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354)
- 2023(11090)
- 2022(9108)
- 2021(8324)
- 2020(7010)
- 2019(15419)
- 2018(15345)
- 2017(29317)
- 2016(15997)
- 2015(17675)
- 2014(17396)
- 2013(17206)
- 2012(15466)
- 2011(13867)
- 2010(14363)
- 2009(13538)
- 2008(13706)
- 2007(12861)
- 2006(11558)
- 2005(10446)
- 学科
- 业(85474)
- 企(68758)
- 企业(68758)
- 济(67941)
- 经济(67855)
- 管理(59771)
- 农(45439)
- 农业(30270)
- 业经(28781)
- 方法(24360)
- 财(23213)
- 技术(18682)
- 务(17533)
- 财务(17502)
- 财务管理(17476)
- 中国(17005)
- 制(16773)
- 数学(16572)
- 企业财务(16465)
- 数学方法(16362)
- 策(14698)
- 理论(13633)
- 体(13140)
- 划(12727)
- 和(12422)
- 技术管理(12300)
- 地方(11847)
- 贸(11518)
- 贸易(11508)
- 土地(11478)
- 机构
- 学院(230169)
- 大学(217613)
- 济(96793)
- 经济(94866)
- 管理(94683)
- 理学(80482)
- 理学院(79802)
- 管理学(78779)
- 管理学院(78381)
- 研究(68434)
- 中国(58538)
- 农(52396)
- 京(45079)
- 财(44644)
- 科学(39941)
- 农业(39764)
- 江(38783)
- 业大(37468)
- 财经(34548)
- 所(34080)
- 中心(33550)
- 经(31053)
- 州(30290)
- 研究所(29987)
- 经济管理(27788)
- 北京(27503)
- 经济学(27180)
- 范(26237)
- 师范(26042)
- 省(25712)
- 基金
- 项目(143499)
- 科学(114305)
- 研究(110982)
- 基金(102736)
- 家(87444)
- 国家(86426)
- 科学基金(76191)
- 社会(71933)
- 社会科(67741)
- 社会科学(67720)
- 省(60286)
- 基金项目(54766)
- 教育(48696)
- 编号(47438)
- 划(46995)
- 自然(46969)
- 自然科(45882)
- 自然科学(45874)
- 自然科学基金(45107)
- 资助(39426)
- 成果(36500)
- 业(35727)
- 创(35135)
- 发(32729)
- 创新(32037)
- 课题(31438)
- 部(31095)
- 重点(31077)
- 制(30353)
- 农(29738)
- 期刊
- 济(122932)
- 经济(122932)
- 研究(64798)
- 农(56235)
- 中国(53337)
- 管理(38290)
- 财(38222)
- 农业(37682)
- 科学(31189)
- 学报(29472)
- 业经(28340)
- 大学(23842)
- 融(23828)
- 金融(23828)
- 技术(23409)
- 学学(22780)
- 教育(21953)
- 业(19933)
- 财经(16754)
- 经济研究(16356)
- 问题(16212)
- 经(14577)
- 农村(14474)
- 村(14474)
- 技术经济(14429)
- 农业经济(14038)
- 世界(12397)
- 版(12330)
- 现代(12299)
- 财会(12175)
共检索到3582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秀红 杨阳 张宏业 张红旗
通过分析2008年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利用状况,未来农林牧土地利用优化涉及的土地为原有的耕地、林地、草地与未利用地中的沙地和盐碱地;水域、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中的沼泽地为试图控制其面积不变的土地利用类型。为维持农业持续发展,在大农业结构优化中,草地和农田防护林的比例应逐渐扩大;在种植业优化中,以粮食作物的生产利润为目标函数,同时以保持粮食作物基本单产量和传统农作物基本播种面积比例为约束条件。在大农业结构优化中,较理想的农林牧比例大致为4∶1∶5。在种植业优化中,稻谷、小麦、玉米和豆类4种粮食作物的种植比约为:1∶4∶3∶2。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阳 张红旗
本文基于1985年、2000年和2008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对新疆伊犁新垦区土地利用格局时空变化进行了定量研究。结果显示:1985年~2008年间,耕地净增加4.99×104hm2,面积比由38%上升至57%;未利用地增长仅次于耕地,增长面积为1.07×104hm2,水域,林地,建设用地都呈增长趋势;草地为唯一减少的土地利用类型,缩减7.02×104hm2,面积比由49%缩减为36%。通过对土地利用变化格局的分析可以得出,农业开垦是新垦区土地利用方式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力因素,草地面积减少是其他土地类型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盐碱地增多和沼泽减少反映了该地区存在因农业开垦而导致的自然环境恶化现象。
关键词:
伊犁 新垦区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伟 张宏业 王秀红 张红旗 杨阳
本文运用GIS和遥感技术,分析了1985年~2008年间,新疆伊犁河谷新垦区的土地利用变化情况,并利用Costanza提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思路,分析了20多年来,新垦区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时间、空间和结构上的变化。结论如下:①1985年~2008年间,研究区耕地不断增加,但草地有退化为盐碱地或沙地的倾向;②研究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了6.19%。在新垦区今后的农业开发中,一方面,应考虑生物多样性保护和水源涵养功能,防止过度开发引起的草场沙化、湖泊与湿地萎缩、土壤侵蚀加重及农田土壤盐渍化等生态问题。另一方面,应通过种植结构的优化和调整,提升整个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③...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刘芳 张红旗
本文基于野外实测剖面数据,借助于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采样点尺度上土地利用和地形因子(海拔、坡度和坡向)对伊犁新垦区表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和全钾含量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①土地利用类型对表层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和全磷有显著性影响,而对全钾的影响不显著;②不同地形因子对表层土壤养分要素影响的显著性各异。4种养分含量与海拔呈极显著正相关,在500~600m梯度平均含量均最低,600~700m梯度波动范围均最大;有机质、全氮和全钾在高海拔梯度的平均含量高于低海拔的含量,全磷的平均含量随着海拔升高呈倒U型分布;③有机质和全氮与坡度呈显著正相关,3°以上的平均含量显著高于3°以下;在坡度<1.82°时...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赵建安 张英 刘芳
本文结合伊犁河流域土地开发自然条件和环境,对新疆伊犁河流域历史上,主要是清代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的规模、形式、结构等进行了分析和讨论,并对历史上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特征进行了总结,提出古代伊犁河流域农业土地资源的开发活动,在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屯垦戍边,保障"丝绸之路"繁荣的基本作用;同时,还起到了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农耕技术与文化的传播,民族交流与融合等多种功效。古代伊犁河流域的农业土地资源开发方式对当今伊犁河流域的土地资源开发模式和格局具有重要的借鉴及启示。这些借鉴及启示包括:①伊犁河流域历史上农业土地资源开发主要与屯垦戍边相关联,是一个边防与经济发展并举的重要举措;②古代以屯垦为主要方式的伊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旗 杨阳
应用3S技术对伊犁新垦区进行未开发农业土地资源限制性因素评价,结果表明:新垦区现有未开发农业土地29.05×104hm2,其中受到重度限制的土地占到未开发土地的55.86%,总体质量较差。新垦区未来农业土地利用方向应是农牧并举。南岸大渠灌区的主导限制因素为土层厚度和沟壑密度,可在土层薄、沟壑密度大地区发展多年生牧草和饲料,土地质量较好地区发展特早熟棉花、小麦、玉米和甜菜等;伊犁河北岸灌区限制因素主要为沙丘起伏程度、土壤质地和有机质,可适度发展葡萄、玉米、薰衣草、瓜果等,沙丘密布区要坚决退牧还林、灌、草;察布查尔县伊犁河灌区主要受地下水埋深、排水和盐碱限制,可适量发展水稻和苜蓿,防治土地盐渍化;...
关键词:
未开发农业土地 限制性因素 评价 3S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康蕾 张红旗
基于野外调查构建了伊犁新垦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在GIS支持下完成了研究区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伊犁新垦区超过70%的土地呈现出不同程度的荒漠化敏感性,其中以具有轻度敏感性的荒漠化土地为主,占到新垦区土地总面积的一半以上;中度敏感和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分别为14.31%和6.90%。从土地荒漠化敏感性的类型及空间分布来看,南岸大渠灌区的土地主要受水蚀荒漠化影响,近80%的土地具有荒漠化敏感性,高度敏感的荒漠化土地比重超过10%;伊犁河北岸灌区是新垦区内沙质荒漠化敏感性程度最高的区域,超过70%的土地受到荒漠化威胁;察布查尔县伊犁河灌区和团结灌区主要受土壤次生盐渍...
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 敏感性评价 伊犁新垦区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石瑞香 杨小唤 王立新
研究伊犁新垦区土壤养分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对于合理开发利用土壤资源、优化施肥、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实测土壤剖面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地统计学和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了伊犁新垦区土壤最上部两层养分的统计特征、空间分布和空间变异,并进行了克里格插值,得到了区域养分的分布图;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研究区土地开垦和利用中需注意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表土层和第二层的土层厚度平均为10.49cm和19.58cm。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机质含量平均为13.72g/kg和10.08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效氮含量平均为42.54mg/kg和33.98mg/kg,表土层和第二层的有...
关键词:
伊犁新垦区 土壤养分 空间变异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朱磊 罗格平 陈曦 许文强 冯异星 郑青华 王继燕 周德成 尹昌应
针对跨界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LUCC)信息十分有限,无法满足对环境变化评估需要的现状,本文以跨界流域——哈萨克斯坦境内伊犁河中下游为研究区,利用20世纪70年代的MSS、90年代的TM、2000年和2007年的ETM卫星遥感影像,采用目视解译与决策树相结合的分类方法,可较高精度提取研究区LUCC的时空信息,通过一套数理统计模型,定量分析了区域LUCC的过程和趋势。近40年来,高覆盖度林草地、中覆盖度林草地和耕地始终是伊犁河中下游地区所占比例最大的3种土地利用/覆被类型。整个研究时段内,耕地、水库坑塘和未利用地先增加后减少,其中耕地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但减少幅度逐渐减小,水库坑塘和未利用地面积总体趋于增加。高覆盖度林草地和河流呈现出持续减少的态势,而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加。中覆盖度林草地、湖泊和沼泽先增加后减少,总体呈现增加趋势。低覆盖度林草地经历了减少—增加—减少的变化过程,总体呈现减少趋势。耕地和林草地相互转换频繁,其中耕地与高覆盖度林草地之间的转换和高、中覆盖度林草地之间的转换为区域内最主要的四种变化类型。1970-2007年间,伊犁河中下游地区土地利用始终处于准平衡状态,但有向不平衡状态发展的趋势。20世纪70年代卡普恰盖水库的建立和90年代初期的政策变化改变了原有变化的随机性和平稳性,使区域内相关土地利用/覆被发生显著变化。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崔东 李卫红 朱成刚 杨玉海 孙国军
通过对伊犁河谷地区四种典型土地利用类型(耕地,草地,园地和林地)0~60cm土层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与理化性质(速效氮、磷、钾,蔗糖酶活性,脲酶活性,过氧化氢酶活性)进行测定并分析土壤有机碳与理化性质的剖面分布特征及内在联系。结果表明:有机碳含量、速效氮、磷、钾、蔗糖酶、脲酶和过氧化氢酶的含量都随着土壤深度增加而降低。其中草地的有机碳含量、耕地的速效氮含量、园地的速效钾、速效磷含量、林地的蔗糖酶、脲酶、过氧化氢酶活性都高于其余三种土地利用方式。耕地的有机碳含量与速效氮、速效钾、速效磷和蔗糖酶活性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园地的有机碳含量与速效氮、钾,脲酶和过氧化氢酶在0.01水平上显著相关,草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许尔琪 张红旗 许咏梅
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是调查评价土壤盐渍化程度的两种指标,进行两者关系的定量探讨是解决土壤盐渍化快速诊断问题的前提。本文以伊犁新垦区为例,采用传统的一次函数、二次函数和分段函数等对土壤含盐量和电导率关系进行回归拟合,同时应用土地利用类型、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等环境因子作为辅助数据对两者进行分区线性拟合,并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优劣。结果表明,随着全盐量的增加,土壤全盐量和电导率呈现一定的非线性关系,以土壤全盐量为阈值的分段函数拟合效果优于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其RMSE小于后两者;以土地利用类型作为辅助数据进行的分组拟合结果优于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的效果,也略优于分段函数的拟合精度。该方法在宏观尺度上为快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英 张红旗 倪东英
本文依据农业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的基本技术流程,基于.NET2005平台、C#语言和ArcGIS Engine 9.2组件,设计开发了具有统一用户界面和运行环境,包括数据预处理、土地适宜性评价、面积最优计算、空间配置和结果输出等五大功能模块的农业土地利用优化配置系统(ALUOA)。ALUOA系统的突出贡献是将土地适宜性评价、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和空间配置三大过程有机整合,实现了功能模块之间特别是GIS与优化模型间的有效联接。以伊犁新垦区为案例进行系统验证研究的结果表明:ALUOA操作界面简单,交互性良好,方便用户参与研究、决策过程;具有较强的空间、属性数据分析、决策推理和信息可视化能力。可为区域农业土...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马瀚青 杨小唤
土壤盐碱化是土地资源利用的主要障碍因子之一,利用遥感数据快速准确地提取盐碱地信息及其空间分布,可以为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新疆伊犁新垦区为研究区域,利用专家知识建立决策树,使用2008年8月的ETM数据,结合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提取不同程度的盐碱地信息。研究表明,利用基于知识的决策树方法,结合多源数据,能够有效提取盐碱地信息,并且分类结果准确,精度达到89.3%。新垦区盐碱地占全区面积的10%,主要分布在伊犁河南岸大灌区,各级盐碱地比例为:重盐碱地占1%、中盐碱地占17%、轻盐碱地占82%。
关键词:
干旱区 土壤盐碱化 遥感 ETM 决策树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吴俊范
上海地区由水乡到都市景观的演变过程,实际上就是城市空间扩展需求与河浜资源利用方式不断调适的过程。本文以土地利用方式的城市化转型为核心,从历史地理学与资源经济学的视角,阐释了近代上海城市地产业起步与发展过程中的"博弈"原则;通过解构河浜社会价值、利用方式等在地产业影响下发生演变的细节,力图探寻受益各方在经济利益和资源合理配置之间的最佳平衡点。本文结论是:完全私有化的产业经济模式是有局限的,传统制度在现代经济转型中具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邵华 石庆华 赵小敏 郭熙 卢志红
研究目的:研究江西省不同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的土壤有机碳含量。研究方法:实地土壤样品采集分析与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相结合、GIS空间插值与比较分析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研究结果:江西省农业土地利用方式和土壤类型不同,土壤有机碳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在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表层土壤有机碳含量一般为:菜地>稻田>有林地>旱地土壤>荒草地;从第一次土壤普查到2008年稻田土壤有机碳含量逐步提高,而且所有农业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有机碳含量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减少。研究结论:通过农业土地利用管理和土壤管理措施的调整,可以增加土壤有机碳的贮量,提高农田有机碳稳定性,减缓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土壤有机碳 农业土壤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