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70)
2023(9596)
2022(8284)
2021(7634)
2020(6650)
2019(15346)
2018(15306)
2017(29628)
2016(16691)
2015(18894)
2014(19451)
2013(19087)
2012(18108)
2011(16321)
2010(16564)
2009(15374)
2008(15335)
2007(14175)
2006(12079)
2005(10901)
作者
(51995)
(43812)
(43170)
(41587)
(27416)
(21121)
(19932)
(17188)
(16199)
(15655)
(14845)
(14683)
(14096)
(13970)
(13835)
(13601)
(13505)
(12897)
(12734)
(12300)
(11054)
(10950)
(10690)
(9963)
(9957)
(9815)
(9742)
(9650)
(9005)
(8951)
学科
(67719)
经济(67644)
管理(44229)
(43102)
(34190)
企业(34190)
方法(32542)
数学(28745)
数学方法(28460)
(19203)
(19129)
(17888)
中国(17563)
(15528)
地方(13828)
业经(12867)
农业(12213)
(12101)
贸易(12100)
(11907)
财务(11873)
财务管理(11841)
(11705)
(11702)
(11689)
银行(11645)
企业财务(11278)
(11236)
金融(11228)
(11097)
机构
大学(245304)
学院(244246)
(96715)
经济(94499)
管理(88472)
研究(87073)
理学(75966)
理学院(75025)
管理学(73491)
管理学院(73046)
中国(64530)
科学(56953)
(52838)
(51690)
(46673)
(45514)
研究所(42756)
业大(41978)
农业(41292)
中心(39789)
(37913)
财经(36148)
北京(33022)
(32751)
(32493)
师范(32047)
(31039)
经济学(30009)
(29783)
(27573)
基金
项目(163724)
科学(126773)
基金(117601)
研究(114856)
(105264)
国家(104444)
科学基金(86766)
社会(70577)
社会科(66785)
社会科学(66763)
(64466)
基金项目(62245)
自然(57801)
自然科(56406)
自然科学(56383)
自然科学基金(55405)
(55137)
教育(53477)
资助(48920)
编号(46251)
成果(38331)
重点(38012)
(36459)
(35226)
(33171)
课题(32901)
科研(31962)
计划(31907)
创新(31197)
(30301)
期刊
(104388)
经济(104388)
研究(68316)
中国(49022)
学报(47350)
(46208)
科学(40548)
(36762)
大学(34202)
学学(32532)
农业(30684)
管理(29953)
教育(25951)
(21385)
金融(21385)
技术(20447)
财经(18300)
业经(17126)
经济研究(17107)
(16717)
(15747)
问题(14442)
(13832)
业大(12303)
统计(11932)
技术经济(11785)
科技(11254)
(11173)
理论(11023)
商业(10930)
共检索到3585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叶春秀  李全胜  李有忠  庄振刚  谢宗铭  
为弄清新疆早熟陆地棉的遗传背景、群体结构及为进一步进行关联分析提供理论支持,运用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1份新疆北疆地区近50年来选育及推广的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遗传多样性及群体结构分析。结果表明,8对多态性较好的引物共检测到50个位点,其中多态性位点为33个,多态性比率为66%;PIC(多态信息含量)变幅为0.5680~0.7846,平均值为0.6462。聚类分析结果表明,41份新陆早品种在遗传距离为0.42时可划分为3类,多数品种属于第3大类群。群体结构分析表明,当K=4时,△K值最大,表明可将41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每一个品种均属于4个类群,而不明显属于某一类群。新陆早系列在选育过程中,亲本...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詹有俊  杨涛  孙建船  庄生仁  任福成  李渊  张璇  
应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对亲本、F1、F2三个世代研究表明:子棉产量、皮棉产量、单株结铃数以显性效应为主,加性次之;单铃重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衣分以显性效应为主,无加性效应,有微弱的上位性效应。生育期、霜前花率、铃期等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次之。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断裂比强度、马克隆值、伸长率、纺纱均匀指数、反射率等品质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和上位性效应较小或者不存在。环境因素对产量、熟性及品质等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遗传和表型相关分析得出,子棉、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衣分、霜前花率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单铃重、生育期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纤维上半部平均...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易成新  朱协飞  闵留芳  张天真  
对 7个陆地棉分子标记辅助轮回选择聚合育种和表型选择群体内的RAPD和SSR分子标记多态位点数及其比例 ,遗传离散度与杂合度 ,基因型种类数 ,不同群体间的遗传分化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经过两轮选择后 ,各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并没有损失 ,群体内的变异占总变异的 90 %以上。表型性状的变异分析结果也相类似。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曦   刘祎   钱玉源   王广恩   王寒菊   焦秀芬   解辉   崔淑芳   李俊兰  
旨在评价陆地棉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和筛选代表性种质,为科学评价和高效利用陆地棉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基于367份陆地棉种质的SNP标记及其中353份种质的表型数据分别分析其遗传多样性、构建系统进化树及初级核心种质,并对初级核心种质的构建效果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原始陆地棉群体SNP位点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4,各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均接近或大于2.00,与前人研究结果相近。基于SNP标记可以将供试群体划分为3个类群,构建了73份基因型初级核心种质,初级核心种质的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多态性信息含量等指标数值大于原始种质。基于表型数据可将供试群体划分为3个类群,各性状均值呈第Ⅰ类群最小、第Ⅱ类群居中、第Ⅲ类群最大的趋势。构建了含70份材料的表型初级核心种质,各性状均值较原始种质的差异均不显著,极差、遗传多样性指数与原始种质相近,变异系数均高于原始种质。基于SNP标记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和基于表型数据构建的初级核心种质有15份重合,这些种质多为基因型第Ⅱ类群和表型第Ⅱ类群。以上结果表明,陆地棉种质资源基因型遗传多样性较低,但表型变异丰富、遗传多样性较高。本研究构建的基因型和表型初级核心种质遗传多样性代表性较好,可作为典型种质进行保存和利用。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詹有俊  杨涛  孙建船  庄生仁  任福成  张璇  李渊  
用5个特早熟陆地棉(Gossypium hirsutum L.)品种进行完全双列杂交,分析了其农艺经济性状的配合力、遗传效应及其杂种优势。五个亲本品种的产量、早熟和纤维品质等主要性状的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效应均达到(极)显著水平。产量性状以显性效应为主,早熟性状以加性效应为主,显性效应也相当显著,纤维品质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环境因素对各性状均有极显著的影响效应。杂种优势分析表明,F1代的产量性状以皮棉产量的优势最强,平均为30.71%;子棉产量的优势次之,平均为25.02%;单株结铃数、单铃重、衣分的平均优势分别为16.47%、4.30%和4.10%。生育期和霜前花率等早熟性状F1代的优势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秦鸿德  张天真  
作物遗传作图与QTL定位常应用在源于两自交系的单交群体上,是利用2个亲本之间的遗传多态信息;而育种实践中经常用到的四交群体却很少用于遗传作图。本研究将异交物种中F1分离群体的作图方法应用于常异花授粉作物棉花上,以4个陆地棉栽培品种泗棉3号、苏棉12、中4133和8891为亲本,构建陆地棉品种间四交作图群体泗棉3号/苏棉12//中4133/8891,利用JoinMap3.0构建了1张陆地棉栽培品种间的SSR标记遗传图谱。该图谱由56个连锁群组成,总长为2113.3cM,含有286个SSR多态位点,覆盖率达42.3%;单个连锁群的标记数2~24个,平均5.2个;长度为0.37~125cM,平均38...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忠  赵曾强  王志军  董永梅  谢宗铭  
对收集的63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个性状中有效铃数、果枝始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11;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纤维比强度、纤维整齐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生育期与果枝始节位、纤维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棉花表型性状中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反映了总信息量的74.798%;第1主成分的特征值为4.536,贡献率为28.353%,纺纱一致性指数、纤维整齐度、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特征向量值较大;第2主成分的特征值为2.574,贡献率为16.088%,纤维成熟度、马克隆值的特征向量值较大;第3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941,贡献率为12.133%,果枝数、有效铃数、果枝始节位的特征向量值较大;聚类分析将630份棉花种质材料分成了6大类,其中第II类包含2份衣分低、纤维品质差的材料(佳荣棉7、三江大花);第III类包含10份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较长、纤维比强度较大的材料(东兰花、南丹、平阳棉、里湖1、里当–陆5、罗甸铁籽、平塘棉、榕江棉、三都棉、开棉),可作为改良棉花纤维比强度、产量构成及纤维品质的材料加以利用。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李有忠  赵曾强  王志军  董永梅  谢宗铭  
对收集的630份陆地棉种质资源的表型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主成分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6个性状中有效铃数、果枝始节位的变异系数最大;各性状的遗传多样性较高,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2.11;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与纤维比强度、纤维整齐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生育期与果枝始节位、纤维伸长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棉花表型性状中前5个主成分的特征值均大于1,累计反映了总信息量的74.798%;第1主成分的特征值为4.536,贡献率为28.353%,纺纱一致性指数、纤维整齐度、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的特征向量值较大;第2主成分的特征值为2.574,贡献率为16.088%,纤维成熟度、马克隆值的特征向量值较大;第3主成分的特征值为1.941,贡献率为12.133%,果枝数、有效铃数、果枝始节位的特征向量值较大;聚类分析将630份棉花种质材料分成了6大类,其中第II类包含2份衣分低、纤维品质差的材料(佳荣棉7、三江大花);第III类包含10份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较长、纤维比强度较大的材料(东兰花、南丹、平阳棉、里湖1、里当–陆5、罗甸铁籽、平塘棉、榕江棉、三都棉、开棉),可作为改良棉花纤维比强度、产量构成及纤维品质的材料加以利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代攀虹  孙君灵  何守朴  王立如  贾银华  潘兆娥  庞保印  杜雄明  王谧  
【目的】分析陆地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表型性状遗传变异规律,并探讨核心种质的综合评价方法。【方法】利用17个表型性状数据分析419份陆地棉核心种质的遗传多样性。用Shannon-weaver信息多样性指数计算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用nei’S 1973法计算表型性状遗传距离,并使用nTSYS-pc 2.20q软件对核心种质进行聚类分析;用SaS9.2对表型性状数据进行最佳线性无偏估计(BLUe),然后根据最佳线性无偏估计值计算出表型性状的最佳值。同时,结合主成分、回归和相关分析,研究核心种质的综合评价指标和方法。【结果】核心种质表型性状分析发现,单株铃数、单铃重、衣分、子指等性状的变异系数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高铖铖  燕丽萍  吴德军  王因花  
【目的】白蜡是北方重要的盐碱地造林树种,了解白蜡居群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对于白蜡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至关重要。【方法】利用筛选的SSR标记,对来自9个不同地理区域的共380份白蜡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分化分析、分子变异分析(AMOVA)、非加权组平均法(UPGMA)聚类、主坐标(PCoA)与群体结构分析。【结果】12对SSR引物在所有白蜡中都能进行扩增,等位基因(N_a)共51个,平均每对引物观察到4.287个等位基因,PIC为0.119 7~0.750 9,平均为0.532 9,高于0.5;白蜡居群的群体内近交系数(F_(is))平均为0.016,群体近交系数(F_(it))平均为0.091,显示杂合频率高,居群近交较多,群体分化率(F_(st))平均为0.095,存在中度程度的遗传分化,基因流(N_m)平均为4.199,居群间基因交流非常丰富;AMOVA分析结果表明9个白蜡居群的遗传差异主要来源于个体间(91%);群体结构分析结果显示,9个来自不同地理区域的白蜡居群中存在3个不同的基因库,居群间在进化上相对独立,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混合,遗传组分相对单一,与UPGMA和PCoA分析的结果基本一致。【结论】12个SSR标记多态性较好、稳定性较高,能有效鉴别来自9个不同地理区域白蜡居群的380份种质资源,并揭示种质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遗传结构,可为白蜡的种质保存和育种提供有价值的科学依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卢俊浩  张婷  张鹏  木万福  杨龙  张建华  黄晓蓉  寸婕  管俊娇  
【目的】为了解花菜类种质的遗传基础,分析种质群体的亲缘关系,为花菜育种提供参考。【方法】选用22对SSR引物,利用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技术对96份花菜类种质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Nei’s遗传距离和非加权配对法(UPGMA)进行聚类分析以及以Structure软件的混合模型聚类法推断材料构成群体的遗传结构。【结果】22对引物在96份材料中共扩增出91个等位位点,平均每对引物为4.136个。从22对引物中筛选出了10对条带清晰、稳定性好的多态性引物,可用于花菜类作物种质资源的鉴定和研究。根据花球性状,将材料分为青花菜(24份)以及花椰菜(72份)2个组群,经多态性分析,2个组群的观察等位基因数值(Na)分别为2.727和3.091;有效等位基因数(Ne)分别为1.910和1.841;Shannon′s 指数(I)分别为0.675和0.667,说明这2个组群的遗传多样性均不够丰富。聚类分析也将96份材料分为2个组群,第Ⅰ组为24份青花菜材料,包括1份西兰苔杂交种和23份青花菜杂交种;第Ⅱ组为72份花椰菜材料,包括29份花椰菜自交系、36份花椰菜杂交种和7份花椰菜主栽品种。花椰菜自交系被分到了4个亚群,但在各亚群中材料之间的遗传距离较小,杂交组配时,选用不同亚群的自交系进行组配,以获得更大的杂交优势。群体结构分析中,当K=2时△K出现明显的峰值,最大值为1658.48,为最佳群体组群数,与聚类分析结果基本一致。且96份材料的Q值均大于0.6,说明该花菜资源的遗传结构较为单一。【结论】所参试材料种质群体内遗传多样性不够丰富,遗传背景单一,亟需重视对遗传背景差异大、亲缘关系远的种质资源的发掘利用,加强种质材料共享和交流,促进花菜种业发展。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根源  汪若海  闫文斌  王浩  马文龙  
在对棉叶螨抗性性状(受害级)进行双列杂交分析中,经配合力分析和遗传效应分析表明,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对抗性表现的影响均显著。相对来说,加性效应更为重要。基因的分布是不对称的,显性基因多于隐性基因。显性基因是受害级性状的减效基因,隐性基因是增效基因。该性状的狭义遗传力N~2=88.20%。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李洪果  贾宏炎  李武志  杜红岩  乌云塔娜  刘攀峰  包文泉  
通过分析杜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和遗传结构,旨在为杜仲资源的管理、保护和利用提供依据。利用9对基因组SSR引物对42个杜仲群体的868份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群体遗传结构分析、分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主要结果如下:(1)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42个杜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均较高;(2)遗传结构分析表明,42个群体宜分为2个类群;(3)分子方差分析和聚类分析表明,杜仲的遗传变异主要在群体内,占93%,群体间的遗传变异仅占7%,群体间遗传分化水平低,相似程度高。本研究认为:杜仲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较高;杜仲群体间的遗传分化水平低,相似程度高;杜仲的遗传变异以群体内的变异为主,保护杜仲的遗传多样性时,应保存尽可能多的种群和特异单株。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寇淑君  霍阿红  付国庆  纪军建  王瑶  左振兴  刘敏轩  陆平  
【目的】利用荧光SSR研究中国糜子的遗传多样性与群体遗传结构,为糜子品种改良、种质创新和资源利用提供依据。【方法】用不同地理来源且表型差异较大的6份糜子材料对SSR引物进行筛选,通过变性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获得条带清晰、稳定性好、多态性高的糜子SSR引物,对筛选出的引物5′末端进行6-FAM、HEX、ROX和TAMRA荧光标记,利用基因分析仪检测不同等位变异的扩增片段大小,并以此来分析131份糜子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群体结构。【结果】从202对SSR引物中共筛选出22对扩增稳定、多态性好的SSR引物,能同时适用于传统变性PAGE胶电泳和荧光SSR标记-全自动分析检测技术。22对SSR引物共检测出128个主要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5.82个;基因多样性指数变化范围为0.3572—0.8132,平均0.6284;多态性信息含量为0.2934—0.8150,平均0.5874;Shannon多样性指数为0.5427—1.7681,平均1.2062。不同生态区糜子种质间遗传距离的变化范围为0.0764—0.7251,平均0.3121,遗传一致度的变化范围为0.4843—0.9265,平均0.7465。其中,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遗传距离最小,遗传一致度最高,亲缘关系较近。UPGMA聚类分析显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材料聚为一类,个体间聚类,东北春糜子区的育成品种和农家种聚类结果一致,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育成品种在多个组群中都有出现。通过绘制K与△K的关系图,K=4时,△K最大,据此将131份糜子材料划分为4个类群,类群Ⅰ代表北方春糜子区;类群Ⅱ主要来自东北春糜子区;类群Ⅲ主要是北方春糜子区,群组Ⅳ主要是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各群体中大部分品种亲缘关系单一,少数品种含有其他组群的遗传成分。基于遗传距离的聚类分析与群体遗传结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表明糜子的遗传差异与地理来源相关。【结论】北方春糜子区和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的遗传多样性比较丰富,东北春糜子区的育成品种主要以农家种为遗传背景选育而来,黄土高原春夏糜子区在育种过程中引种资源广泛,与其他生态区存在基因交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孙君灵  杜雄明  周忠丽  潘兆娥  庞保印  
以1个高强纤维品系为父本,6个常规棉品系、5个转Bt基因抗虫棉品系和5个彩色棉品系为母本配制杂交组合,利用AD模型,分析了3个群体杂交组合主要性状的遗传力和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衣分、籽棉产量等性状基因显性效应对杂种一代性状形成起主导作用,彩色棉群体的籽棉产量受加性和非加性效应共同控制,而衣分的遗传变异主要来自基因的加性效应。常规棉群体的比强度以显性效应为主,抗虫棉和彩色棉群体的比强度以加性效应为主。3类群体中2.5%跨长和马克隆值的遗传效应均以加性效应为主,同时受非加性效应的影响也较大。常规棉群体和抗虫棉群体的产量性状有一定的杂种优势,纤维长度和细度基本上没有优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