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23)
- 2023(4315)
- 2022(3884)
- 2021(3540)
- 2020(3305)
- 2019(7913)
- 2018(7702)
- 2017(14450)
- 2016(8180)
- 2015(8989)
- 2014(8780)
- 2013(8656)
- 2012(7950)
- 2011(7350)
- 2010(7399)
- 2009(6988)
- 2008(6768)
- 2007(5883)
- 2006(5062)
- 2005(4511)
- 学科
- 济(35411)
- 经济(35390)
- 方法(19331)
- 管理(18884)
- 数学(17705)
- 数学方法(17273)
- 业(17136)
- 企(14868)
- 企业(14868)
- 学(9326)
- 中国(7379)
- 农(7124)
- 地方(6710)
- 理论(5981)
- 财(5825)
- 业经(5419)
- 贸(4789)
- 贸易(4786)
- 和(4616)
- 易(4614)
- 农业(4604)
- 环境(4563)
- 技术(4182)
- 划(4148)
- 关系(3996)
- 策(3940)
- 制(3916)
- 融(3494)
- 金融(3493)
- 务(3412)
- 机构
- 大学(114091)
- 学院(112138)
- 研究(42577)
- 管理(41236)
- 济(40445)
- 经济(39539)
- 理学(36003)
- 理学院(35548)
- 管理学(34276)
- 管理学院(34095)
- 科学(31094)
- 中国(29696)
- 农(27073)
- 京(25332)
- 所(23976)
- 业大(22683)
- 研究所(22320)
- 农业(21621)
- 中心(18322)
- 江(17214)
- 财(17211)
- 北京(15950)
- 院(15730)
- 范(14841)
- 省(14736)
- 师范(14602)
- 农业大学(14186)
- 技术(13957)
- 财经(13714)
- 室(13472)
- 基金
- 项目(82603)
- 科学(62910)
- 基金(58554)
- 家(54367)
- 国家(54003)
- 研究(52824)
- 科学基金(44311)
- 省(33775)
- 自然(31615)
- 社会(31505)
- 自然科(30924)
- 自然科学(30912)
- 自然科学基金(30290)
- 基金项目(30030)
- 社会科(29874)
- 社会科学(29862)
- 划(28964)
- 资助(26053)
- 教育(24941)
- 编号(19870)
- 重点(19407)
- 计划(18446)
- 科技(17459)
- 部(17229)
- 发(17151)
- 科研(16602)
- 创(16491)
- 成果(15871)
- 创新(15453)
- 课题(15174)
共检索到16486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学森 张晶 刘大亮 冀晓昊 张宗营 张芮 毛志泉 张艳敏 王立霞 李敏
【目的】研究新疆红肉苹果与苹果品种杂种F1群体童期、果实性状的遗传变异特点,并进行功能型苹果优株评价,旨在为功能型苹果育种技术体系的创建及新疆野苹果资源的利用保存提供基本资料。【方法】以新疆红肉苹果与‘寒富’等苹果品种6个杂交组合的杂种一代868株实生苗及从中选育出的4个优株为试材,以国外引进的红肉苹果‘德红脆’及苹果栽培品种‘金冠’为对照,检测童期、果实单果重、硬脆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果皮与果肉总酚、抗氧化能力以及类黄酮含量与组分,讨论功能型苹果育种技术。【结果】新疆红肉苹果为亲本的5个杂交组合在定植第3年的开花株率均在15%以上,童期仅2.33—4.33年,而对照‘金帅’ב寒富’...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许海峰 王楠 姜生辉 王意程 刘静轩 曲常志 王得云 左卫芳 张晶 冀晓昊 张宗营 毛志泉 陈学森
【目的】研究新疆红肉苹果(Malus sieversii f.neidzwetzkyana(dieck)langenf.)与‘富士’(M.doMestica cv.fuji)等苹果品种杂交后代株系间果实类黄酮合成差异的分子机理,为进一步完善功能型苹果育种的理论与技术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紫红2号及红脆1、2、4号等红肉程度存在明显差异的4个苹果株系发育后期的果实为试材,进行MyB10启动子基因型鉴定,并测定类黄酮组分和含量,分析类黄酮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结果】红脆1、2、4号MyB10启动子基因型均是r6r1型,而紫红2号启动子类型为r6r6型。红脆1号和紫红2号果实成熟期类黄酮含量分...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蒋甲福 陈发棣 郭维明
以水晶白、晚霞等 30个小菊品种为亲本 ,配制成 2 6个杂交组合 ,对杂种一代的若干性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现 :杂种一代的冠幅、株高与双亲比较 ,表现出明显的弱势 ,杂种总平均冠幅和株高仅分别相当于中亲值的 6 3 2 %和71 8% ,且随着母本冠幅、株高的增大 ,杂种平均冠幅、株高与中亲值的比值分别由 71 6 %降到 4 9 3% ,76 5 %降到6 3 0 % ,但因变异幅度大 ,仍有超亲个体存在。正叶比长叶具有更强的遗传能力 ,托叶性状遗传能力较强
关键词:
小菊 杂交 性状 遗传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梦培 傅大立 李芳东 傅建敏 田敏 梁臣
以华仁杏6个杂交组合为实验材料,利用SSR分子标记技术研究亲本与杂种扩增谱带的多态性,以甄别真假杂种。筛选出在亲本和杂种之间存在双亲互补带型的引物6对,除2个杂种无法鉴别外,其余品种均可鉴别为真杂种。另外亲缘关系和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各个组合杂交后代表现出来的一致性较高,遗传多样性水平相差不大,但当父本选择X1时,母本选择H1或H3杂交后代差异比较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陈学森 吴燕 陈晓流 孙永华 何天明 冯建荣
以5~6年生的凯特×新世纪、凯特×红丰、凯特×泰安水杏及泰安水杏×凯特等杂交组合的F1群体为试材,对杏的自交亲和性、有效花比率、果实大小及甜仁/苦仁等性状的遗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凯特杏的S基因位点为杂合型,自交亲和对自交不亲和为显性遗传;(2)3个杂交组合的自交坐果率、有效花比率及平均单果重等性状在F1中广泛分离,杂种群体的平均值低于亲中值,表现明显的衰退现象,表明这3个性状均为数量性状。但3个性状的变异系数和广义遗传力(H2)均差异很大,其中自交坐果率的变异系数(101.5%~139.1%)和广义遗传力(87.1%~91.4%)均较大,表明变异主要来自遗传效应,并且自交坐果率的遗传...
关键词:
杏 F1群体 性状 遗传变异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朱映安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夏德全 曹萤 吴婷婷 王涛
应用RAPD技术检测了一个奥利亚罗非鱼养殖群体和湘湖、美国和沙市三个尼罗罗非鱼养殖群体。在20个引物中筛选到12个引物,它们的扩增产物显示了奥利亚罗非鱼和尼罗罗非鱼在群体内或群体间存在遗传差异。OPZ06、POZ10、OPZ12和OPZ19四个引物都有一个扩增片段(大小分别是900、1500、1700和730bp)具有种的特异性,可以作为鉴别尼罗罗非鱼和奥利亚罗非鱼的分子遗传标记。群体内遗传相似性指数(S)表明,湘湖、美国和沙市三群体尼罗罗非鱼都保留了较高水平的遗传变异(S分别为0.798、0.795和0.824),而奥利亚罗非鱼的群体内遗传变异最小(S=0.950)。显示尼罗罗非鱼具备选育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彭兴民 吴疆翀 郑益兴 罗彰 赵保荣 赵培仙 张燕平
[目的]建立一套适合印楝药用优树无性系测定的分析评价方法,并进行农药型印楝优株评价。[方法]以印楝药用优树和平均木无性系为试验材料,通过不完全谱系设计建立无性系品比试验,采用重复力估算法在表型水平上对无性系当代种子农药品质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提出"农药型印楝"的概念和标准,根据该标准进行农药型印楝优株评价。[结果]无性系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随优树种子印楝素组分含量的变化而变化,但在无性系内和无性系间都存在不同程度变异:同一无性系各分株间的印楝素B变异(5.26%37.55%)较印楝素A变异(6.06%15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克胜 李淑梅 佟永昌 韩一凡 任建中 郑智礼
以群众杨无性系为材料,研究了F1代木材材性性状的杂种优势,用主成分遗传距离类平均法进行了无性系聚类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抗性进行优良无性系选择。结果表明:(1)杨树木材性状F1代普遍存在杂种优势。(2)18个无性系可聚为明显不同的5类,第一类速生、纤维性状中等;第二类生长中等,密度较小,纤维较好;第三类纤维性状优良且生长良好;第四类亲本P15A生长快,纤维较好;第五类木材密度大,生长中等,纤维较好。(3)根据聚类结果,结合抗性和生长表现选出4个优良无性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张坤 陈璇 杜光辉 郭鸿彦 郭蓉 吕品 郭孟璧 许艳萍 张庆滢 杨明
【目的】为探究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_(2)代群体在不同生态环境种植下主要农艺性状间的遗传变异特点。【方法】以‘云麻1号’和‘Dame Blanche’杂交获得的F_(2)代株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对亲本和F_(2)代分离群体的株高、茎粗和分枝数等10个农艺性状进行测定,并对这些农艺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广义遗传力估算。【结果】8个农艺性状在3种生态环境种植下表现出显著差异(P<0.05)。F_(2)代群体中多数农艺性状平均值介于双亲之间,但群体中各农艺性状变异丰富,在3个生态环境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系数均超过10%,平均变异系数(3个生态环境下变异系数之和/3)由大到小依次为:第一分枝高>鲜重>分枝长>分枝数>株高>茎粗>叶宽>小叶宽>叶长宽比>叶长。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除小叶宽、叶宽、叶长宽比(叶形)3个性状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在3个生态环境下均两两呈极显著正相关性。株高、分枝数、分枝长等农艺性状分布呈连续正态分布,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10个农艺性状广义遗传力变化幅度为29.508%~82.575%,由大到小依次为:分枝长>株高>第一分枝高>叶长>分枝数>茎粗>叶宽>小叶宽>鲜重>叶长宽比,其中分枝长和株高广义遗传力超过80%。【结论】在F_(2)代群体中10个农艺性状变异丰富,表现出广泛的性状分离,各农艺性状间关系密切,具有典型的数量性状遗传特征。本研究初步探讨了两种生态型大麻杂交F_(2)代主要农艺性状遗传分离特征,结论可为大麻不同用途品种选育和相关性状的QTL定位提供理论基础。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刘洪谔 童再康 刘力 毛迎春 韩一凡
测定了黑龙江绥化杨树品种试验林14个无性系12龄的树高H_t、胸径D_t和材积V_t。由胸径处钻取木芯,按2a一段分6个生长轮,研究了生长轮直径D_r、容重S_g、纤维长L_f、纤维宽W_f、长宽比L_w、纤维(双)壁厚T_f、腔径D_f和壁腔比T_d的遗传变异和选择。以年龄、无性系综合地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在无性系间都有显著差异,最好的比最差的高出106%~20%。D_t、L_f和L_w对年龄直线回归,S_g和W_f对年龄曲线回归。基于小区平均值估算的性状重复力(R_c):H_t、D_t和V_t分别为0.85、0.62和0.64;基于无性系平均值估算的重复力(R_c):S_g、W_...
关键词:
杂种,杨属,木材性质,变异(遗传学)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周岐 王章荣
对中国马褂木、北美鹅掌楸及其种间杂种 F113个花果数量性状的研究结果表明 :花被片长度 (LP)等 9个性状在类群间差异达显著或极显著程度 ,可用于类群识别 ;花药长度 (L A)等 11个性状在类群内个体间差异达极显著程度 ,说明类群内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 ;杂种 F1在雄蕊数 (NS)等8个性状上 ,中国马褂木均表现出较强的遗传优势 ,花被片宽度 (WP)等 4个性状表现为偏父遗传或偏父超亲遗传 ;从性状间的相关性来看 ,聚合果气干质量主要由果宽决定 ,大花个体其雌蕊数较少但果实较大。采用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能有效地对 3个类群进行识别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邓继峰 张含国 张磊 朱航勇 贯春雨
对17年生7个杂种落叶松自由授粉家系和3个对照子代测定林(共10个处理)的生长和材性性状进行遗传变异分析、相关分析、综合指数评价与选择。结果表明:生长与材性性状家系间、家系内均存在较大的变异,除单位面积管胞数量外,其他性状晚材的变异系数均大于早材;材积、管胞长宽比和树脂道比量变异系数较大(26.2%~85.3%)。基本密度、早材微纤丝角、管胞比量变异系数较小(1.4%~8.1%)。方差分析表明:处理间综纤维素含量,早、晚材微纤丝角,管胞长宽比,晚材径向直径、胞壁率、壁腔比,管胞比量差异显著;材积、管胞长、弦向直径、早材和晚材单位面积管胞数量差异极显著,家系遗传力为59.3%~92.7%,家系水...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朱湘渝 王瑞玲 佟永昌 黄东森
对保定5年生杨树无性系测定林和7年生育种资源保存林10个杂交无性系木材密度,纤维长、宽度分析结果表明:①不同杂种组合、个体间的木材密度、纤维长度均有很大变异。木材密度与速生特性之间呈微弱的负相关;纤维长度与生长性状相关不显著。②木材密度和纤维长度可以独立选择,从而选出密度较高,纤维较长和速生优质的杨树杂交新个体。③幼龄与中、成龄的木材密度相关显著,从而说明了在杨树材性育种中早期选择的可行性。研究证明,对华北地区来说,69杨为母本,欧亚黑杨及其种内杂种为父本是选育速生优质杨树新品种的优良组合。
关键词:
杨树 杂种 木材密度 纤维长度 遗传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晓梅 张守攻 王笑山 齐力旺 王万义 陈宝丰
对辽宁大孤家12个日本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混合授粉及单系授粉杂交组合及4个相应母本自由授粉家系进行扦插生根变异及其测定林3~5年生长变异的分析,研究父母本对组合间生根和生长性状变异的贡献,并在此基础上选出高生长量及生根力的杂交组合。研究表明:无论是生根性状还是幼林生长性状,日×长杂种组合间均存在着显著遗传变异,父、母本效应明显,组合间具有很大的选择潜力;生根性状间、生长性状间存在着紧密的相关关系,但生根与幼林生长性状之间相关不紧密,可以开展生根与生长性状的独立选择;利用隶属函数法选出了生根最优、生长与生根兼优的杂交组合(或家系),选出的4个生根与生长兼优的家系5年生平均树高、地径和保存率分别比4...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