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335)
2023(10578)
2022(9219)
2021(8309)
2020(7035)
2019(16573)
2018(16324)
2017(31245)
2016(17191)
2015(19468)
2014(20073)
2013(20169)
2012(19232)
2011(17704)
2010(18077)
2009(16946)
2008(16930)
2007(15554)
2006(13790)
2005(12608)
作者
(53162)
(44668)
(44370)
(42243)
(28173)
(21658)
(20392)
(17519)
(16769)
(16110)
(15108)
(15029)
(14326)
(14174)
(13893)
(13850)
(13778)
(13171)
(13008)
(12831)
(11265)
(11171)
(10962)
(10326)
(10210)
(10139)
(10003)
(9895)
(9173)
(9020)
学科
(82580)
经济(82511)
管理(44318)
(44205)
方法(33287)
(33275)
企业(33275)
数学(28489)
数学方法(28181)
地方(24014)
中国(23796)
(23408)
业经(17682)
(16243)
农业(16074)
(16050)
(14599)
贸易(14589)
(14032)
(13337)
地方经济(12936)
(12886)
银行(12858)
环境(12737)
(12736)
金融(12734)
(12449)
(12398)
(12336)
理论(11558)
机构
学院(256919)
大学(254576)
(104473)
经济(102030)
管理(95331)
研究(92993)
理学(80453)
理学院(79426)
管理学(77972)
管理学院(77473)
中国(70264)
科学(59184)
(55963)
(49120)
(47813)
(47089)
研究所(44424)
中心(42423)
(41009)
业大(39023)
农业(37495)
(37326)
师范(36960)
财经(36521)
北京(36141)
(33214)
(32998)
(32792)
经济学(31001)
师范大学(29710)
基金
项目(163979)
科学(127288)
研究(119608)
基金(114819)
(100140)
国家(99259)
科学基金(83511)
社会(73882)
社会科(69957)
社会科学(69931)
(67095)
基金项目(61138)
(55910)
教育(54363)
自然(53166)
自然科(51833)
自然科学(51815)
自然科学基金(50830)
编号(49388)
资助(48088)
(41643)
成果(40265)
重点(37452)
课题(35532)
(35254)
(33361)
发展(33216)
(32646)
科研(31353)
创新(31296)
期刊
(123826)
经济(123826)
研究(75694)
中国(55803)
(44125)
学报(39881)
科学(37915)
(35554)
管理(33272)
农业(30077)
大学(29260)
教育(29144)
学学(27365)
(24478)
金融(24478)
技术(23730)
业经(21852)
经济研究(19076)
财经(17267)
问题(16684)
(16556)
(14863)
技术经济(13969)
统计(13272)
资源(13261)
商业(12990)
图书(12718)
(12684)
(12201)
(12171)
共检索到3979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新哲  熊黑钢  
运用层次分析、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评价体系,从时序角度通过协调综合发展指数和发展协调度分析了新疆交通和旅游系统的协调性。研究表明:20年来两系统综合发展指数不断提高,2000年综合发展指数为平均水平,两系统的综合发展指数分别为2.135和1.766,达到最高值。交通和旅游系统的协调度值在20年间增长超过40倍,反映出两系统之间的协调性不断加强。同时,交通和旅游系统时序变动具有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早期是极度失调,在经济快速发展、政策大力扶持和交通与旅游业相互支持等方面的共同作用下,转变为勉强协调。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陈晓  李悦铮  
城市交通和城市旅游之间互相拉动同时也互相限制,二者相互影响。实现二者高质量协调是实现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城市交通和旅游系统之间协调发展研究对二者共同发展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文章以大连市为例,首次通过模糊数学建立评价体系,探究两系统间发展模式及其演变关系,为妥善处理交通和旅游的发展关系提供借鉴性参考。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蔡刚  蔡平  
文章通过对全域旅游发展机制的理论分析,构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指数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测算我国各省区旅游产业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并进行聚类分析和回归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域范围内旅游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水平存在相互影响的协调关系,大部分省区协调具有很大提升空间,全域旅游有利于推进城镇旅游产业结构、空间格局和城镇化质量的整体提高。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洪开荣  浣晓旭  孙倩  
通过结合中部地区实际情况,构建中部地区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状况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系统协调发展度模型,定量测算了1999—2010年中部地区的协调发展度,依据测算结果对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状况进行整体区域的综合分析与六省之间的对比分析,并针对协调发展中所存在的制约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整体中部地区处于基本协调发展阶段,协调发展水平有待提升,六省之间的协调发展水平具有一定差异,形成明显的两大等级板块,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是中部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卓乘风  邓峰  
文章基于1995—2014年统计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演变规律及其动态特征。研究表明:交通与旅游业显著相关,存在耦合互动发展关系;两系统综合评价值演变过程为交通滞后→旅游业滞后→交通滞后→旅游业滞后,系统发展差异逐渐缩小;两系统耦合度演变过程为颉颃→磨合→高水平耦合阶段;两系统协调度从极度→严重→中度→轻度→濒临失调向勉强→初级→中度→良好→优质协调逐步演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白洋  艾麦提江·阿布都哈力克  卓乘风  邓峰  
文章基于1995—2014年统计数据,构建耦合协调度模型,探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交通与旅游业协调发展的演变规律及其动态特征。研究表明:交通与旅游业显著相关,存在耦合互动发展关系;两系统综合评价值演变过程为交通滞后→旅游业滞后→交通滞后→旅游业滞后,系统发展差异逐渐缩小;两系统耦合度演变过程为颉颃→磨合→高水平耦合阶段;两系统协调度从极度→严重→中度→轻度→濒临失调向勉强→初级→中度→良好→优质协调逐步演变。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娟  刘赛  
综合交通运输网络是缓解区域旅游经济粘性、实现旅游经济协同发展的重要支撑。在以引力模型为依托的旅游经济联系测度基础上,研究借助图论理论中邻接矩阵的概念构建模型,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基于铁路、公路、航空和水路客运的综合交通联系水平进行测度,并结合腾讯位置大数据,对2016年度29个节假日期间的游客空间对流水平进行分析对比。研究表明:长江中游城市群旅游经济联系和综合交通网络的空间极化效应和"俱乐部收敛"特征并存,局部呈现匀质化、网络化发展态势;旅游经济和交通网络整体协调水平不足,从全域至单个城市多数处于非协调状态;次中心、走廊和子群逐步发育,成为单中心向多中心旅游格局演变的关键。最后,提出重点发展集约化城际交通、发挥中心城市和交通枢纽城市的辐射功能、构建"快旅慢游"的旅游交通网络等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焦鹏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资源与环境数据,建立了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模型,对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协调系数波动较大;不同年份,不同系统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海南省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发展匹配受外界影响大,三系统间的协调系数较高,大部分均超过0.9,这可能与海南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特殊的产业结构以及生态环境基础有关。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马勇  李丽霞  任洁  
引入耦合协调模型,在建立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对2006—2015年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综合实证分析。最终结果显示,近十年来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交通状况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呈现稳步上升趋势,三者的综合发展水平指数呈现动态波动状态,前期神农架林区旅游经济发展处于相对滞后状态,中期尽管受到交通状况制约,旅游经济指数仍一度高于生态环境指数,旅游发展呈不可持续状态,后期随着生态环境指数和交通状况指数的大幅提高,旅游经济又呈现显著落后亟待提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邓椿  
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对2005—2015年山西省11个地级市旅游产业系统、城镇化系统以及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数进行测算。基于测算结果构建耦合协调度发展模型并选取3个时间截面利用GIS软件分析其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山西省各市3个系统指数以及综合评价指数均呈上升态势,但上升速率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耦合协调度最高的为太原市,最低的为忻州市。截面数据的分析表明,山西各地级市耦合协调度总体表现出失调衰退—中间过渡—协调提升的转化趋势。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周丽  
在构建旅游用地利用水平和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之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两者进行综合评价,并采用协调发展度计算模型,得出两者的协调发展度。对桂林市的研究表明:2001-2010年,该市建成区旅游用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程度呈现缓慢上升的趋势。旅游用地利用的研究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内外都比较少,研究力图为旅游用地的合理利用提供一个在理论上有指导意义,在方法上可参照实施的模板,并为旅游学术界提出一个新视角。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喜梅  
通过分析河南省生态旅游资源及贫困区空间分布特征,运用SWOT分析方法,对生态旅游与精准扶贫协调发展状况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生态旅游区和贫困地区具有地域重叠性与发展目标一致性的特点;拥有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生态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广的优势,也有政府、企业和公众等可持续发展意识总体较淡薄、外向度评价较低、旅游接待条件薄弱的劣势,具有政府大力支持、贫困区居民发展旅游热情高涨的机遇,还有外部资金介入导致旅游开发和旅游扶贫利益不对等、不合理的旅游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相矛盾的威胁。未来应通过深化完善管理机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翁钢民  李凌雁  
文章构建了我国旅游业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模型,并运用空间统计分析法探究各省份旅游业与生态环境协调性的空间关联效应,所用数据为我国31个省市区近六年的旅游业发展及生态环境数据,所用空间统计分析方法为全局和局部Moran指数检验及LISA显著性检验。结果显示:上海、江苏、安徽、江西、福建5省市属于"高—高"关联区域,是旅游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增长极,对整个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正向辐射效应;西部地区通过显著性检验的是新疆和甘肃两地,是"低—低"关联区域的集聚点,需要重点引导和扶持;中部地区则主要属于"高—低"或"低—高"关联模式,桥梁纽带作用凸显。根据以上分析,文章对我国旅游业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娜  胡静寅  
本文以海南省及其下辖行政区为研究对象,选取2011-2020年海南省全省医养业与国际旅游业、2015-2020年海南省辖县市医养业与国际旅游业的相关数据作为样本,利用熵值法、耦合协调度模型等方法,对研究样本的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程度及类型、耦合发展类型展开探究,得出如下结论:(1)2011-2020年海南省医养业与国际旅游业综合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2)海南省辖县市两产业耦合协调水平差异悬殊,耦合协调类型为失调衰退类的县市占比超过75%。最后为海南省辖县市有针对性的发展国际医疗康养旅游产业提供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