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44)
- 2023(8058)
- 2022(7003)
- 2021(6613)
- 2020(5791)
- 2019(13351)
- 2018(13297)
- 2017(25926)
- 2016(14643)
- 2015(16733)
- 2014(16971)
- 2013(17153)
- 2012(16259)
- 2011(14909)
- 2010(15105)
- 2009(14408)
- 2008(14596)
- 2007(13695)
- 2006(12079)
- 2005(10789)
- 学科
- 济(64735)
- 经济(64684)
- 农(46223)
- 业(44913)
- 管理(34345)
- 农业(30361)
- 方法(27125)
- 数学(24398)
- 数学方法(24187)
- 企(23535)
- 企业(23535)
- 业经(16985)
- 中国(15938)
- 地方(14404)
- 学(13288)
- 财(13202)
- 制(12731)
- 贸(11926)
- 贸易(11923)
- 易(11590)
- 发(11176)
- 农业经济(10174)
- 和(9490)
- 环境(9346)
- 村(9119)
- 农村(9108)
- 策(9101)
- 银(9053)
- 银行(9024)
- 体(8747)
- 机构
- 学院(219768)
- 大学(215123)
- 济(90214)
- 经济(88253)
- 管理(81739)
- 研究(76458)
- 理学(70414)
- 理学院(69629)
- 管理学(68325)
- 管理学院(67922)
- 农(63876)
- 中国(59093)
- 科学(50447)
- 农业(49566)
- 京(45912)
- 业大(42802)
- 所(41624)
- 研究所(37964)
- 财(37755)
- 中心(36845)
- 江(34968)
- 农业大学(30430)
- 财经(29953)
- 范(28953)
- 师范(28653)
- 北京(28407)
- 州(27358)
- 经(27103)
- 省(26962)
- 经济学(26438)
- 基金
- 项目(144344)
- 科学(110699)
- 研究(104660)
- 基金(101552)
- 家(89503)
- 国家(88645)
- 科学基金(73632)
- 社会(64143)
- 社会科(60259)
- 社会科学(60235)
- 省(59098)
- 基金项目(54525)
- 划(48283)
- 自然(47368)
- 教育(46528)
- 自然科(46051)
- 自然科学(46035)
- 编号(45335)
- 自然科学基金(45170)
- 资助(41296)
- 成果(36297)
- 农(35106)
- 发(33427)
- 重点(32582)
- 部(32001)
- 课题(29997)
- 创(29307)
- 科研(27795)
- 业(27480)
- 创新(27431)
- 期刊
- 济(104963)
- 经济(104963)
- 农(66868)
- 研究(57755)
- 农业(45362)
- 中国(45359)
- 学报(40855)
- 科学(35629)
- 大学(29883)
- 学学(28384)
- 财(27836)
- 业经(23901)
- 管理(23168)
- 业(22214)
- 融(21179)
- 金融(21179)
- 教育(19636)
- 技术(18079)
- 问题(15814)
- 农村(14145)
- 村(14145)
- 财经(14079)
- 版(14040)
- 农业经济(13994)
- 经济研究(13900)
- 资源(13367)
- 世界(12143)
- 经(12059)
- 业大(11797)
- 经济问题(11557)
共检索到3267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苗昊翠 李利民 张金波 肖菁
对资源库中收集保存的71份小扁豆种质资源的株高、千粒重、单株分枝数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农艺性状前4个主成分的累积贡献率为89.0917%;71份小扁豆种质资源可分成2大组群,各个组群都有一定的形态学特征,其中组群1的25份种质资源的单株分枝数、单株产量、千粒重等指标都比较大,综合性状表现较好。
关键词:
小扁豆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松强 李向东 王石华 张忠林
对46份外引黑米种质资源株高、有效穗、穗长、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谷粒长宽比、播始历差等8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及聚类分析,选出特征根累计贡献率为85.69%的前5个主成分;在主成分的基础上,对46份外引黑米种质资源进行了系统聚类分析,在欧氏距离d2=4.19的水平上将其划分成3大类型:第1大类群为为晚熟、高秆、适穗、多粒类型;第2大类群为早熟、中秆、长穗、重粒类型;第3类群为晚熟、高秆、多穗、多粒、轻粒类型。
关键词:
黑米资源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宋军生 党占海 张建平 王利民 李闻娟 张瑜 陈芳 张琼
对国内外73份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主要农艺性状可归纳为株高、单株产量、每果粒数、千粒重、有效分茎数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为89.55%。通过聚类统计,在欧氏距离为16.79处可将73份参试品种分为4大类群,综合农艺性状较好的材料主要集中在第Ⅱ、Ⅲ类群,包括18份材料,这些材料株高适中,分枝、分茎能力强,单株果数多,千粒重大,单株产量高,可作为优良种质资源重点开发利用;第Ⅰ类群可作为矮源亲本利用,第Ⅳ类群可用于纤用亚麻。
关键词:
亚麻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丁厚栋 张尧锋 余华胜 林宝刚 张冬青
利用系统聚类法,对84份国内甘蓝型油菜种质资源的10个农艺性状进行聚类分析,研究其遗传亲缘关系,合理利用品种资源,结果表明:84份材料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Ⅱ类群有75个品种(系),又可分为2个亚群,第Ⅱ-1、2亚群可再分为3个和4个品种(系)组。4个类群的农艺性状有较大差异,第Ⅱ-2亚类群生育期较短,但单株产量最高。从中发现了长荚、大粒、早熟和角密等特异材料。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丽芬 张跃 胡尊红 胡学礼 高梅 王沛琦 杨谨 代梦媛 李文昌 刘旭云
为促进红花品种改良及种质资源的高效利用,揭示红花优异资源的特征特性,为红花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品种改良提供理论依据。以筛选出的40份云南省地方红花种质资源为材料,采用SPSS 18. 0软件对18个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分析了红花数量性状对单株生产力的影响,同时对其品质性状进行了相关分析。40份资源材料通过聚类分析划分为5大类群,表明不同类群间各农艺性状及品质特征存在较明显的特异性,18个性状指标之间存在相对独立和密切相关性。其中,类群Ⅳ为矮秆、分枝多、单株有效果球多,千粒质量和单株生产力高;类群Ⅴ为分枝多,单株有效果球多,千粒质量和单株生产力高。主成分分析将12个数量性状指标转化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 7468%;其中,第一主成分反映植株高度,第二主成分反映产量构成因子,第三主成分反映果球大小,第四、第五主成分分别反映籽粒大小和第一分枝高度。品质性状4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9. 4747%,品质性状中不同主成分间在油酸、含油率、蛋白质和硬脂酸含量上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第一、二主成分分别反映油酸含量和含油率;第三、四主成分分别反映蛋白质和硬脂酸含量。分析结果表明:在影响红花单株生产力的性状中,首先应考虑植株高度,其次是有效分枝数、单株有效果球数、果球着粒数和千粒质量的选择。云南地方红花资源类型丰富、性状差异各具特点;第Ⅳ、Ⅴ类群为有增产潜力、丰产性好,综合农艺性状优良,可作为高产育种的目标亲本材料利用。品质特性:第Ⅰ、Ⅱ类群为含油率高、亚油酸高、蛋白质高,是综合品质优良的材料,可作为红花品质选育的优质亲本材料。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俊 吴才文 赵培方 夏红明 暂逢刚 杨昆 李复琴 刘家勇
采用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法,对Q、VMC、FR、RB、CP、TCP等系列113份引进甘蔗种质的出苗率、分蘖率、宿根发株数、株高、茎径、有效茎、单茎重、蔗产量、锤度、蔗糖分、简纯度、纤维分、含糖量等13个工艺及农艺性状进行研究。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含糖量、蔗产量与株高、有效茎、单茎重呈极显著正相关,蔗糖分与锤度、简纯度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茎与茎径呈极显著负相关,宿根发株数与出苗率、分蘖率呈极显著正相关,各性状间存在多重共线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3个工、农艺性状可简化为5个主成分,即产量因子、糖分因子、发株与纤维分因子、分蘖因子、茎径因子,5个主成分所提供的信息量占全部信息量的75.1...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苗锦山 刘彩霞 戴振建 杨文才 王俊英 郎德山 沈火林
为阐明普通大葱和分葱种质资源的亲缘关系以及数量性状间的关联性,在大田栽培条件下以国内外116份葱资源为试验材料进行了数量性状的聚类分析、相关性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16份葱种质的12个数量性状遗传变异系数为25.25%~146.38%,基于形态标记划分的5个组群间形态差异明显。单株重与假茎重、叶长、株高、出叶孔间距、叶扁宽和假茎长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或显著水平。单株重、株高、假茎重3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为91.18%,其反映的信息与基于12个数量性状的聚类和相关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杨学辉 袁洁 陈惠查 何海永 陈小均 游俊梅 吴石平 王云月
对贵州98份旱稻种质资源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种质间性状变异幅度较大,类型丰富,可选择性大。10个农艺性状可归为4个主成分,其累积贡献率为77.03%。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由穗实粒数和穗总粒数2个性状决定,第二主成分主要由单株有效穗、千粒重和穗长3个性状决定,第三主成分主要代表单株产量,第四主成分反映了粒宽与生育期的情况。根据主成分值对供试材料的主要农艺性状进行综合评价,紫黑糯、红壳粳、光壳粳糯(2)等10个旱稻种质在穗型、结实率、分蘖、单株产量等性状上表现较佳。
关键词:
旱稻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主成分分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鹏 鲍根生 刘文辉 滕长才 刘玉皎
为筛选出适宜高寒区种植的蚕豆材料,本研究对41份春蚕豆(Vicia faba)种质的19个农艺性状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表明,41份春蚕豆种质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19个农艺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和遗传多样性指数分别为30.80%和1.715;籽粒产量与株高、茎干重、单株籽粒重、地上生物量、荚数、根瘤数量、根瘤干重、地下生物量、叶干重和单株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 <0.05);利用主成分分析降维获得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79.521%,其中第一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产量,第二主成分主要反映籽粒的长宽(大小),这两个主成分较大程度上反映了41份春蚕豆种质资源的表型特征;系统聚类法将41份春蚕豆材料划分为两大类群,类群I包含36份材料,类群Ⅱ包含5份材料,通过隶属函数分析发现,类群Ⅱ中21、25、29和37号蚕豆种质综合表现最好,可以作为高寒区培育优质高产牧草及牧草种子生产的优异材料。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杨秀英 杨国华 苏震云 彭永康
采用去壁低渗火焰干燥法制备小扁豆染色体标本观察其核型 ,结果表明 ,绿小扁豆和红小扁豆的核型公式均为 2n =2x =16 =6m +6sm +2st+2st(SAT) ,两种小扁豆的核型类型都是 3B ,染色体相对长度系数组成均为 2n =2x =16 =4L +6M2 +6M1+4S ,二者主要在第 7号染色体臂比和2号染色体大小方面有明显差异
关键词:
小扁豆 染色体 核型 随体(SAT)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周会 杨荣仲 方锋学 李杨瑞
通过分析评价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重要数量性状,为甘蔗育种中性状选择提供参考。利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111份桂糖系列甘蔗种质资源9个数量性状进行分析。结果:主成分分析表明甘蔗9个数量性状可简化为4个主成分,即糖分因子、茎径-叶因子、茎数-叶因子和株高因子,4个主成分累计方差贡献率达74.42%,糖分因子为第一主成分,茎径与茎数之间互有较大的负效应,株高因子则较为独立。聚类分析表明111份桂糖甘蔗种质资源可以分为高糖类群(含3个亚类)和低糖类群(含2个亚类),高糖类群以年代较近的材料为主,低糖类群以年代较远的材料为主。糖分性状在甘蔗育种中起着重要作用,在糖料蔗育种中实生苗选择时建议以锤度为主,...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陶爱芬 祁建民 林培青 方平平 吴建梅 林荔辉
【目的】综合评价中国近年育成和引进的红麻品种,为红麻育种和生产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中国"八·五"至"十·五"期间育种单位选育的及近年从国外引进的共40个红麻品种为供试材料,采用随机区组设计,2年各设3次重复。估算40个红麻品种12个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的主成分,并以前3个主成分和欧氏距离为基础,分别作二维散点图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1)在40份红麻种质中,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6.07%。第1主成分为韧皮纤维产量构成因子,贡献率达53.44%;第2主成分为茎秆皮骨构成因子贡献率达24.94%;第3主成分为纤维品质构成因子,贡献率达7.69%。(2)根据品种性状主成分表现,评选出综...
关键词:
红麻 主成分 聚类分析
[期刊] 草业科学
[作者]
张鹏 徐长林 张建文 杨海磊 肖红 柴锦隆 鱼小军
为筛选适宜在高寒区种植的扁蓿豆(Medicago ruthenica)的种质,在甘肃省天祝高寒区种植了23份扁蓿豆种质,对其农艺性状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供试扁蓿豆种质中自然高度最高的为景泰(27.7cm),最低的为会宁(6.0cm),绝对高度最高和最低的分别为蒙99-102(47.4cm)、B-509(26.7cm)与渭源(26.7cm);单株产量以中畜545种质的最高,为2.57g,渭源的最小,为0.62g;单株地下生物量较高的是中畜545种质(1.32g)、镇原(1.31g)、蒙99-10(1.32g),最低的是渭源(0.52g);粗蛋白含量较高的是会宁(15.81%)和永昌-2(15.76%),Q8508扁蓿豆种质含量最低,为10.02%;酸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的是土默特35.16%,最低的是会宁(21.24%);榆中的中性洗涤纤维含量最高,为43.07%,会宁最低,为26.83%。根据灰色关联度分析,蒙99-10和中畜545扁蓿豆种质综合表现最佳,宁县扁蓿豆种质次之;景泰扁蓿豆的直立性在所有参试种质中表现最好,会宁在参试的23份种质中排名第8,但在营养指标方面表现良好;渭源和Q8508种质相对其他种质来说表现最差。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吴晓丽 包维楷
为了在小麦育种中合理利用品种资源,以成穗数、产量、千粒重、穗长、穗粒数、株高、地上部干重和根干重8个性状为指标,对供试材料进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参试材料分为3类,其中第Ⅱ类15个品种综合表现较好,成穗数多、产量高、千粒重大、穗长、穗粒数和株高适中,单株生物学产量表现一般,可作为高产亲本材料;第Ⅲ类的综合表现相对较弱,不宜选作杂交亲本。
关键词:
冬小麦 农艺性状 聚类分析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方平平 郑鹭 陶爱芬 祁建民 林荔辉 吴建梅
以国内外引进的75份蓖麻种质资源为材料,在对株高、果穗长、含油率、单株有效穗、单株蒴果数和单株种子产量等6个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主成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前3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3.45%.其中,第1主成分为产量构成因子,贡献率为58.41%;第2主成分为含油率构成因子,贡献率为13.87%;第3主成分为株高构成因子,贡献率为11.17%.主成分系统聚类分析表明,当欧氏距离取值D=2.49时,可把75份蓖麻种质资源分成四大类群,在杂交育种上可根据不同类别的特点加以利用.
关键词:
蓖麻 种质资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