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42)
2023(889)
2022(730)
2021(638)
2020(555)
2019(1397)
2018(1288)
2017(2370)
2016(1368)
2015(1507)
2014(1434)
2013(1495)
2012(1386)
2011(1326)
2010(1287)
2009(1165)
2008(1107)
2007(938)
2006(814)
2005(687)
作者
(4971)
(4189)
(4072)
(4040)
(2568)
(1966)
(1958)
(1661)
(1517)
(1504)
(1455)
(1394)
(1375)
(1345)
(1343)
(1322)
(1299)
(1179)
(1176)
(1170)
(1116)
(1041)
(1018)
(985)
(981)
(931)
(929)
(927)
(886)
(884)
学科
(5709)
经济(5707)
方法(3662)
数学(3518)
数学方法(3460)
管理(3005)
(2900)
(2229)
企业(2229)
(1985)
(1319)
技术(1272)
(1221)
中国(1148)
地方(1077)
农业(878)
技术管理(830)
水产(827)
业经(816)
(807)
贸易(806)
(788)
动物(753)
(746)
财务(745)
财务管理(742)
(732)
金融(732)
企业财务(726)
(715)
机构
大学(20498)
学院(19666)
研究(7900)
(6999)
经济(6867)
科学(6216)
管理(6185)
(5905)
理学(5443)
中国(5415)
理学院(5381)
管理学(5154)
管理学院(5126)
农业(4970)
(4659)
业大(4471)
研究所(4407)
(4299)
中心(3746)
(3428)
实验(3265)
实验室(3151)
农业大学(3110)
(3064)
(3056)
重点(3004)
(2868)
(2833)
技术(2742)
(2658)
基金
项目(15690)
科学(11838)
基金(11589)
(11204)
国家(11140)
科学基金(8964)
研究(8907)
自然(6477)
自然科(6353)
自然科学(6352)
自然科学基金(6240)
基金项目(5951)
(5714)
社会(5612)
(5465)
社会科(5389)
社会科学(5388)
资助(5207)
教育(4092)
计划(3922)
重点(3732)
科技(3577)
(3319)
科研(3302)
(3242)
(3043)
编号(2988)
创新(2914)
专项(2866)
大学(2791)
期刊
学报(6362)
(5303)
经济(5303)
(4991)
科学(4495)
研究(4457)
大学(4380)
学学(4097)
中国(3923)
农业(3592)
统计(2145)
(2112)
(2110)
管理(2056)
(1881)
业大(1808)
图书(1790)
决策(1782)
农业大学(1521)
技术(1509)
(1350)
中国农业(1348)
书馆(1328)
图书馆(1328)
财经(1256)
林业(1152)
经济研究(1138)
科技(1107)
情报(1106)
(1076)
共检索到2798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永宏  李贝贝  李凯瑞  何波  张敬博  蒲小峰  陈梅娟  潘姣姣  李飞  张路瑶  赵丽  
【目的】世界上蜱类3科18属899种,中国有2科10属117种,新疆至少有2科10属45种,占全国蜱种类的1/3之多,分布也极其广泛。蜱直接危害和传播多种病原,且一些病原可经卵垂直传播,给畜牧业造成巨大经济损失,还严重威胁公共卫生安全。图兰扇头蜱是新疆南部荒漠及半荒漠地区常见种和优势种。确定新疆南部图兰扇头蜱及其卵是否携带立克次体,对该蜱及其传播立克次体病的防控意义重大。【方法】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塔里木畜牧科技重点实验室在新疆南部阿拉尔市某羊场收集的饱血雌性扇头蜱,置于一定湿度和一定温度的环境中产卵,随机取5个独立的卵样品及其对应的5只雌蜱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雌蜱及其卵分别处理后提取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蜱12S r RNA基因和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并对扩增产物测序,利用BLAST在线平台和多个分子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分析。【结果】5只雌蜱12S r RNA基因PCR扩增全部阳性,测序获得的4段蜱12S r RNA基因序列完全一致;Blast分析与Gen Bank数据库中图兰扇头蜱12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且高相似性前五基因序列均为图兰扇头蜱,其中包括来自新疆绵羊的图兰扇头蜱;本研究蜱12S r RNA基因序列提交Gen Bank数据库获得登录号为MG744514,与来自于Gen Bank数据库图兰扇头蜱、血红扇头蜱、微小牛蜱、边缘革蜱、草原革蜱、长角血蜱、小亚璃眼蜱、亚洲璃眼蜱、残缘璃眼蜱、全沟硬蜱及外围群尘螨的22个12S r RNA基因序列的进化树显示,研究所获得的蜱12S r RNA基因序列与图兰扇头蜱进化关系最近,聚在同一个小分支;确定了该扇头蜱为图兰扇头蜱。5只产卵后的雌蜱和相应蜱所产的全部卵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PCR扩增,有1只蜱和其产的卵样品阳性,蜱携带率为20%;雌蜱及其卵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测序结果完全一致;Blast分析与Gen Bank数据库中Rickettsia raoultii 16S 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且高相似性前五基因序列为4个Rickettsia raoultii和1个Rickettsia sp.,其中包括来自新疆2011年的亚洲璃眼蜱和草原革蜱的立克次体;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序列提交Gen Bank数据库获得登录号为MG744513,与来自于Gen Bank数据库的37个24种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序列的进化树显示,研究获得的立克次体16S r RNA基因序列与Rickettsia raoultii进化关系最近,聚在同一个小分支,与其他15种立克次体同属于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确定了本研究图兰扇头蜱及其卵均携带斑点热群立克次体R.raoultii。【结论】首次发现图兰扇头蜱及其卵携带R.raoultii。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海钰   张雪玲   麻林坤   马平平   李容   吴雅丽   邓园萍   刘国华  
为了确定牛体表寄生硬蜱的种类及其携带无形体的状况,从河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广东和广西采集牛体表寄生硬蜱572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硬蜱进行种类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硬蜱体中无形体感染情况。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572只牛硬蜱均为微小扇头蜱,且存在A、B、C等3个分支。基于无形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微小扇头蜱携带无形体,其阳性率为38.8%(222/572),其中边缘无形体、山羊无形体、扁平无形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别为23.6%(135/572)、7.3%(15/572)、5.3%(42/572)、2.6%(30/572),仅在湖南的牛蜱中发现存在无形体混合感染情况。微小扇头蜱C分支的发现尚属首次,且以边缘无形体感染率最高。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潘海钰   张雪玲   麻林坤   马平平   李容   吴雅丽   邓园萍   刘国华  
为了确定牛体表寄生硬蜱的种类及其携带无形体的状况,从河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广东和广西采集牛体表寄生硬蜱572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硬蜱进行种类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硬蜱体中无形体感染情况。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572只牛硬蜱均为微小扇头蜱,且存在A、B、C等3个分支。基于无形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微小扇头蜱携带无形体,其阳性率为38.8%(222/572),其中边缘无形体、山羊无形体、扁平无形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别为23.6%(135/572)、7.3%(15/572)、5.3%(42/572)、2.6%(30/572),仅在湖南的牛蜱中发现存在无形体混合感染情况。微小扇头蜱C分支的发现尚属首次,且以边缘无形体感染率最高。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王娜  李赟  任伟成  蔡玉勇  王崇明  
为了解扇贝养殖海区浮游生物及大型海藻与急性病毒性坏死症病毒(AVNV)流行传播的关系,本研究于2008年和2009年从青岛沙子口和荣成桑沟湾2个养殖海区采集水样,离心收集浮游生物并随机采集大型海藻,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这些样品携带AVNV情况进行检测。结果显示,沙子口海区8月份的浮游生物样品中检测到AVNV,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的病毒数量为6.92×105拷贝;桑沟湾海区4月份的浮游生物样品也检测到AVNV,每升海水中浮游生物携带的病毒数量为1.26×103拷贝。从青岛沙子口海区随机采集的10种大型海藻中有7种[包括孔石莼(Uiva pertusa)、浒苔(Enterom...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蔡玉勇  任伟成  曲朋  贾志磊  王崇明  李赟  
为了解中小型浮游生物与扇贝急性病毒性坏死症(AVND)的流行传播关系,于2009年对青岛流清河与荣成桑沟湾2个不同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进行了采样调查,利用荧光定量PCR(Fluorescent quantitative PCR,FQ-PCR)技术对所采集样品携带急性病毒性坏死病毒(AVNV)的情况进行了定量检测。结果表明,2个扇贝养殖海区的浮游生物样品均检测到AVNV,而且不同粒径的浮游生物携带AVNV载量有差异(P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高佳  杨旭光  赵文军  朱水芳  高必达  
对表现叶片黄化的玉兰植株,利用植原体16SrRNA基因通用引物进行巢式PCR检测,得到1.4kb的特异片段,将此片段克隆后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及构建系统关系树.结果表明,该片段与16SrI组中的各植原体同源率均达到99%以上,而与其他组的植原体16SrDNA序列的同源率均低于97%,认为该植原体株系为翠菊黄化植原体组中的成员之一.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孔秋莲  叶军  岳玲  陈志军  包英姿  徐赟  郭卡  袁忠谊  戚文元  
桔小实蝇是直接危害果蔬生产并对出口贸易形成重要影响的有害生物群,口岸检疫对其鉴定依赖形态观察。本试验利用特异的嵌套式PCR引物对桔小实蝇rDNA基因片段进行扩增,达到快速、可靠鉴定出柑橘果实中微量桔小实蝇卵,通过进一步序列分析,确定该实蝇与近缘种的关系。本试验建立的分子鉴定体系,可应用于口岸桔小实蝇卵快速、准确检疫,并能确定样本的种属关系。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刘鑫   向阳   央金措   秦保亮   肖晨冬   潘瑶   袁东波   郝力力  
【目的】了解四川省炉霍县牦牛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及其斑点热群立克次体(Spotted fever group Rickettsia,SFGR)和无形体的感染情况。【方法】在炉霍县6个乡采集牦牛体表的蜱,经形态学初步鉴定后提取蜱基因组DNA,采用PCR技术分别扩增蜱ITS-2、SFGR OmpB和无形体16S rRNA基因部分片段,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比对及构建进化树,从而确定蜱的种类及其SFGR和无形体的感染情况。【结果】在820份蜱样本中,只包含青海血蜱(Haemaphysalis qinghaiensisus,29/820)和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791/820)。总共有408份蜱样本被检出SFGR,只检出了Candidatus Rickettsia longicornii 1种SFGR,总感染率为49.8%(408/820)。在本次调查的6个乡均检出SFGR,不同乡之间SFGR感染率的差异极显著(χ~(2) = 111.524,P = 0.000 < 0.01)。青海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SFGR感染率分别为44.8%(13/29)和49.9%(395/791),差异不显著(χ~(2) = 0.292,P = 0.589 > 0.5)。有5个乡检出了无形体,共检出了Anaplasma bovis、A. marginale、A. platys和A. phagocytophilum 4种无形体,总感染率为30.9%(253/820),不同乡之间蜱样本无形体感染率差异极显著(χ~(2) = 139.825,P = 0.000 < 0.01)。青海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无形体感染率分别为6.9%(2/29)和31.7%(251/791),差异极显著(χ~(2) = 8.087,P = 0.004 < 0.01)。SFGR与无形体混合感染率为18.8%(154/820)。【结论】炉霍县存在青海血蜱和微小扇头蜱,还携带SFGR和多种无形体,应做好当地蜱传斑点热群立克次体和无形体的防治工作。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新荣  朱孝伟  胡月清  黄焕华  孔祥超  贾文慧  
利用本研究筛选出的一对松材线虫特异性PCR引物(上游引物:5′-CTACGTGCTGTTGTTGAGTTGGC-3′,下游引物:5′-TGGTGCCTAACATTGCGCGA-3′),从松材线虫DNA中,扩增出一条长度403bp(基因库登陆号:DQ855275)的特异性DNA片段。该引物可以将松材线虫DNA与松墨天牛组织以及拟松材线虫、畸刺伞滑刃线虫、变异伞滑刃线虫、小角伞滑刃线虫、利昂伞滑刃线虫、湖南伞滑刃线虫、红松滑刃线虫、滑刃属线虫、斯坦纳长尾线虫、小茎线虫、剑尾齿杆双胃线虫和寄生小杆属线虫等12种线虫的DNA区分开来。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利用PCR技术直接从受感染的松墨天牛组织中检测出...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永清  曹孟籍  王雪峰  李中安  唐科志  周常勇  
【目的】探寻一种快速、简便、灵敏而可靠的检测植物组织和单头蚜虫中柑橘衰退病毒的方法。【方法】运用反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反转录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nested-PCR)、印记捕获反转录巢式多聚酶链式反应(print capture reverse transcription nested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T-nested-PCR...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商蓓  付洁  罗泽青  胡小平  杨家荣  
【目的】建立苹果黑星病菌(Venturia inaequalis(Cooke)Wint)的分子检测方法,以提高检测精确度,缩短检测时间。【方法】根据苹果黑星病菌与其他苹果病原真菌核糖体基因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间的差异,设计了1对特异性引物320A/320B,用于苹果黑星病菌的分子检测,对特异性引物扩增条件进行了优化,并验证和检验了引物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结果】特异性引物的扩增条带约为320bp,优化的反应体系为:2μL MgCl2(25mmol/L),2.5μL 10×buffer,3μL dNTP(2.5mmol/L),1.2 μL...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长卿  康振生  王晓杰  黄丽丽  左豫虎  
利用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transcribedspacer,ITS)序列通用引物ITS1/ITS4分别获得了大豆疫霉(Phytophthorasojae)和辣椒疫霉(P.capsici)的ITS序列,通过获得序列设计了大豆疫霉的特异性引物PS1和PS2,并建立了分子检测方法。该方法对大豆疫霉(P.sojae)菌丝体和土壤中卵孢子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10-5ng/μL和每克土壤0.05个卵孢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立安  张文利  王源超  王良华  郑小波  
根据大豆疫霉及其近缘卵菌ITS序列差异设计了一对寡聚核苷酸引物 ,用于对包括大豆疫霉在内的 2 0种真菌的PCR检测。结果表明 :在优化的反应体系及扩增条件下 ,该对引物只在大豆疫霉为模板的扩增体系中具有一 330bp的扩增产物 ,表现出强特异性。利用该特异引物可稳定地从含有大豆疫霉游动孢子或卵孢子的土壤及其发病组织中检测出病原菌。该检测方法对大豆疫霉游动孢子和卵孢子的检测理论精度可达 0 5个孢子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林艾光  孙宝元  矢田贞美  
在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多次将其按大小分级。传统方法采用筛子和分级机筛分,会使扇贝受到振动、碰撞。振动影响扇贝生长发育,碰撞使扇贝边缘受到损伤,贝壳碎裂外套膜裸露在壳外,造成病贝、死贝,且机械筛分分级精度低,人工筛分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本文研究一种新的方法,利用机器视觉检测扇贝大小。通过摄像头获取扇贝图像、计算机对输入的图像进行预处理、图像分割、膨胀腐蚀,提取扇贝的面积等特征值,建立扇贝的几何模型、数学模型,确定面积与壳长的关系,进一步识别扇贝的大小。试验表明,该方法检测速度快,正确率高,能够满足虾夷扇贝分级要求。摄像头与扇贝不接触,可以...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周驰  李纯厚  
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是指生物体内的一些对外界环境变化敏感并能产生一些可检测变化的大分子物质,这些大分子物质能够反映环境变化对生物体的影响。随着社会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将生物大分子标记物的检测应用到环境监测中已经成为一种趋势。生物大分子标记物检测由于其测定指标全面、准确、系统且具有特异性等优点,近十几年来作为污染物暴露和毒性效应的早期预警工具已被广泛应用于环境评价中。本文对一些主要的生物大分子标记物及其检测技术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状况及应用前景进行综述,旨在为生物大分子标记技术在环境检测实际操作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