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71)
2023(8569)
2022(7384)
2021(6868)
2020(6055)
2019(13907)
2018(13727)
2017(26767)
2016(14806)
2015(16559)
2014(16847)
2013(16936)
2012(15988)
2011(14539)
2010(14609)
2009(13490)
2008(13518)
2007(12469)
2006(10397)
2005(9393)
作者
(44808)
(37899)
(37636)
(36438)
(23850)
(18309)
(17384)
(14794)
(14110)
(13324)
(12911)
(12687)
(12004)
(11972)
(11899)
(11893)
(11830)
(11166)
(11006)
(10819)
(9483)
(9260)
(9215)
(8714)
(8547)
(8509)
(8437)
(8351)
(7726)
(7570)
学科
(63722)
经济(63664)
管理(40742)
(39574)
方法(33235)
(31122)
企业(31122)
数学(29765)
数学方法(29493)
(16757)
(16249)
中国(15091)
(14401)
地方(12476)
(12371)
贸易(12365)
(11951)
业经(11830)
农业(11193)
(10979)
(9842)
财务(9822)
财务管理(9795)
(9559)
(9506)
银行(9479)
环境(9391)
企业财务(9314)
(9116)
金融(9114)
机构
大学(220595)
学院(218844)
(90966)
经济(89055)
管理(82775)
研究(75542)
理学(72148)
理学院(71246)
管理学(69824)
管理学院(69421)
中国(55914)
科学(48693)
(46495)
(41071)
(40802)
(39526)
研究所(36222)
业大(34967)
中心(34903)
财经(33435)
农业(32532)
(32203)
(30336)
(29287)
北京(29102)
师范(28975)
经济学(28544)
(27266)
经济学院(26026)
(25585)
基金
项目(148918)
科学(117118)
基金(109686)
研究(103398)
(97311)
国家(96578)
科学基金(81773)
社会(65950)
社会科(62640)
社会科学(62621)
基金项目(58549)
(57038)
自然(54770)
自然科(53549)
自然科学(53530)
自然科学基金(52575)
(49353)
教育(47729)
资助(45202)
编号(40534)
重点(34066)
(33506)
成果(32343)
(31739)
(30066)
科研(29453)
计划(28403)
教育部(28241)
创新(28226)
课题(28024)
期刊
(95925)
经济(95925)
研究(61037)
中国(38228)
学报(37797)
(35068)
科学(34447)
(31755)
管理(27771)
大学(27654)
学学(26256)
农业(23523)
教育(18896)
(17947)
金融(17947)
技术(17318)
经济研究(16399)
财经(16275)
业经(15487)
(13911)
(13516)
问题(12969)
统计(12430)
技术经济(11495)
商业(11366)
(11129)
(11042)
资源(10780)
(10100)
理论(10071)
共检索到3108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尹晶晶  杨德刚  霍金炜  于良  张豫芳  
能源消费强度空间公平性的本质是区域经济发展权的合理分配,维持能源消费空间公平性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本文以新疆15个地、州、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基尼系数、人均GDP能耗绿色贡献系数和节能潜力指数等测算方法,对区域能源消费强度的空间公平性和节能潜力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发展阶段的差异导致新疆总体能源消费强度和工业能耗分配呈现显著的空间非均衡性,其中新疆能源消费不均衡的原因是部分快速工业化地区能源消费过度,而工业能耗分配悬殊的原因则是粗放的经济增长方式和工业发展模式;②基于影响因素呈现工业阶段化特征,提出根据不同工业化发展阶段对各区域制定差别化节能目标和节能措施,不仅能有效缩小地区间的能...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向其凤  王文举  
能源结构调整是实现节能减排的重要措施之一,但能源结构的调整受到能源内部替代性和能源供给结构的制约。本文建立内部替代约束和供给约束下的能源结构优化模型,给出碳排放量最优化的部门能源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在目前的技术水平和预测的能源供给下,经济增长的速度越低,碳强度下降的幅度越大;以2010年的能源结构为基础进行优化,在2020年可节能16.16亿~18.50亿吨标煤,减排50.31亿~51.99亿吨CO_2,使碳强度比2010年下降31.73%~37.88%,比2005年下降46.21%~51.05%,完全可以实现预定的碳强度下降40%~45%的目标,并可在经济中低速增长的情形下实现能源总量控制目...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郑明慧  王亚飞  
目前,由于存在着能源供需矛盾加剧、能源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等问题,河北省面临严峻的节能降耗挑战,开展节能减排工作是河北省当务之急,而节能潜力的研究与测算是制定河北省具有预见性和针对性的能源发展政策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必要前提。本文在能源消费省区配置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测算出河北省绝对趋同条件下、相对趋同下的节能潜力,并得出相应结论:绝对趋同条件下河北省总体能源效率在全国范围内水平明显偏低,总体节能潜力达到63.05%;在东部地区及与河北省相邻省市相对趋同条件下,河北省能源效率水平也都处于落后水平,具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王锋  冯根福  
如何实现中国的碳强度目标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大课题。本文首先运用协整技术和马尔可夫链模型预测了2011—2020年中国的碳强度趋势,然后分9个组合情景评估了优化能源结构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主要结论表明:在经济高速增长情景中,如果"大幅调整"能源结构,那么在2020年可使碳强度相对2005年下降19%,该情景中的能源结构优化对实现碳强度目标的贡献潜力最大,将达到42.3%—47.6%;即使保守估计,在经济低速增长情景中,若仅实现了国家中长期能源发展规划对能源结构的调整目标,那么碳强度将下降15.6%,优化能源结构的贡献潜力也会达到34.6%—38.9%。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孔庆宝  张燕江  
通过建立随机前沿分析模型,本文对福建三大产业能源效率、节能潜力进行测算。结果发现国企产值在第一产业中比重越大,该产业能源效率越低;对于二、三产业而言,国企反而能源效率更高;对外开放程度能够改善第一、二产业的能源效率,而不利于第三产业的能源效率提高;第三产业的可行能源效率提高潜力最大,第一产业次之,最差是第二产业,但是第二产业依然是福建省节能的关键着力点。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建翠  朱承亮  
本文基于生产经济学理论,构建了合理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利用SBM-Undesirable模型测算了2012~2021年中国地区能源效率,分析了各地区节能潜力。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整体全要素能源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呈现先升后降随后平稳态势;(2)全要素能源效率存在区域异质性,呈现东高西低的分布特征,只有中部区域存在σ收敛;(3)大部分省域的节能潜力较大。为提高地区能源效率、实现节能目标,应该提高研发投入,加强技术交流和合作;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加快建立智慧能源管理系统,促进能源的合理流动;实行一地一策,制定差异化的节能政策和环境规制政策,注重不同政策之间的协同效应,促进区域之间的协同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冰  张磊  
本文采用DEA方法分析了山东传统产业的能源效率,测算了各行业的节能潜力,并运用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能源利用的主要因素,进而提出了提高能源效率的对策建议。通过研究发现:山东的传统产业能源效率呈上升态势,但相对于先进省份仍然较低,且已处于规模报酬递减阶段,存在着较大的节能潜力,需要通过加大研发经费的投入,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加强新产品的开发,壮大企业实力等手段,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史丹  
能源效率的区域差别与国际差别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是当前的技术经济水平下通过采取措施可能实现的节能潜力。以国内最高能源效率为比较标准计算中国的节能潜力不仅比以国际先进水平为标准更符合实际,而且还可以做到能源资源公平合理地配置。中国能源效率较高的省市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地区,能源效率最低的地区主要是煤炭资源比较丰富、以煤炭消费为主的内陆省区。提高中国的能源效率需要改变目前地区自我平衡的能源配置方式,使能源流向效率高的地区。各地区在制定节能措施时既要考虑影响能源效率的一般性因素,也要考虑本地区的特殊因素,另外,中国也不能不分地区地实行同一节能降耗的目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杨红亮  史丹  肖洁  
本文认为对地区能效可能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很多,既可能是经济社会因素,比如说能源消费结构、产业结构、人均GDP等,也可能是自然环境因素,比如说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温、日照时间等。经济社会因素内生于人类社会本身,其对能效造成的影响最终可以通过政策调整、改变人们的能源消费方式等手段来加以改变。与此不同,自然环境因素外生于人类社会,其对能效造成的影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从根本上讲,经济社会因素对能效造成的影响部分才是可以真正实现的节能潜力。基于这样的理念,本文提出了"理论节能潜力"和"实际节能潜力"的概念,并且首创了把环境变量纳入全要素能效考察的方法和经济学模型。根据2005年我国各地区的数据,本文在...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蒋雪梅  祝坤福  
基于2007年区分内外资企业的非竞争型能源投入产出表,本文分析了我国工业内、外资企业的完全能耗强度差异,并测算了当各部门内资企业的相关技术达到外资企业水平时,工业整体的节能幅度。测算结果表明,内资企业需求结构、节能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调整能分别为我国工业整体用能带来10%、22%和33%左右的节能潜力。结合政策可行性与推行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推广先进企业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是实现工业节能的有效途径。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蒋雪梅  祝坤福  
基于2007年区分内外资企业的非竞争型能源投入产出表,本文分析了我国工业内、外资企业的完全能耗强度差异,并测算了当各部门内资企业的相关技术达到外资企业水平时,工业整体的节能幅度。测算结果表明,内资企业需求结构、节能技术和生产技术的调整能分别为我国工业整体用能带来10%、22%和33%左右的节能潜力。结合政策可行性与推行成本等多方面的考虑,我们认为推广先进企业的节能技术和设备是实现工业节能的有效途径。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尹显萍  王生  
节能减排的长期国策以及发展中的贸易大国的基本特征,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我国对外贸易在能耗和环境方面的独特影响力。本文基于内涵能源的角度,运用投入产出法,从贸易规模与贸易结构两方面分析了2002~2008年对外贸易对我国能源消费的影响,并利用优化模型对BAU情景下2020年单位GDP所对应的能源消费量等相关指标进行了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内涵能源出口量随着贸易出口规模的扩大而增加,贸易结构呈现不利于节能降耗的发展趋势。2020年能耗下降预测值与我国新近确立的减排目标还有较大差距,而我国对外贸易的节能潜力非常可观。因此,提升对外贸易对节能降耗的贡献度应该是我们深化重大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安岗  郁培丽  石俊国  
能源利用效率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本文以工业部门2003年至2010年38个行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运用随机前沿方法对各行业的技术效率进行测定和比较,并对各行业的节能潜力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资本密集型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其次是劳动密集型行业,资源密集型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最低。各行业能源效率都有提高的趋势,节能潜力因行业而异。针对不同行业的节能潜力,政府应采取不同的节能激励政策。本研究可以为识别行业节能潜力差异性和提高能源效率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进一步促进能源利用技术效率提高和经济的可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文化  樊桦  李连成  杨洪年  
交通运输是目前我国能源消费增长最快、环境影响较大的行业领域。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要求下,加快交通增长方式的转变,通过优化结构、提高技术和加强管理,全面提高交通运输领域的能源利用效率,减低交通对环境的负面影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汪克亮  杨宝臣  杨力  
运用2000-200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排放量作为能源利用形成的环境效应替代变量纳入全要素能效研究体系,选取基于投入导向的规模报酬不变CCR-DEA模型,测算了包含环境效应的中国省际全要素能源效率,并在此基础上计算得到中国各地区2000-2007年的节能减排潜力,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中国节能减排潜力的影响因素。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当前中国全要素能效整体水平偏低,各地区、三大区域的能效差异显著,节能减排潜力巨大;技术进步、经济结构和能源消费结构的优化对促进各地区节能减排有显著作用,而市场化水平、能源价格对节能减排的影响尚不明显。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