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011)
- 2023(4510)
- 2022(3471)
- 2021(3439)
- 2020(2592)
- 2019(5974)
- 2018(5991)
- 2017(9126)
- 2016(6306)
- 2015(6993)
- 2014(7101)
- 2013(5996)
- 2012(5409)
- 2011(5106)
- 2010(5268)
- 2009(4228)
- 2008(4101)
- 2007(3688)
- 2006(3431)
- 2005(3102)
- 学科
- 教育(18422)
- 济(11524)
- 经济(11517)
- 中国(10560)
- 管理(8690)
- 学(6976)
- 业(6826)
- 理论(6217)
- 教学(5765)
- 企(4952)
- 企业(4952)
- 发(4406)
- 农(4222)
- 方法(4183)
- 数学(3848)
- 发展(3835)
- 展(3713)
- 数学方法(3671)
- 财(3485)
- 研究(3331)
- 革(3231)
- 税(3166)
- 地方(3165)
- 改革(3153)
- 技术(3139)
- 高等(3123)
- 思想(3062)
- 税收(2948)
- 政治(2937)
- 收(2913)
- 机构
- 大学(77163)
- 学院(72663)
- 研究(30983)
- 教育(27397)
- 范(22344)
- 师范(22242)
- 科学(19955)
- 管理(18982)
- 师范大学(18676)
- 京(17957)
- 济(17743)
- 经济(16939)
- 理学(16233)
- 中国(16122)
- 理学院(15831)
- 所(15570)
- 管理学(15188)
- 管理学院(15028)
- 研究所(14466)
- 中心(13178)
- 技术(13102)
- 江(12603)
- 职业(12274)
- 北京(12265)
- 院(11593)
- 农(11060)
- 教育学(10277)
- 业大(10199)
- 州(9689)
- 研究院(9546)
- 基金
- 项目(49275)
- 研究(40821)
- 科学(40376)
- 基金(32412)
- 家(28825)
- 国家(28454)
- 教育(27714)
- 科学基金(23247)
- 社会(22432)
- 社会科(20954)
- 社会科学(20946)
- 省(20437)
- 划(20419)
- 编号(18999)
- 成果(17963)
- 课题(17152)
- 基金项目(16512)
- 自然(14767)
- 年(14561)
- 自然科(14414)
- 自然科学(14413)
- 自然科学基金(14152)
- 重点(13458)
- 规划(12464)
- 资助(12251)
- 部(12233)
- 发(12098)
- 性(11195)
- 项目编号(10897)
- 教育部(10776)
共检索到117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王路路 毛菊 桑国元
师资配置是动态的空间活动,也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的前提条件。本研究通过分析2011—2020年新疆城乡、地州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数据,发现新疆义务教育师资配置水平在不断提升,城乡义务教育教师学历与职称都得到显著提高,各地州初中生师比历年波动较小,呈现中部高、四周低的负相关态势;小学生师比有一定起伏,呈现南高北低的正相关态势。从空间理论看,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在外因空间上受到地区的政策、人口、经济影响,在交互空间中受到传统城镇化的城市虹吸效应、新型城镇化城乡统筹发展理念影响,在内因空间里受到师资再生产的空间秩序与内源发展导向的空间修复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师资配置应以空间外生为契机形成更加精准的师资支持机制,以空间共生为理念推动地区间优质师资有序流动,以空间内生为指向持续赋能师资洼地的空间生产。
关键词:
师资配置 义务教育 空间理论 新疆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振改
随着我国义务教育从初步均衡到基本均衡、再到优质均衡的有序推进,师资均衡作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不断地调适着其目标。作为连接政策目标与结果的桥梁,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工具随着不均衡问题的改变、目标的变化、效果的评估等不断调整着其优势选择,是多种特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总体上,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工具遵循着“创造性的渐进主义”,历经了三个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有其优势组合的工具选择以解决相应的师资不均衡问题。第一个阶段,以命令工具与能力建设工具为主初步确立政策工具体系,解决师资存量不均衡问题;第二个阶段,以命令工具与权威重组工具为主,攻坚师资增量不均衡问题;第三个阶段,以命令工具与报酬工具为主,巩固和提升城乡师资一体化发展的效果。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政策工具在演进中呈现系列鲜明的特征:政策“工具箱”中的命令工具强势主导;双向促进的工具组合策略;政策工具以权威和财政为支撑,且以能力建设工具贯穿始终;在坚守与创新的渐进式发展中,彰显政策工具选择的中国思路与中国方案。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李廷洲
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配置的均衡。我国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经过初步确立之后,逐步形成了政策体系,包括增量配置、存量调整、质量提升三个方面的核心规定。分别选取数量、质量指标,对义务教育师资城乡均衡配置政策进行评估发现,城乡教师数量差距改善微弱、结构差距依然明显,质量差距呈现恶化态势,政策执行失真问题严重。政策失真的根本原因在于义务教育管理体制机制的障碍以及由此导致的制度约束。完善政策亟须加强战略谋划,创新教师待遇保障体制,加大特殊地区教师岗位津补贴力度,科学修订城乡教师编制标准,优化制度环境。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师资城乡均衡配置 政策评估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张艳 刘彦伯 王雪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已成为当前我国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而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之一即为教师资源的均衡配置。对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配置应追求一种动态的均衡,这种动态均衡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环节,即教师任用时的首次配置、能力再提升的培训环节以及结构调整的流动环节。以辽宁为例,着重从教师的任用、培训与流动三方面分析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的动态配置情况,以及在配置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实现城乡义务教育教师资源动态均衡配置的对策,以期推动城乡义务教育可持续均衡发展的早日实现。
关键词:
义务教育 教师资源 动态均衡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关松林
现阶段,区域内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在数量和质量方面都不均衡,主要源于区域内经济发展不均衡、区域内城市农村教育发展不均衡以及教育经费投入机制缺乏科学性。应制定标准、完善制度,明确资金投入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重要前提,标准化学校建设是加快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关键环节,定向培养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有效途径,资源共享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长效机制,特殊政策是实现区域内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制度保证。
关键词:
教育政策 义务教育师资 区域均衡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沈雁
实现义务教育区域内基本均衡是我国义务教育发展的新目标。在当前教育资源总量短缺、结构失衡的大背景下,实现区域内教育资源的均衡有效配置,不仅需要理论研究,更需要实践探索。浙江省湖州市的现状和做法对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城乡师资 均衡配置 原因 对策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赖秀龙
政策工具是实现义务教育师资均衡配置的重要手段,它具有可选择性、动态性和合法性等三个重要特征,包括命令、激励、能力建设、权威重组以及劝告五种不同的类型。在选择政策工具时要使政策工具与政策目标相适切、与政策环境相适应,并注意政策工具之间的相互协调一致。
关键词:
义务教育师资 均衡配置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和山
在全面完成"普九"任务的基础上,追求教育公平,实现校际之间、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是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也是实施高水平义务教育的必由之路。2010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决定在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冯文全 夏茂林
教师资源均衡配置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环节。四川省城乡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存在许多问题:农村学校生师比呈两极分化,农村师资整体素质较低且专业结构失衡。其根源在于农村师资配置方式单一,教师经济地位低,生活工作条件差且缺乏激励机制。均衡城乡师资首先应提高农村教师职业竞争力,并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其次应加强教师交流和培训,促进存量师资的均衡配置与素质提高。最后应利用计划市场双重手段,调节增量师资的城乡配置。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均衡发展 资源配置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于洋 韩增林 彭飞 刘天宝
构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塞尔系数计算方法,从整体差异、地市间差异和地市内部差异研究2005—2012年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结果表明:1辽宁省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整体呈逐渐扩大的趋势,从办学条件、师资力量和资源配置方面考虑,地市间差异贡献率大于地市内,地市间发展不平衡是造成辽宁总体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的根本原因,办学条件差异是造成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的主要体现。2从时空演变分析看,辽宁省各地市间义务教育师资力量差异在8年间变化不大,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变化趋势一致,呈"N"型;辽宁省各地市内小学、初中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差异呈现出东南部和西部(丹东、本溪、鞍山、锦州、葫芦岛、朝阳...
关键词:
资源配置差异 义务教育 塞尔系数 辽宁省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徐文
义务教育是一种公共品 ,具有效用的不可分割性、消费的非对抗性和消费的排他性 ,同时还具有效益实现的长时性和发展性等特点。义务教育的产权界定是国有产权 ,应该采用国有产权的资源配置方式 ,由国家通过强制性税收等财政手段来提供。义务教育本身的特殊性以及国有产权资源配置的局限性 ,使得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还存在许多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是明晰义务教育的产权 ,明确国家 (或政府 )的权利及责任 ;建立完善的“代理人监督代理人”机制 ;开征专门的教育税 ,免除学杂费 ;发放义务教育学习凭证
关键词:
义务教育 公共品 国有产权 资源配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司晓宏
现阶段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与东部地区之间存在巨大差距。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可享受的优质资源极为有限和短缺。因此,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向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倾斜和流动,是推动当前西部农村义务教育向更高层的公平和均衡发展迈进的关键。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阮成武
义务教育作为一项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其资源配置逻辑与经济和社会发展多个方面政策有着复杂的相关性。我国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经由“本地逻辑”和“当地逻辑”向“属地逻辑”跃迁。教育资源配置的“属地逻辑”是实现义务教育资源配置政策的重要突破,体现常住人口规模作为义务教育资源配置依据的分配正义,流动儿童在常住地平等参与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的空间正义及获得平等对待和尊严的承认正义。这三者以分配正义为核心,空间正义为突破口,承认正义为内涵延伸,生成各具价值规定性又相互交会的复合性教育正义。其教育正义的复合性意蕴是新时代我国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变革在教育领域的必然反映。为此,需要通过教育主体责任和利益结构从微观、中观到宏观的系统性调整,形成更加具体有效的政策路径:依据县域常住人口规模及特点,加强县域义务教育资源配置城乡一体化;依据省域流动人口规模及特点,加强义务教育资源跨县区配置及省级统筹;依据跨省人口流动规模及空间分布,建立和完善基于常住人口规模配置义务教育资源的跨省调整机制。
关键词:
常住人口 义务教育 资源配置 教育正义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王俊 宗晓华
为了解江苏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师资的实际配置情况,课题组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一次调查研究。通过研究发现,义务教育阶段师资配置明显不足,初中和小学的心理健康与卫生保健人员最为缺乏,其次就是专任教师和教辅人员。建议为优化义务教育师资配置,对课时系数高的学科增加1倍数量的教师;配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方与校本课程专任教师;增加非教学人员的配置;学校行政人员的配置要达到基本比例并加强监督。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安雪慧
随着农村学校办学条件等的逐步完善,如何科学合理地配置义务教育教师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开始成为政府、社会和学校共同关注的议题。本文的分析表明,多年来我国城乡义务教育学校间的教师资源一直呈现出一种不均衡的配置状态,农村学校教师不仅数量短缺,而且质量结构也不够合理。这一状况受到多重因素的影响,既有劳动力市场规律的因素,也有教师管理制度的因素;既有教育系统外部的条件因素,也有教育政策本身的因素。为此,有必要制订针对性措施来引导城乡学校间教师资源的合理均衡配置,不断提高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如新聘任教师继续向农村学校倾斜、适当调整教师编制、多途径改善教师薪酬待遇、为农村教师提供更多的优质教...
关键词:
县域内 义务教育 教师配置 教师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