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79)
2023(6375)
2022(5406)
2021(4790)
2020(4074)
2019(9250)
2018(8794)
2017(17068)
2016(9209)
2015(10073)
2014(10082)
2013(10143)
2012(9510)
2011(8636)
2010(8511)
2009(7649)
2008(7477)
2007(6715)
2006(5949)
2005(5245)
作者
(27618)
(22971)
(22657)
(21785)
(14180)
(11073)
(10646)
(9088)
(8646)
(8084)
(7857)
(7852)
(7367)
(7264)
(7128)
(7103)
(6958)
(6908)
(6475)
(6308)
(5900)
(5662)
(5534)
(5237)
(5178)
(5055)
(5043)
(5023)
(4718)
(4574)
学科
(49326)
经济(49305)
(24690)
管理(24235)
(20701)
企业(20701)
方法(18245)
地方(16794)
数学(15757)
数学方法(15550)
(11935)
业经(11756)
中国(11007)
地方经济(10385)
产业(9660)
(8738)
(8583)
农业(8257)
技术(7878)
(7826)
环境(7014)
(6876)
结构(6799)
理论(6693)
(6169)
(5829)
(5579)
(5436)
金融(5434)
(5234)
机构
学院(134336)
大学(132503)
(57502)
经济(56352)
管理(52941)
研究(47714)
理学(46274)
理学院(45716)
管理学(44904)
管理学院(44661)
中国(34267)
科学(30684)
(28209)
(23988)
(23151)
研究所(22086)
(21747)
中心(21287)
(20272)
业大(20034)
(19058)
师范(18851)
财经(18538)
(18004)
北京(17653)
经济学(17140)
农业(16931)
(16742)
(15837)
经济学院(15511)
基金
项目(95967)
科学(76837)
研究(70414)
基金(68523)
(59936)
国家(59494)
科学基金(51398)
社会(45228)
社会科(43141)
社会科学(43131)
(39637)
基金项目(36918)
(32879)
自然(32268)
自然科(31474)
自然科学(31468)
教育(31442)
自然科学基金(30898)
编号(27906)
资助(26982)
(23652)
重点(22605)
成果(21316)
(20652)
(20534)
课题(20159)
创新(19359)
发展(19227)
(18922)
国家社会(18890)
期刊
(64462)
经济(64462)
研究(37796)
中国(26772)
科学(19918)
管理(19325)
学报(19195)
(18756)
(16467)
教育(14533)
大学(14477)
学学(13753)
技术(13726)
农业(13147)
业经(11166)
经济研究(10213)
(8983)
金融(8983)
财经(8539)
问题(8486)
资源(8338)
技术经济(8052)
统计(7916)
(7813)
科技(7755)
(7594)
(7313)
商业(6847)
决策(6779)
现代(6144)
共检索到19392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韩延玲  高志刚  
产业结构的演进和转换是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文章从影响区域产业结构转换的技术创新能力、需求能力、供给能力、对外贸易发展、经济政策等因素出发,从5个方面构建了由13个指标组成的区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在此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层次分析和均方差3种方法的组合评价法对新疆县域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闫人华  熊黑钢  瞿秀华  郑丽丽  
以1975—2010年8个年份的县域产业数据为基础,运用探索性空间统计方法(ESDA)对该时段新疆县域产业结构发展格局的时空差异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空间格局来看,新疆县域产业发展水平具有较强的正空间自相关性,集聚态势显著,并呈现出以2000年为拐点先增强后减弱的趋势。"五五"时期以来,主要分布在北疆、东疆的产业发展热点区域由单一的核心区域向东扩展为三大核心区并列("克拉玛依—奎屯—乌苏"、"乌鲁木齐—昌吉"、"哈密—吐鲁番"),进而连接形成天山北坡优势产业带;但"十五"时期以后,产业带又收缩为原有的三个核心区。新疆冷点区域主要集中于西南部,其范围呈现出2000年以前不断向东扩张到阿克苏、和田东部地区,而2000年以后又开始向西退缩至和田西部、喀什地区。总体来看,沿东北到西南方向,新疆产业结构的集聚分布呈现出"热点区—次热区—次冷区—冷点区"的阶梯环形带,并有按梯度推移模式扩展的趋势。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和区域政策环境是促使产业结构时空格局发生演化的重要因子,其中改革开放和自1999年底开始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战略对新疆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何剑  李健  
本文从时间层面和地理空间集聚角度,运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分析法,探讨了县域产业结构调整差异化的问题。结果表明:如果忽略县域差异性,新疆"产业结构合理化"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抑制作用,"产业结构高度化"提高将会在短期内对经济产生较强的正向影响;新疆县域经济空间相关性较弱、空间聚集不显著,仅有乌鲁木齐和克拉玛依是区域性经济中心,同质化的调整模式反而会使县域间的差距越来越大;产业结构调整需考虑地域差异性,核心是促进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宜采取适合当地的调整模式提高经济系统的升级能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郭昱含  
本文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立政策这一项准自然实验对政策激励与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关系进行探究,并采用2011-2021年1300个县域面板数据和PSM-DID分析法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建立能够显著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且通过了平行趋势检验和安慰剂检验。从异质性分析来看,相比贫困县和中西部地区,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立政策对非贫困县和东部地区的正向影响作用更为显著。从作用机制来看,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立政策可以通过消费升级进一步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为进一步促进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本文提出大力推广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政策、进一步提升电子商务水平、加大消费升级力度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陈文博  余国新  朱美玲  
在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的背景下,新疆经济迎来发展新契机,天山北坡经济带作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分析该区域内各县域综合竞争力状况,旨在了解各县域竞争力优势与弊端。基于地理学系统性视角建立了含有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发展3个子系统的县域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与空间定量法对各县域的综合竞争力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天山北坡经济带的经济、社会、生态环境及综合竞争力理论评价值的空间分布特征与其发展现实基本吻合,同时讨论了综合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科学性与不足之处,为构建更加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研究借鉴。通过分析各县域最终综合竞争力以及空间分布特征,将天山北坡经济带分为四...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陶涛  樊凯欣  朱子阳  
数字乡村建设是推动乡村振兴的一个重要战略方向。在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的带动下,农村电商极大地促进了县域产业结构升级和数字乡村建设。基于2000—2020年全国1 858个县的面板数据,利用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这一外生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使用多时点渐进双重差分方法,实证研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对县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影响。研究表明,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政策降低了县域经济中第一产业占比,并进一步优化了非农产业结构,提高了服务业占比,促使县域经济向第三产业转型;机制分析表明,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主要通过需求侧的恩格尔效应和供给侧的鲍莫尔效应来实现。农村电商发展一方面提高了县域整体收入水平,促使城乡居民的需求结构转型,增加对工业品和服务品的消费;另一方面提高了农产品生产效率,促进生产要素从传统农业流向县域工业和服务业。因此,政府应继续增强农村电商政策的普惠性,强化支撑服务,支持农村电子商务创业就业,因地制宜发展农村电商,进一步助力乡村振兴。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王江  孙雪莲  邓峰  
从系统论的视角提出了一套科学测度区域物流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且构建了具有速度特征的时间序列动态评价模型。该模型从物流能力的发展水平、变化速度、变化加速度的综合角度,全面把握被评价对象的动态发展变化趋势。并以新疆区域物流能力的测度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欧阳进良  宇振荣  
根据曲周的农业生产情况 ,以地理信息系统为平台 ,通过相关性和回归分析 ,筛选和确定影响不同作物产量的评价指标 ,并对筛选的指标进行量化分级和指标权重的量化 ,对影响与制约土地生产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土地评价及其分析得出 :1同一因素对不同作物有不同的影响 ;2同一地块对不同作物生产力综合评价等级不尽相同 ;3按照土地适宜性、各类土地利用特点以及区位、经济因素 ,进行作物种植分区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海敏  陈钰芬  翁梅烨  
浙江省县域经济发展居于全国前列,但仍存在经济发展不平衡,后劲不足等问题。要使浙江县域经济全面发展,必须要有新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向东进  谢名义  俞伟悦  
综合评价结果往往取决于指标与权重的选取。文章依据科学发展观和相关经济原理选择一些能够反映社会经济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指标,分别利用定量赋权、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赋权方法对湖北省县域经济发展状况进行动态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邢俊  
文章在对传统DEA和样本DEA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给出了县域经济治理有效性的概念和判定方法,讨论了县域有效单元与相应的多目标规划Pareto有效解之间的等价关系,并对治理效率的优化问题进行了分析,对该方法进行了仿真应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杜习乐  吕昌河  
基于280多个县(市)的18项社会经济发展评价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定量化评估体系,并借助Arc 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黄土高原区县域发展的空间差异和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00年黄土高原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较低,综合发展指数在1.09~3.79之间,空间上表现为西北部和东南部高而中部较低的格局,区域间差距较小;之后的11年,综合发展指数均值由2000年的2.06上升到2011年的3.03,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但区域发展速度差异明显,西北部迅速,西南部迟缓;到2011年,西北部综合指数达5.18~7.05,东部和中部在3.01~4.89,西南部仅1.71~2.99,区域间发展水平差距拉大;县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明显的空间集聚性,即高值和高速区聚集,低值和低速区聚集,区域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应加强区域合作和对发展滞后县域的扶持力度。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宏岩  翟印礼  
辽宁省县域经济在近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不仅为实现辽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支持,也为辽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但辽宁省县域经济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并成为了县域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个突出的问题,本文试图利用因子分析法对辽宁省县域经济差异做出一个综合的评价,并为其将来的发展提供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仇方道  
县级区域是中国分布最为广泛的基本行政地域单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得以贯彻执行的基本组织者和管理者。文章以区域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县域可持续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法。并通过对江苏省新沂市可持续发展的综合评价,反映出该评价指标体系比较合理,评价方法简便实用,得出的评价结果符合实际。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占国  高志刚  
产业结构的优化和转换是经济发展的本质特征,也是促进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关键。本文构建了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种计量模型来确定各指标权重,最后对我国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了组合评价。并通过组合评价得出产业结构转换能力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合理的产业结构是实现产业结构转换的基础等一系列结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