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51)
2023(10960)
2022(8794)
2021(7715)
2020(6594)
2019(15349)
2018(15195)
2017(29089)
2016(16358)
2015(18666)
2014(19135)
2013(18828)
2012(17653)
2011(16035)
2010(16334)
2009(15252)
2008(15532)
2007(14108)
2006(12465)
2005(11259)
作者
(50634)
(42526)
(42472)
(40523)
(27061)
(20247)
(19405)
(16560)
(16143)
(15163)
(14492)
(14271)
(13596)
(13436)
(13411)
(13406)
(13179)
(12588)
(12361)
(12254)
(10567)
(10559)
(10468)
(9780)
(9747)
(9578)
(9543)
(9441)
(8665)
(8594)
学科
(74067)
经济(73988)
管理(42424)
(42058)
方法(31717)
(31451)
企业(31451)
数学(27659)
数学方法(27350)
中国(23118)
(22132)
地方(16934)
(16364)
业经(16280)
(15985)
农业(15224)
(12769)
(12334)
贸易(12330)
(11876)
理论(11467)
(10716)
环境(10523)
(10462)
银行(10425)
(10284)
(10261)
金融(10258)
(9912)
(9517)
机构
大学(249057)
学院(246375)
(100063)
经济(97767)
管理(89790)
研究(88383)
理学(77308)
理学院(76298)
管理学(74694)
管理学院(74225)
中国(64230)
科学(56556)
(54168)
(46893)
(46251)
(44725)
研究所(42378)
中心(39826)
业大(39101)
(37985)
农业(37202)
财经(35875)
(34969)
师范(34611)
北京(33948)
(32482)
经济学(31658)
(31479)
(30062)
经济学院(28791)
基金
项目(163476)
科学(127741)
基金(117923)
研究(116320)
(104032)
国家(103203)
科学基金(87028)
社会(73696)
社会科(69704)
社会科学(69678)
(63698)
基金项目(62658)
自然(56166)
自然科(54870)
自然科学(54850)
(54674)
自然科学基金(53838)
教育(53612)
资助(47672)
编号(46921)
成果(38859)
重点(37709)
(36397)
(35757)
课题(33285)
(32830)
科研(31531)
创新(30891)
国家社会(30833)
计划(30582)
期刊
(110660)
经济(110660)
研究(72120)
中国(47118)
(42659)
学报(42258)
科学(38563)
(33952)
大学(31183)
管理(30460)
学学(29346)
农业(28720)
教育(26252)
技术(21102)
(20141)
金融(20141)
业经(17733)
经济研究(17510)
财经(17278)
问题(16728)
(15489)
(14906)
(13211)
统计(12421)
技术经济(12379)
图书(11884)
资源(11722)
现代(11556)
(11436)
商业(11198)
共检索到361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王瑞鹏  冯晓华  
文章从人口、社会、经济以及土地四个方面构建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熵值法对新疆1990~2007年新疆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算,结果发现新疆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且主要表现为经济与土地城市化,而人口和社会城市化对城市化的贡献有逐渐减弱的趋势;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发现影响新疆城市化的主要动力依次为市场推动力、外资辅助力、政府拉动力以及产业机构后续力,其中市场推动力与政府拉动力是新疆城市化发展的理想动力。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任跃文  蒋国洲  许夏冰童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城市化的衡量与比较已不再利用人口或土地等单一指标的方法,而是在复合指标下的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环境和空间城市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针对2010年我国286个地级市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对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并运用Arcgis对各城市间的城市化空间格局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从东部沿海到西部内陆呈现阶梯状分布,东部沿海特别是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及其周围辐射地区城市化水平明显高于同期其他城市。最后就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空间格局进行总结分析与探讨。
[期刊] 工业工程  [作者] 史文利  高天宝  王树恩  
介绍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城市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应用R软件中的主成分分析模型,对我国10个省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进行了聚类分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车晓翠  郭聃  张平宇  
针对吉林省城市化水平"虚高"现象,从人口、经济、空间和社会4个方面构建了综合城市化水平的测度指标体系,使用均方差法和线性加权法,对2000—2010年吉林省综合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分异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吉林省综合城市化水平不高,在空间分布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基本格局保持稳定。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水平与综合城市化水平呈正相关,表现为中部地区的城市化水平普遍高于东、西部地区,西部地区具有低水平上的一致性;社会城市化水平东部地区较高,向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地理环境差异、区位和基础设施、国家政策和发展战略、城市化历史基础是吉林省城市化区域分异形成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最后,针对吉林省城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文峰  孟德友  贺振  
根据城市化的内涵构建城市化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多目标决策TOPSIS法结合信息熵赋权法,对河南2001-2009年各地市的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分析;继而采用ESDA-GIS方法,对河南城市化综合水平的地域空间格局演化特征进行探讨。研究表明,河南各地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虽然自2001年以来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提升,但地市间城市化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均呈拉大趋势;城市化热点地区在空间上表现出由集中分布向随机分布的演变态势,但整体上仍呈现出以中原城市群地区为核心的热点区和以外围地市为冷点区的核心—边缘型空间格局,由此认为着力推进边缘化传统农区的城市化进程是实现河南城市化区域协调发展的关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亚力  朱翔  
城市化是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综合体现。文章以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人口城市化的指标,二三产业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为经济城市化的指标,建成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比例为空间城市化的指标,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总从业人员的比重为社会城市化的指标,构建简捷而清晰的综合城市化指数的测算模式,并以此为基础对比分析新世纪以来中部六省城市化进程及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和各省推进新型城市化进程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董君成  
根据新疆物流发展现状,初步选取了22个评价指标,利用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确定各指标所占权重,再引入相关性分析筛选指标,并再次使用AHP和熵权法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了最终的新疆14个城市的城市物流发展水平排名。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刘耀彬  
在构建城市化综合指数与生态综合指数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综合响应度模型,并对江西省进行了分析。研究显示:①改革开放以来,江西省城市化综合指数逐步提高,现已进入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而江西省生态综合指数及其分量不仅表现波动规律,还呈现出不同的变化特征。②1978~1990年间的生态综合指数及其分量与城市化的综合响应度普遍高于整个考察期和1991~2005年间的综合响应度,反映出在1978~1990年间江西省生态对城市化进程具有更强的敏感强度。可见在城市化增长阶段与生态质量改善阶段并不具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其结构变异不仅和城市化本身的推进模式有关,更重要的是和生态建设及保护的方式有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晓玲  王霄  何维炜  陈跃  
城市化过程不仅仅是人口从农村向城市的转移,而更重要的是城市化质量的提高,而城市化质量如何评价,则是城市化研究中极少涉及的领域。本文在其他学者定性研究的基础上构建了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综合评价方法对陕西省十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进行分析,其中借助了SPSS统计软件,并尝试性的采用了聚类分析、相关分析、因子分析等统计方法,简化指标体系结构,最后得出陕西省10个地级市的城市化质量综合得分和排名情况。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秋亮  白永平  李建豹  赵秀清  
以县(旗、区)为研究单元,从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社会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四个方面采集20个指标构建了城市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2001年、2005年和2009年三个年份的数据,用主成分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GIS可视化表达的方法研究了呼包鄂榆经济区内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异。结果表明:第一,呼包鄂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的时间变化特点是县域城市化水平区域差异年际变化整体基本稳定,局部有明显变化,城市化水平形成明显的等级差异;第二,呼包鄂榆经济区城市化水平的空间变化特点是区域城市化水平整体偏低,综合分值低于0的县(旗、区)占到六成以上;第三,呼包鄂市辖城区形成三个城市化中心,区内城市化水平具...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明斗  孙振华  
本文以中国30个省市区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对其2002—2011年间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经验测度其空间效应,得到如下结论:首先,2002—2011年间中国城市化水平总体呈现上升的趋势,但仍低于当前中国一般意义上的城市化发展水平;与三大经济板块的发展相类似,出现东部高于中部和中部高于西部的格局,且各板块内部也存在特定的差异。其次,城市化水平的空间溢出效应经历着"M"型发展趋势,各区域城市化发展水平的空间依存度整体呈现下降的状态。最后,从三大区域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来看,东、中部地区呈现上升的趋势,西部地区处于下降的趋势;东部地区城市化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在区域内...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志磊  
文章构建了城市化发展水平指标体系,采用主成份-聚类分析法对全国31省(市)城市化发展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将全国划分为三个区域等级。结果表明:我国地区城市化发展水平地区差异明显,东部沿海地区城市化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地区,且差异呈扩大趋势;北京上海天津城市化水平优势明显,拉高了全国城市化水平。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方音  姚丽丽  
在建立区域城市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方法,以山东省17个地级市为研究地域单元,对山东省区域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并通过聚类分析将其划分为4种类型,同时分析了山东省城市化水平的地域差异特征、各类城市发展所面临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戴磊  赵娴  
城市化不仅仅意味着人口结构的变迁和经济总量的提升,如何对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给予客观公正的评价是本文的出发点。本文选取14个指标,以我国35个中心城市为研究样本,运用主成分分析法降维以及确定权重值,构建了城市化综合评价体系和最终排名,结论表明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的特征非常明显;另外,不顾一切追逐经济规模的扩大并非是提高城市化水平唯一的途径,城市也可以通过定位于专业型城市,通过提升其他指标上得分以带动整体的上升空间。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薛俊菲  陈雯  张蕾  
新世纪的城市化已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这一问题,经济结构和空间利用的变化也对城市化区域空间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在城市化内涵界定的基础上,以人口城市化、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复合而成综合城市化水平,对中国城市2007年的综合城市化水平进行测度,并借助Arcgis对城市化格局进行分析,认为中国市域综合城市化水平由东北向西南递减,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在空间上彼此接近,形成若干城市化水平高值集聚区。依据3个城市化分量发展水平的组合情况,将全国城市划分为均衡发展型、较均衡发展型、不均衡发展型等3大类9个亚类,从城市化系统的协调性角度揭示每种类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未来城市化发展的主要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