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100)
- 2023(5864)
- 2022(5346)
- 2021(5032)
- 2020(4629)
- 2019(10858)
- 2018(10893)
- 2017(21337)
- 2016(11933)
- 2015(13800)
- 2014(14179)
- 2013(14307)
- 2012(13664)
- 2011(12545)
- 2010(12872)
- 2009(12385)
- 2008(12577)
- 2007(11794)
- 2006(10260)
- 2005(9100)
- 学科
- 济(55059)
- 经济(55001)
- 管理(33419)
- 业(33127)
- 方法(27745)
- 企(27071)
- 企业(27071)
- 数学(24112)
- 数学方法(23910)
- 农(14371)
- 财(13987)
- 中国(13623)
- 学(13331)
- 地方(10615)
- 贸(10547)
- 贸易(10546)
- 业经(10183)
- 易(10166)
- 制(10163)
- 理论(9534)
- 农业(9351)
- 和(9100)
- 务(8431)
- 财务(8411)
- 财务管理(8380)
- 企业财务(7930)
- 银(7832)
- 银行(7808)
- 融(7713)
- 金融(7708)
- 机构
- 大学(190408)
- 学院(186248)
- 济(75464)
- 经济(73804)
- 管理(67497)
- 研究(62191)
- 理学(57837)
- 理学院(57085)
- 管理学(55988)
- 管理学院(55633)
- 中国(46008)
- 京(39614)
- 科学(39224)
- 财(36018)
- 所(33121)
- 农(32641)
- 研究所(29961)
- 财经(28822)
- 江(28781)
- 中心(28130)
- 业大(27770)
- 范(27228)
- 师范(27027)
- 农业(25891)
- 经(25851)
- 北京(25132)
- 经济学(23957)
- 州(23182)
- 师范大学(21740)
- 经济学院(21605)
- 基金
- 项目(115199)
- 科学(89071)
- 研究(84252)
- 基金(82276)
- 家(71386)
- 国家(70755)
- 科学基金(58987)
- 社会(52400)
- 社会科(49300)
- 社会科学(49280)
- 省(44425)
- 基金项目(43679)
- 教育(40277)
- 划(38166)
- 自然(37557)
- 自然科(36648)
- 自然科学(36635)
- 自然科学基金(36004)
- 编号(35374)
- 资助(33987)
- 成果(30841)
- 部(26350)
- 重点(26259)
- 发(24633)
- 课题(24445)
- 创(22998)
- 教育部(22539)
- 科研(22317)
- 性(22055)
- 大学(22044)
共检索到2767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司律
宗教极端主义与民族主义在"人-神"关系方面是矛盾对立的,两者的结合也是情境性的。伊斯兰极端主义诉诸神权价值,鼓吹建立超越民族与国界的极端神权国家,而民族主义的根本目标是在世俗价值导向下建立民族国家或获取世俗民族权利,其极端形式的民族分裂主义虽歪曲滥用民族自决权进而企图实现"一族一国"分裂目标,但其总体价值取向仍属于世俗范畴。在新疆,宗教极端主义是一种神权价值与世俗民族分裂主义相结合的矛盾混合体,在这一混合体中,民族分裂主义居于主导地位且是宗教极端化的主要推手。因此,当前新疆宗教"去极端化"问题的核心在于价
关键词:
新疆 宗教极端主义 民族分裂主义 关系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汲言斌
宗教信仰与政治背景是百余年韦棣华研究评价的主要分歧点之一,该分歧点的症结至少涉及意识形态与学术语境走偏、理论分析缺乏深度两个方面。文章对前一个症结从意识形态是一种影响和制约主流学术语境的客观存在、不同的意识形态也可能得出对历史"评价"的某些共识、防止意识形态走偏是个永恒命题三个层次予以辨析;对后一个症结从对基督教在华传播全过程的历史分析、对传教士和教徒的个人表现必须作具体分析、对韦棣华与基督新教实际关系的客观分析三种视角进行考察;另外还对韦棣华的政治背景增加了客观所为与主观意识层面的思维分析。
关键词:
韦棣华 研究评价 宗教信仰 政治背景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胡宇萌
湖南一家零售企业的总经理,管理着几十家超市、百货,今年带着500多名员工分10次到许昌学习胖东来。"每次几十人,高层、中层、基层轮流来,每次都有收获,每次学习回去我们都能提升一大截。就是这样学,我们与胖东来的差距还是特别大。"这位总经理边说边摇头,"胖东来真不是想学就能学会的。"一名企业家一语道破玄机:"胖东来表面的东西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桂晓伟
本文从犯罪社会学视角提出"整合性分析框架",并在此基础上论证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演变的主要过程,即个体极端化、组织动员和机会利用三个阶段。在理论上,这三个阶段之间的递进转化取决于压力、社区解体、互动学习、组织动员、机会利用五个要件的相互作用。这一理论框架改进了既有研究中的概念在分析和操作方面的不足,有利于形成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演变过程的完整解释。同时,它对"恢复社区支持和约束功能"的强调,对"化解意识形态/制度矛盾"的重视,以及对国家在上述工作中作用的剖析,也可为相关国家更好地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提供启示和借鉴。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张玉友
反极端主义是"去极端化"概念的升华,对于理解一国政府的去极端化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反极端主义的概念出发,评估摩洛哥去极端化的实践与效果。从路径上看,摩洛哥反极端主义政策主要包括三个核心内涵,即通过自上而下的方式开展强制性的宗教机构改革,实现宗教领域的统一化和规范化;从根源上治理贫穷现象,改善摩洛哥民众的社会经济状况;启动"和解"项目,通过建立伊斯兰教温和化机制、心理辅导机制和极端分子出狱后的跟踪机制等一系列保障措施,确保有极端主义思想倾向的人员做到自我调解、认同摩洛哥温和伊斯兰理念以及重新融入摩洛哥社会。总体而言,虽然摩洛哥的去极端化举措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恐袭事件的发生,但"圣战"分子"回流"和新一代宗教极端分子的出现,仍暴露出摩洛哥反极端主义政策的缺陷。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吴倬
面对世界近年来出现的“宗教热”现象,高校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教育。唯物主义无神论、宗教的本质和功能、宗教和科学的关系、宗教道德和集体主义道德的区别、科学信念与宗教信仰的区别、党和国家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等观点都是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 世界观教育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章远
在消灭"伊斯兰国"和冲突后重建时期,库尔德民族主义获得巨大发展。尽管宗教能够为库尔德人实现民族自决提供重要的聚合和动员的动力,但由于"伊斯兰国"组织呈现出暴力和宗教紧密结合的极端化特征,因此后"伊斯兰国"时期,植根当地宗教土壤的民族主义势力不得不反思其宗教安全问题。与此同时,外部干预力量倾向于推动建立地区世俗民主化秩序并扶植符合其期待的政权继承者。在宗教土壤深厚的中东,如果为了更快地走向独立,为迎合西方化的世俗主义期待而策略性地削减本民族的宗教外在表达,从而规避外界对其极端化的担忧,那么宗教民族主义将面临潜在困境:一旦民族自决和政治发展的预期目标没有如约实现,被压抑的民族宗教力量很可能在未来出现报复性的复兴。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崔守军
以"伊斯兰国"为代表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势力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作为伊斯兰极端主义重要形式的圣战萨拉菲主义,正日益成为多数伊斯兰极端组织的思想基础和动员工具。考察圣战萨拉菲主义形成的历史根源,有助于理解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演变过程。从本质上看,圣战萨拉菲主义主要汲取和发展了中世纪和近代极端教派、沙特瓦哈比主义、现代伊斯兰主义的激进思想,是当代伊斯兰极端主义与中东地区和国际政治互动的产物,在激化地区冲突与暴力恐怖活动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侯艳芳
在中国古代哲学的研究中,学界一般认为天概念在老子和庄子的视野和言语中是单纬度的,即仅仅是自然之天。事实上,老子与庄子的天概念同时兼具宗教之天与自然之天两种内涵,既是被人们事奉的宗教之天,又是包括自然现象在内的自然之天。在老庄的哲学体系中不是矛盾的,与其最高哲学范畴"道"也是一致的。
关键词:
天 自然之天 宗教之天 老子 庄子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彤
中国是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其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最为广泛。通过深入研究佛教本土化特征,将会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一些新思路,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佛教 本土化 宗教 社会主义社会 相适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彤
中国是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其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最为广泛。通过深入研究佛教本土化特征,将会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一些新思路,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佛教 本土化 宗教 社会主义社会 相适应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晓彤
中国是个宗教多元化的国家,其中佛教对中国的影响最为广泛。通过深入研究佛教本土化特征,将会为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提供一些新思路,从而更好地促进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这不仅是社会发展对宗教的要求,也是宗教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内在要求。
关键词:
佛教 本土化 宗教 社会主义社会 相适应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桂晓伟
任何极端主义行动最终都要依靠个体完成,但是既有研究主要从文本概念、法律制度、宏观结构和组织行为等视角研究伊斯兰极端主义,而较少关注个体投身其中的心路历程。本文从"个体社会心理"的微观视角,分析了"世界观的异化""存在感的缺失""极端思想的鼓动""极端组织的改造"四个要素在促使个体完成激进化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同时,本文详细阐述了四个要素的基本内容、具体作用、彼此间的逻辑关系以及在重要性上的差异,以期为更好地应对伊斯兰极端主义提供有益的启发。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田文林
伊斯兰极端主义已成为国际政治舞台上不容忽视的一股逆流。从表现来看,活动范围的全球性、政策主张的极端性和行为手段的残忍性构成了伊斯兰极端主义的主要特征。从根源来看,宗教保守思潮是伊斯兰极端主义形成的思想基础;经济边缘化和贫困化处境是极端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催生极端主义的外部根源。从现实困境来看,伊斯兰极端主义的复古主义倾向与复杂现实难以对接,无力承担经济复兴重任,难以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从长远来看,伊斯兰极端主义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有关各方仍需保持警惕。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晋
学界对于伊斯兰极端主义特质的认识存在含混不清的问题,基于伊斯兰政治思想的视角对比伊斯兰极端派政治思想家和伊斯兰温和派政治思想家之间观点的异同,对厘清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概念及其特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分析埃及历史上四位重要伊斯兰政治思想家的主要观点,提出伊斯兰极端主义的核心特质是强调"真主主权"与现实世界的"对立性",鼓动"武装圣战"的"暴力性"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因此,关于伊斯兰极端主义的讨论,也应当依据"对立性"和"暴力性"来予以定义和定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