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851)
2023(9717)
2022(8391)
2021(7664)
2020(6722)
2019(15515)
2018(15495)
2017(29748)
2016(16455)
2015(18803)
2014(19156)
2013(19007)
2012(17963)
2011(16345)
2010(16481)
2009(15587)
2008(15738)
2007(14469)
2006(12584)
2005(11488)
作者
(50128)
(42389)
(42233)
(40323)
(26743)
(20297)
(19235)
(16588)
(15744)
(15037)
(14365)
(14118)
(13590)
(13412)
(13394)
(13132)
(13094)
(12527)
(12296)
(12217)
(10643)
(10590)
(10417)
(9561)
(9516)
(9459)
(9434)
(9399)
(8600)
(8523)
学科
(70301)
经济(70204)
管理(53784)
(51646)
(42244)
企业(42244)
方法(32085)
数学(28356)
数学方法(28077)
(20532)
(20146)
(17580)
中国(17079)
技术(15752)
业经(14974)
地方(14621)
(14230)
农业(13433)
(13089)
贸易(13086)
(12706)
(12363)
财务(12325)
财务管理(12290)
企业财务(11635)
(11632)
(11278)
银行(11244)
(10847)
金融(10842)
机构
大学(247465)
学院(246342)
(102874)
经济(100687)
管理(93416)
研究(84353)
理学(80084)
理学院(79152)
管理学(77841)
管理学院(77366)
中国(63387)
(52239)
科学(52181)
(48869)
(44936)
(44171)
研究所(39888)
中心(39187)
(38432)
业大(38217)
财经(38213)
农业(35469)
(34401)
北京(32819)
经济学(32004)
(31430)
师范(31095)
(30122)
(29916)
经济学院(29027)
基金
项目(162391)
科学(126741)
研究(117648)
基金(117153)
(102999)
国家(102182)
科学基金(86095)
社会(74234)
社会科(70345)
社会科学(70319)
(63379)
基金项目(62565)
自然(55320)
教育(54280)
自然科(53983)
自然科学(53966)
(53932)
自然科学基金(53020)
编号(47763)
资助(47431)
成果(39462)
重点(37251)
(36723)
(35283)
(34218)
(33478)
课题(33051)
创新(32234)
科研(31254)
教育部(31138)
期刊
(114142)
经济(114142)
研究(71535)
中国(50308)
(40974)
学报(40438)
(40120)
科学(37220)
管理(33474)
大学(30221)
学学(28626)
农业(27116)
教育(24522)
技术(23717)
(21954)
金融(21954)
财经(19485)
业经(17770)
经济研究(17601)
(16696)
问题(15419)
(14957)
技术经济(14111)
(12557)
科技(12503)
(12360)
理论(11762)
统计(11220)
(10677)
现代(10635)
共检索到36900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红丽  陈旭东  雷海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增锋  燕泰翔  沈月领  
农田灌溉水资源因其"公共池塘"属性而导致行政和市场手段低效,从而产生抽水竞赛的公共悲剧。节水型社会建设衡水试点的节水制度是通过建立用水者自治组织,由用水者参与管理,利用经济手段进行水价调节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通过对试点区节水制度实践进行分析,从公共池塘资源、集体行动、选择性激励、补贴、制度变革角度对节水制度及变革的内涵进行经济学阐释,以期对农田灌溉管理的取向提供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郭冬梅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不断恶化,这一发展态势在干旱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我国政府为了尽快改善生态环境,相继制定了一系列生态补偿政策。但由于没有针对干旱地区具体情况的专门补偿措施,所以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关利益人补偿得不到及时体现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些问题需要我们加以研究并且提出符合干旱地区自有特征以及未来发展状况的生态补偿制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干旱地区目前的生态补偿困境,完善我国干旱地区未来学研究体系,实现兴利除弊。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兆普  陈铭达  邓力群  沈其荣  赵耕毛  王建华  王洪军  
在山东莱州进行海水与淡水混合灌溉田间小区试验 ,发现高海水比例灌溉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具有明显的保水作用。海水灌溉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如下 :(1)在半干旱地区 ,0~ 5 0cm土体土壤含水量主要受灌溉、降雨及蒸发等因素的影响 ,但从表层到下层 ,变化越来越小 ;随着灌溉水中海水比例的增加 ,0~ 5 0cm土体土壤水吸力逐渐降低 ,土壤含水量逐步提高 ,土壤保水能力提高了 4 0 %~ 6 0 %。 (2 )不同比例海淡水混灌 (A 0∶1;B 1∶9;C 1∶3;D 1∶1) ,使不同剖面的土壤水吸力产生明显的变化 :除 30cm土层土壤水吸力以处理B最大外 ,5 ,15和 5 0cm土层土...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马沈轲   王春梅   赵春林   豆小敏  
【目的】为改善西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践行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地区生态修复与节水增汇,有必要开展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存的灌草植物适宜性研究。【方法】以现场勘察和文献调研当地优势植物为基础,选择10种草本植物和7种灌木为研究对象,进行田间试验,测定它们的生长性状指标、光合生理指标、生物量和碳储量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分别对草本植物和灌木进行节水增汇的综合评价,以此筛选适生植物种类。【结果】(1)草本植物中,高冰草、沙打旺和早熟禾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灌木中沙地柏、柠条锦鸡儿和紫穗槐的水分利用效率较高;(2)草本植物中总碳储量较高的是紫花苜蓿、草木樨和沙打旺,灌木总碳储量较高的是紫穗槐、柠条锦鸡儿和沙棘;(3)节水增汇草本植物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紫花苜蓿、草木樨、沙打旺、蜀葵、披碱草、沙蒿、高冰草、高羊茅、黑麦草、早熟禾,节水增汇灌木排序从高到低依次为紫穗槐、柠条锦鸡儿、沙棘、沙地柏、胡枝子、沙柳、花棒。【结论】本研究筛选出了适宜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生存的节水增汇植物种类,为该地区植物配置提供参考,为推动生态环境改善、地区生态重建和碳汇增加提供科技支撑。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张兴照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薛文  刘娟  迟道才  
中国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多年来旱灾频发,已严重制约该地区的经济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为探索辽西北半干旱地区旱情特征及其发生规律,选取1965~2006年降雨量数据,采用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SPI)方法对辽西北半干旱地区历年干旱的频率、覆盖面积及强度特征进行计算,分析干旱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并利用Mann-Kendall趋势检验方法对干旱强度及干旱覆盖范围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春季干旱发生频率位于30.95%~42.86%之间,整体上呈现北高南低及临海城市相对较低的分布趋势。夏旱频率略高于春旱频率位于30.95%~45.23%之间,但...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李建林  冯起  司建华  常宗强  苏永红  席海洋  
依据2006年5—7月在极端干旱区额济纳旗的实测资料,对胡杨林的根系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期望对全面认识胡杨根系、根系吸水及胡杨SPAC系统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有力的试验依据和理论支持.该文将根系分为输运根系(d>0.2 cm)和吸水根系(d≤0.2 cm).输运根系的分布存在分形现象,根系土壤水分的变化对胡杨输运根系的分布有着直接影响.分析过程引入了土壤含水率期望的概念,当土壤含水率期望的平均值为25.03 cm.g/g时,输运根系分布的分维值为2.000 7;当土壤含水率期望的平均值为55.95 cm.g/g时,输运根系分布的分维值为1.627 5.即当土壤含水率期望值较低时,输运根系分布...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英博  周际  陈颖露  姚旭擎  杨晓琳  杜太生  
为探究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周年优化灌溉制度的节水潜力,基于文献计量学方法,系统梳理了1995—2020年有关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周年优化灌溉制度的文献发文量、被引量、高影响力期刊、作者、研究单位、高频词、试验站点,以分析其研究态势,并利用CiteSpace进行了可视化与关联分析。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整理了该模式中高灌溉需水量作物冬小麦的关键节水技术,包括了工程节水技术(喷灌、滴灌、微喷灌)、生物节水技术(品种选育)与典型农艺节水技术(优化灌溉制度)等,系统分析了各节水技术对冬小麦产量、耗水量、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1)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熟制周年优化灌溉制度研究的相关发文量在近年来呈明显增加趋势,发展态势良好,但同时缺乏高被引论文。中国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河南农业大学发文数量排在前三位,分别占总发文数的27%、10%和10%,在该领域具有较高的活跃度;2)从高频词来看,该领域主要聚焦于水分利用效率、产量、光合特性、生长特性、模型模拟等。但相关领域也存在问题,如主要作者、一些研究机构间合作不够密切,田间实验站点分布不均匀且缺少长期稳定的定位观测试验等;3)对于高灌溉需水量作物冬小麦的文献计量研究表明,喷灌、滴灌、微喷灌、选用抗旱节水品种等技术,可降低田间耗水量7%~13%、产量不同程度增加2%~10%,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约5%~28%。优化灌溉制度,减少灌溉次数,且根据不同降水年型保证冬小麦关键生育期的需水,可降低田间耗水9%~25%,产量降低2%~1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约6%~9%。综上,为进一步保证粮食生产与水资源安全,应将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茬作为一个整体来充分考虑周年的水分利用,合理优化周年的灌溉制度,构建整合配套的农艺节水技术体系和灌溉设备与技术。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丰  
以长期淹水为主的传统灌溉方式是造成我国农业用水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发展节水农业的关键是在农户层面有效普及节水灌溉技术。本文主要以安徽省稻农为例分析了南方地区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行为主要是受灌溉模式、风险认知以及部分耕地特征和农户特征等因素的共同影响。通常,使用合作灌溉模式、耕地位置靠近渠尾、家庭富裕、受教育程度高的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程度较高,而耕地质量差、认为农业旱灾风险大的农户采用节水灌溉技术的程度则较低。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王芳  梁瑞驹  杨小柳  陈敏建  
水是西北地区生态的关键生境要素,西北地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使得生态需水随着西部开发受到广泛的关注。论文指出生态需水所涉及的理论问题,从生态系统稳定性探讨原始天然生态系统的适宜开发强度,在此基础上,遵循可持续发展的生态观探讨西北地区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的模式;从地带性理论和径流形成原理分析西北地区各类自然地理单元上的植被需水规律,从而明确了自然界哪些生态完全靠降水支撑、哪些生态除降水之外还需径流支撑,用生态的排序方法进一步分析干旱地区地下水埋深与植被类型的关系。同时,通过分析土地利用变化与径流形成的关系,以及生物与环境的不可分割性与物竞天择的自然选择原理给出生态需水的概念,从而为量化生态需水提供了...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红梅  王克强  黄智俊  
本文从影响农户学习节水灌溉技术的因素分析入手,运用二项LOGIT模型,探讨影响农户学习节水灌溉技术的重要因素。结果表明,建立水权交易制度以提高和保护农民对剩余水权的处分权利、加大培育用水者协会等民间组织、提高农民在节水灌溉技术学习和采用有关决策中的公众参与、提高信息化水平(如普及电话等)、加大对节水技术的宣传普及教育、提高农户的文化水平,对提高农户学习节水技术的积极性有显著的积极作用。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段春青  邱林  陈晓楠  黄强  
基于目前各种节水灌溉制度优化方法存在的不足,本研究将混沌优化算法运用于作物灌溉制度优化设计中。由于混沌优化算法的叠代具有不重复性和遍历性,因此该算法可以避免陷入局部最优点而获得全局最优。实例计算分析表明,与遗传算法、动态规划逐次逼近法相比,混沌优化算法具有原理简单、计算简便、结果精度高的优点。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张芮  王腾飞  张梅花  张永胜  杨昌钰  陈志丕  
为了揭示半干旱地区覆膜与补灌技术下马铃薯产量与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等相关指标的响应关系,在甘肃省定西市灌溉试验站开展马铃薯覆膜与补充灌溉大田试验,设全覆膜膜下滴灌(PFID)、半覆膜膜下滴灌(PHID)、全覆膜垄作沟灌(PFIF)、无膜垄作沟灌(PNIF)、全覆膜畦田灌水(PFIB)、全覆膜畦田不灌水(PFIBN)等6个处理,以平作无膜不灌水(PNIN)为对照,分析各处理对马铃薯产量、根际土壤有机质(TOM)、有机碳(TOC)、微生物量碳(MBC)、微生物量氮(MBN)、脲酶、过氧化氢酶等土壤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滴灌和沟灌补充灌溉方式下,根际土壤微生物学特性指标对覆膜程度响应关系不同,全覆膜处理的MBC和MBN显著高于半覆膜处理,而半覆膜或不覆膜处理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却显著高于全覆膜处理;所有补灌处理(PFID、PHID、PFIF、PNIF、PFIB)的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PNIN处理,补灌处理的马铃薯产量、单株结薯个数和单株薯质量也均显著高于PNIN处理,尤其是PHID处理产量达44 603.70 kg/hm~2,较对照显著增产51.00%。相关分析表明,马铃薯产量与MBC、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TOM、TOC显著正相关(P<0.05)。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