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32)
2023(10214)
2022(9115)
2021(8555)
2020(7087)
2019(16612)
2018(16612)
2017(32220)
2016(17647)
2015(19749)
2014(19545)
2013(19424)
2012(17648)
2011(15874)
2010(15540)
2009(14045)
2008(13421)
2007(11399)
2006(9813)
2005(8308)
作者
(51125)
(42565)
(42265)
(39998)
(26719)
(20463)
(18994)
(16820)
(15952)
(14919)
(14450)
(14115)
(13179)
(13138)
(12929)
(12857)
(12802)
(12694)
(11961)
(11793)
(10609)
(10194)
(10172)
(9567)
(9494)
(9306)
(9279)
(9255)
(8576)
(8441)
学科
(71834)
经济(71763)
管理(49885)
(48467)
(39279)
企业(39279)
方法(35498)
数学(31209)
数学方法(30897)
(19531)
地方(16781)
中国(16742)
(16675)
业经(15652)
(15205)
农业(13441)
环境(11769)
(11713)
贸易(11708)
技术(11329)
(11315)
(11245)
理论(11146)
(10805)
财务(10748)
财务管理(10733)
(10514)
企业财务(10189)
(9936)
教育(9059)
机构
大学(248225)
学院(246699)
管理(102382)
(96625)
经济(94588)
理学(90224)
理学院(89217)
管理学(87735)
管理学院(87318)
研究(81282)
中国(57568)
科学(52836)
(52591)
(42683)
(40895)
(40701)
业大(40269)
研究所(37714)
中心(36663)
财经(34153)
农业(33763)
(33242)
北京(32762)
(32681)
师范(32406)
(31151)
(29218)
经济学(28268)
(27836)
经济管理(26715)
基金
项目(179929)
科学(141528)
基金(131220)
研究(129933)
(115264)
国家(114363)
科学基金(98044)
社会(81273)
社会科(77047)
社会科学(77025)
基金项目(70983)
(70012)
自然(65221)
自然科(63689)
自然科学(63676)
自然科学基金(62520)
(59397)
教育(58625)
资助(53399)
编号(52930)
成果(41412)
重点(39988)
(39354)
(38459)
(37586)
课题(35448)
创新(35071)
科研(34592)
教育部(33499)
大学(33221)
期刊
(98958)
经济(98958)
研究(69265)
学报(41200)
中国(41012)
(38476)
科学(38051)
管理(35174)
大学(30235)
(28666)
学学(28539)
农业(27366)
教育(25474)
技术(20835)
业经(16554)
(16206)
金融(16206)
财经(15555)
经济研究(15537)
(14342)
图书(13618)
(13170)
问题(13080)
科技(12920)
理论(12556)
技术经济(12289)
资源(11895)
实践(11770)
(11770)
(11157)
共检索到3383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郎新婷  马惠兰  
新疆是我国西北重要的小麦优势产区和消费区,小麦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量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小麦的有效生产与供给对保证全疆粮食供需平衡和区域粮食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麦作为新疆的第一大粮食作物,成本收益决定了其在农业生产中的比较优势。为提高新疆小麦的生产效益和效率,促进小麦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农民种植小麦的积极性和新疆粮食安全,文章利用2004~2013年新疆小麦生产成本收益数据,分析了新疆小麦成本收益变化趋势,对新疆小麦生产的单要素生产率进行分析,运用DEA模型对新疆小麦生产效率进行分析,并对新疆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进行了收敛检验。结果表明:新疆小麦的生产成本总体上呈上升趋势,成本收益率呈波动下...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杜建军  王新爱  闵东红  李生秀  郑武乾  
 通过盆栽试验,研究了西北地区20世纪50年代以来,15个耐肥性不同的主要小麦品种的氮营养效率差异及其机理。结果表明,供试的15个小麦品种中,丰产3号、周麦9号和长武134在低氮和高氮下均可获得高产,是适应性较广的品种类型;西农1376、西农6028和陕229对氮素累积量大,但体内氮的利用效率低,对土壤氮利用能力也差,需肥量大,氮肥利用率高,比较耐肥,适用于高肥土壤种植;低氮条件下,周麦9号、小偃6号属高产-氮高效型品种,而在高氮条件下,丰产3号、周麦9号和偃师9号属高产-氮高效型品种;低氮条件下耐瘠品种主要靠发达的根系和对NO-3的有效利用获得高产,高氮条件下耐肥品种主要靠对肥料氮的吸收及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艳  董中东  郝西  崔党群  
目的研究小麦不同品种籽粒、叶片和茎秆的含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差异。方法选用29个普通小麦品种,分别在正常和肥水亏缺环境下进行随机区组试验。结果小麦不同品种籽粒、叶片、茎秆的含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环境间叶片、茎秆的含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差异也达极显著水平,但籽粒含氮量差异不显著;品种×环境互作只有叶片含氮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不同品种肥水亏缺下氮素利用效率均高于正常环境的氮素利用效率;在肥水亏缺和正常环境下分别筛选出5个和4个高效利用氮素的品种;两种环境的籽粒和叶片的含氮量和氮素利用效率均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而茎秆含氮量两种环境的相关不显著;籽粒、叶片、茎秆的含氮量和氮素利用效...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高翔  刘维忠  戴健  
由于经济条件和生产投入的不同,新疆各地州玉米的生产效率存在着一定差异。本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新疆2006年9个玉米主产区的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进行了测算,并按相对生产效率的大小将9个地州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只有喀什地区和伊犁州DEA是有效的,各玉米产区生产效率的差异主要是投入方面的差异。通过本文,为构建粮食后备产区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并为各地州提出了生产效率的改进方案和对策建议。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晓燕  韩一军  李雪  吕向东  
本文首先采用DEA对全国15个小麦主产省2001—2013年的技术效率进行了测算,然后采用TobiT模型检验了灌溉率、农民受教育水平、小麦播种比例对华北、华中、华东、西北、西南、东北六大主产区小麦技术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小麦技术效率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进一步以城镇化率及农业总产值为门槛变量,分别检验了各门槛变量对全国小麦技术效率的门槛特征。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战玲  沈阿林  寇长林  马政华  王守刚  
选择近年来在河南推广的8个小麦品种,在低氮和高氮2个水平下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氮效率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各品种的产量都有所提高,提高的幅度与品种对氮的敏感性有关。在2个氮水平下,8个小麦品种氮效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其中,郑麦004号、太空6号、郑麦9023、周麦16号和豫麦50号在2个氮水平下的氮效率都较高。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低氮水平下,氮效率主要由氮吸收效率决定,在高氮水平下则由氮吸收效率和氮利用效率共同决定。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赵刚  王淑英  王勇  李尚中  唐小明  张建军  王磊  党翼  
根据干旱年和平水年两年型的数据,研究了40个不同品种冬小麦之间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氮素吸收利用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40个品种两年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氮素生产效率、氮素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之间差异极显著,氮素生产效率平旱年平均为17.88 kg/kg,平水年为20.56 kg/kg,氮素利用效率和收获指数两年基本一致,分别为24.25%和81.75%,氮素生产效率和水分利用效率之间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决定系数R2为0.977 9***;根据氮素利用效率可将40个品种分为三大类,高氮素利用效率的5个品种平均27.50 kg/kg。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驰  张晔  李苗  
[目的]研究新疆农业生产效率地区差异及影响因素。[方法]文章基于新疆2004—2015年的面板数据,使用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测算新疆各地区的农业生产效率,随后使用Theil指数分解和GMS邓氏关联模型对新疆农业生产效率的地区差异和外部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结果]北疆、东疆、南疆的效率得分均值分别为0. 943、1. 059、0. 854;新疆农业生产效率Theil指数呈上升趋势; Theil指数区域贡献率中区域内差异逐年下降,区域间差异逐年上升,区域内差异中北疆Theil指数区域贡献率最大; GMS邓氏关联模型得出的外部影响因素排序为城市化水平差异、人口密度差异、财政支出分权差异、产业结构差异、教育水平差异。[结论]调整农业财政分配比重,积极引进高新生产技术;增强区域内外互动,挖掘区域潜力,高效率地区进行辐射带动,扩大农业产业目标市场;加快城市化建设,优化农业布局,提高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建恒  李宾兴  王斌  郭程瑾  李雁鸣  肖凯  
【目的】通过对不同磷效率品种的光合碳同化与物质生产特性研究,阐明磷高效小麦品种高效吸收磷素的生理机制。【方法】以具有典型特征的不同磷效率小麦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丰、缺磷条件下的光合生理参数、碳酸酐酶活性和RuBPCase活性。【结果】缺磷条件下,各测定时期的叶绿素含量(Chl)、气孔导度(gs)、叶肉导度(gm)、碳酸酐酶活性(CA)和光合速率(Pn)以及可溶蛋白含量(SP)和RuBPCase活性均大致以磷高效品种(H)最高,中效品种(M)次之,低效品种(L)最低;不同磷效率品种各测试时期的LAI和作物生长率(CGR)、净同化率(NAR)和光合势(PP)也以H最高,M次之,L最低。【结论】磷胁迫...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丰敏  
本文根据美国农业部发布的最新数据,介绍了美国小麦生产的价格、成本、地区差异、品种差异等情况,并从农业生产政策、生产技术、植物病害等方面概述了美国小麦生产的基本情况,了解美国小麦产业对中国小麦生产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项升  江激宇  倪婷  汤小银  
基于安徽省粮食主产区299份种植户调查数据,构建技术效率损失模型,运用一步随机前沿分析法研究秸秆还田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组技术效率均值显著高于秸秆离田组,且技术效率值大于0.9的种植户主要集中在秸秆还田组;秸秆还田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有正向作用,且这种作用结果在选择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和估计方法进行检验时依然稳健;秸秆还田影响技术效率的路径分为参加秸秆还田技术培训和选择标准化机械还田,且这两条路径对技术效率均呈现正向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冬平  冯继红  
本文利用我国小麦生产成本收益数据,分析了2 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小麦生产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的变化趋势及特点,从而探讨我国小麦生产效率下降的原因及提高的途径。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项升  江激宇  倪婷  汤小银  
基于安徽省粮食主产区299份种植户调查数据,构建技术效率损失模型,运用一步随机前沿分析法研究秸秆还田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秸秆还田组技术效率均值显著高于秸秆离田组,且技术效率值大于0.9的种植户主要集中在秸秆还田组;秸秆还田对小麦生产技术效率的提升有正向作用,且这种作用结果在选择不同作物秸秆还田和估计方法进行检验时依然稳健;秸秆还田影响技术效率的路径分为参加秸秆还田技术培训和选择标准化机械还田,且这两条路径对技术效率均呈现正向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汤明尧  沈重阳  陈署晃  唐光木  李青军  闫翠侠  耿庆龙  傅国海  
【目的】明确新疆小麦、玉米化肥利用效率现状,进一步优化养分管理,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为新疆乃至全国粮食安全提供基础数据和技术支撑。【方法】2018—2020年,在新疆主要粮食种植区开展72个田间试验(小麦40个、玉米32个),设置氮磷钾(NPK)、无氮(PK)、无磷(NK)、无钾(NP)4个处理,3次重复,分析新疆当前施肥条件下小麦、玉米的养分吸收,氮、磷、钾肥产量反应,农学效率,肥料利用率等特征。【结果】(1)新疆小麦氮(N)、磷(P_2O_5)、钾肥(K_2O)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33.1、128.0和75.5 kg·hm~(-2),玉米氮、磷、钾肥平均施用量分别为254.9、148.0和67.8 kg·hm~(-2)。(2)小麦NPK处理平均产量为7 504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2 206 kg·hm~(-2)(500—3 795 kg·hm~(-2))、2 016 kg·hm~(-2)(288—4 230 kg·hm~(-2))和1 362 kg·hm~(-2)(105—2 91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45.0%、39.7%和23.0%;玉米NPK处理平均产量为13 715 kg·hm~(-2),氮、磷、钾肥的平均产量反应分别为4 657 kg·hm~(-2)(1 559—6 900 kg·hm~(-2))、1 942kg·hm~(-2)(473—4 699 kg·hm~(-2))和1 297 kg·hm~(-2)(113—5 440 kg·hm~(-2)),施氮、磷、钾肥的平均增产率分别为52.2%、21.2%和15.5%。玉米施氮肥的产量反应明显高于小麦。(3)NPK处理中,每形成100 kg小麦籽粒需氮(N)2.7 kg(1.7—4.0 kg)、磷(P_2O_5)0.8 kg(0.4 1.3 kg)、钾(K_2O)2.1 kg(1.2—3.9 kg);每形成100 kg玉米籽粒需氮(N)2.1 kg(1.5 2.9kg)、磷(P_2O_5)0.8 kg(0.4 1.2 kg)、钾(K_2O)2.1 kg(0.7—3.4 kg)。(4)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9.6、15.9和18.7 kg·kg~(-1),磷、钾肥显著高于氮肥;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农学效率分别为18.7、13.4和18.1 kg·kg~(-1),氮、钾肥显著高于磷肥。玉米氮肥的农学效率高于小麦,磷、钾肥的农学效率两种作物差异不大。(5)新疆小麦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1.4%、21.8%和45.2%;玉米氮、磷、钾肥的平均利用率分别为46.9%、20.5%和49.6%。小麦、玉米的氮、钾肥利用率均显著高于磷肥。【结论】当前新疆小麦、玉米产量水平较高,氮、磷、钾肥利用效率已处于较高水平,氮、钾肥的利用率显著高于磷肥。小麦、玉米对缺氮最为敏感,其次对缺磷,缺钾的减产幅度最低。当前新疆小麦、玉米的氮肥施用量较合理,施钾量不足,小麦存在过量施磷。今后需加大小麦、玉米的钾肥投入,减少小麦的磷肥投入。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丁锦峰  成亚梅  黄正金  李春燕  郭文善  朱新开  
【目的】探讨稻茬小麦高氮肥利用率条件下群体花后衰老特征。【方法】2010—2012年,在稻麦两熟制条件下,以扬麦20为材料,采用三因素裂区设计,以施氮量(纯N)为主区,设210.0 kg·hm-2、262.5 kg·hm-2两个水平;以施氮比例为副区,设基肥﹕壮蘖肥﹕拔节肥﹕穗肥分别为3﹕1﹕3﹕3、5﹕1﹕2﹕2两个水平;以穗肥追氮时期为裂区,设剑叶露尖、孕穗期、抽穗期和开花期四个水平。通过试验构建不同氮肥利用率(NUR)群体,研究其产量、物质生产、氮素吸收及花后剑叶衰老特性的变化特征。【结果】不同群体NUR变幅在31.18%—72.23%,NUR≥60%群体(氮高效群体)籽粒产量8 500...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