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105)
2023(10275)
2022(9220)
2021(8824)
2020(7509)
2019(17385)
2018(17328)
2017(33390)
2016(18297)
2015(20598)
2014(20580)
2013(20363)
2012(18420)
2011(16655)
2010(16448)
2009(14998)
2008(14377)
2007(12432)
2006(10748)
2005(9235)
作者
(52969)
(43831)
(43659)
(41597)
(27848)
(20995)
(19718)
(17311)
(16658)
(15596)
(15069)
(14729)
(13772)
(13695)
(13486)
(13339)
(13277)
(13036)
(12545)
(12404)
(11035)
(10750)
(10649)
(10001)
(9873)
(9733)
(9695)
(9642)
(8933)
(8633)
学科
(68563)
经济(68454)
管理(52180)
(48567)
(41093)
企业(41093)
方法(33380)
数学(28848)
数学方法(28500)
(18104)
中国(17760)
(17689)
(16793)
业经(15104)
地方(14226)
(13409)
理论(12018)
农业(11933)
(11648)
(11581)
贸易(11576)
(11231)
(11129)
财务(11067)
财务管理(11047)
技术(11016)
环境(10883)
企业财务(10508)
(9900)
银行(9856)
机构
大学(258400)
学院(254160)
管理(103487)
(95748)
经济(93531)
理学(90438)
理学院(89426)
管理学(87850)
管理学院(87391)
研究(84401)
中国(60597)
(55254)
科学(55073)
(43751)
(42366)
(41930)
业大(40949)
研究所(38994)
中心(37808)
财经(35510)
(35452)
北京(34950)
(34070)
师范(33759)
农业(32915)
(32313)
(31202)
(29116)
经济学(27741)
师范大学(27625)
基金
项目(181999)
科学(141875)
基金(131689)
研究(131273)
(115521)
国家(114594)
科学基金(97797)
社会(80764)
社会科(76322)
社会科学(76303)
基金项目(70948)
(70470)
自然(65386)
自然科(63798)
自然科学(63782)
自然科学基金(62632)
(60065)
教育(59859)
资助(54017)
编号(53631)
成果(43456)
重点(40581)
(39735)
(37771)
(37652)
课题(36584)
科研(35125)
创新(35072)
大学(33899)
教育部(33843)
期刊
(101972)
经济(101972)
研究(73180)
中国(45622)
学报(43805)
科学(39945)
(37639)
管理(36844)
大学(33075)
(31629)
学学(30997)
教育(28854)
农业(26353)
技术(21017)
(18521)
金融(18521)
业经(16706)
财经(16594)
经济研究(15370)
图书(14451)
(13933)
科技(13467)
问题(13329)
理论(13154)
(13083)
实践(12308)
(12308)
(12149)
林业(11902)
技术经济(11673)
共检索到358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党宏忠  李卫  李永华  莫保儒  
利用热扩散技术(TDP)分别监测新疆杨冠基部、杆基部处液流密度的变化,并结合同步气象观测,分析液流密度与大气蒸发潜力(ET0)的关系,结果表明:典型晴天日,新疆杨树冠、杆基部的液流密度日变化格局总体上与大气蒸发潜力相一致,但前者与ET0的相关性更强,可用Hill函数式得到较好的拟合,而后者与ET0间呈斜率不等的线性关系;在午间,冠基部液流密度是杆基部的3倍以上,在清晨,冠基部液流比杆基部液流提前平均约1 h启动。冠、杆基部边材液流间的"净"量因季节而异,在生长旺盛的7、8月份略有"亏损",而在6、9月份略有"盈余",新疆杨单株日吸收水分量与冠层日失水量并不完全一致。6—9各月冠基部液流日平均通...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崴  魏天兴  朱清科  
【目的】研究黄土高原水蚀风蚀交错区乡土树种河北杨的树干液流密度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为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和树种选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Granier热扩散探针法和自动气象监测系统对陕北吴起县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和周围气象条件、土壤含水量等进行连续测定分析。【结果】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呈宽幅单峰形,液流密度峰值提前于太阳辐射强度峰值约2.5 h,提前于水汽压差(VPD)峰值约4 h。夜间液流活动主要发生在后半夜00:00—06:00,晴天液流密度变化幅度小,雨天变化幅度大;灌水当天干基液流密度峰值出现的时间明显提前,峰值大小比灌水前提高66.66%,冠基处峰值比灌水前提高73.62%,灌水处理后实验组连续两日液流密度均值比灌水前减少2.21%,而对照组减少21.89%,晴天条件下,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VPD、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含水量显著正相关(P<0.05),与相对湿度极显著负相关(P<0.01)。降雨天树干液流密度与太阳辐射、气温和风速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VPD显著正相关(P<0.05);与对照组比较,灌水之后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的相关系数绝对值没有明显增加;河北杨树干储存水的日动态总体表现为上午释放和下午补充,并存在两次较明显的释放-补充周期。【结论】河北杨树干液流密度主要受太阳辐射强度、VPD、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和土壤含水量的影响,液流密度峰值时间与太阳辐射强度、VPD、气温等气象因子存在时滞,土壤水分的增加可缩短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峰值的时间差,上午储存水的持续释放是导致树干液流密度与气象因子时滞效应的重要原因。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梅婷婷  王传宽  赵平  蔡锡安  刘晓静  张全智  
树干液流在微时空尺度上具有较大的变异性,尺度扩展过程中又极易引起误差,而有些环境因子则是在较大空间尺度上发生变化,容易降低液流密度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引入单位面积液流日累积量(Qa)和液流密度峰值(Jsmax)这2个参数,根据树高和胸径划分不同优势度,研究木荷树干液流时空动态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探讨液流密度研究更合理的方法。结果表明:2007年9月到2008年4月木荷优势木、中等木和劣势木液流日进程均呈现单峰格型,根据树高划分优势度等级的木荷中等木平均液流密度要略大于优势木,劣势木的平均液流密度远远低于优势木和中等木;而根据胸径划分优势度等级的木荷优势木液流大于中等木,中等木液流大于劣势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段爱国  张建国  何彩云  张俊佩  
采用TDP技术对金沙江干热河谷元谋段主要造林树种印楝的树干液流密度动态变化进行了观测,得到3点主要结论:①无论干热季节或湿润季节,印楝树干液流密度昼夜变化的规律性较强,呈明显的单峰曲线;②由干热季节转向湿润季节时,印楝树干液流密度呈下降趋势,5年生印楝在5月、7月及10月的典型晴天里的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平均值分别为12.11、7.48及6.90cm3.cm-2.h-1;③在干热季节里印楝蒸腾耗水具有相当的被动性,而在湿润季节时其蒸腾耗水则表现出主动性和平衡性,反映了印楝在不同季节里的耗水机制差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奉觉  Edwards W.R.N.  郑世锴  巨关升  王广举  卢永农  
用热脉冲技术测定了2年生与6年生I-69杨树干液流时空动态的变化与蒸腾耗水量,结果表明:杨树干部液流仅发生在边材部位,同一年轮上各处的流速相近;径向不同位点夜间流速相近,趋于零,而白天变异较大,一般外层流速高于内层,由外向内流速逐渐减低,各处流速都随白天气象因子的变化而波动,整体变化呈现宽峰状曲线。凌晨与傍晚时流速分布出现暂时异常。树干断面流量与日蒸腾耗水量,2年生树分别为3~6L/h与13.6~22.8L,6年生树为20~35L/h与89.2~152.6L。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文杰  孙伟  邱岭  祖元刚  刘伟  
基于连续1年的兴安落叶松树干液流密度和环境因子(光照、空气温度、空气湿度、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的测定结果,探讨不同时间尺度下树干液流密度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差异。在月时间尺度上,土壤温度和土壤湿度显著影响树干液流密度变化,土壤温度单位增加引起树干液流上升0.084~0.123L·cm-2month-1;在天时间尺度上,显著影响因子有土壤温度、光照和空气温度,其中土壤温度为最主要的影响因子,单位增加会导致树干液流上升1.9~2.7mL·cm-2d-1;在小时时间尺度上,主要影响因子在不同季节不同,但最主要因子多是直接影响地上叶片生理指标如光照和空气湿度,二者单位上升平均分别引起树干液流上升1.239...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管伟  叶兵  王彦辉  柳立兵  田玉柱  
利用热脉冲液流仪和微型自动气象站,在北京市延庆县上辛庄水土保持站观测研究了雨季不同天气条件下官厅库区的小叶杨树干边材液流通量密度变化规律及其对环境因子(气象条件、土壤水分)的响应。结果表明,边材液流通量密度曲线在不同天气条件下均具有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液流通量密度通常于清晨5∶30—6∶30时开始上升;12∶00—13∶00时达到峰值;16∶00时开始持续下降,20∶00时下降速度变慢,至次日日出之前达到低谷。日液流通量密度(SFA)与日太阳辐射量(ESR)、日均空气温度(Ta)和日均空气相对湿度(RH)均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日均0~40 cm土层蓄水量(Sw40)存在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经...
[期刊]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吕振华  孙靖譞  
针对工程中常见的厚度方向变密度的闭孔铝泡沫材料,该文通过动态和静态压缩实验与模拟分析,探讨了大尺度变密度铝泡沫部件变形与吸能特性分析的有限元模型构建方法。对变密度铝泡沫大试样的准静态压缩和冲击压缩实验研究表明:厚度方向变密度铝泡沫材料的压缩过程呈现从低密度层开始的逐层屈服变形伴随整体变形的特性,与密度均匀的铝泡沫材料的变形特性显著不同。该文建立了变密度铝泡沫大试样的分层变密度变尺度有限元模型和近似的密度和尺度均匀的有限元模型,计算结果对比分析表明:分层变密度变尺度有限元模型能够模拟实际材料的逐层屈服变形特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彭辉  蒋佳荔  詹天翼  吕建雄  
【目的】研究木材密度和含水率对其轴向超声波传播速度的影响及其规律,为木材超声波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超声波探伤仪Epoch XT对6个树种木材(3种针叶材:杉木、红松和樟子松,3种阔叶材:核桃楸、白桦和蒙古栎)在不同相对湿度环境(20℃,50%Rh,65%Rh,85%Rh和95%Rh)达平衡含水率的木材试样轴向声速进行测定,分析木材密度和含水率对其轴向声速的影响,探讨含水率的增加在不同树种木材间引起轴向声速降低量的差异及其原因。【结果】6个树种木材在同一相对湿度下的平衡含水率存在差异,随着相对湿度增加,不同树种木材之间平衡含水率的差异增大。3种阔叶材的绝干密度均高于3种针...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文斌  王晶莹  王晓江  刘立城  魏永新  
该文对科尔沁沙地雨养条件下杨树(白城41号)固沙林的密度、配置与林木胸径、株高、冠幅、单株材积以及林分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随林龄增大的动态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1~5年生林木的生长不受密度的影响,密度大,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大.6龄以后,密度对林木生长的影响开始表现出来,并随着林龄的增大,密度小的林分较密度大的林分的林木胸径、单株材积量逐年显著增加.大约在11年生之前,林分单位面积木材蓄积量受密度的影响而相互变化,其后趋于稳定,以密度为825株hm2的林分的最大,可达153.39m3hm2,其他依次为540>420>1215株hm2(35.18m3hm2).密度在400~1000株hm2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徐宏远  陈章水  
利用11种密度Ⅰ-69杨树人工林的胸径及树高生长材料,建立树高及胸径的生长模型。通过6种模型的比较,选出最适宜的Logistic树高生长模型及单分子胸径生长模型。探讨了树木的径、高生长规律。11种密度的胸径生长可划分成5个密度组(4m×6m,4m×7m);(5m×6m,6m×6m);(5m×8m,6m×8m,7m×7m);(5m×10m,7m×8m,8m×8m);(5m×15m)。密度对树高生长影响不大。通过对胸径连年生长量的分析,划分了不同密度组Ⅰ-69杨树生长的Ⅵ个阶段,为合理培育杨树人工林提供科学的理论根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辉  张学利  党宏忠  徐贵军  张柏习  尤国春  
应用热扩散式树干茎流计(TDP)对辽宁省章古台樟子松人工固沙林生长季期间树干液流速率进行了连续5年的测定,结合同步观测的降水、林冠截留量、林内蒸发散量和土壤水分含量,利用水量平衡的方法,推算了现阶段樟子松应有的合理密度。结果表明:4月上中旬沙地樟子松液流启动,10月中下旬液流基本结束,生长季(4—10月)各月平均液流速率分别为2.58、4.78、5.19、5.01、4.84、4.30、1.93 cm·h-1,以6月份的最高,其次依次为7、8、5、9月份,4、10两月平均液流速率较低。通过推算,径阶14、16、18、20 cm的樟子松纯林的合理密度分别应为688、531、422、344株·hm-...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亚梅  刘盛全  
以60株2年生欧美杨107杨为研究对象,在生长季节开展人工倾斜树干试验,将苗木分成5组(每组12株)与垂直方向倾斜成不同的角度(0°,15°,30°,45°和60°),苗木生长4个月后开始在树干最外围年轮次生木质部取样,分应拉区和对应区对其微纤丝角、基本密度和轴向干缩率进行测定分析。结果表明:1)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应拉区和对应区微纤丝角均呈递减趋势,应拉区微纤丝角比对应区小,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倾斜角度和区域对微纤丝角影响显著;2)随着倾斜角度的增加,应拉区基本密度呈增大趋势,对应区基本密度先增大后略有减小,应拉区比对应区基本密度大5.7%~14.4%,方差分析表明不同区域对基本密度影响显著,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慧珍  孙龙  王传宽  周晓峰  
选择相同年龄(1 2年生)、起源(实生)和立地条件下的东北东部山区主要树种水曲柳、紫椴、蒙古栎、核桃楸、黄菠萝和红松幼树,采用ICT - 2 0 0 0TE自动监测系统同步测定其树干液流密度、耗水量及其主要环境因子。在生长季晴天,各树种的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但黄菠萝有3次为双峰曲线) ,日峰值主要出现在1 0 :0 0—1 4 :0 0。黄菠萝、红松、紫椴、水曲柳、蒙古栎和核桃楸最大树干液流密度分别为2 34 0 0、2 86 2 1、5 0 7 93、5 1 6 36、6 2 5 93、94 5 83cm3·cm- 2 h- 1 。除黄菠萝之外,树干液流密度...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爱国  张建秋  毕庆玲  张玉玲  王凤林  范鹏辉  
为了探讨吉林西部地区合理的杨树造林密度,采用径流仪对不同造林密度的"白城杨--2"人工试验林的耗水特性进行了观测,同时利用微型气象站同步记录环境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的杨树液流在生长季晴天的日变化呈不规则单峰曲线,与太阳辐射、温度和风速具有较好的生态学同步性;从单位面积蒸腾耗水量与单位面积降水量以及单位面积水分利用率的角度分析,可初步确定杨树人工林栽植密度在5m×5m与6m×6m之间比较合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