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250)
- 2023(14728)
- 2022(12302)
- 2021(11317)
- 2020(9361)
- 2019(21621)
- 2018(21619)
- 2017(41664)
- 2016(22934)
- 2015(25744)
- 2014(25884)
- 2013(25372)
- 2012(22957)
- 2011(20586)
- 2010(20517)
- 2009(19012)
- 2008(18472)
- 2007(16262)
- 2006(14458)
- 2005(13115)
- 学科
- 济(90953)
- 经济(90814)
- 管理(69275)
- 业(64683)
- 企(53818)
- 企业(53818)
- 方法(38409)
- 数学(32840)
- 数学方法(32481)
- 中国(26497)
- 农(26302)
- 财(25026)
- 业经(22338)
- 制(21225)
- 地方(20567)
- 学(19142)
- 农业(17486)
- 务(15301)
- 财务(15226)
- 财务管理(15195)
- 体(14941)
- 理论(14846)
- 贸(14796)
- 贸易(14786)
- 环境(14728)
- 企业财务(14440)
- 银(14324)
- 易(14316)
- 银行(14284)
- 和(14277)
- 机构
- 大学(326899)
- 学院(323786)
- 管理(128232)
- 济(128168)
- 经济(125286)
- 理学(110976)
- 理学院(109706)
- 研究(109494)
- 管理学(107855)
- 管理学院(107270)
- 中国(80423)
- 京(70268)
- 科学(67241)
- 财(61017)
- 所(54796)
- 农(51382)
- 研究所(49717)
- 中心(48955)
- 财经(48412)
- 业大(47946)
- 江(47724)
- 北京(44332)
- 经(43895)
- 范(43549)
- 师范(43183)
- 农业(39949)
- 院(39534)
- 州(38587)
- 经济学(38538)
- 财经大学(35998)
- 基金
- 项目(223042)
- 科学(175642)
- 研究(164876)
- 基金(161867)
- 家(140618)
- 国家(139463)
- 科学基金(119976)
- 社会(104317)
- 社会科(98722)
- 社会科学(98700)
- 基金项目(86306)
- 省(86118)
- 自然(77047)
- 自然科(75207)
- 自然科学(75191)
- 教育(75051)
- 自然科学基金(73825)
- 划(72799)
- 编号(67650)
- 资助(65444)
- 成果(55567)
- 重点(49698)
- 部(49084)
- 发(47487)
- 课题(46485)
- 创(46104)
- 制(43394)
- 创新(43072)
- 国家社会(42951)
- 教育部(42293)
- 期刊
- 济(143287)
- 经济(143287)
- 研究(98994)
- 中国(63809)
- 学报(50707)
- 农(48200)
- 科学(47666)
- 管理(47459)
- 财(46337)
- 大学(38831)
- 教育(37287)
- 学学(36385)
- 农业(32912)
- 融(27696)
- 金融(27696)
- 技术(27274)
- 财经(23479)
- 业经(23344)
- 经济研究(21932)
- 经(19971)
- 问题(19182)
- 图书(17006)
- 业(16366)
- 理论(15983)
- 科技(15747)
- 版(15085)
- 现代(15043)
- 技术经济(14852)
- 实践(14602)
- 践(14602)
共检索到4763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初昱男 杨建平 贺青山 唐凡 冀钦
[目的] 综合评价新疆地区人口城镇化水平,揭示其空间格局与驱动机制,可为新疆地区人口城镇化优化空间布局与协调区域发展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文章基于全国第五、六、七次分区县人口普查数据,对标SDG11,构建了新疆地区人口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使用熵值法与全局主成分分析法,综合评价了新疆地区人口城镇化水平,分析了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的时空演化特征及差异,在此基础上,运用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探讨了县域人口城镇化的驱动机制。[结果](1)过去20年,新疆地区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由中低水平转向中高水平,2020年中、高水平人口城镇化的县域占比合计达78.84%,但人口城镇化水平的空间差异仍然存在;(2)2000—2020年,新疆人口城镇化水平增长的稳定程度提高了2.95%,但各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明显,空间分布上表现为北疆>东疆>南疆;(3)影响新疆地区各县域人口城镇化水平的主要驱动力依次为内源力、市场力、外向力和行政力;其中内源力、市场力和外向力与人口城镇化水平都呈正相关关系,但各驱动力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随时间变化呈现出不同特征。[结论] 新疆地区的人口城镇化发展不能仅仅依靠城镇自身的发展,更要注重以城带乡、城乡协调。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朱红根 翁贞林 康兰媛 邱晓平
城镇化驱动机制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系统。本文通过对影响城镇化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城镇化驱动的关键因子及驱动机制模型,并给出若干政策建议,以期有助于政府在促进城镇化进程中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
关键词:
驱动机制 城镇化 欠发达地区 定量分析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赵磊 方成
研究目标:结合TOPSIS方法与灰色关联理论对2004~2015年中国省际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分析其分布动态与驱动机制。研究方法:利用Dagum基尼系数、Kernel密度估计和传统Markov链分析方法对地区差异及其分布动态演进进行定量刻画,最后利用OLS方法对其动力机制模型进行检验。研究发现:其整体持续提升,推进速度较快;整体相对差异呈"扩大—缩小"交替变化趋势,但以缩小为主,地区间相对差异是主导地区相对差异主要来源,绝对差异基本呈现"先扩大、后缩小"的演进规律;状态之间流动性较低,地区差异渐进式动态演进,并趋向缩小。研究创新:对省际新型城镇化发展进行综合评价,不仅揭示其地区差异及其来源,并对分布动态演进分析,还对驱动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价值:对客观评估省际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并为缩小地区差异和寻找发展动力提供客观依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吴旭晓
在分析新型城镇化发展动力机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效率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和灰色系统理论GM(1,N)模型对1998-2010年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发展演化趋势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河南省的新型城镇化效率虽然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但2000-2009年处于停滞阶段,2010年才突破发展瓶颈;农业现代化和现代服务业是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的驱动力量,而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和市场化水平低下是河南省新型城镇化效率的制约因素。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益丰 孙文浩 费强
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基础在于"产城融合"。城镇化建设并非只有"放弃农业,发展制造业"唯一出路可供选择,依托农业产业链构建,发展精品农业和生态农业,以涉农制造业与涉农生产性服务业为"增长极"形成区域内产业优化、环境保护与新型城镇发展协同演进,将成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新方向。基于3个具有典型性城镇化演进案例的比较研究,证实以农业全产业链发展为主旨,以"产业引导"与"生态友好"为发展导向来驱动新型城镇发展,有可能成为传统农业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可行途径。同时,新型城镇化发展过程中,城镇化良性发展依靠市场选择和产业定位,政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瞿诗进 马珺 李全峰 胡守庚
探究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是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文章采用熵值法、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在揭示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演变过程、短板弱项与影响因素基础上,探索提出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路径与策略。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在空间上整体呈现“中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人口增长缓慢和建设投资少是研究区县城所面临的普遍困境。(2)2015—2020年,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提升明显,但与城市相比,在“人口聚集”“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等维度仍具有较大差距,县城短板亟待全面补齐以促进区域城乡融合发展与共同富裕。(3)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质量主要受社会经济和基础设施等方面制约,且随着县城城镇化质量的提升,其限制因子出现从“保障性”要素向“提升性”要素转变的规律,县城城镇化建设需要差别化的策略以促进区域均衡发展。(4)县城城镇化质量是以人口为基础,经济驱动、区位约束与政府调控等多重要素交互作用的结果。据此,从共性与差异性两个方面给出长江中游地区县城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莉 茹伊丽 林仲豪
针对镇域新型城镇化研究缺失的现状,以广东省中心镇为研究对象,在构建镇域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2006年、2009年、2012年中心镇新型城镇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大幅度提升,且区域间差异持续缩小,但仍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总体来说,珠三角地区的中心镇新型城镇化质量较高且呈空间集聚态势,粤东次之,粤西粤北新型城镇化质量整体最低且有小规模低质量集聚区。(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交通区位等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上级政府的推力及本地政府的拉力等对其时空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促进广东省中心镇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莉 茹伊丽 林仲豪
针对镇域新型城镇化研究缺失的现状,以广东省中心镇为研究对象,在构建镇域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对2006年、2009年、2012年中心镇新型城镇化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发现:(1)新型城镇化发展质量大幅度提升,且区域间差异持续缩小,但仍呈现出明显的空间集聚与分异特征。总体来说,珠三角地区的中心镇新型城镇化质量较高且呈空间集聚态势,粤东次之,粤西粤北新型城镇化质量整体最低且有小规模低质量集聚区。(2)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及交通区位等基础条件、经济发展水平、上级政府的推力及本地政府的拉力等对其时空演变产生重要影响。最后,提出促进广东省中心镇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纪明 曾曦昊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与马尔科夫链对民族地区城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进行机理阐明与测算,同时进行动态演进预测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稳中有进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波动下降,这决定了二者协调度的波动增长;其中北部地区缓慢下降,南部地区呈现增长态势,省会城市远高于非省会城市。(2)大部分城市实现了协调发展,但仍有1/4的城市未达到初步协调,形成了高度协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协调状态以大概率保持原状态以及向相邻状态转移为主。(3)驱动因素存在结构性变化门槛,当人口城镇化率高于56.29%,技术投入和工业化驱动效果明显;低于56.29%时,土地规划和经济集聚具有显著驱动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纪明 曾曦昊
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与马尔科夫链对民族地区城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进行机理阐明与测算,同时进行动态演进预测和驱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民族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稳中有进而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波动下降,这决定了二者协调度的波动增长;其中北部地区缓慢下降,南部地区呈现增长态势,省会城市远高于非省会城市。(2)大部分城市实现了协调发展,但仍有1/4的城市未达到初步协调,形成了高度协调城市带动周边城市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协调状态以大概率保持原状态以及向相邻状态转移为主。(3)驱动因素存在结构性变化门槛,当人口城镇化率高于56.29%,技术投入和工业化驱动效果明显;低于56.29%时,土地规划和经济集聚具有显著驱动效应。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晶
随着城镇化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如何能在城镇化发展进程中,促进农民增收成为至关重要的问题。本文主要目的是分析农民增收与城镇化的互动机制,通过对2006年至2011年河南省农民纯收入和城镇化发展水平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找出二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提出促进城镇化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的对策。
关键词:
农民增收 城镇化 灰色关联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国玉
既有研究普遍认为新疆的城镇化发展滞后,而通过考察新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发现,新疆城镇化发展存在某种程度的"超前性",即新疆城镇化快于新疆工业化。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有二:第一,新疆行政区划调整使得新疆新建城市数量大幅增加,从而带来城镇化率的上升;第二,新疆工业结构过分偏重重工业的结构失衡使得工业吸纳就业能力有限,从而导致新疆城镇化水平的"超前性"。未来新疆城镇发展要特别注意通过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进新疆工业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新疆城镇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
行政区划 工业结构 城镇化 超前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唐蜜 肖磊
本文基于城镇化动力机制的二元论,剖析了四川省欠发达人口大县的经济发展动力、政策体制动力与劳动力转移动力对城镇化进程的带动作用,以揭示欠发达地区人口大县城镇化动力的实质。研究表明,欠发达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脱节,工业发展对城镇化发展带动较小;由政府财政支撑的城镇服务设施建设与转移劳动力对当地的经济带动作用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较大。欠发达地区人口大县城镇化发展由于内生性动力不足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挑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张泰城 张小青
城镇化滞后对中部地区经济造成了直接的负面影响,这是中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分析国内外城镇化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中部地区的区域特点,探讨了推动中部地区城镇化发展的动力因素和机制,提出了中部地区城镇化建设可供选择的路径。
关键词:
中部地区 城镇化 动力机制 路径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许闲 丁墨海 王丹阳
在新型城镇化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2001-2013年的数据为基础,构建联立方程模型,利用3SLS方法研究了保险业发展与城镇化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保险业发展与城镇化之间存在着互动的正向影响机制:保险业的良好发展能够促进城镇化的进程,发挥其特有的社会保障、风险管理功能;反之,城镇化水平的提高也会拉动该地区对保险的需求,从而带动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该结论有利于监管当局改革政策法规,发挥保险业在城镇化建设中的作用;另一方面,我国保险业也应充分利用城镇化带来的红利,提高自身的发展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