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30)
2023(8019)
2022(6306)
2021(5529)
2020(4832)
2019(11231)
2018(11254)
2017(22225)
2016(12464)
2015(14409)
2014(14857)
2013(14742)
2012(13616)
2011(12291)
2010(12341)
2009(11660)
2008(11734)
2007(10893)
2006(9505)
2005(8669)
作者
(38006)
(32069)
(31927)
(30689)
(20186)
(15281)
(14713)
(12572)
(12053)
(11319)
(10804)
(10596)
(10170)
(10167)
(10120)
(10093)
(9989)
(9449)
(9276)
(9154)
(8032)
(7953)
(7909)
(7365)
(7267)
(7237)
(7229)
(7073)
(6560)
(6521)
学科
(56814)
经济(56757)
(33398)
管理(32707)
方法(25619)
(25282)
企业(25282)
数学(22809)
数学方法(22638)
(17930)
中国(16378)
(13582)
地方(12644)
业经(12474)
农业(11759)
(11262)
(10205)
贸易(10202)
(10156)
(9876)
(8236)
银行(8211)
(8037)
(7964)
财务(7941)
财务管理(7918)
(7874)
(7797)
金融(7795)
(7773)
机构
大学(186741)
学院(185887)
(77718)
经济(76060)
管理(68747)
研究(64195)
理学(58933)
理学院(58251)
管理学(57168)
管理学院(56825)
中国(47926)
科学(40351)
(39658)
(36538)
(34930)
(33689)
研究所(30675)
中心(29834)
业大(29734)
(29472)
农业(28919)
财经(27831)
(25140)
(25017)
北京(24812)
师范(24766)
经济学(24572)
(22883)
(22488)
经济学院(22408)
基金
项目(121170)
科学(94028)
研究(87651)
基金(86560)
(75658)
国家(75044)
科学基金(63104)
社会(55233)
社会科(52239)
社会科学(52221)
(47818)
基金项目(45912)
教育(40273)
(40237)
自然(39944)
自然科(38984)
自然科学(38971)
自然科学基金(38274)
编号(36487)
资助(35200)
成果(30069)
重点(27681)
(27157)
(26811)
课题(25233)
(24421)
科研(23480)
创新(22951)
国家社会(22838)
大学(22566)
期刊
(86281)
经济(86281)
研究(53377)
中国(36065)
(34112)
学报(31164)
科学(27737)
(27701)
大学(23016)
管理(22730)
农业(22539)
学学(21657)
教育(18848)
(16648)
金融(16648)
技术(16150)
业经(14608)
财经(13853)
经济研究(13806)
问题(12567)
(12264)
(11897)
技术经济(9874)
(9822)
(9300)
统计(9246)
商业(9065)
理论(9048)
图书(8952)
现代(8349)
共检索到2740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国玉  
既有研究普遍认为新疆的城镇化发展滞后,而通过考察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发现,新疆城镇化发展存在某种程度的"超前性",即新疆城镇化快于新疆工业化。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二:第一,新疆行政区划调整使得新疆新建城市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带来城镇化率的上升;第二,新疆工业结构过分偏重重工业的结构失衡使得工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从而导致新疆城镇化水平的"超前性"。未来新疆城镇发展要特别注意通过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进新疆工业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新疆城镇的协调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小敏  陈多长  
文章通过对中国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和城镇人口增长情况的分析,发现当前中国的人口城镇化明显滞后于土地城镇化。基于对推动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不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分析,利用2000—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验证了财政分权、土地财政、商品房价格上涨和政绩考核是推动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主要因素。文章建议政府应从土地征用制度和地方税制改革两个方面来改善人口城镇化滞后于土地城镇化的问题。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巧言  
本文利用2010—2019年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的面板数据,在以往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创建一个新的评价体系。利用熵权法来计算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指数,从而评估我国中部地区六个省的城镇化发展质量。采用协调度模型,对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质量与城镇化水平的互相作用情况、发展及协调情况进行评价。最后对我国中部地区城镇化的发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林  龚新蜀  
城镇化的动力结构是由错综复杂的因素共同促成的。文章按照三次产业推动城镇化的逻辑顺序,构建了新疆城镇化动力机制的指标体系:第一产业发展形成的推动城镇化的初始动力;工业化推进形成的二级动力或者叫做根本动力;第三产业发展形成的后续动力。通过对各动力因素进行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了各动力因素对新疆城镇化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冯霞  
以典型的干旱地区新疆为例,用熵值法计算1996—2014年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综合发展水平及各要素的权重,运用熵增定律对二者的耦合关系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新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关系呈现出非平稳的波浪形上升过程,耦合模式以磨合、拮抗型为主,显示出城镇化推进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且破坏程度在不断加剧,但恶化加剧的幅度却在不断缩小,趋于稳定。从影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的"要素流"角度进行剖析,提出适合新疆城镇化生态发展的主要路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王维志  
市镇建制与城镇化水平是既有联系,有时又可能有某种差别的两个不同事物。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表明,我国有456个市,9321个县辖镇。按市行政区划管辖的总人口(不含市辖县)计算,达33451万,县辖镇行政区区管辖的总人口达26676方。两者合计为6012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3%。但这不等于我国的城镇化水平。因为在这些市和镇中包含有大量的农村型居民区、人口数达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平生  申利侠  郎秀云  
本文描述我国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的现状,分析我国城镇化滞后的原因,提出加速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对策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初昱男   杨建平   贺青山   唐凡   冀钦  
[目的] 综合评价新疆地区人口城镇化水平,揭示其空间格局与驱动机制,可为新疆地区人口城镇化优化空间布局与协调区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全国第五、六、七次分区县人口普查数据,对标SDG11,构建了新疆地区人口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与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新疆地区人口城镇化水平,分析了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了县域人口城镇化的驱动机制。[结果](1)过去20年,新疆地区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由中低水平转向中高水平,2020年中、高水平人口城镇化的县域占比合计达78.84%,但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仍然存在;(2)2000—2020年,新疆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的稳定程度提高了2.95%,但各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疆>东疆>南疆;(3)影响新疆地区各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主要驱动力依次为内源力、市场力、外向力和行政力;其中内源力、市场力和外向力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都呈正相关关系,但各驱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特征。[结论] 新疆地区的人口城镇化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城镇自身的发展,更要注重以城带乡、城乡协调。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成  
本文揭示了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二者是相互促进关系,城镇化质量提高有利于聚集社会资源降低流通费用、扩大社会商品需求;而流通产业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协同产业发展和提供新型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最后,本文在二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可通过构造现代化流通体系、发展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简新华  黄锟  
根据对中国城镇化情况的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本文发现,从总体上讲,中国城镇化水平是滞后的,这种滞后不仅仅表现为滞后于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或非农化进程,也表现为滞后于国外同等发展水平国家或同样发展阶段的城市化水平;中国城镇化目前的速度基本合适,不慢也不太快。通过定性分析和运用时间序列预测法,估计中国城镇化还将保持较快发展的趋势,城镇化率仍将以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左右的速度推进,在2020年中国的城镇化率将达到60%左右。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宋飞翔  
中国的就业增长与城镇化水平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就业增长的情况牵动着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神经,而城镇化水平的上升也对中国广大的就业市场产生一定的推进作用,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可以通过统计量化进行实证分析,从而找出两者的内在关联,对于正确把握两者关系具有重要作用。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丽群  鲁昊昆  
开发了评价城市公共交通支撑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能力系数,并对中国不同规模和不同区域城市群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处于同步发展状态;(2)公共交通支撑城镇化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地理特征;(3)不同规模城市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具有差异性。建议城市根据自身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合理选择发展模式,并注重运营效率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峰  韩兆洲  
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出发,构建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得出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将空间因素引入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空间动态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水平还不够高、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大部分地区之间呈现出正向局域相关和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峰  韩兆洲  
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出发,构建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得出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将空间因素引入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空间动态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水平还不够高、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大部分地区之间呈现出正向局域相关和集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建成  
本文揭示了城镇化质量与流通产业发展之间的互动关系,指出二者是相互促进关系,城镇化质量提高有利于聚集社会资源降低流通费用、扩大社会商品需求;而流通产业可以通过创造就业、协同产业发展和提供新型社会服务等方式推动城镇化质量的提高。最后,本文在二者互动关系的基础上,提出可通过构造现代化流通体系、发展中西部地区现代物流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