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785)
- 2023(2658)
- 2022(2470)
- 2021(2366)
- 2020(2025)
- 2019(4290)
- 2018(4412)
- 2017(7762)
- 2016(4761)
- 2015(5423)
- 2014(5396)
- 2013(5134)
- 2012(5197)
- 2011(4754)
- 2010(4850)
- 2009(4663)
- 2008(4927)
- 2007(4638)
- 2006(4206)
- 2005(3808)
- 学科
- 管理(15287)
- 济(14798)
- 经济(14778)
- 业(10825)
- 企(9593)
- 企业(9593)
- 环境(8580)
- 学(8269)
- 方法(6230)
- 划(5311)
- 数学(4773)
- 数学方法(4617)
- 财(4242)
- 农(4164)
- 规划(3860)
- 中国(3796)
- 环境规划(3722)
- 和(3385)
- 理论(3287)
- 地方(3174)
- 制(3140)
- 资源(3107)
- 及其(2948)
- 业经(2909)
- 务(2878)
- 财务(2870)
- 财务管理(2859)
- 贸(2793)
- 贸易(2790)
- 易(2721)
- 机构
- 大学(73451)
- 学院(72647)
- 研究(28909)
- 科学(23431)
- 农(22686)
- 济(21401)
- 管理(21140)
- 经济(20743)
- 中国(20231)
- 农业(18504)
- 理学(18001)
- 所(17723)
- 理学院(17664)
- 管理学(17034)
- 管理学院(16946)
- 京(16615)
- 业大(16459)
- 研究所(16405)
- 中心(12808)
- 江(12045)
- 农业大学(11880)
- 省(11624)
- 室(11534)
- 技术(10614)
- 实验(10583)
- 业(10464)
- 财(10257)
- 实验室(10217)
- 科学院(10062)
- 北京(10041)
- 基金
- 项目(49284)
- 科学(35964)
- 基金(34453)
- 家(33037)
- 国家(32779)
- 研究(28838)
- 科学基金(25943)
- 省(20269)
- 自然(19505)
- 自然科(19001)
- 自然科学(18981)
- 自然科学基金(18615)
- 基金项目(17979)
- 划(17515)
- 社会(16141)
- 社会科(15073)
- 社会科学(15066)
- 资助(14652)
- 教育(12913)
- 计划(12348)
- 重点(11963)
- 科技(11960)
- 发(10580)
- 编号(10489)
- 科研(10240)
- 创(9724)
- 业(9489)
- 部(9489)
- 专项(9401)
- 农(9363)
共检索到1117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马玥 来航线 韦小敏 王海利 张珊珊 张艳群
【目的】从新疆荒漠地区特殊生境中,分离筛选对动物病原菌具有较高抑制活性的放线菌。【方法】采用皿内琼脂块法和发酵液滤纸片法,对新疆荒漠盐碱土环境中分离到的412株放线菌的拮抗性进行筛选,并对其中拮抗活性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及16SrRNA序列的分析鉴定,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筛选结果显示:新疆地区荒漠土中39.6%的放线菌对所选的8种病原菌有拮抗作用,且随着靶标菌数的增加,拮抗比例减小;供试菌对革兰氏阳性菌的拮抗效果优于革兰氏阴性菌,对牛无乳链球菌Ⅰ、Ⅱ和猪金黄色葡萄球菌Ⅰ、Ⅱ的抑菌效果平均为26.0%和22.3%。通过初筛和复筛得到10株抑菌效果较好的拮抗性放线菌...
[期刊]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作者]
王高学 段星 原居林 顾忠旗 高鸿涛
对一株抗多种水产病原菌的海洋放线菌进行细胞壁化学组分和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为弗氏链霉菌(Streptomyces fradiae)。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其最佳发酵培养基为:葡萄糖1.5%、牛肉膏2%、海盐1.5%、MgSO4.7H2O0.05%、K2HPO40.05%、CaCO30.1%。最佳发酵条件为:温度33℃、初始pH6.0、接种量10%、种子液菌龄48h。生物活性检测显示原始发酵液的生物效价相当于硫酸卡那霉素为550.81μg/mL,对嗜水气单胞菌的MIC值和MBC值分别为13.67μg/mL和27.35μg/mL。对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鱼病的最佳治疗剂量为3050μg/(k...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霞 秦宝福 刘林丽 刘菁
从杨凌郊区采集的(土娄)土土样中共分离得到19株放线菌,定名为L-01-L-19。研究了这19株放线 菌对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 turcicum、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南瓜枯萎病菌Fusarium bulbigenum、苹 果干腐病菌Bolyosphoma berengeriana和苹果轮纹病菌Macrophoma kawatsukai 5种作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活性。结 果表明,菌株L-19和L-13对病原真菌抑制效果明显。L-19对5种病原真菌的抑菌圈直径都在10 mm以上,最大 可达15 mm;L-13对辣椒疫霉和南瓜枯萎病菌的抑菌圈直径分别为17 ...
关键词:
放线菌 病原真菌 拮抗性 筛选 生化特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展丽然 张克诚 冉隆贤 石义萍 阿拉坦夫 王万群
采用稀释平板分离法从张家界金鞭溪采集的土样中分离到20株放线菌。以烟草赤星病菌为靶标菌进行筛选,通过平皿对峙培养的方法,筛选出S-1,S-6,S-16,S-20等4株抑菌效果明显的菌株(抑菌率≥50%),抑菌率分别为51.7%,53.4%,51.9%,71.4%。进一步应用管碟法对菌株发酵液的代谢产物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菌株S-20的抑菌圈直径为26.3 mm,抑菌带最宽,对烟草赤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显著。为了加深对该菌株的了解,本研究还对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以及生理生化特性作了测定,初步鉴定菌株S-20为链霉菌属(Streptomycesspp.)的球孢类群(Globis-porus)。最后,...
关键词:
烟草赤星病菌 分离 筛选 鉴定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利沙 蒋妮 张占江 蓝祖栽 白隆华
【目的】筛选拮抗肿节风炭疽病病原菌的放线菌,为肿节风炭疽病的生物防治打下基础。【方法】采用稀释涂布法从肿节风根系土壤分离获得放线菌,利用平板对峙法筛选拮抗活性较高的菌株,并采用离体叶片刺伤接种法测定筛选获得拮抗菌株对肿节风炭疽病的防效,通过形态学特征和16S rDNA序列测定及建立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平板对峙和抗菌谱测定结果表明,分离自肿节风根系土壤的JT-2F菌株对肿节风炭疽病菌具有最强的拮抗作用,可使炭疽病菌菌丝膨大、畸变和扭曲,抑制率达86.75%,且对供试14种病原真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平均抑制率达81.50%。通过形态学特性和16S rDNA鉴定,JT-2F菌株为津岛链霉菌(Streptomyces tsukiyonensis)。离体防效试验结果显示,JT-2F菌株发酵原液对离体叶片上肿节风炭疽病的防效达87.32%。【结论】JT-2F菌株用作肿节风炭疽病菌的生物防治材料具有较大的开发和应用潜力。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文婷 张秋丽 冀媛媛 吴文君 宗兆锋
【目的】从特殊生境中分离筛选对植物枯、黄萎病具有较高生防活性的土壤放线菌,为深入开展枯、黄萎病的生物防治提供高效菌株。【方法】用平板稀释法,从采自广西、江苏、陕西等地特殊生境的5份土壤样品中分离放线菌;以西瓜枯萎菌、茄子黄萎菌、棉花枯萎菌作为靶标菌,通过平板对峙法进行初筛和复筛;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水琼脂平板法,测定入选菌株发酵液的活性,并对其中拮抗活性高的菌株进行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及生理生化特性的分析鉴定,初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从5份采自特殊生境的土壤样品中共分离出53株放线菌,并从中筛选出JSC14、GXW1、GXC1、JSW5、JSW7等5株对所有靶标菌都有明显拮抗效果的菌株,其中...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疏秀林 安德荣 张勤福 马驰
从秦岭山区不同海拔、不同植被类型土壤中分离出750株放线菌,对其进行皿内琼脂平板、放线菌发酵液及拮抗菌单胞菌的拮抗性筛选。结果表明,S 5210 6号菌株对稻瘟病菌(Pyriculariagrisea)、小麦赤霉病菌(Fusariumgraminearum)、小麦根腐病菌(Bipolarissorokiniana)、玉米大斑病菌(Exserohilumturcicumleonard)、黄瓜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cucumerium)、番茄枯萎病菌(Fusariumoxysporumf.sp.lycopersici)、番茄早疫病菌(Altermariasolan...
关键词:
土壤放线菌 拮抗性筛选 分类鉴定 链霉菌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颜霞 黄以超 兰鑫 高小宁 周童娜 康振生 黄丽丽
【目的】明确内生放线菌Hhs.015中抗菌成分的性质及其物质类型。【方法】采用皿内抗菌活性测定的方法,研究了内生放线菌Hhs.015的抑菌谱及其发酵液粗提物的理化性质,并根据纸层析、紫外吸收曲线和捷克氏八溶剂系统对活性物质进行了化学类型的早期鉴别。【结果】菌株Hhs.015对16株靶标真菌中的13种有抗性,占靶标菌总数的81.25%,抑菌谱广;其中对番茄叶霉病菌、小麦纹枯病菌、番茄灰霉病菌、苹果腐烂病菌、苹果轮纹病菌的抑制能力较强,但不抑制细菌。自然pH(pH=6.2)下,随着温度由30℃上升至90℃,Hhs.015粗提物中抗菌活性物质的稳定性有小幅下降,至90℃时下降了2.61%,100℃下...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朱宏建 周倩 高必达
从湖南壶瓶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土样中分离放线菌株,经平板对峙培养初筛和发酵过滤液抑菌试验,得到一个较好的菌株D35,其发酵液经5倍稀释对稻瘟病菌、柑橘炭疽病菌和烟草黑胫病菌的菌丝生长抑制率分别为47.6%、80.3%和54.2%.经培养性状观察,生理生化测定,并结合16S rDNA序列分析,初步鉴定D35为三泽链霉菌(Streptomyces misawanensis).
关键词:
放线菌 植物病原真菌 抑菌活性 发酵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宇 谭琳 张玉丹 杨艺帅 邓玉莲 任佐华 胡秋龙
从湖南省武陵山区4个茶叶种植基地采集茶轮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致病性、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theae)。以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病叶中筛选得到效果最佳的拮抗菌kc–6,抑菌率为79.86%,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分析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继代培养稳定性以及对10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kc–6可使茶轮斑病病原菌菌丝萎缩变细,部分膨大;其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液和100倍液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分别为72.73%、52.55%、3.03%;连续转接培养25次后的抑菌率仍保持70.33%;kc–6菌株对10种作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黄瓜枯萎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茭白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83.00%、80.00%、76.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学宇 谭琳 张玉丹 杨艺帅 邓玉莲 任佐华 胡秋龙
从湖南省武陵山区4个茶叶种植基地采集茶轮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通过致病性、形态学、分子生物学鉴定,确定病原菌为茶拟盘多毛孢(Pseudopestalotiopsistheae)。以病原菌为指示菌,采用平板对峙法从病叶中筛选得到效果最佳的拮抗菌kc–6,抑菌率为79.86%,经鉴定为解淀粉芽孢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分析拮抗菌对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抑制效果,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继代培养稳定性以及对10种作物病原菌的拮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拮抗菌kc–6可使茶轮斑病病原菌菌丝萎缩变细,部分膨大;其发酵液原液、稀释10倍液和100倍液对茶树离体叶片的防效分别为72.73%、52.55%、3.03%;连续转接培养25次后的抑菌率仍保持70.33%;kc–6菌株对10种作物病原真菌均有抑制效果,其中对茄子褐纹病菌(Phomopsis vexans)、黄瓜枯萎病菌(Phytophthora melonis)、茭白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的抑制效果较好,抑制率分别为83.00%、80.00%、76.00%。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邱炜 黄惠琴 叶建军 鲍时翔
从土壤样品中共分离放线菌398株,用纸片法对其进行抗古巴尖孢镰刀菌4号生理小种活性筛选,结果发现共有8株具有活性,其中分离于海南儋州植物园土壤的菌株DA07408活性最强。经形态与生理生化特征、16S rDNA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将菌株DA07408初步鉴定为橄榄产色链霉菌Streptomyces olivochromogenes。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欣陶 赵奎华 刘长远 梁春浩 臧超群
为筛选出葡萄霜霉病菌的拮抗放线菌,对采自辽宁省沈阳、葫芦岛、锦州、鞍山、朝阳等地区葡萄园的23份土样中的放线菌进行分离,并对获得的119株放线菌进行防效评价,得到1株拮抗放线菌菌株QH94,其田间防效可达68.83%~89.80%。采用平板对峙培养法进行抑菌谱的测定,QH94菌株对9种病原菌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稻瘟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强,抑菌带宽度为10.57mm。根据菌株QH94的形态特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以及16S r DNA序列分析结果 ,将其初步鉴定为细黄链霉菌[Streptomyces microflavus(Krainsky)Waksman&Herici]。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来航线 盛敏 杨保伟 薛泉宏
研究了不同分离培养基及样品预处理(热处理和化学处理)对盐碱土中放线菌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碱土中放线菌的总数、属数和链霉菌类群数极显著地高于盐土;(2)高氏1号琼脂为最佳的基础培养基,精氨酸-甘油琼脂次之;(3)A3培养基(高氏1号琼脂,N aC l 0.5 g/kg,pH 9.0)为碱土的最佳分离培养基;A1培养基(高氏1号琼脂,N aC l 50 g/kg,pH 7.0)为盐土的最佳分离培养基;(4)盐碱土用无菌的20 g/kg腐殖酸溶液浸泡,于40℃下振荡20 m in,可提高放线菌的出菌率并抑制杂菌生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