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806)
- 2023(9970)
- 2022(8976)
- 2021(8666)
- 2020(7245)
- 2019(17046)
- 2018(17104)
- 2017(33485)
- 2016(18549)
- 2015(20675)
- 2014(20675)
- 2013(20600)
- 2012(18892)
- 2011(16805)
- 2010(16873)
- 2009(15230)
- 2008(14805)
- 2007(12901)
- 2006(11363)
- 2005(9997)
- 学科
- 济(70680)
- 经济(70597)
- 管理(52000)
- 业(49523)
- 企(41883)
- 企业(41883)
- 方法(33343)
- 数学(28726)
- 数学方法(28337)
- 农(19135)
- 财(18539)
- 中国(18278)
- 学(17224)
- 业经(15783)
- 地方(15129)
- 制(13834)
- 农业(12505)
- 贸(12446)
- 贸易(12441)
- 理论(12248)
- 务(12069)
- 易(12065)
- 财务(12005)
- 财务管理(11977)
- 和(11757)
- 企业财务(11374)
- 技术(11043)
- 环境(10925)
- 银(10474)
- 银行(10421)
- 机构
- 大学(259795)
- 学院(257911)
- 管理(103550)
- 济(97393)
- 经济(95089)
- 理学(89851)
- 理学院(88843)
- 管理学(87192)
- 管理学院(86751)
- 研究(86464)
- 中国(63038)
- 科学(57000)
- 京(56243)
- 所(44622)
- 财(44462)
- 农(43799)
- 业大(41610)
- 研究所(40767)
- 中心(38550)
- 江(37239)
- 北京(35936)
- 财经(35833)
- 范(34439)
- 农业(34189)
- 师范(34098)
- 经(32481)
- 院(31829)
- 州(30694)
- 经济学(27975)
- 技术(27823)
- 基金
- 项目(180084)
- 科学(139800)
- 研究(129868)
- 基金(129036)
- 家(113343)
- 国家(112398)
- 科学基金(95507)
- 社会(78663)
- 社会科(74378)
- 社会科学(74354)
- 省(70880)
- 基金项目(69593)
- 自然(64213)
- 自然科(62651)
- 自然科学(62632)
- 自然科学基金(61489)
- 划(59914)
- 教育(59269)
- 资助(53607)
- 编号(53256)
- 成果(43579)
- 重点(40426)
- 部(38898)
- 发(38125)
- 创(37070)
- 课题(36744)
- 科研(34825)
- 创新(34549)
- 大学(33288)
- 计划(33267)
- 期刊
- 济(107171)
- 经济(107171)
- 研究(76116)
- 中国(45444)
- 学报(44854)
- 科学(40428)
- 农(39804)
- 管理(37445)
- 大学(33106)
- 财(32863)
- 学学(31150)
- 教育(29317)
- 农业(27519)
- 技术(21632)
- 融(20389)
- 金融(20389)
- 业经(17979)
- 财经(16957)
- 经济研究(16233)
- 图书(14914)
- 问题(14399)
- 经(14335)
- 理论(13712)
- 科技(13541)
- 业(13515)
- 实践(12657)
- 践(12657)
- 林业(12427)
- 技术经济(12307)
- 版(12013)
共检索到3713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侯天侦 陈聚恒 于凯
新疆杨(Populus bollena)树干破腐现象十分严重,为林业生产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之一。调查中发现自然界存在一种皮孔较小、树皮光滑的小皮孔生理型新疆杨,其树干抗破腐性能远较另一种皮孔较大、树皮粗糙的大皮孔生理型新疆杨强。结合栽培试验,我们对两种生理型新疆杨的树皮含水量、细胞原生质膜透性、pH值、酚类化合物、糖、纤维素、蛋白质、脂肪含量及氧化酶活性等进行了测定。查明了小皮孔型新疆杨树干抗破腐性强的原因,为从树种本身解决新疆杨树干破腐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
新疆杨 破腐病 皮孔 生理生化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曹庆杰 迟德富 宇佳 冉亚丽 阎石
[目的]开展不同品系的杨树亲本来源、干部物理特性与抗性关系研究,为抗杨干象新品系的选育奠定一定基础。[方法]本研究连续2年研究了10个亲本51个不同杨树品系10 11年生杨树的被害株率、杨干象虫口密度与杨树木质部硬度、树皮硬度、树皮厚度、胸径等的关系。[结果]免疫品系、高抗虫品系、抗虫品系、感虫品系和高感虫品系木质部平均硬度分别为(47.38±1.71)HD、(46.07±1.17)HD、(44.64±1.61)HD、(41.84±1.66)HD、(40.73±2.04)HD;树皮平均硬度分别为(40±3.53)HD、(39.99±0.96)HD、(37.63±0.46)HD、(32.35±1...
关键词:
杨树 木质部硬度 胸径 亲本 抗性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刘奉觉 Edwards W.R.N. 郑世锴 巨关升 王广举 卢永农
用热脉冲技术测定了2年生与6年生I-69杨树干液流时空动态的变化与蒸腾耗水量,结果表明:杨树干部液流仅发生在边材部位,同一年轮上各处的流速相近;径向不同位点夜间流速相近,趋于零,而白天变异较大,一般外层流速高于内层,由外向内流速逐渐减低,各处流速都随白天气象因子的变化而波动,整体变化呈现宽峰状曲线。凌晨与傍晚时流速分布出现暂时异常。树干断面流量与日蒸腾耗水量,2年生树分别为3~6L/h与13.6~22.8L,6年生树为20~35L/h与89.2~152.6L。
关键词:
热脉冲技术 树干液流 美洲黑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殷鸣放 杨琳 殷炜达 雷庆国 谭希斌 张艳会 李志伟
本文结合多学科研究提出了碳储量解析法,对北方人工造林主要树种碳储量及其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旨在从现有人工造林树种中筛选碳汇造林树种并确定森林经营周期。结果表明:1)油松、刺槐和杨树数量成熟龄分别为67、40和30年。2)油松和刺槐木材密度初期呈缓慢增加趋势,到35年时均达到最大。35年后,油松逐渐下降并趋于平稳,刺槐一直下降;杨树木材密度在4年以前增速较快,4~18年处于缓慢上升趋势,18~28年处于下降趋势。3)油松碳含量最大值在20年,达60.52%,最小值在40年,为46.14%,波动较大;刺槐碳含量最大值在5年,为56.96%,最小值在25年,为42.58%,波动较大,但25年后趋于稳...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李琼琼
萜类化合物是植物次生代谢物中最丰富的一类化合物,在医药卫生和工农业生产中具用广泛的应用前景;挖掘富含萜类的植物资源并提高其萜类产量,成为了目前植物研究的重要领域和资源利用的关注热点。作为富含萜类的热带植物之一,油楠(Sindora glabra Merr.ex de Wit)是苏木科油楠属高大乔木,天然分布于我国海南省;油楠重要的特征是树干木质部受损后可分泌出淡黄色透明、具有木清香的油状液体,在药物制剂及香料香精等产品开发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然而,因种质资源大多处于野生状态,其泌油生物学特性不清和泌油
关键词:
油楠 萜类 分泌道 结构特征 种质资源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顾海波 熊子月 温小荣 刘雪惠 佘光辉 林国忠
利用地基激光扫描技术采集泗洪陈圩林场36块样地1 927株杨树的点云数据,通过软件RiSCAN Pro对数据进行预处理。用K均值聚类对点云数据进行林木定位分割,并提取了树木胸径、树高等测树因子,通过公式计算出4种干形参数(胸高形数、形率、高径比和形高),用SPSS软件基于4种不同造林密度由高到低(株行距配置3 m×8 m、5 m×5 m、4.5 m×8 m、6 m×6 m)对4种干形参数进行差异分析,还对干形参数进行了模型研建,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不同造林密度对胸高形数、形率、高径比、形高有显著影响。胸高形数、形率和高径比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形高则随密度增大而减小,即高密度林分的树干干形更为饱满,低密度树干干形尖削。2)指数方程是胸高形数与形率关系的最优模型,适用性检验精度高,达到99.12%,模型表达式为:f1.3=0.223*exp(1.025*q2),可应用于胸高形数的预测,为分析杨树干形参数提供参考。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斌 马学文 姚鹏 崔建国
对4个杨树品种小青杨(Populus pseudo-simonii)、107(Populus×euramericana`Neva')、108(Populus×euramericana`Guarien-to')和W13的光合生理特性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速生杨树品种的叶面积、比叶面积均高于小青杨,4个杨树品种的光-光合作用响应拟合曲线均为直角双曲线,方程为Pn=α×PFD×Pmax/(α×PFD+Pmax)-Rd;各品种的光合作用基本特征参数为:W13的光能利用率最高,其次是107,108,小青杨最低,仅为W13的39%;最大光合速率由高到低依次为107,108,W13,小青杨,呼吸速率的绝对...
关键词:
杨树 光响应模型 光能利用率 低产林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庄林
一棵大树被横砍后,人们在断面上可以见到一圈圈深浅相间的同心纹路,这就是树木的年轮。由于年轮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这就使树干内形成层细胞的活动,表现为有规律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春季气候转暖,养料充足,这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袁海生 王琳 余长军 戴玉成
报道了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地区阔叶树上和四川成都肉桂活树上的两种新的干基腐朽病害,其病原菌为角壳多年卧孔菌(Perenniporia martius(Berk.) Ryvarden)和似雪拟层孔菌(Fomitopsis nivosa(Berk.) Gilb. & Ryvarden)。根据所采集的材料对其进行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并对病害的症状、分布等进行了讨论。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戴玉成 吴兴亮 魏玉莲 卢家川
海南省台湾相思树(AcaciaconfusaMerr )干基腐朽病为中国一种新的林业病害,其病原菌为热带灵芝(Ganodermatropicum(Jungh )Bres )和粗柄假芝(AmaurodermaelmerianumMurrill )本研究根据野外调查对此新病害的症状进行了报道,并根据实地采样对这两种新的病原菌进行了详细描述。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孙慧珍 孙龙 王传宽 周晓峰
选择相同年龄(1 2年生)、起源(实生)和立地条件下的东北东部山区主要树种水曲柳、紫椴、蒙古栎、核桃楸、黄菠萝和红松幼树,采用ICT - 2 0 0 0TE自动监测系统同步测定其树干液流密度、耗水量及其主要环境因子。在生长季晴天,各树种的树干液流密度日变化基本呈单峰曲线(但黄菠萝有3次为双峰曲线) ,日峰值主要出现在1 0 :0 0—1 4 :0 0。黄菠萝、红松、紫椴、水曲柳、蒙古栎和核桃楸最大树干液流密度分别为2 34 0 0、2 86 2 1、5 0 7 93、5 1 6 36、6 2 5 93、94 5 83cm3·cm- 2 h- 1 。除黄菠萝之外,树干液流密度...
关键词:
东北主要树种 树干液流 耗水量 时间动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雪梨 陈英 黄敏仁 朱嵊
转录因子是杨树干旱胁迫应答分子调控网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通过特异性结合干旱响应相关基因启动子区的顺式作用元件,调控下游靶基因的转录表达,从而参与杨树干旱胁迫响应过程。杨树WRKY、NAC、bZIP、MYB和AP2/ERF是干旱胁迫响应分子机制研究中最主要的五大转录因子家族,每个家族拥有超过80个成员。本文简要介绍了杨树干旱胁迫转录组学研究进展,系统总结和概括了杨树这五类转录因子的结构特征与亚家族分类、调控下游靶基因表达的方式及其在参与调控干旱信号转导网络中的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存在的问题与未来研究进行展望,旨在深入了解杨树耐旱分子机理,为培育抗旱型杨树新品种提供参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吴新华 苗铮 郝元朔 董利虎
【目的】以黑龙江省尚志市90株迎春5号杨树解析木数据为基础,构建迎春5号杨树边材、心材、树皮和树干密度的混合效应beta回归模型。【方法】采用相关性分析和最优子集法筛选beta回归基础模型的变量;利用负二倍的对数似然值、赤池信息准则、贝叶斯信息准则、调整确定系数(R_a~2)、似然比检验对收敛模型进行拟合优度的评价,利用留一交叉验证法对模型进行检验,指标为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结合两种抽样方式(方案Ⅰ:不限定相对高度;方案Ⅱ:限定相对高度在0.1以下)对模型进行校正。【结果】边材、心材、树皮和树干密度不仅受到相对高度的影响,还分别与胸径平均生长量、年龄、胸径大小密切相关,基于林木因子建立的混合效应beta回归模型的R_a~2分别为0.53、0.52、0.52、0.63,MAE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张茜茜 杨庆朋 刘亮 王清涛 李菲 郭丽丽 郝立华 曹旭 范晓懂 梁伟佳 郑云普
【目的】探明光合产物供应状况对树干表面CO_2通量及其温度敏感性的影响机制。【方法】以10年生毛白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区组试验设计,通过环剥改变林木的光合产物供应状况,连续监测环剥点上部(AG)和下部(BG)的树干表面CO_2通量(E_s)和树干温度(T_(stem))并拟合其温度敏感性(Q_(10)),同时测定AG和BG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动态变化,比较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的E_s及其Q_(10)对底物变化的不同响应。【结果】1)相比于对照树木(NG),环剥处理30天后,环剥导致生长季AG的E_s升高57%和BG的E_s降低43%,但在非生长季NG、AG和BG的E_s差异不明显。2)环剥降低生长季AG和BG的可溶性糖浓度29%和15%,而非生长季环剥导致AG和BG的可溶性糖浓度分别降低15%和增加10%。3)不同季节E_s和T_(stem)均存在较好的指数函数关系,但环剥会降低AG和BG的T_(stem)对E_s变化解释率。4)环剥提高生长季和非生长季AG的温度敏感性(Q_(10))和树干基础呼吸速率(R_(15)),但却同时降低BG的Q_(10)和R_(15)。【结论】环剥阻断了光合产物的输入,从而改变树体环剥点上、下部的可溶性糖含量,最终导致环剥点上部的树干表面CO_2通量及其温度敏感性上升,而环剥点下部的树干表面CO_2通量及其温度敏感性下降。毛白杨树干表面CO_2通量及其温度敏感性对环剥的响应在不同季节(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存在明显差异。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东烨 余新晓 李旭红 蒋涛 贾国栋
【目的】探究华北坝上地区退化和未退化小叶杨蒸腾耗水规律,合理配置生态用水,为小叶杨退化林的修复与重建提供理论参考。【方法】选取未退化、退化小叶杨为研究对象,利用热扩散探针(TDP)测定树干液流量,同时监测气象因子,研究两种小叶杨在不同天气下树干液流特征及其对环境因子的响应机制,分析生长旺季(7、8、9月)两种小叶杨树干液流与蒸腾量。【结果】(1)在不同天气条件下,退化和未退化小叶杨晴天树干液流速率大于雨天与阴天,晴天时两者差距最大,且未退化小叶杨树干液流的启动时间总是早于退化小叶杨;(2)生长季内两种小叶杨树干液流速率差异显著,未退化小叶杨蒸腾耗水量是退化小叶杨的3倍;(3)大气温度和光合有效辐射是影响小叶杨树干液流最主要的环境因子,未退化小叶杨对环境因子响应更敏感。【结论】退化小叶杨较低的蒸腾量难以维持正常生理所需,导致生理衰退,对环境因子变化的敏感性增加,进一步削弱了其应对未来干旱事件的能力。建议对已经发生退化的杨树林分进行更新改造。
关键词:
小叶杨 树干液流 退化 环境因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