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82)
2023(10384)
2022(8566)
2021(8060)
2020(6518)
2019(14707)
2018(14360)
2017(27012)
2016(14222)
2015(16448)
2014(16385)
2013(16247)
2012(15814)
2011(14863)
2010(14960)
2009(13961)
2008(13782)
2007(12635)
2006(11516)
2005(10644)
作者
(42802)
(36057)
(36042)
(34359)
(23299)
(17282)
(16158)
(14057)
(13689)
(12711)
(12564)
(11912)
(11846)
(11659)
(11478)
(11082)
(10945)
(10389)
(10262)
(10116)
(9298)
(8766)
(8659)
(8193)
(8166)
(8148)
(7896)
(7645)
(7318)
(7173)
学科
(87803)
经济(87735)
管理(40798)
(35499)
方法(28648)
(28543)
企业(28543)
数学(25168)
数学方法(24924)
中国(22978)
地方(21558)
(17201)
业经(15596)
(15552)
(15233)
贸易(15222)
地方经济(14820)
(14762)
(13731)
(12617)
环境(12019)
(11771)
金融(11770)
农业(11540)
(11263)
(11196)
银行(11186)
(10921)
(10719)
(10697)
机构
大学(224126)
学院(221845)
(108317)
经济(106422)
研究(86446)
管理(80508)
理学(68545)
理学院(67633)
管理学(66586)
中国(66476)
管理学院(66150)
科学(49047)
(48279)
(44948)
(43909)
研究所(39672)
中心(37010)
财经(35995)
经济学(35325)
(32839)
(32778)
(32485)
经济学院(31483)
北京(31320)
(30792)
(30052)
师范(29829)
业大(27408)
科学院(26688)
财经大学(26524)
基金
项目(140034)
科学(112045)
基金(104758)
研究(103181)
(91430)
国家(90766)
科学基金(77044)
社会(69983)
社会科(66464)
社会科学(66451)
基金项目(53676)
(50363)
自然(46685)
教育(46658)
自然科(45630)
自然科学(45619)
自然科学基金(44833)
(43801)
资助(43437)
编号(39359)
成果(32878)
(32653)
(32504)
重点(32151)
国家社会(30665)
中国(28997)
课题(28374)
教育部(28364)
(28324)
发展(27336)
期刊
(129402)
经济(129402)
研究(73504)
中国(46649)
管理(33441)
(32287)
科学(32212)
学报(31697)
(31028)
大学(24704)
学学(23225)
教育(22305)
经济研究(21798)
(21760)
金融(21760)
农业(21377)
财经(19535)
技术(19474)
业经(17251)
(17175)
问题(16789)
(16461)
国际(15638)
世界(15038)
技术经济(13053)
(11900)
统计(11586)
资源(10448)
经济问题(10344)
(10289)
共检索到35334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豫新  倪超军  
自古以来,新疆在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处于特别重要的位置。无论是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还是从地缘经济角度考虑,新疆与中南亚区域经济整合趋势是不可避免的。环新疆经济圈概念的提出,在一定程度上,更加明确了中国新疆参与中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必然性和可行性。可以预见,21世纪的新疆将成为沟通中国与中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的中介纽带,成为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循环与协作的"催化剂"和"推进器",成为欧亚大陆的又一国际经贸中心,从而为"大中华经济圈"在世界东方的崛起做出历史性的贡献。本文在环新疆经济圈概念背景下,深入分析了新疆在中国与中南亚区域经济合作中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立强  高巍  
中国与南亚主要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渐渐步入正轨,其中尤以中国-巴基斯坦区域经济合作成果最为显著。本文在分析中巴经贸合作前景的基础上,探讨了中国在南亚地区的战略利益和区域经济合作目标,提出了中国推动与南亚国家的区域经济合作的若干策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高志刚  
新疆是我国陆疆边界线最长,相邻国家最多的内陆省区。由于国家实施全方位开放和沿边开放战略,加之新亚欧大陆桥的开通,新疆已成为我国参与中亚次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前哨阵地,也是中亚通向中国的大门;中亚五国位于欧亚大陆腹地核心,独特的地理位置、资源、经济、政治、军事、民族等因素已受到世界各国尤其是亚洲国家和伊斯兰世界的普遍关注。在"上海合作组织"经贸合作框架下,利用地缘优势,积极参与中亚国家次区域经济集团化,进而组建中亚次区域经济圈,是新疆乃至中国西北经济走向快速发展的必由之路。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华晓红  庄芮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步伐自20世纪末以来迅速加快,本文认为,中国参与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与策略是:以CEPA起步,推进与东盟乃至整个东亚的合作。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曹云华  
近年来,东南亚各国努力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提升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平与层次。东南亚是我国的近邻,该区域经济合作水平与层次的提升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及双边关系均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我国应尽早做些准备。本文简要介绍了东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形成,分析了该区域经济合作的前景和影响其发展进程的内外因素,提出了我国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高常水  于源  
在当前的国际社会重新洗牌之际,中国新疆地位凸显,新疆成为中国拓展国际空间的重要节点和战略突围点。未来中国应立足新疆,努力建设国际级大城市,设立中亚区域合作机构总部,打造中亚次区域经济圈的经济和金融中心。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袁群  安晓敏  
南盟成立以来,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的推动下,南亚区域经济合作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就区域经济合作的水平而言,南亚则明显落后于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东盟。本文从贸易、能源、旅游和次区域合作等方面描述了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状,进而对于影响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最后,对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现实途径进行了展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蕴岭  
东北亚地区对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地缘、经济、政治与安全意义。由于东北亚地区有着复杂的地缘关系,这个地区的合作呈现出多重框架、多种机制、多重因素影响的特点。出于地缘经济、政治的考虑,尤其是东北地区发展的战略考虑,中国对东北亚地区的合作采取了积极参与和务实推进的政策。本文主要分析新形势下中国参与和推进东北亚区域合作的战略性思考与选择。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泓  
日本作为亚洲经济强国,实施的东亚区域合作战略将决定东亚经济的发展方向。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区域战略的转变并探讨其参与东亚合作的障碍性因素,得出日本只有增进亚洲认同感,循序渐进地开展合作,积极发挥大国作用,才能分享区域一体化的巨 大利益的结论。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李咏涛  
近年来的日本经济可谓"失去的十年",对此有种种论述和探讨,笔者认为日本的问题源于中长期战略的滞后和欠缺。面对全球经济的区域化和现实经济的相互依存性,东亚区域经济合作存在着必然的因素,同时也为日本经济的改革、发展提供了极好的平台和可能。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胜今,张东辉  
近年来 ,东北亚各国 (地区 )在所属地方的共同努力下 ,在对外开放、地区开发、国际合作等方面发生着新的变化。东北亚区域各国的城市都在制定和实施各种开发计划 ,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必须看到 ,目前仍存在着影响和阻碍区域合作的种种因素 ,而地方政府间各种交流的加强及贸易往来的扩大 ,在一定程度上会起到缓解国家间关系、减少国家纠纷、促进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衣保中  
中国东北是中国乃至东北亚最重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近百年来逐渐形成了开发型、专业型、规模型、外向型和特产型区域大农业经济。在当今东北亚经济合作中,中国东北将充分发挥其历史上形成的农业经济特色和优势,21世纪将发展成为东北亚农业投资与开发中心、东北亚农产品加工中心和东北亚农产品贸易中心。中国东北农业在东北亚经济合作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曹亮  谷克鉴  符大海  
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现象,而作为世界经济增长极的东亚地区却至今未能形成真正的区域经济集团,这与东亚事实上存在的"自然的"贸易集团相悖。笔者受SCP范式的启发,采用合作博弈中的群体决策构建了一个权力结构基础上的决策结构模型来分析东亚地区难以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组织的深层次原因,并指出只有次区域的甚至是双边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形式才是中国目前现实的最优选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