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004)
- 2023(10072)
- 2022(9027)
- 2021(8600)
- 2020(7202)
- 2019(16763)
- 2018(16912)
- 2017(32689)
- 2016(17911)
- 2015(20320)
- 2014(20460)
- 2013(20290)
- 2012(18446)
- 2011(16415)
- 2010(16278)
- 2009(14765)
- 2008(14257)
- 2007(12180)
- 2006(10562)
- 2005(9018)
- 学科
- 济(70129)
- 经济(70048)
- 管理(51088)
- 业(49331)
- 企(39929)
- 企业(39929)
- 方法(34281)
- 数学(28764)
- 数学方法(28435)
- 农(22196)
- 中国(17346)
- 学(17015)
- 财(16242)
- 业经(16216)
- 地方(15676)
- 农业(15398)
- 环境(14345)
- 和(13365)
- 理论(13177)
- 贸(11661)
- 贸易(11657)
- 易(11245)
- 教育(11167)
- 划(10866)
- 技术(10761)
- 制(10684)
- 务(10057)
- 财务(9999)
- 财务管理(9984)
- 企业财务(9473)
- 机构
- 大学(252557)
- 学院(250926)
- 管理(103124)
- 济(93341)
- 经济(91165)
- 理学(90536)
- 理学院(89479)
- 管理学(87855)
- 管理学院(87423)
- 研究(81263)
- 中国(57483)
- 京(53577)
- 科学(53062)
- 财(40861)
- 农(40496)
- 所(40334)
- 业大(39458)
- 研究所(37233)
- 中心(36361)
- 范(35115)
- 师范(34855)
- 江(34726)
- 北京(33786)
- 财经(33705)
- 农业(31444)
- 经(30642)
- 院(29607)
- 州(29142)
- 师范大学(28246)
- 经济学(26419)
- 基金
- 项目(179908)
- 科学(140888)
- 研究(132195)
- 基金(129634)
- 家(112576)
- 国家(111593)
- 科学基金(95723)
- 社会(81841)
- 社会科(77288)
- 社会科学(77266)
- 省(70279)
- 基金项目(70274)
- 自然(62918)
- 自然科(61327)
- 自然科学(61314)
- 自然科学基金(60186)
- 教育(60110)
- 划(59349)
- 编号(55071)
- 资助(52573)
- 成果(44600)
- 重点(39775)
- 部(39073)
- 发(38054)
- 创(37049)
- 课题(37001)
- 创新(34324)
- 科研(34215)
- 项目编号(33807)
- 大学(33448)
- 期刊
- 济(101342)
- 经济(101342)
- 研究(70781)
- 中国(43676)
- 学报(41251)
- 科学(38230)
- 农(37415)
- 管理(35713)
- 大学(31047)
- 教育(30076)
- 学学(29157)
- 财(28700)
- 农业(26465)
- 技术(20520)
- 业经(18133)
- 融(16208)
- 金融(16208)
- 财经(15333)
- 图书(15095)
- 经济研究(14740)
- 问题(13356)
- 科技(13276)
- 经(12910)
- 业(12852)
- 资源(12554)
- 理论(12531)
- 版(12179)
- 实践(11783)
- 践(11783)
- 技术经济(11544)
共检索到34961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阿布力孜·玉苏甫 古丽苏木·艾买提
本文对坎儿井生态文化、塔里木生态文化、草原生态文化等新疆少数民族传统生态文化的物质基础受到严重破坏及其对生态移民效益产生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生态移民与传统生态文化保持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
民族生态文化 生态移民 科学发展观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丁凤琴 高晶晶
本文以宁夏中部干旱带地区为例,通过问卷调查法从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适应两个方面对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的文化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后的民族文化与地域文化总体适应良好,民族、年龄、移民时间是影响民族文化适应的主要变量,移民年龄和移民时间是影响地域文化适应的主要变量,据此提出了促进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生态移民人口迁移后文化适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史俊宏
因生态移民较高的生计脆弱性、较低的生计转型能力以及复杂的生计转型困境,往往会造成以"人口空心化"、"公共服务利用空心化"、"产业空心化"为特征的牧区生态移民新村"空心化"问题。本文提出从多方面帮扶生态移民创业、多样化生计策略、创新生计模式、建立非农就业服务机构以及构建适合生态移民的产业体系等措施的治理措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史俊宏
基于农户可持续生计理论,以内蒙古包头市7个牧区生态移民安置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生计转型背景下牧区生态移民生计困境。研究表明:生态移民呈现出冲击型脆弱性和结构型脆弱性,生态移民面临着较为复杂的生计转型困境,生态移民拥有较低的生计转型适应能力,生态移民具有较低的生计潜力。文章认为,为了促进生态移民在生计转型生计背景下的可持续发展,应该增强生态移民生计资本积累和培育、提高生态移民生计转型能力、建立和完善生态移民社会安全保护体系、倾听生态移民的声音、合理构建旨在促进生态移民实现顺利转型的产业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金莲 王永平 周丕东 黄海燕
实现可持续发展受到社会、经济、生态及移民自身方面因素的制约,其中社会因素,涉及政府、社区、企业及民间组织四个方面;经济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基础、产业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水平三个方面;生态因素主要是从自然条件(如土地、水等资源)的角度去考虑其制约因素;移民自身的经济条件、文化素质、思想观念和家庭结构也是影响少数民族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因素。
关键词:
少数民族 生态移民 可持续发展 制约因素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阿布力孜·玉苏甫 乌斯曼·尼亚孜
本文对新疆生态移民的特点、生态移民遇到的问题及生态移民工作进展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汲荣荣 夏建新 吴燕红
移民工作是水电工程建设的重点之一,不仅关系工程建设的计划,还关系到库区社会稳定,尤其是少数民族地区移民工作。少数民族移民在整个移民安置补偿中要充分考虑其民族特性,在全面总结移民物质资本补偿、社会资本补偿的基础上,结合具体实际案例对少数民族地区水电资源开发移民补偿模式进行深入分析,以期为解决水电资源开发建设中少数民族移民安置补偿问题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
少数民族移民补偿 物质资本 社会资本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刘杨
和谐社会的建设离不开媒介生态环境,良好的媒介生态在和谐乡村建设、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振兴中具有广泛而深刻的意义。研究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生态文化媒介传播,能够利用生态学理论对少数民族农村地区传媒问题进行解读,总结少数民族农村地区的传媒特征、发展规律及存在问题,从而找到利用传媒活动促进少数民族农村地区发展的策略。鉴于此,由徐晓红、
关键词:
媒介传播 农村生态文化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荣昆
贵州喀斯特地区生态脆弱、自然条件艰苦,然而大量少数民族却长期在此生存,这主要得益于少数民族内涵丰富的传统生态文化,主要包括尊重自然的生态伦理、保护自然的制度规约、利用自然的生态技艺。在喀斯特地区石漠化凸显以及开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大背景下,应该充分考虑喀斯特地貌及民族文化的共性特征,把长期积淀下来的民族生态文化应用在生态恢复和生态文明建设中。
关键词:
生态意识 生态技艺 生态文明 喀斯特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邰秀军 杨慧珍
黄土高原地区生态移民所面临的生计重建困难中叠加了少数民族的生计转换问题。本文分析了移民户搬迁阶段"搬得出",重建阶段才"稳得住",进而依据生计的概念将生计重建划分为经济重建、社区重建、文化重建三个维度,在此基础上提出"搬迁与生计重建"两阶段模型。研究发现民族文化体现在两阶段模型中生计重建的三个维度上,其特征分别是:回族信仰伊斯兰文化,"围寺而居",生计方式多样化;蒙古族以游牧文化为主,"逐水草而居",依赖天然草场打猎放牧;汉族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主流,主要表现为定居农耕文明。除民族文化因素外,移民户的资本禀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晓莉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思想,表现在少数民族民族生态文化的三个层次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现在少数民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规约、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体现了少数民族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存在共性与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育养和支持,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可以探寻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生态思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卢晓莉
我国各少数民族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形成了朴素的生态思想,表现在少数民族民族生态文化的三个层次上:物质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体现在少数民族维护生态平衡、保护自然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社会规约、精神文化和价值观念中。少数民族生态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生态思想,体现了少数民族尊重自然和保护环境的生态价值观。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存在共性与联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渗透、相辅相成,民族地区生态文明的建设离不开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育养和支持,对少数民族生态文化的研究可以探寻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之路。
关键词:
少数民族生态文化 生态文明 生态思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郭京福 左莉
工业社会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基本特征的工业文明时期,现代工业体系在创造出空前的物质财富和社会繁荣的同时,也不断地消耗、破坏着自然资源和人类的生存环境。我国少数民族群众整体和谐的自然观、敬畏生命的平等观以及循环再生的生产观等生态伦理思想与生态文明的本质是一致的,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可发挥积极的作用。本文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对策,包括传承少数民族生态伦理文化,发挥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优势、完善生态保护的法律法规,培养"生态公民"、提倡"绿色消费"以及发展循环生态产业和低碳产业为主导的特色经济等。
关键词:
生态文明 生态伦理 循环经济 绿色消费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卿向阳
四川省西北部地区是以藏羌民族集居为主的民族地区,也是四川省的生态资源中心。区域内自然保护区数量多、密度大,民族文化浓郁,经济发展落后,居民城市化率低。由于早期建立保护区指导思想的制约,现已建立的多数保护区的规划缺乏系统科学性,依然存在来自区域内部居民和外部经济活动对其的破坏。研究认为,要实现为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的保护区设立终极目的,必须对现有的保护区管理系统实施调整与完善,建立具有政府管理职能的资源保护特区,选择以城镇化为主要方式的保护区内就近生态移民,构建科学的自然保护区层次,形成政府(资源保护特区)与民族居民的资源保护利益共同体。
关键词:
民族地区 生态移民 城镇化 生态资源特区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马智群 罗小男
为了探讨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之间的关系,本研究选取新疆1100名少数民族大学生为样本进行了问卷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对本民族的归属感较强;民族认同在性别、年级、民族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少数民族大学生语言态度、语言水平和民族认同维度之间存在积极相关;通过进一步的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语言态度能够正向预测民族认同,并且通过语言水平间接影响民族认同,语言水平在民族认同与语言态度间起到部分中介作用。
关键词: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 民族认同 语言态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