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94)
2023(4978)
2022(4348)
2021(4305)
2020(3550)
2019(8117)
2018(8007)
2017(14950)
2016(9204)
2015(10718)
2014(10968)
2013(10096)
2012(9496)
2011(8678)
2010(9232)
2009(8456)
2008(8436)
2007(7847)
2006(7402)
2005(6892)
作者
(24015)
(19945)
(19784)
(19419)
(12950)
(9431)
(9104)
(7681)
(7627)
(7602)
(6757)
(6633)
(6543)
(6531)
(6450)
(6226)
(6031)
(6020)
(5893)
(5764)
(5284)
(5002)
(4904)
(4803)
(4661)
(4587)
(4499)
(4497)
(4215)
(4058)
学科
(25834)
经济(25789)
管理(23936)
(22528)
(16925)
企业(16925)
中国(13356)
(11823)
教育(10131)
(9323)
(8413)
理论(8398)
方法(7778)
教学(7596)
(7593)
农业(7488)
数学(6619)
(6358)
贸易(6355)
数学方法(6350)
业经(6283)
地方(6272)
(6208)
(6178)
及其(6088)
(5999)
银行(5991)
政策(5894)
税收(5864)
(5818)
机构
大学(121530)
学院(120086)
(46236)
经济(44867)
研究(43380)
管理(41603)
理学(34038)
理学院(33639)
管理学(32842)
中国(32736)
管理学院(32616)
(26488)
(25298)
科学(24026)
(22189)
(21611)
(19886)
师范(19786)
中心(19633)
研究所(19303)
(18623)
财经(18242)
北京(17955)
(16983)
教育(16677)
(16340)
(15746)
师范大学(15333)
技术(15234)
业大(15142)
基金
项目(68452)
研究(58217)
科学(53012)
基金(44615)
(36573)
国家(36130)
社会(32878)
教育(30962)
社会科(30842)
社会科学(30834)
科学基金(30498)
(28537)
编号(27038)
成果(25348)
(24161)
基金项目(22002)
课题(21166)
资助(19756)
(18086)
自然(17865)
自然科(17430)
自然科学(17426)
自然科学基金(17085)
(16150)
重点(15876)
大学(15776)
项目编号(15763)
(15668)
规划(15317)
(15094)
期刊
(59297)
经济(59297)
研究(47167)
教育(34726)
中国(34475)
(19347)
(18559)
管理(16673)
(15733)
金融(15733)
学报(14788)
科学(13282)
大学(13120)
农业(12617)
技术(12424)
学学(10364)
业经(10084)
职业(9406)
财经(9157)
经济研究(8766)
(7990)
图书(7762)
问题(7679)
(7341)
(6981)
论坛(6981)
高等(6318)
国际(6272)
(6036)
(5926)
共检索到21055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孙佳鹏  石伟平  
文章通过对450名来沪继续培养的新疆未就业大学毕业生进行座谈和问卷调查,发现目前在培养过程中存在着专业不对口、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方式不恰当、餐饮服务不到位等问题。建议有关部门和院校动态调整专业设置、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改善餐饮条件和补助方式并加强人文关怀,以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成效。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宋鑫  程航远  田志鹏  游蠡  
毕业生质量是检验大学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大学要针对不同的就业类型对能力的不同要求,提供有针对性的培养和引导。大学对课程体系要有顶层设计和合理规划,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毕业生质量是检验大学办学质量高低的重要标准。那毕业生眼中的本科教育是怎样的?四年的学习他们收获了什么?又遗漏了什么呢?为此,我们针对北京大学刚毕业一年的毕业生开展了本科毕业生培养质量调查,根据他们在实际学习和工作中的表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秋慧  孙燕  
当前,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主要原因是:大学毕业生供给增长过快;毕业生的思想和专业知识不适合雇主要求,就业观念滞后;就业岗位增长相对缓慢;就业市场不完善等。本文认为,适当控制大学招生规模;提高大学教育质量,引导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增长,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完善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等,有利于缓解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王玉才  
近年来,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致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愈加增大,为拓宽就业渠道,鼓励与引导到基层就业成了大学毕业生的理性选择,同时有利于加快基层发展。文章从大学毕业生流向的结构性失衡着手,分析了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现状及影响因素,并从国家政策、高校培养模式、基层单位环境、大学毕业生思想观念四个层面提出了合理化建议,以推动大学毕业生基层就业的可持续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秀凤  
大学毕业生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宝贵人才资源,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生力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大学毕业生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大局。随着大学毕业生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解决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加强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教育与引导,分析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现状,查找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观的主要因素,高等学校采取积极的教育对策,帮助和引导大学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与创业。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赵海军  
伴随着高等学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受自身因素和社会因素影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面临诸多困难,本文基于SWOT理论视角探究影响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的优势、劣势和面临的机会、威胁,并提出了基于SWOT理论分析的农村籍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策略。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段万春  张莹  田存刚  杨红娟  
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共同关心的话题,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对影响云南省大学毕业生的各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提高大学毕业生就业率的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成超  孟鹏  
高校的扩招使得大学毕业生的数量剧增,近几年劳动力市场出现了相对的人才过剩局面,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但与此不协调的是,应届大学毕业生的离职率却居高不下。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高离职率不仅仅给用人单位带来了损失,也给离职者本人带来了损失,对劳动力市场的稳定也造成了严重的冲击。应届大学毕业生的高离职率问题不仅仅受员工离职普遍因素的影响,也受诸多特殊因素的影响。这应当引起应届大学毕业生本人以及社会各方的关注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钟义红  黄丽娜  
高校毕业分配制度改革后,给毕业生的择业心理带来了较大的影响。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在毕业生中较易出现的择业心理问题,找出缓解和消除毕业生不良择业心理的办法。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王淑芳  孙怡  谷慧敏  
本文试图建立一个反映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与其影响因子之间的定量关系,旨在从学生角度来分析其就业的主要影响因子以及这些因子对就业的影响力程度,从而促进有关就业各方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并为促进旅游专业大学生就业的对策分析提供实证基础。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张萍  李柔萱  
加快乡村经济文化建设、推进乡村治理、发扬乡村文化,营造良好的乡村就业环境等是解决乡村不平衡、不充分发展现状的重要举措,也是破除城市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选择中"虹吸"高层次人才,实现乡村逆"虹吸效应"的关键。振兴乡村,除了注重硬件建设以外,更要注重软件建设,而人力资本和人才资本则是振兴乡村、促进乡村经济、文化、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力量。文章以云南农业大学为例,从乡村振兴战略视角探讨了缓解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逆"虹吸效应"的对策。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陈忠卫  毕学进  
文章提出初次就业大学生心理契约违背模型,揭示了心理契约发生破裂的前因后果,指出薪酬福利、自我提升、文化观念、工作环境、发展前景是影响初次就业大学毕业生的心理契约违背的因素,心理契约违背会对个体、企业造成多重的负面影响,最后从拓宽沟通渠道、构建文化氛围、打造提升平台等六个方面提出防范心理契约违背的政策建议。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成文  杨歌舞  谭日辉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由于就业市场的培育滞后于劳动力的增长速度,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日趋严峻。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需求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行为选择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给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供求匹配促进政策对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和就业机会有显著影响。因此,完善就业政策以促进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赵文华  王佩军  安玉海  
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赵文华,王佩军,安玉海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劳动人事制度的改革,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进入了重大转折时期─—建立和培育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本文拟从高等教育和人力资源配置两个视角来探索大学毕业生就业市场的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