大,从影响建设用地配置因素来看,主要受产业结构、城镇化水平、土地市场、政府政策等影响。[结论]提出相应建设用地合理配置的对策建议:(1)实现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城镇化水平;(2)引导土地市场走向科学化、规划化,充分发挥市场作用;(3)发挥政府职能,保证建设用地配置合理性;(4)制定土地集约利用的激励机制,保持县域均衡发展。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刘志有  徐馨怡  李慧  王生霞  
西部干旱绿洲区是典型生态脆弱区,土地生态风险反映区域社会经济与土地利用之间关系,揭示绿洲土地利用变化与土地生态环境演变关系,有利于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为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绿洲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依据。整理分析2006—2015年土地、社会经济数据,从四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分析方法,分析乌鲁木齐市绿洲土地生态风险变化规律,揭示2016—2025年土地生态风险警情;研究结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绿洲土地生态风险预警随之提升;最后提出相应土地生态风险管控机制:(1)统筹城乡发展,合理确定人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唐先滨  李红霞  
对属于少数民族地区的乌鲁木齐的考察发现,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存在职业学校社会服务能力还不能满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职业教育专任教师引进难、校企合作处于分散的初级阶段等问题,需要从构建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大力培育优质职教资源、努力提高专业建设水平、加大资金投入与教师的培训力度、探索校企合作的新型机制、深化强化依法治校意识等维度促进乌鲁木齐职业教育的发展。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孙久文  肖春梅  
城市功能定位对于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是城市发展的方向标和动力源。进入新世纪以来,乌鲁木齐市依据其在新疆和中亚地区的地位和优势,提出了建设现代化国际商贸城的奋斗目标,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城市功能定位,即建设"亚心之都、国际都市、商旅名城、宜居城市"。本文应用城市功能定位的相关理论,在对乌鲁木齐的现实城市功能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分析了乌鲁木齐城市发展现状与城市功能定位之间的差距,提出建设宜居城市是实现城市功能定位的重要突破口,并且提出了一些实现城市功能定位的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宁尚晓  何秉宇  
本文根据已有的研究成果从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确定了生态城市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城市生态指数、城市协调度指数和生态城市综合指数测算了乌鲁木齐市当前的生态化水平、城市协调发展水平和生态城市建设程度,从而对乌鲁木齐市未来跨越式发展下的生态城市建设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阿依吐尔逊·沙木西  艾力西尔·亚力坤  刘晓曼  蔡博峰  陈前利  冯彤  菊春燕  李松  张飞云  
[目的]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是土地低碳利用的重要指标,对其时空调控是协同促进城市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峰的重要路径。[方法]文章研究基于乌鲁木齐市2005年和2012年1km高空间分辨率排放网格数据(CHRED)和土地利用矢量数据,采用GIS空间分析法,探讨乌鲁木齐市7个城区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1)从时间上看,乌鲁木齐市7个城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整体表现为"5增2减"的现象;二氧化碳排放总量从3 431.49万t上升到5 147.96万t,其中以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二氧化碳排放增长最大,由2005年的2 885.15万t增加到2012年的4 139.15万t。(2)从空间上来看,城市向北部和东南部扩展明显,未利用地和耕地迅速减少,城市扩展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有明显增加;中心城区和城市扩展区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上升最快。(3)从土地利用转移上看,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明显,整体呈现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园林地和水域等类型转移。草地、耕地和未利用地向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转移导致的碳排放强度增长最显著,均超过700万t/万hm~2。[结论]绿洲城市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型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时空差异较为显著,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扩张是导致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合理控制绿洲城市扩张规模,优化城市用地布局,建立土地利用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核算体系与综合调控政策,将是促进低碳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