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882)
- 2023(4337)
- 2022(3747)
- 2021(3495)
- 2020(2902)
- 2019(6508)
- 2018(6612)
- 2017(11100)
- 2016(6529)
- 2015(7407)
- 2014(7765)
- 2013(7420)
- 2012(6849)
- 2011(6286)
- 2010(6294)
- 2009(5523)
- 2008(5594)
- 2007(5050)
- 2006(4434)
- 2005(4152)
- 学科
- 济(20865)
- 经济(20834)
- 管理(15096)
- 业(13658)
- 企(10905)
- 企业(10905)
- 地方(7433)
- 学(7349)
- 农(7154)
- 中国(6731)
- 方法(6297)
- 财(6036)
- 业经(5451)
- 制(5017)
- 理论(4924)
- 数学(4885)
- 农业(4817)
- 数学方法(4748)
- 税(4319)
- 教育(4208)
- 教学(4043)
- 税收(4013)
- 收(3972)
- 和(3823)
- 贸(3687)
- 贸易(3680)
- 务(3667)
- 地方经济(3658)
- 财务(3654)
- 银(3644)
- 机构
- 学院(87071)
- 大学(84626)
- 研究(32748)
- 济(27356)
- 管理(26991)
- 经济(26416)
- 中国(25190)
- 科学(23068)
- 理学(21937)
- 理学院(21506)
- 管理学(20798)
- 管理学院(20636)
- 京(19072)
- 所(18145)
- 农(16859)
- 研究所(16378)
- 江(16145)
- 中心(15151)
- 财(15071)
- 范(14357)
- 师范(14186)
- 业大(13533)
- 省(13289)
- 农业(13155)
- 州(13037)
- 院(12669)
- 技术(12448)
- 北京(12227)
- 师范大学(11261)
- 财经(10939)
- 基金
- 项目(55384)
- 科学(41603)
- 研究(40240)
- 基金(36889)
- 家(33684)
- 国家(33379)
- 科学基金(26927)
- 省(22729)
- 社会(21947)
- 社会科(20526)
- 社会科学(20520)
- 基金项目(19505)
- 划(19474)
- 教育(19136)
- 自然(18380)
- 编号(17894)
- 自然科(17892)
- 自然科学(17889)
- 自然科学基金(17559)
- 成果(15152)
- 资助(14982)
- 重点(13775)
- 课题(13551)
- 发(12544)
- 创(11102)
- 年(11062)
- 部(11030)
- 计划(10833)
- 科研(10815)
- 性(10747)
共检索到1449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萍 彭宽军 陈勇航 陈斌 崔彩霞 余其多 杨彬 范佳 高菲
云高不仅可以为飞机播云高度提供参考,还是研究云水资源和天气气候的重要参数。新疆山区的面积约占其总面积的40%,山区降水是其河川径流的主要来源,承载着新疆年平均总降水量的84.3%。但是山区云观测资料严重缺乏,给云的定量研究造成了很大困难。本文利用美国宇航局(NASA)卫星CloudSat的云廓线雷达(CPR)2007年1月-2008年12月的2B CLDCLASS资料,对比分析了阿尔泰山、天山和昆仑山的高、中、低云云顶和云底高度的季节和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三大山区中,高云、中云和低云的平均云顶和云底高度以昆仑山区为最高,天山山区次之,阿尔泰山区最低,且三大山区的高云云顶高度差别不是很大,但低...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齐麟 刘奇 尉钧博 丁于皓 邓淑梅
利用中分辨成像光谱仪(MODIS)和云廓线雷达(CPR)2008年全年的融合资料,针对具有多层结构的洋面暖云系统,研究了其全球尺度的空间分布和垂直结构特征.通过修正传统的基于云顶温度的暖云判据,发现洋面暖云单体大多分属于3种主导构型,包括单层暖云、双层半暖云和双层纯暖云.统计结果表明,单层暖云、双层半暖云和双层纯暖云3种构型的占比分别为77.14%, 19.15%和3.71%.在全球分布上,3种构型暖云的差异明显,尤其是分布密集区域迥然不同.在云顶高度、云底高度及云层厚度等结构参数上,双层半暖云的下层暖云单体与单层暖云单体的统计特征极为接近,显示了两类暖云单体在几何结构上的相似性.这表明双层半暖云中上层冷云的存在并未造成下层暖云结构上的变化,洋面上的双层半暖云系统中的上层云和下层云可能多源于独立的成云过程.双层纯暖云构型中上层暖云的结构特征明显异于单层暖云,下层暖云则与单层暖云较为接近,但其云顶高度和云层厚度相比单层暖云偏小.另外,该构型中的下层暖云越薄,上层暖云越能向更高更厚发展.一致表明双层纯暖云系统中上层暖云与下层暖云的发展有一定的制约关系,两层云在生消变化中具有潜在的物理联系.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窦军霞 张一平 赵双菊 宋清海
于西双版纳热带季节雨林观测了林内不同高度和全光照条件下不同波长太阳辐射.通过比较分析,探讨了热带季节雨林垂直方向上不同波长辐射的时空分布特征.雾凉季时昼间各辐射要素值均随高度的下降而递减,而干热季和雨季时,受光斑的影响,个别时刻出现了较低观测点的辐射值高于较高观测点的现象;各季节不同高度各测点的总辐射、红外辐射和可见光日总量值及其与全光照条件下的比值均随高度的降低而减小,且各测点比值均呈现红外辐射>总辐射>可见光的趋势;各测点的辐射值、辐射日总量值、日总量与全光照条件下的比值,以及红外辐射和可见光在总辐射中所占份额均随季节的变化而不同,且这些值在各季节间的大小顺序随测点高度的不同而变化.受林冠...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杨红 阎莉 王春峰 刘成秀
通过将2012年8月、12月在苏北黄海海域野外调查获得的声学多普勒流速剖面仪(ADCP)后向散射强度数据与悬沙浓度进行拟合,得知两者的相关系数在0.8以上,反演结果较理想。并结合同步观测的温度、盐度等水文要素资料,对该区域夏、冬季两季悬浮泥沙的垂直分布特征、形成原因及输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苏北近岸海域悬浮泥沙分布的典型性季节变化明显,冬季悬沙浓度普遍高于夏季。悬浮泥沙分布及输运受苏北沿岸水、黄海西部沿岸流、长江冲淡水、黄海暖流、黄海冷水团等影响,其中黄海西部沿岸流的季节变化为主要的影响因素。苏北沿岸水携带废黄河口的再悬浮泥沙和近岸悬沙向东南外海扩散,冬季的搬运量和扩散范围显著大于夏季。黄海暖...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晰 田大伦 项文化 雷丕峰
以杉木Cunninghamialanceolata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并以不同经营方式的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为对照,研究了杉木人工林不同层次土壤中有机碳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与土壤pH值、全氮、C/N比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下降,不同层次土壤有机碳质量分数的分异表现为:0~15cm土层(20 6g·kg-1)>15~30cm土层(17 1g·kg-1)>30~45cm土层(12 4g·kg-1)>45~60cm土层(9 8g·kg-1)>60~75cm土层(8 2g·kg-1),3种不同经营方式杉木人工林采伐迹地土壤中平均有机碳质量分数依大小顺序排列为:...
关键词:
杉木人工林 土壤有机碳 垂直分布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宇清 朱清科 齐实 张岩
林木活性根的分布特征在农林复合系统树种选择、最佳株行距的确定、调控措施的确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该文运用整株挖掘法对梯田生物埂几种灌木根系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多枝柽柳、杞柳、柠条的根系生物量和根长随深度均呈指数减少;根系消弱系数反映出的根系分布特点,与根系的实际分布情况相符,可以作为描述3种灌木根系垂直变化的参数.根据3种灌木的根系分布特点,研究建议,多枝柽柳和柠条可以作为梯田埂坎立地上栽植的农林复合树种,杞柳可栽植在水分条件较好的阴坡;3种灌木均应栽植在梯田埂坎虚土和原状土结合处;杞柳还应采取平茬和与秋粮作物配置的竞争调控措施.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罗勇 薛春泉 刘飞鹏 雷丕峰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生态环境日益突出,作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生物多样性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以广东省2012年森林资源连续清查1/8样地资料为数据源,对广东省森林群落优势科的垂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调查样地里共有899种植物,隶属于154科493属,其中禾本科(主要集中在草本层)为第一大科,包括45属;分布区类型以泛亚热带分布、世界分布和北温带到亚热带分布为主;从不同气候区森林群落垂直分布来看,中亚热带、南亚热带乔木层优势科分别以杉科和松科为主,灌木层、草本层均以蔷薇科和禾本科为主,北热带乔木层桃金娘科占绝对优势,灌木层优势科植被以马鞭草科和桃金娘科为主,...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旗 尚二萍 于竹筱
以往研究刻画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皆是对整个研究区地形特征进行统计,难以揭示土地利用垂直分布在局部的空间差异。本文以黔桂喀斯特山地为例,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地形分异指数—海拔(坡度)分异指数,刻画土地单元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高低(陡缓),以分析和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垂直分布特征的局地差异。结果表明:(1)应用传统方法分析发现,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在0~200m的低海拔比重较高,而林地和草地在各海拔范围皆有分布。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0~5o的平缓区域,而陡坡区域主要被林地和草地所占据;(2)应用地形分异指数发现,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指数多小于1,指数越小,趋于低洼和平缓区域分布的比重越大;林地和草地则多大于1,皆多趋于相对高海拔和陡坡分布;(3)耕地和建设用地的地形分异指数随着海拔自东南向西北升高而呈增加趋势,表明两类用地趋于相对高海拔、陡坡区域分布的比重在增加,平均海拔更高的县(市)向高海拔、陡坡区域进行土地资源开发的程度更大。因此,地形分异指数提供了一种可行的定量分析方法,既可支撑传统方法发现的规律,还可揭示土地利用垂直分布的局部相对差异。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永斌 郭鑫炜 魏亚伟 王茜 李吉 李志远 郑卓然
辽西北半干旱区作为我国三北防护林边界防护带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脆弱而敏感,但对于阻挡科尔沁沙地南缘扩大和在生态修复中起着重要作用;为明确其土壤养分、有机碳含量及其垂直分布特征,本研究在辽宁西北部的昌图县付家林场,分别选择当地典型的人工防护林——樟子松纯林、杨树纯林、樟子松-杨树混交林,并对其土壤中有机碳、全氮、全磷含量及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表层土壤(0~10cm)有机碳和全氮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86~9.04g·kg-1和0.35~0.78g·kg-1,均存在显著差异,且均以樟子松林最高,樟子松-杨树混交林最低;土壤全磷含量仅为1.14~4.50mg·kg-1,樟子松-杨树混交...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秋芬 陈碧鹃 曲克明 辛福言 李健 赵法箴 袁有宪
采用平板涂布法和MPN法测定了虾池底质下 0到 30cm深度范围内 3类主要细菌类群的垂直分布情况。结果表明 ,底泥中细菌主要集中于 0到 5cm的表层范围内 ,随深度增加 ,数量急剧减少 ,至 30cm深处所测到菌量已很少。底泥中的总菌量随养殖时间推移 ,逐渐增加 ,到养殖中后期 ,表层菌量增加至 10 6CFU/g ,表层以下 10~2 0cm的总异养菌量和硝酸盐还原菌数量也增加至 10 5CFU/ g以上。弧菌仍集中于表层。细菌的垂直分布主要受各层有机物和溶解氧含量的影响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石一茜 赵旭 俞锦辰 林军 韩星雨 刘臻 黄宏
为了解马鞍列岛人工鱼礁海域沉积物重金属形态组成及垂直分布特征,于2018年6月采集该海域附近柱状沉积物样品,通过测定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同时采用改进后沉积物重金属形态分析的连续提取法(European community bureau of reference, BCR)分析了7种重金属(Cd、Cu、Zn、Pb、Cr、As、Ni)各形态含量,并结合地累积指数法(Igeo)、相关性以及潜在生态危害指数等分析方法,探索了马鞍列岛海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垂直分布特征及其来源。结果显示,柱状沉积物粒度组成(D [3,2])以细粉砂粒为主;柱状沉积物重金属的含量总体上随深度呈锯齿状波动,在0.5 m和2.0 m时达到极值;7种重金属总量均可满足我国海洋沉积物质量I类标准;重金属Cd以次生相为主,可交换态及碳酸盐结合态(F1)、Fe/Mn氧化物结合态(F2)及有机物及硫化物结合态(F3)3种形态百分组成基本相当,其余6种重金属均以残渣态为主要赋存形态;7种重金属有效态垂直变化趋势具有周期性和一致性;以惰性元素Ni作为参比,综合3种分析方法进行来源识别,结果显示,柱状沉积物中的重金属Cu、Zn、Pb、Cr、As、Ni主要是自然沉积的结果,而Cd在个别深度存在污染累积,是否存在生态风险,还待进一步研究;后续可结合稳定同位素测年法,探索重金属含量及形态随年代的变化,进一步确定重金属污染的历史记录。研究表明,马鞍列岛附近海域重金属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小,污染程度较低,可较准确地反映该海域沉积物重金属的本底值。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红旗 尚二萍 于竹筱
以往研究刻画地形因子与土地利用的关系,皆是对整个研究区地形特征进行统计,难以揭示土地利用垂直分布在局部的空间差异。本文以黔桂喀斯特山地为例,通过GIS空间分析技术,构建地形分异指数—海拔(坡度)分异指数,刻画土地单元在一定范围内的相对高低(陡缓),以分析和揭示研究区土地利用垂直分布特征的局地差异。结果表明:(1)应用传统方法分析发现,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在0200m的低海拔比重较高,而林地和草地在各海拔范围皆有分布。耕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主要分布在05o的平缓区域,而陡坡区域主要被林地和草地所占据;(2)应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范士超 张海林 黄光辉 孙国峰 隋鹏
以海河低平原杨农复合系统为研究对象,针对4年树龄的杨树进行间伐(Intermediate cutting)处理,通过不同间伐模式下1年后土壤0~200 cm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测定,初步研究土壤养分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间伐模式下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具有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其中有机质和全氮自上而下呈现递减趋势,速效磷自上而下呈现U型变化趋势,速效钾自上而下呈现波动趋势。两种杨树间伐模式10 m×2 m和5 m×4 m,与常规(Traditional)5 m×2 m相比,土壤表层(0~20 cm)有机质、全氮、速效磷的含量无显著性差异,速效钾含量有显著性差异...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刘海晨 丁明月 江文华 陈勇航 张华 杜豪杰 李嘉栋 邱靖涵
采用2007~2011年冬季(12月~次年2月)CALIPSO星载激光雷达L1监测数据,通过分析532 nm总后向散射系数、体积退偏比和色比,对重庆地区冬季霾期间气溶胶光学和微物理特性的垂直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冬季霾期间,大气散射能力随高度减弱,在0~1 km高度最强;各高度层气溶胶粒子规则性与粒径大小的分布情况与全年总体分布情况基本相同,但变化趋势单调性更强,0~1 km高度层规则的、大颗粒气溶胶所占比例最大,3~4 km高度不规则的、小颗粒气溶胶所占比例最大;年际变化上,气溶胶散射强度逐年增强,其中2008~2010年变化较小,2011年明显增强;各年均以规则的、小颗粒气溶胶为主,2011年不规则气溶胶所占比例最大,而大颗粒气溶胶所占比例逐年增大。
关键词:
CALIPSO 气溶胶 霾 垂直分布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王会利 王绍能 宋贤冲 秦丽玲 唐林峰 叶建平 曹继钊 邓小军
通过分层采集水青冈林0~100 cm土壤剖面样品,测定不同土层有机碳含量,分析其垂直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分析探讨土壤容重、总孔隙度、机械组成等物理性质及土壤pH值、速效养分等化学性质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水青冈林地不同土层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变化范围分别为28.66~76.75 g/kg和5.52~10.77 kg/m2,且均表现出随土层深度的增加大致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其中0~20 cm土层有机碳总含量和有机碳密度最大,分别占据整个土壤剖面的33.82%和27.94%,具有明显的表聚性;水青冈林地土壤容重和总孔隙度的变化范围分别为0.71~1.05 g/cm3和54.58%~73.16%,0~20 cm土层其值与其他土层差异显著;水青冈林地各级粒径土壤颗粒含量从大到小的排列顺序为砂粒(53.51%)>粉粒(29.93%)>粘粒(16.56%),土壤质地为砂质壤土;水青冈林地不同土层土壤p H值的平均值为4.16,且土层之间变幅很小;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养分平均含量分别为309.48 mg/kg、1.61 mg/kg和40.81 mg/kg,其随土层深度的变化趋势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相似;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土壤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均与p H值、粘粒(
关键词:
水青冈 土壤有机碳 垂直分布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