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72)
- 2023(9703)
- 2022(8212)
- 2021(7348)
- 2020(6377)
- 2019(14549)
- 2018(14019)
- 2017(26883)
- 2016(15137)
- 2015(16863)
- 2014(16747)
- 2013(16650)
- 2012(15437)
- 2011(14046)
- 2010(13921)
- 2009(12968)
- 2008(12949)
- 2007(11724)
- 2006(10026)
- 2005(8687)
- 学科
- 济(62499)
- 经济(62437)
- 业(42022)
- 管理(41994)
- 企(32037)
- 企业(32037)
- 方法(31931)
- 数学(28829)
- 数学方法(28598)
- 农(19146)
- 财(15961)
- 中国(14560)
- 学(14560)
- 贸(13846)
- 贸易(13846)
- 易(13477)
- 业经(13270)
- 农业(12773)
- 地方(11314)
- 制(10182)
- 务(10006)
- 财务(9992)
- 财务管理(9966)
- 环境(9618)
- 企业财务(9407)
- 技术(9369)
- 和(8773)
- 银(8648)
- 银行(8586)
- 融(8307)
- 机构
- 大学(225594)
- 学院(224534)
- 济(92502)
- 经济(90789)
- 管理(84425)
- 研究(77951)
- 理学(74274)
- 理学院(73404)
- 管理学(72084)
- 管理学院(71690)
- 中国(56455)
- 农(53564)
- 科学(52475)
- 京(46761)
- 农业(43253)
- 业大(42936)
- 所(41920)
- 财(38956)
- 研究所(38917)
- 中心(35648)
- 江(32946)
- 财经(32201)
- 经(29332)
- 经济学(28758)
- 农业大学(28662)
- 北京(28394)
- 范(27645)
- 师范(27182)
- 院(27098)
- 经济学院(26422)
- 基金
- 项目(158020)
- 科学(122492)
- 基金(115087)
- 研究(105833)
- 家(104633)
- 国家(103779)
- 科学基金(86542)
- 社会(67604)
- 社会科(64153)
- 社会科学(64128)
- 省(62250)
- 基金项目(61800)
- 自然(58841)
- 自然科(57496)
- 自然科学(57471)
- 自然科学基金(56506)
- 划(53460)
- 教育(48369)
- 资助(46431)
- 编号(41037)
- 重点(36320)
- 部(34544)
- 发(34002)
- 创(33000)
- 计划(32514)
- 成果(31694)
- 科研(31610)
- 创新(30985)
- 业(29518)
- 科技(28916)
- 期刊
- 济(92569)
- 经济(92569)
- 研究(57095)
- 农(47413)
- 学报(46682)
- 科学(39136)
- 中国(38625)
- 大学(33261)
- 农业(32287)
- 学学(31979)
- 财(29984)
- 管理(26761)
- 业(18089)
- 技术(17449)
- 教育(17380)
- 融(16282)
- 金融(16282)
- 业经(16065)
- 经济研究(15707)
- 财经(15668)
- 经(13447)
- 问题(13245)
- 版(13237)
- 业大(12891)
- 技术经济(11870)
- 科技(11339)
- 农业大学(11140)
- 商业(10996)
- 贸(10696)
- 统计(10461)
共检索到31068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马惠兰 刘英杰 孙长平
新疆是我国重要的粮食战略后备区,粮食安全不仅是新疆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的重要基础和保障,也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疆区域内粮食生产安全程度较高,本文用灰色关联模型分析了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认为保护耕地、增加有效灌溉面积、保证一定规模的粮食播种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提高单产,是保障新疆粮食生产安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晶 肖海峰
[目的]分析20002015年新疆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化特征及驱动因素。[方法]文章采用了重心迁移、聚类分析和似无关方程组模型。[结果](1)20002015年间,粮食总产呈波动上升趋势,播种面积呈现"减少—增加"态势,小麦和玉米是新疆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小麦优势地位略有下降,玉米增势明显,水稻、豆类、薯类亦呈下降趋势;(2)"北牧南耕"传统农业格局已被打破,形成天山南北坡两个粮食主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区域差异增大,未来"北粮南运"趋势可能进一步增强;(3)新疆粮食主产区相邻单元空间趋同性增强,部分粮食作物空间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东勋
粮食安全和粮价问题关系到国计民生。随着近年来国际粮价的不断攀升及其对中国造成的通货膨胀压力的出现,粮食安全和农业基础性地位问题重新受到重视。同时,城市化浪潮和农村劳动力的大量外流,对粮食生产产生着持续的冲击,在农业劳动力减少和耕地不断被城市化所蚕食的情况下,粮食产量能否得以维持甚或有所增长?影响全国各地区粮食生产的因素是什么?这些都是需要深入研究的重大问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孙海清 王波
在现实的经济体制、政策和资源条件下,农户收入已成为影响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农户收入和粮食生产之间存在着市场本身不能解决的冲突;同时,现实粮食流通体制和农地制度束缚和制约了粮食生产和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易鹏 段豫川
本文利用状态空间模型对相关因素对我国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进行了动态分析。同时通过建立粮食产量与大宗粮食种类各自产量的向量自回归模型,分析了大宗粮食种类的冲击对粮食总产量的传递效应及其分别对粮食总产量的贡献程度,从增加粮食总产量的角度为调整农产品生产结构提供一定的依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琳凤 李孟刚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是粮食产量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粮食贸易中的重要一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粮食产量及生产能力增长较快,虽然在1959~1961年和2000~2003年间粮食产量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但整体上仍呈上升趋势。长远来看,粮食生产受资源、气候、技术、市场等因素的制约,并受种粮比较效益影响,产量大幅度增长的难度较大。当前影响我国粮食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粮食播种面积和单产水平。由于人口增长、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等,我国粮食总播种面积呈下降趋势,但随着科技进步加快和农业投入加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粮食作物单产水平呈不断上升的态势。
关键词:
粮食生产 粮食播种面积 粮食单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四军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汪彤 郑春芳 李万峰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的粮食价格包括大米等都出现价格上涨的现象,文章希望通过对一些影响粮食产量的基本因素的分析,了解各因素的影响作用,并对这些因素进行统计推断和经济意义上的检验。结论认为,当前状况下,我国粮食的成灾面积增长率和种植面积的增长率对粮食的产量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粮食 影响因素 产量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田旭 王善高
近年来,农业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引起日益广泛的关注,而测算环境效率能直观反映农业生产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使人们清楚地认识到农业生产所付出的环境代价,进而推动中国农业生产向更具可持续性的方向转变。有鉴于此,本文基于2004-2012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采用超越对数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农户粮食生产的环境效率,并用TobiT模型考察农户粮食生产环境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范围内农户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与环境效率均值分别为0.802和0.489,并且两种效率之间具有较高的相关性;(2)考虑环境效率后,中国粮食生产的技术效率均值出现了略微的下降趋势,但东部、中部、西部依次递减的趋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谢杰
本文用中国1978-2004年间的粮食生产相关投入要素数据,并考虑农业改革的政策影响,通过逐步回归和加权最小二乘回归等经典单方程计量经济学方法,构建了一个统计特征合理的中国粮食生产函数。通过对模型的分析发现:土地和化肥使用是影响粮食生产的最主要要素,并认为在土地、化肥施用以达极限的背景下,技术进步是提高我国粮食产量的新的途径。
关键词:
粮食生产 影响因素 回归模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郭淑敏 马帅 陈印军
本文分析了我国粮食主产区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重要地位,并通过灰色关联分析法研究了影响粮食产量的相关因素的灰色关联系数,由大到小依次为,粮食播种面积>有效灌溉面积>粮食单产>复种指数>农机总动力>旱涝保收面积>机播面积>机耕面积>农村用电量>机电排灌面积>化肥用量>成灾面积;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耕地、水资源状况、有效灌溉面积、农业现代化水平及农业科技进步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
粮食主产区 粮食生产 影响因素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月 孔祥斌 张安录 张雪靓 祁凌云
从耕地利用角度对影响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在时间和空间上产生的影响进行科学分析;应用对数平均迪氏分解法(Logarithmic mean weigh division,Lmdi)将影响1980—2010年我国省域粮食生产变化的因素分为粮食单产、复种指数、耕地面积和粮作比例;对粮食生产及其分解因素的统计指标在省级层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0—2010年我国粮食产量增加22 592.3万t,粮食生产格局重心由南重北轻逐渐演变为北重南轻;4个因素中粮食单产对粮食产量变化起到最显著的促进作用,但增产作用逐年降低,并被复种指数和粮作比例所替代;耕地面积减少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粮食产量的持续增加;全国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吴静芬 李丁 刘笑杰 肖人荣 戚禹林
粮食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新常态下研究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情况,对保障长江流域粮食安全,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合运用变异系数、Theil指数、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重心模型等方法探究1999—2018年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的时空演变,并结合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分析影响粮食产量的主要因素。结果发现:1)长江经济带粮食生产水平总体差异呈扩大态势,地带内差异是造成区域粮食生产变化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度达98.09%。2)长江经济带粮食产量具有显著正向集聚特征,并随时间推移呈"增强―减弱―增强"的变化趋势;局部空间自相关显示高值集聚区主要集中在江淮平原附近,低值集聚区主要分布在川、滇西部的少数民族地区以及浙江省内的大部分城市。3)粮食产量重心在111.77°E~112.68°E,29.81°N~30.15°N之间变动,重心轨迹在东北、西南方向交替变化。4)化肥施用量、人口总量对粮食生产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对粮食生产具有抑制作用。因此,基于生产要素投入和社会经济两方面作用强度的空间差异,通过优化施肥结构,提升测土配方技术入户率,加强农机农艺深度融合,推进粮食品种、栽培技术和机械装备集成配套等措施,提高长江经济带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军伟 张锦华 吴方卫
粮食生产中化肥施用量提高带来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要减少化肥的施用量首先要理清化肥施用的影响因素。利用空间Durbin模型(SDM),设置邻接空间、地理距离、经济空间三种权重矩阵,采用Spatial Regression ModelPartial Derivatives方法,以2004—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分析了我国化肥施用强度分布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化肥施用强度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和空间依赖性;(2)劳动力投入、农业技术人员数量、化肥的销售价格对化肥投入存在抑制作用,粮食销售价格、各省经济发达程度、农民的文化水平对化肥投入存在促进作用;(3)未来我国化肥减量的压力比较大,压力主要在粮食主产区。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董莹 穆月英
粮食生产既是产生能量物质,也是消耗能源的过程。在当今全球性能源紧缺、能源供求矛盾突出的背景下,从能源视角研究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从能值核算出发,对主要投入的能源要素进行无量纲整合,在我国粮食生产的能源消耗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框架,运用改进的随机前沿(SFA)模型对粮食生产的能源效率变化进行实证分解,并进一步对粮食生产效率的影响因素、主要粮食生产能源效率变化进行解构分析,得出的主要结论有:近20年来我国粮食生产总能耗上升但相应能效却呈现周期式下降;劳动力产出弹性
关键词:
能源 粮食生产 生产效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