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91)
2023(11292)
2022(10078)
2021(9608)
2020(8026)
2019(18480)
2018(18819)
2017(36434)
2016(20043)
2015(22705)
2014(22808)
2013(22735)
2012(20819)
2011(18832)
2010(18758)
2009(17173)
2008(16568)
2007(14697)
2006(13029)
2005(11221)
作者
(58807)
(49427)
(48819)
(46451)
(30949)
(23823)
(22106)
(19783)
(18648)
(17477)
(16693)
(16477)
(15531)
(15338)
(15166)
(15032)
(14859)
(14437)
(14047)
(13690)
(12493)
(12145)
(12010)
(11322)
(11210)
(11177)
(10878)
(10870)
(10137)
(9887)
学科
(80732)
经济(80644)
(60976)
管理(51258)
(47438)
(39604)
企业(39604)
方法(35228)
农业(31449)
数学(30775)
数学方法(30459)
业经(21393)
中国(19860)
地方(17443)
(17301)
(17268)
(14991)
贸易(14986)
(14936)
(14558)
技术(12553)
理论(12245)
(12113)
环境(11934)
(11682)
(11554)
(10957)
银行(10910)
教育(10821)
农业经济(10780)
机构
学院(284821)
大学(282017)
管理(114924)
(110705)
经济(108213)
理学(100681)
理学院(99599)
管理学(97860)
管理学院(97387)
研究(95640)
中国(70485)
(69355)
科学(62214)
(59701)
农业(53591)
业大(52459)
(49454)
(45989)
研究所(45421)
中心(43962)
(41168)
(37488)
财经(37375)
北京(37225)
师范(37172)
(34159)
(33638)
农业大学(33540)
(33402)
经济管理(32323)
基金
项目(199630)
科学(154981)
研究(146294)
基金(142595)
(125141)
国家(123987)
科学基金(104928)
社会(89718)
社会科(84406)
社会科学(84379)
(79745)
基金项目(77181)
自然(69034)
自然科(67349)
自然科学(67332)
(66294)
自然科学基金(66129)
教育(65291)
编号(61877)
资助(57885)
成果(49493)
重点(44154)
(43721)
(43570)
(41390)
课题(41332)
创新(38452)
科研(38110)
(37194)
计划(36471)
期刊
(124882)
经济(124882)
研究(78891)
(71218)
中国(53758)
学报(49986)
农业(48709)
科学(45177)
大学(37498)
管理(36872)
学学(35605)
(31421)
教育(30157)
业经(26446)
(24112)
金融(24112)
技术(23567)
(23019)
问题(17531)
财经(16796)
经济研究(16779)
(15996)
科技(15180)
图书(15044)
业大(14886)
农业经济(14376)
(14097)
农村(13940)
(13940)
理论(13906)
共检索到4087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亮  李艳  刘志刚  王建江  
为了探讨加工番茄自交系产量与主要性状之间的关系,为新疆加工番茄杂交新品种选育提供理论依据。以近20年间选育或引进改良的170个加工番茄自交系为试验材料,分别研究自交系产量与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主茎花序数、主茎花朵数、果形指数和果肉厚等20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自交系产量与株高、单株结果数、单株产量、主茎花朵数、亩株数、前期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分枝数、单果重、果形指数、果肉厚、心室数呈负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与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对自交系产量贡献较大的因子依次是前期产量>单株产量>亩株数>株高,得出产量回归方程为Y=-8.078...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和凤美  朱芮  朱永平  覃鹏  
为了研究影响超甜玉米鲜穗产量和主要农艺性状间的主次关系。对20个超甜玉米自交系的11个农艺性状与鲜穗产量进行相关及通径分析。相关分析表明,鲜穗产量与穗长、行粒数、穗粗、百粒质量、穗行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出籽率呈显著正相关,与秃尖长呈极显著负相关。进一步进行通径分析表明,各性状对鲜穗产量的相对重要性依次为穗长、穗行数、百粒质量、穗粗、行粒数、出籽率和秃尖长。因此,增加穗长、穗行数,提高百粒质量和出籽率,并兼顾其他性状是提高超甜玉米自交系鲜穗产量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韩泽群  姜波  
【目的】确定加工番茄品种多性状评价指标,建立加工番茄农艺性状的综合评价体系,为鉴定、筛选其优良种质资源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通过2012年新疆某试验田的22种(系)加工番茄的品比试验,分析、测定22个加工番茄品种(系)的单果重(FW)、平均产量(AY)、番茄红素(L)、可溶性固形物(TSS)、总酸(TA)、总糖(TS)、糖酸比(SAR)、病毒病抗性(VDR)、纵径(VD)、横径(TD)、果形指数(FSI)、色差(CR)、单果耐压力(SFRP)、平均株距宽(ASW)、平均株高(APH)、平均分枝数(ANB)、生育期(GP)17项农艺性状,并联合使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PCA-CA)经Matla...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史宏  
针对山西省干旱少雨气候特点、大豆产量突破比较困难的现状,通过滚动筛选,对18份产量突出的不同生态类型大豆种质进行产量相关性状研究,以期为高产、超高产育种提供理论依据。对参试材料采用聚类分析,划分生态类型;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相关性对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OD=5.54处将其分为4类:第1类为多分枝结荚类型;第2类为中等分枝结荚类型;第3类为披针叶少分枝结荚类型;第4类为椭圆叶少分枝结荚类型。不同生态类型大豆种质产量与分枝数和三粒荚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单株质量、二粒荚数、荚粒质量、粒质量和茎秆质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东明  艾辛  王佩芝  全妙华  
为了探明四棱豆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和品种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对11个四棱豆品种的22个主要农艺性状进行了相关性、主成分和系统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鲜豆荚总产量与主蔓长、主蔓节位数、单株分枝数、豆荚长、单荚重、单株鲜豆荚重有极显著的相关性;四棱豆块根的总产量与单株块根数、单株块根重有显著的相关性.3个主成分对变异的贡献率达86.22%.11个四棱豆品种可以归纳为3大类,蔓生品种和矮生品种的亲缘关系较远.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冯辉  王五宏  徐娜  鲁博  张婷  陈红波  
【目的】通过对串番茄主要株型性状的遗传分析,探索叶片角度的遗传规律,为选育株型紧凑的串番茄品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筛选出的串番茄自交系进行多代杂交回交,应用主基因+多基因6个世代联合分离分析方法,分析叶片夹角、株幅、披垂值的遗传模型。【结果】串番茄的叶片夹角、株幅的遗传受1对加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基因(D-2)控制,叶片夹角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为6.51,多基因加性效应为15.01,势能比值为0.914,显性度为0,主基因遗传率在B1、B2及F2群体中分别为45.61%、37.29%及47.71%;株幅的主基因加性效应为3.08,多基因的加性效应为3.58,显性效应为-1.59,势能比为...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谢振江  李明顺  李新海  张世煌  张宝石  
采用裂区试验设计,密度为主区,自交系为副区,材料均为华北地区近40年34个骨干玉米自交系,用逐步回归、通径分析和偏向关等方法分析了其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对自交系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总穗数>穗粒数>千粒重;农艺性状对单株产量的影响顺序为株粒数>空秆率>行粒数>千粒重>叶向值>秃尖度>穗位>生育期>ASI>倒伏率。只有通过提高单株粒数,才能加大密度提高单位面积的粒数。同时通过保持穗位、生育期在适当水平,强化耐密性的选择,选择千粒重高、雌雄协调、株型上举耐密且抗倒能力强的自交系,才能最终提高玉米自交系的产量。因此,提高株粒数是提高玉米自交系产量的最重要因素。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郭菊卉  石桃雄  黄凯丰  陈庆富  
为给荞麦新品种的选育提供理论依据,将普通荞麦重组自交系栽培于植物生长室内设计随机试验,研究其总分枝数、株高、单株产量、种子结实率、种子千粒重、花直径、种子长度和种子宽度等8个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并将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进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8个农艺性状中,单株产量具有最大的变异度,达到了87.1%;株高与分枝数和单株产量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单株产量与结实率、千粒重和种子长度、种子长度与种子宽度存在极显著的正相关;结实率、种子长度、种子宽度、千粒重和总分枝数是影响单株产量的主要因素,且结实率对单株产量的直接贡献效应最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邹成林  谭华  黄开健  黄爱花  翟瑞宁  莫润秀  韦新兴  杨萌  吕巨智  黄艳芬  
【目的】分析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玉米自交系和广西玉米自交系主要农艺性状的配合力[一般配合力(GCA)和特殊配合力(SCA)]和遗传效应,为广西合理利用热带玉米种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以4个广西骨干玉米自交系SP221、先21A、桂39722和桂兆18421为测验种,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对24个热带玉米自交系(12个CIMMYT引进系和12个广西自选系)的10个农艺性状(株高、穗长、穗粗、穗行数、穗位高、行粒数、秃尖、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进行配合力测定和遗传效应分析,评价各自交系的利用潜力。【结果】在24个热带玉米自交系中,DTMA-191和QP103各农艺性状的GCA表现优良,杂交组合中SP221×D13032、先21A×CML460和先21A×D11231株高、穗长、穗粗、穗位高、行粒数、秃尖、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的SCA表现优良。与12个CIMMYT玉米自交系各农艺性状的平均GCA相比,12个广西玉米自交系的秃尖表现较差,穗位高和百粒重表现较好。在所配制组合各农艺性状的SCA中,广西玉米自交系对提高单株产量和抑制秃尖具有明显优势,CIMMYT玉米自交系在降低穗位高和提高百粒重方面表现较好。遗传力分析结果表明,28个玉米自交系穗位高和秃尖的狭义遗传力分别为54.01%和52.46%,其他农艺性状的狭义遗传力均小于50.00%。【结论】玉米自交系DTMA-191和QP103各主要农艺性状综合表现优良,可作为重点利用自交系;杂交组合SP221×D13032、先21A×CML460和先21A×D11231的多数性状综合表现较好,可用于开展玉米品种区域试验。在育种实践中,提高单株产量和改良秃尖应侧重利用广西玉米自交系,降低穗位高和提高百粒重应侧重利用CIMMYT玉米自交系。在热带玉米育种过程中穗位高和秃尖应进行早代选择,株高、穗长、穗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籽率和单株产量应进行晚代选择。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郭富常  尹立荣  李晓东  但汉斌  屈鸿钧  
采用多效农艺营养纸膜覆盖栽培番茄、黄瓜,对其生育与开花结实,土壤养分含量及微生物含量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营养纸膜覆盖的比地膜覆盖的土壤有机质含量增加,植株的T/R值降低,促进了植株的生长和开花结实,而且土壤中的病原菌也得到很好的控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杨禹伟  陈华  姜波  左惠文  
为解决加工番茄品质评价方法中主观性强、评价标准较为单一和结果不直观等问题,采用熵值赋权的DTOPSIS法对加工番茄品质的多性状评价体系进行研究。以新疆北坡某种植基地番茄样本数据为例,对加工番茄品质的多个典型性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本研究利用熵权赋值的方法,避免了评价的主观性和对传统经验的依赖性;2)DTOPSIS法综合考量了多个加工番茄品质性状,避免了评价标准的单一性;3)可根据产品的定制需求,设置正向、固定、负向指标要求,有效地对品种适合度进行排序,得到直观的量化评价结果;4)对比熵值赋权的灰色关联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邓欣  邱财生  陈信波  龙松华  郭媛  郝冬梅  王玉富  
本研究通过对来自38个国家和地区的535份亚麻种质的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亚麻的生长特点,确定构成亚麻种子产量和纤维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表明:亚麻的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3.90%~64.58%,平均变异系数为26.66%,平均遗传多样性指数为1.85。亚麻的种子产量与分枝数、分枝习性、单株茎重、蒴果数、茎粗、干茎制成率、分茎数、全生育日数、千粒重正相关,与工艺长度、出麻率及开花日数呈负相关,种子产量的主要决定因子依次为分枝数、开花日数、分枝习性。亚麻的纤维产量与出麻率、株高、工艺长度、干茎制成率呈正相关,与抗倒性、全生育日数、蒴果数、分枝数成负相关,纤维产...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李秀  徐坤  巩彪  曹逼力  王忠宾  
【目的】研究分析生姜植株农艺性状变异特征,确定构成生姜产量的主要因子,为生姜种质评价与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对生姜农艺性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主成分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合生姜生长发育特点,运用统筹分析,明确生姜产量形成的主要决定因子。【结果】生姜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系数达11.4%—51.3%,且植株茎粗(0.7934)、茎鲜重(0.7302)、株高(0.6024)、叶鲜重(0.5847)和根鲜重(0.5039)均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根茎干物质含量(-0.6155)、分枝数(-0.3680)与产量呈(极)显著负相关;株高、茎粗、根鲜重、茎鲜重、根茎干物质含量是高产型品种形态决定...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永政  巩振辉  梁燕  
以5个樱桃番茄自交系为材料,按Griffing完全双列杂交第一种设计方法,对其7个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效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各性状的一般配合力方差和特殊配合力方差均达到了显著或极显著水平;可溶性总糖、可滴定酸、糖酸比、维生素C、番茄红素、可溶性固形物等性状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β-胡萝卜素由非加性基因控制;番茄红素的广义和狭义遗传力最高,分别为84.23%和67.76%;Q03是选配高品质组合的理想亲本,Q01×Q03是品质较好的组合。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大刚   于国宜   杨勇   李杰坤   王峰   周林   黄志平  
为了明确大豆症青对大豆产量的具体影响,针对导致大豆症青的主要危害因子,设置不同的处理,筛选鉴定65份大豆品种(系)的抗性,分析不同大豆症青危害因子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大豆品种(系)对大豆症青危害因子的抗性程度具有差异,T2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系)数最少,有53份,占总数的81.54%;T4处理的症青敏感品种数最多,有58份,占总数的89.23%。T4和T5复合危害因子处理的平均症青率较对照增加的幅度(263.87%~281.57%)比单个危害因子的幅度大(117.82%~151.58%)。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与对照相比,7个主要农艺性状中,主茎节数的5个处理变化幅度均最小,平均降幅为7.71%,单株症青荚数的变化幅度均最大,平均增幅为83.52%;从损失率来看,3个产量相关性状中,百粒质量的5个处理与对照相比,其损失率均最小,平均损失率为8.70%,单株粒质量的5个处理损失率均最大,平均损失率为52.51%。综上,研究明确了大豆症青不同危害因子的处理对大豆产量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是显著的,其中对单株粒质量的影响最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