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784)
- 2023(16386)
- 2022(13712)
- 2021(12645)
- 2020(10432)
- 2019(23526)
- 2018(23417)
- 2017(45107)
- 2016(24589)
- 2015(27467)
- 2014(27159)
- 2013(27097)
- 2012(24718)
- 2011(22048)
- 2010(21980)
- 2009(20136)
- 2008(19737)
- 2007(17639)
- 2006(15691)
- 2005(13666)
- 学科
- 济(100841)
- 经济(100721)
- 业(98017)
- 管理(80368)
- 企(79950)
- 企业(79950)
- 农(48464)
- 方法(43557)
- 数学(34399)
- 数学方法(34055)
- 业经(33343)
- 农业(32386)
- 财(29265)
- 中国(24713)
- 务(21211)
- 财务(21151)
- 财务管理(21129)
- 学(20973)
- 企业财务(20014)
- 制(19894)
- 技术(19728)
- 地方(19339)
- 和(18995)
- 环境(18392)
- 理论(17709)
- 划(17649)
- 贸(17313)
- 贸易(17304)
- 易(16813)
- 策(16795)
- 机构
- 学院(352820)
- 大学(345802)
- 管理(144545)
- 济(140747)
- 经济(137887)
- 理学(125266)
- 理学院(124008)
- 管理学(122160)
- 管理学院(121550)
- 研究(113528)
- 中国(87245)
- 农(72776)
- 京(72606)
- 科学(72230)
- 财(62568)
- 业大(58619)
- 所(56865)
- 农业(55960)
- 江(52877)
- 中心(52719)
- 研究所(51904)
- 财经(50342)
- 经(45786)
- 北京(44845)
- 范(44063)
- 师范(43665)
- 州(42014)
- 院(41056)
- 经济学(40138)
- 经济管理(39585)
- 基金
- 项目(243293)
- 科学(192754)
- 研究(179367)
- 基金(177180)
- 家(154023)
- 国家(152598)
- 科学基金(132312)
- 社会(112925)
- 社会科(106640)
- 社会科学(106610)
- 省(97257)
- 基金项目(95319)
- 自然(86460)
- 自然科(84436)
- 自然科学(84421)
- 自然科学基金(82933)
- 划(80275)
- 教育(79697)
- 编号(74549)
- 资助(70114)
- 成果(58354)
- 重点(53974)
- 发(53497)
- 创(52712)
- 部(52680)
- 课题(49599)
- 创新(48605)
- 业(47527)
- 科研(46594)
- 国家社会(45867)
- 期刊
- 济(161550)
- 经济(161550)
- 研究(98400)
- 农(72709)
- 中国(64610)
- 学报(55899)
- 科学(53417)
- 管理(52935)
- 农业(49179)
- 财(47962)
- 大学(42663)
- 学学(40884)
- 教育(33422)
- 业经(33096)
- 技术(30595)
- 融(30233)
- 金融(30233)
- 业(25258)
- 财经(23542)
- 经济研究(22982)
- 问题(21547)
- 经(20069)
- 技术经济(18674)
- 版(18122)
- 科技(17898)
- 现代(17165)
- 资源(16340)
- 商业(16206)
- 理论(16082)
- 世界(15309)
共检索到51050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王彦
为了厘清新疆兵团农业碳排放的现状,找出新疆兵团农业实现碳达峰的路径,使用碳排放测算模型对新疆兵团的农业碳排放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基于经典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对新疆兵团农业碳达峰的路径展开研究。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新疆兵团的农业碳排放呈增长态势且区域分布不均衡,新疆兵团的农业碳排放将于2025年实现达峰。研究表明,为了实现新疆兵团农业的碳达峰,应继续实施“一控两减三基本”政策,不断推动大中型农机具的开发与应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冉锦成 苏洋 胡金凤 唐洪松 汪晶晶 崔盼
[目的]通过研究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预测和影响因素能真正为新疆低碳农业发展和减排路径选择作出科学的评判和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种植业活动、牲畜养殖、农田土壤、秸秆焚烧4个方面23类碳源,测算了新疆1995~2014年农业碳排放量,并从时间、结构和空间维度分析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对未来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同时,利用LMDI方法对新疆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新疆农业碳排量呈现"波动上升—持续上升"两阶段变化特征,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1 942.7万t增加到2014年3 921.3万t,增幅1 978.6万t,年均增长3.77%;各地(州,市)区域差异明显,喀什地区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高"型地区,阿勒泰等4地区属低碳排放量、高碳排放强度地区,乌鲁木齐等5地区属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双低"型地区,昌吉回族州等4地区属高碳排放量、低碳排放强度地区;若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保持原有增长率不变情况下,新疆农业碳排放不会在2050年内达到峰值,在基准情景和低碳情景下,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分别为2040年和2029年,碳排量分别为7 457.68万t和4 755.23万t;与1995年相比,效率因素、结构因素分别累计实现0.33亿t(97.47%)、0.008 6亿t(2.53%)的农业碳减排,经济因素是农业碳排放最主要的驱动因素,累计实现了0.41亿t的碳增加,人口因素为农业碳排放另一重要因素,累计实现了0.13亿t的碳增加。[结论]秸秆焚烧是导致新疆农业碳排放量增加的最主要碳源;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和碳排放结构空间差异明显;不同情景下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出现时间差异较大;经济因素是导致新疆农业碳排增加的主要驱动因素。据此,根据新疆实际合理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加快推进绿色农业现代化;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转变增长方式,走两型农业之路。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冉锦成 苏洋 胡金凤 唐洪松 汪晶晶 崔盼
[目的]通过研究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预测和影响因素能真正为新疆低碳农业发展和减排路径选择作出科学的评判和提供借鉴。[方法]文章基于种植业活动、牲畜养殖、农田土壤、秸秆焚烧4个方面23类碳源,测算了新疆19952014年农业碳排放量,并从时间、结构和空间维度分析其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构建STIRPAT模型,并运用情景分析法对未来新疆农业碳排放峰值进行相关预测;同时,利用LMDI方法对新疆农业碳排放影响因素进行分解。[结果]新疆农业碳排量呈现"波动上升—持续上升"两阶段变化特征,碳排放量由1995年的1 942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朋程 李伟娟
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下,石化产业碳减排和碳达峰是实现我国“30·60”目标的关键。本文以我国石化行业为研究对象,基于1991-2021年统计数据,通过分位数回归模型和VEC模型的脉冲响应和方差分解法,建立石化行业碳排放影响因素的经济计量模型,探讨石化行业碳达峰实现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技术水平、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抑制作用随着分位数增加在逐渐增强,投资规模、产出规模对二氧化碳排放的促进作用在逐渐增强;(2)长期来看,技术水平、能源结构、投资规模和产出规模与二氧化碳排放量有长期均衡关系,各因素随机扰动项受到冲击后,技术水平、能源结构的响应是负向的,投资规模和产出规模的响应是正向的;(3)除自身影响外,对二氧化碳排放的贡献由大到小依次为技术水平、产出规模、投资规模和能源结构,但随着滞后期增加总体上呈递增态势,贡献率从滞后第2期的4.6%增长到滞后第10期的14.04%。根据研究结果,提出我国石化行业碳达峰的主要实现路径:优化能源结构、发展低碳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和调整投资结构。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张秀青
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党和国家的发展全局出发,对粮食安全与食物供给、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了新定位极具现实意义。本文在学习二十大报告精神的基础上,阐述了“双碳”目标下发展我国农业稳产保供的科学内涵与作用机理。基于此,本文提出“双碳”目标下农业稳产保供的优化方向,生产环节降碳增汇,流通环节绿色高效,消费环节节粮减损,农业主体在降碳压力传导下绿色转型。此外,优化双碳目标下的农业稳产保供实施路径还需要在全流程监管、财税金融政策、碳汇补偿机制、国际交流等方面提供措施保障。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宝义
本文综合利用1993—2013年样本数据,在农业碳排放测算基础上,重点分析了中国农业碳排放的结构特征和时空差异。研究发现:中国农业碳排放量持续增加,农业化学制品尤其是化肥占据了排放量的重要份额;农业碳排放效率的经济指标和物理指标存在较大差别,在衡量农业发展问题上要综合衡量经济和生态效益指标。中国农业减排责任重大,不同地区必须结合现实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综合平衡农业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结构特征 时空差异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何艳秋 戴小文
低碳农业不仅是减缓气候变暖的重要手段,也是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经过程,研究农业碳排放的驱动因素对中国制定农业减排措施具有一定意义。而已有研究更注重农业碳排影响因素的显著性,未从影响因素本身出发考虑其在影响农业碳排时的时间差异和区域差异。本文将对应分析和面板模型结合,一方面从时间纬度分析了全国农业碳排放主导因素的阶段性特征,另一方面从空间纬度探讨了地区农业碳排主导因素的区域差异。得到了两方面结论:一是中国农业碳排放主导因素在时间纬度上有两个发展阶段,先由农业经济结构主导向农业机械化主导转变,再向农业经济发展水平主导转变;二是中国农业碳排主导因素在空间纬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农业经济发...
关键词:
农业碳排放 时空特征 对应分析 面板模型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婉玲 张金鑫 王红玲
文章测算了1997—2017年中国31个省份农业碳排放,并进行峰值分析、LMDI分解和EKC检验,结果发现:全国及中、西部农业碳排放的峰值均出现在2015年和2016年,且2015年也是东部农业碳排放的极大值点,佐证了2015年"减肥减药"行动的政策在减少农业碳排放中发挥积极效用;LMDI分解结果显示,对于全国及东部,生产效率、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村人口是3个减排因素,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是3个增排因素,但是对于中部和西部而言,农业生产效率和农村人口是2个减排因素,农业产业结构、产业结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城镇化是4个增排因素;EKC的检验结果表明,全国及东、中部之间农业碳排放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符合EKC理论。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邹芳睿 朱能 郭而郛 杜涛
全球气候变暖问题日益严峻,中国明确提出自身发展的“双碳”目标。对于区域建设来说,碳排放达峰路径研究工作十分必要。中新天津生态城作为两国合作的旗舰项目自成立之初即提出了自身碳排放总量约束指标,并在建设过程中持续探索区域碳排放路径的研究。依托生态城实际案例数据,将生态城碳排放拆分为建筑、产业、交通以及碳汇四个部分进行核算,并利用情景分析法得出碳达峰路径,为生态城后续的发展规划以及同类型区域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
碳排放 情景分析 区域 中新天津生态城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张钰玲
基于Tapio模型考察各省份碳排放脱钩情况,依据脱钩弹性系数、碳强度构建分类准则对各省份进行类型划分,进一步采用STIRPAT模型识别不同类型省域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探寻不同类型省域碳减排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北京、上海、浙江等类型Ⅰ省域,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是有效的减排途径;对于湖南、湖北、江西等类型Ⅱ省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云南和福建需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山西和新疆两省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是关键;宁夏和内蒙古减排空间较大,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强度。
关键词:
碳达峰 碳排放 脱钩 STIRPAT模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曹俊文 张钰玲
基于Tapio模型考察各省份碳排放脱钩情况,依据脱钩弹性系数、碳强度构建分类准则对各省份进行类型划分,进一步采用STIRPAT模型识别不同类型省域碳排放的驱动因素,探寻不同类型省域碳减排路径。实证结果表明,对于北京、上海、浙江等类型Ⅰ省域,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是有效的减排途径;对于湖南、湖北、江西等类型Ⅱ省域,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城镇化质量是减少碳排放的关键;云南和福建需重点优化产业结构;对于山西和新疆两省区,调整产业结构、优化能源结构是关键;宁夏和内蒙古减排空间较大,需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低碳经济、降低碳强度。
关键词:
碳达峰 碳排放 脱钩 STIRPAT模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张同斌 孙静
文章基于国际投入产出数据构建"国际贸易-碳排放"矩阵,将网络分析方法与全球向量自回归方法相结合,充分捕捉国家间的经济贸易及碳排放联系,合理描述了国际碳排放关系的网络特征。研究结论为:发达经济体的点入度较大,金砖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国家的点出度较高,发展中国家为发达国家承担了部分碳排放责任,这与国家间产品流动及其引发的碳转移方向一致,网络中心度的提升即国家间经济联系和生产环节增多会推动碳排放量增长。在中国碳排放波动的冲击来源中,除日本外的发达经济体和金砖国家经济增长对中国碳排放呈现倒"U"形的正向冲击效应,新兴经济体经济产出对中国碳排放具有"U"形的负向冲击效应,国际产业分工地位和出口贸易商品结构是导致代表性经济体经济增长对中国碳排放冲击效应差异的主要因素。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李豫新 杨卫华 殷朝华
本文对新疆兵团农业结构调整和优化进行了系统分析 ,找出了制约结构调整和优化的主观、客观因素。在此基础上 ,本文认为 ,兵团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是 ,近中期发展特色农业、节水农业 ,将来向精准农业、生态农业发展 ;调整优化的目标是 ,以市场为导向 ,以团场增效和职工增收为出发点 ,调整和优化农业内部结构 ;调整的重点应是 ,大力发展特色农业 ,加快发展畜牧业、林草业和农产品加工业 ,加大农产品的绿色化。
关键词:
兵团 农业结构 制约因素 调整 措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卢奕亨 田云 周丽丽
[目的]推动农业碳减排既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一环。[方法]基于三大类碳源测算2005—2020年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进一步分析其时空特征与动态演变趋势,理清地区差异;构建面板Tobit模型从经济和社会两个层面探讨其影响因素并通过相对重要性分析诠释不同因素的贡献程度。[结果]四川省农业碳排放量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其时间演变轨迹可大致归为“波动下降、持续上升、快速下降、回升”等四个阶段,农业碳排放强度逐年递减;各市州农业碳排放量呈现出明显的“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全省、川西地区、成都平原地区、川东地区农业碳排放强度均呈现递减态势,空间差异缩小,但各自存在一定区别;农业发展水平与农业碳排放呈“倒U型”关系,农业产业结构、产业集聚水平、城镇化水平、农地规模经营对农业碳排放均具有正向影响,机械化水平、农业财政支持则表现出负向影响;相较于经济层面,社会层面因素对农业碳排放的贡献程度更大,其中机械化水平、农业财政支持、农业产业结构和城镇化水平的贡献程度依次居于前四,其解释力合计达到了80.03%。[结论]研究四川省农业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并探究影响各市州农业碳排放变化的关键因素,相关结论能为四川省乃至全国农业碳减排规划和精准施策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付伟 胡乐祥 罗明灿 陈建成
[目的]农业生产活动产生的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主要组成部分,因此研究农业生产活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对推动农业低碳减排具有重要作用。[方法]基于2012-2021年西部地区12省、市、自治区的数据,从作物种植、牲畜养殖和农业物资投入3类碳源对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进行测算,再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测算出的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进行空间关联网络特征结果分析。[结果](1)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总量呈现上升-下降-上升趋势;(2)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整体特征相对稳定并且各省份间的空间相互作用不断增强;(3)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空间关联网络的中心由四川、西藏、青海和宁夏变为四川、西藏、青海和新疆。[结论]西部地区农业碳排放影响要素间的关联作用不断增强,得出提高农地利用效率、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可以有效降低农业碳排放,从而为西部地区进行碳减排策略制定提供参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