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76)
2023(7920)
2022(6837)
2021(6291)
2020(5401)
2019(12615)
2018(12257)
2017(23558)
2016(13112)
2015(14895)
2014(15025)
2013(14889)
2012(14016)
2011(12815)
2010(12850)
2009(11842)
2008(11831)
2007(10745)
2006(9222)
2005(8140)
作者
(41103)
(34623)
(34613)
(33088)
(21622)
(16813)
(15808)
(13605)
(12809)
(12131)
(11728)
(11562)
(10975)
(10957)
(10935)
(10789)
(10769)
(10214)
(9931)
(9774)
(8727)
(8425)
(8368)
(7945)
(7769)
(7764)
(7573)
(7553)
(7045)
(7029)
学科
(58751)
经济(58711)
(32944)
管理(32636)
方法(28483)
数学(25719)
数学方法(25498)
(24261)
企业(24261)
(16977)
地方(14397)
中国(13234)
(13059)
(12306)
(11706)
贸易(11702)
农业(11434)
业经(11390)
(11295)
环境(9147)
(8464)
(8431)
地方经济(7542)
理论(7463)
技术(7289)
(7241)
财务(7228)
财务管理(7205)
(7196)
金融(7194)
机构
大学(196316)
学院(195765)
(80735)
经济(79024)
管理(73152)
研究(69570)
理学(63609)
理学院(62749)
管理学(61583)
管理学院(61226)
中国(49601)
科学(46204)
(41853)
(41162)
(36719)
业大(34379)
研究所(33945)
(33728)
农业(32913)
中心(31824)
(29467)
财经(27647)
(26801)
师范(26528)
北京(25672)
经济学(25018)
(24995)
(24613)
(23092)
经济学院(22888)
基金
项目(136093)
科学(106342)
基金(98976)
研究(94097)
(88691)
国家(88036)
科学基金(73923)
社会(59541)
社会科(56550)
社会科学(56526)
基金项目(53694)
(53260)
自然(49473)
自然科(48283)
自然科学(48266)
自然科学基金(47415)
(45959)
教育(42865)
资助(39644)
编号(37541)
重点(31311)
(30241)
(29652)
成果(29617)
(28050)
计划(26824)
科研(26548)
创新(26400)
课题(25919)
国家社会(24979)
期刊
(84131)
经济(84131)
研究(52806)
(36072)
学报(35621)
中国(34648)
科学(31915)
大学(25557)
(25499)
农业(24502)
学学(24342)
管理(22777)
教育(16841)
技术(16061)
(14065)
(13691)
金融(13691)
业经(13634)
经济研究(13612)
财经(13154)
问题(12091)
(11361)
资源(11156)
(10482)
技术经济(10479)
统计(9587)
科技(9348)
(9311)
业大(9183)
商业(9063)
共检索到2757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晶  肖海峰  
[目的]利用2000—2015年农业生产统计数据,分析新疆棉区生产空间格局及其主要驱动因素。[方法]采用空间自相关、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1)棉花生产空间差异显著,呈南北两侧向天山南北递增趋势,在业已形成的天山北坡和南坡主产区格局下,"南增北减"趋势增强;(2)植棉区存在空间集聚效应,在时序上表现出持续的稳定性,高值聚集区集中分布于南疆区域,低值聚集区空间范围显著缩小;(3)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人均耕地面积、农机总动力、化肥施用量、有效灌溉面积、非农就业机会、人均粮食产量、与小麦产值比、受灾面积、单产水平、目标价格改革、临时收储政策等对棉花生产均有显著影响,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形成当前棉花生产空间格局。[结论]建议发展标准化规模经营,加强全程机械化技术推广应用,完善农业保险及综合性补贴,为棉花生产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供决策依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春晓  李达  
在农业结构调整中,农户会根据外界环境变化调整其生产行为。通过对棉花政策变化、棉花价格波动中主产区棉农植棉意愿及棉农生产投资行为分析,发现面对市场环境的变化,农户主要通过调整其生产要素投入来应对不利条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揭懋汕  雪燕  薛领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对1978-2011年全国31个省级地区棉花生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演化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地理加权模型(GWR)比较1990年和2011年棉花生产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我国棉花生产一直保持较高的集中水平,但空间集聚程度在全国尺度上有较大下降,呈现由集聚变为分散分布的整体格局;在区域尺度上,山东、河南、江苏和安徽等局部地区一直为高值集聚区,呈现出空间集聚的分布特征;劳动力投入长期对我国棉花生产布局具有正向影响,单产和纺织工业总产值的影响有所增强,而光照和化肥使用的影响则相对减弱。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支援  陈星宇  
基于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ESDA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空间结构与集聚特征,建立SDM模型探究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碳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集聚结构长期保持稳定。(2)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不仅促进了本地碳生产率增长,还间接提高了周边城市的碳生产率;产业结构则在阻碍本地碳生产率增长的同时抑制了周边城市碳生产率的提高。(3)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存在正“U”型的曲线关系,当前所有城市均已跨过曲线拐点,表明低碳经济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支援  陈星宇  
基于2004—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4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以ESDA方法分析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空间结构与集聚特征,建立SDM模型探究长三角地区碳生产率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1)长三角城市群碳生产率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现象,集聚结构长期保持稳定。(2)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规制不仅促进了本地碳生产率增长,还间接提高了周边城市的碳生产率;产业结构则在阻碍本地碳生产率增长的同时抑制了周边城市碳生产率的提高。(3)碳生产率与经济增长存在正“U”型的曲线关系,当前所有城市均已跨过曲线拐点,表明低碳经济已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增长的新动力。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蒋旭平  
40多年来,新疆农业结构的调整是从以小麦为主导地位的作物结构向棉花占主导地位的作物结构的转变过程,但在植棉比重越来越高的过程中,棉花连作对新疆棉区农业生态环境的影响日渐突出,导致棉区病虫害加剧、地膜污染严重、土壤肥力下降。本文分析了土地质量、规模及土地承包制度、经济效益、非农产业、交易成本对棉花轮作的影响和替代农作物的选择空间,提出实施棉花轮作补贴,推进农业产化化进程,降低机动地比重,扩大棉花轮作替代作物选择空间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马瑛  
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使命,农业面源污染问题日渐成为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的严峻挑战。新疆是全国最大的优质商品棉生产基地,其棉花种植占中国棉花种植面积近一半,棉花生产在有力促进新疆地区收入增加的同时其负外部性也日渐显现,农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物等生产性废弃物随意处理现象突出,新疆已成为"白色污染"最严重的区域,如何无害化处理这些废弃物,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为研究新疆棉花生产性废弃物的处理方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对新疆玛纳斯县、呼图壁县、石河子市、莎车县、阿瓦提县及哈密市276家农户的调查数据,探讨农户对农膜、农药瓶及化肥包装...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向辉  孙挺  王保力  马瑛  
[目的]农业活动释放大量温室气体,已成为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贡献者。研究旨在探讨棉农农业低碳生产行为与其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农户层面上寻找降低碳排放的有效途径,为新疆低碳农业发展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在新疆棉花种植区的调研数据,以化肥施用为例,采用Binary Logisitic模型,对新疆棉农低碳生产行为进行分析,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农户年龄、种植规模、受教育程度、生产中考虑对环境的影响及污染治理对农业生产重要等均对棉农化肥施用量有显著影响,其中,农户年龄与受教育程度是负向影响。[结论]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玛衣拉·吐尔逊  阿斯亚·托乎提  甫祺娜依·尤力瓦斯  
化肥过量施用在提高棉花产量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并威胁到棉花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文章利用新疆重点植棉区的446农户实地问卷调查所得数据,对农户过量施肥风险认知进行评价,并采用二元logit模型,对植棉农户减少化肥施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影响因素中的户主年龄、植棉经验、土地质量、土地产权、接受科学施肥技术培训、棉花收入的满意度、棉花收入在总收入中的比例等因素对农户减量施肥有显著影响;农户认为科学施肥是否重要的认知因素和农户家庭人口对农户减量施肥没有显著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罗芳  崔叶辰  
政策性农业保险是我国扶持农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农业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本文以新疆为例,通过分析新疆棉花保险发展现状,构建Logistic模型分析和探讨棉农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棉花收入比重和灾害损失比重并不是影响棉农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主要原因,棉农的年龄、受教育程度、棉花种植规模以及家庭收入是影响保险意愿的因素,但作用有限;保险供给制度对于棉农是否购买农业保险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亚东  胡韵菲  栗欣如  马力阳  王道龙  罗其友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马铃薯播种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标准距离、综合比较优势模型等方法,对1982—2015年我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马铃薯空间格局经历了缓慢南移(1982—1994年)、向东北移动(1994—2000年)、向西移回(2000—2008年)和向西南快速移动(2008—2015年)4个阶段。(2)受马铃薯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影响,我国马铃薯种植重心沿"西南-东北-西南"的轨迹移动,总体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趋势。(3)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逐步向西南和西北方向集聚,集聚性增强,并且集聚区域持续向西南移动。(4)效益增加、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适宜气候是我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孙小银  郭洪伟  廉丽姝  刘飞  李宝富  
流域生态系统产水服务功能的空间化和定量化评估,对流域水资源管理、优化配置以及提高流域水生态保护效率具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南四湖流域为研究对象,基于1990—2013年土地利用、降水、蒸散以及土壤属性等基础地理数据,以InVEST模型为基础,评估和模拟南四湖流域近25 a的产水量,并采用ArcGIS分析产水量的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变化趋势,探讨了降水、地形等自然地理要素以及人口、土地利用和国内生产总值(GDP)等社会经济因素与产水量空间格局动态变化之间的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南四湖流域生态系统产水功能区。研究结果表明:流域产水量在空间格局上呈现出由东向西递减的趋势,东部、东北部等山区、丘陵地区产水量高,西部平原地区产水相对较低;受自然地理要素影响,流域产水量空间分布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即GDP、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格局有较大差异。近25 a来,流域产水量呈现减少趋势,且产水量峰值区域由东北部向偏南地区转移,最低值区由西部向中部地区转移。降水、海拔和坡度等地理环境与产水量的空间变化呈显著正相关,其中降水量的相关程度最强;人口、GDP等社会经济数据与产水量变化也呈显著正相关,主要原因在于城市化的发展,城市建设用地等不透水层增加,促进了流域产水量。研究结果可以为流域水资源政策制定以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支撑。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杨亚东  胡韵菲  栗欣如  马力阳  王道龙  罗其友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马铃薯播种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标准距离、综合比较优势模型等方法,对1982—2015年我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马铃薯空间格局经历了缓慢南移(1982—1994年)、向东北移动(1994—2000年)、向西移回(2000—2008年)和向西南快速移动(2008—2015年)4个阶段。(2)受马铃薯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影响,我国马铃薯种植重心沿"西南-东北-西南"的轨迹移动,总体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趋势。(3)我国马铃薯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倪天麒,海热提·涂尔逊,叶文虎  
本文根据新疆棉花生产条件和棉区发展条件 ,提出了新疆棉区发展的“棉田优势度”、“棉田集中度”、“棉田潜力度”、“棉田规模度”、“棉田饱和度”、“棉花生产潜力”6个概念 ,设计了评价模型及其相应指标体系 ,进一步将全疆 6 0个产棉市县、10 0个产棉兵团农场分为超饱和制约型风险宜棉区、超饱和控制型风险宜棉区、未饱和潜力型最佳宜棉区、未饱和潜力型次佳宜棉区、饱和制约型不宜棉区和饱和制约型撤消棉区 6个发展类型 ,并对棉区发展规模潜力进行了预测 ,不仅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和评价研究 ,而且为新疆棉花生产布局提供了决策依据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娄善伟  田立文  罗宏海  杜明伟  林涛  杨涛  张鹏忠  
新疆棉花虽实现优质高产,但其技术引领与影响力仍不足。通过对新疆棉花高质量生产的关键技术进行分析,全面客观反映新疆棉花生产技术特征,以便其他棉区了解新疆棉花生产技术和向世界展示新疆棉花生产水平,并总结经验,加强先进技术的普及和进一步熟化,提高应用效率,促进新疆棉花生产技术向其他棉区推广。本文基于作者多年试验数据和研究结果,以及“新疆棉花产业化轻简高效关键技术创新与应用”“新疆棉花精量播种棉田保苗方法”等奖励、专利成果,结合文献查阅、学术交流、走访调研等,按照与棉花生育进程相对应的技术措施顺序和紧密性展开,总结出包括:精量播种及配套保苗技术、棉田全程矮、密、早群体调控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管收全程机械化及其配套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一系列关键技术,这些关键技术的改进、优化、熟化、创新与应用,构建了较为完善的新疆棉花生产技术体系,使新疆棉花生产技术水平大幅提升,促成新疆以全球占比不足9%的植棉面积,收获占比超全球20%的棉花,且单产水平世界领先,品质在世界中上水平,连续28年保持总产、单产、商品调拨量全国第一。对新疆棉花生产技术的创新、优化和实用性的深入剖析,可以使各棉区更好地理解新疆棉花高产优质的必然性和先进性,实践也证明,新疆棉花在这一系列技术的支撑下已经实现高质量生产,成为全国棉花单产和机械化程度最高的地区,其技术可以指导生产实践,并推广应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