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78)
- 2023(5008)
- 2022(4198)
- 2021(3673)
- 2020(3036)
- 2019(6847)
- 2018(6668)
- 2017(12524)
- 2016(6827)
- 2015(7696)
- 2014(7831)
- 2013(7909)
- 2012(7966)
- 2011(7701)
- 2010(8112)
- 2009(7539)
- 2008(7369)
- 2007(6596)
- 2006(6379)
- 2005(5807)
- 学科
- 济(55566)
- 经济(55530)
- 管理(17503)
- 地方(15978)
- 方法(14885)
- 数学(13150)
- 数学方法(12991)
- 业(12805)
- 地方经济(12048)
- 学(11474)
- 中国(10328)
- 企(9669)
- 企业(9669)
- 业经(8738)
- 农(8053)
- 经济学(7032)
- 环境(6902)
- 财(6174)
- 制(6158)
- 融(6003)
- 金融(6002)
- 和(5902)
- 发(5832)
- 农业(5791)
- 资源(5564)
- 体(5303)
- 产业(5150)
- 理论(4923)
- 银(4910)
- 银行(4896)
- 机构
- 大学(115132)
- 学院(113266)
- 济(56817)
- 经济(55756)
- 研究(48211)
- 管理(37426)
- 中国(34659)
- 理学(31590)
- 理学院(31062)
- 管理学(30339)
- 管理学院(30115)
- 科学(28773)
- 所(25670)
- 京(25023)
- 财(23644)
- 研究所(23284)
- 中心(19548)
- 经济学(19105)
- 农(19033)
- 财经(18743)
- 江(18013)
- 院(17300)
- 经(16871)
- 经济学院(16779)
- 范(16171)
- 北京(16141)
- 师范(16041)
- 业大(15352)
- 科学院(15197)
- 农业(14812)
- 基金
- 项目(69890)
- 科学(54865)
- 基金(51579)
- 研究(48666)
- 家(45990)
- 国家(45680)
- 科学基金(37819)
- 社会(32714)
- 社会科(31019)
- 社会科学(31010)
- 基金项目(26493)
- 省(25607)
- 自然(23721)
- 自然科(23111)
- 自然科学(23101)
- 划(22734)
- 自然科学基金(22666)
- 资助(21600)
- 教育(21170)
- 编号(17517)
- 发(16780)
- 重点(16492)
- 部(15367)
- 成果(15139)
- 国家社会(14314)
- 发展(13695)
- 济(13514)
- 展(13507)
- 经济(13388)
- 课题(13326)
共检索到185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甲金
经济区划是依据各地区历史形成的经济联系,自然条件的差异,社会、经济及资源条件的相互关系,在扬长避短,发挥优势的前提下,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所进行的不同类型、不同等级的区划。其目的是指导各地区经济的定向发展,使生产力得到合理的空间配置。因此,新疆的经济区划与规划布局,应该和地区经济开发这个主题结合起来,并服从于经济开发这个主题。从这一点出发,对于新疆经济区划与规划布局的设想,必须在遵循经济区划与规划布局的一般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胡小平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地域分布、组合特征和经济区划的基本理论,结合当代区域经济发展的要求,进行了我国矿产资源经济区划,并以此为据提出了我国矿业及相关产业布局构想
关键词:
矿产资源经济区划 区域经济 产业布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陈宗兴,唐海彬,刘科伟
一、陕西生产布局状况及经济区划的意义陕西位于我国中部,地处经济发达的东部与经济落后的西部之间的过渡地带。全省人口3001.7万人,土地面积205,603平方公里,南北狭长,省内区城差异非常明显。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树珍
1981年4月中共中央书记处提出“搞好我国的国土整治”的任务。这项任务的提出是历史经验的总结。既是针对着过去我国基本建设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只管基本建设项目,而对整个国土的综合开发、全面治理与保护缺乏总体规划的问题;又是为了在今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能坚持从我国的国情和国力的特点出发,合理地开发利用各地区的国土资源,充分发挥地区的优势,从而为统筹规划、因地制宜地发展国民经济创造良好的条件。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乜堪雄
文章通过对重庆经济区划的分析评价,提出经济区划的原则及标准,对重庆经济区划体系提出了新观点,并对经济区发展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谭隆福
经济区划是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根据资源组合的特殊性、经济发展条件的类似性、经济发展方向的一致性与经济联系的合理性等因素进行划分。这项工作反映了各个地区生产专业化发展方向与地区经济在全省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与作用和地区经济结构的特征,为地区经济合理发展和发挥地区经济的优势创造条件,为生产力合理布局、编制地区中、长期国民经济计划、开展国土规划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因此,必须在全省总体发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陈万顺 马俊强
按照经济区划设置国税机构的设想陈万顺,马俊强1994年,我国实现了省级以下税务机构分设,分别组建了国税机构和地税机构。这种新的征管体制促进了税收收入的大幅度增加,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状况有较大改善。但是,国税系统按行政区划设置机构已暴露出弊端。本文拟对...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喻玲 殷洁
经济区的形成和发展有其自身的规律。区域规划具有地域性、战略性和前瞻性等特点。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看,协调区域规划和发展,都离不开相应法律制度的保障。我国目前迫切需要建立、健全经济区划和区域规划法律制度,保障经济区划和区域规划的科学性、权威性和相对稳定性,促进主体功能区的形成及其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区域 经济区划 区域规划 主体功能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О.А.基巴尔奇契 М.Н.斯捷潘諾夫 章良(?)
一地理学界对于经济区划问题之所以经常感到兴趣,这从经济区划在地理科学上、在苏联生产力的计划和研究上所起的重要作用应当可以得到解释。经验表明:如果不去分析各经济区经济的地域结构,如果没有考虑各经济区的经济联系,那么,我国经济建设中的任何一个稍为重要一点的问题便不可能得到解决。在第十九次党代表大会前的讨论中,在该次代表大会上代表们的发言中,特别是在代表大会以后出版的刊物上,对苏联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了不少批评性的意见。这种批评反映了我国经济生活的一定的要求。如果把代表大会上和期刊上所发表的意见归纳起来,可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本盛
本文基于对中国经济区划变迁的回顾,经验的总结和学术界目前比较欣赏的方案分析,提出了以行政区归类取代经济区划,重新划分我国行政区域,组建国务院区域经济发展协调委员会,合理布局"增长极"体系等综合方案,从而淡化、弱化乃至消解我国由于体制、机制等原因所导致的"行政区边缘经济"现象等问题。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В.К.雅宗斯基 杨郁华
列宁的著作,特别是他的天才著作"俄国资本主义底发展",是为经济地理学者奠定了基础的一部著作。列宁在这部著作中,指明了一切不同方式的资本主义底发展中的统一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他指出,这种统一的资本主义发展过程,怎样在各种不同的社会经济类型中表现出来,在各种不同的农业业部门和工业部门以及在各种不同的区域中表现出来。为了要科学地进行分析,必须要按区地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贡生
中国的经济区划分问题,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关于经济区划的原则,有二、三、四、五、七和九元论。由于所处的视角和遵循的原则不同,学界有三、五、六、七、八、九、十分法和"4+11"及"5+5"划分法。但不管怎样划分,都不应当使边缘区边缘化;经济区划分的单元总体上应该以地区为单位,但也不排除以县为单位;为加快经济区建设,需进行行政区划调整;经济区划分的目的是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而不是相反;经济区建设的核心是基础设施建设、统一市场的建立和产业的整合。
关键词:
经济区 经济区划原则 经济区划方案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丁四保
通过分析经济区划工作在以往的局限性 ,针对我国今天的经济发展形势 ,认为经济区划是政府必须坚持的工作 ,而且对于解决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障碍 ,经济区划有其特别的重要性。文章提出了认识经济区划工作的新观点和大致的工作思路。
关键词:
经济区划 中国条件 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马海霞 张宝山
天山北坡经济带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中心区域,天山南坡经济带则是新疆经济发展中仅次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一个具有发展优势和潜力的经济区域。195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以来其经济区划的演变和区域经济发展重心的转移是两大经济带形成的主要因素;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新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区与行政区界限关系的协调、经济中心的有效辐射距离、支柱产业的聚集优势、城市辐射效应,以及两地带水同源的生态依据等是天山南北坡经济带区域范围形成的主要依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胡序威,陈汉欣,李文彦,杨树珍
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全国国民经济纳入了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轨道。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国家各级计划部门为全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计划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