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957)
2023(10920)
2022(8944)
2021(8048)
2020(6648)
2019(14500)
2018(13955)
2017(26619)
2016(13413)
2015(14697)
2014(14027)
2013(13821)
2012(12777)
2011(11897)
2010(12425)
2009(11942)
2008(10749)
2007(9694)
2006(8899)
2005(8180)
作者
(36900)
(30922)
(30639)
(29096)
(19551)
(14627)
(13706)
(11669)
(11586)
(10792)
(10655)
(10056)
(9847)
(9841)
(9703)
(9443)
(8960)
(8718)
(8657)
(8188)
(7710)
(7280)
(7229)
(7089)
(7055)
(6987)
(6623)
(6518)
(6089)
(6063)
学科
(76663)
经济(76618)
管理(46185)
(44955)
(36435)
企业(36435)
(25893)
金融(25893)
方法(23339)
中国(23233)
(23195)
银行(23186)
(22594)
地方(21637)
数学(20260)
数学方法(20159)
(20035)
业经(16563)
技术(16295)
(14217)
(13967)
环境(13776)
地方经济(13337)
(12984)
农业(12340)
(12092)
贸易(12079)
技术管理(12067)
(11731)
中国金融(11201)
机构
学院(194410)
大学(189508)
(98580)
经济(96938)
管理(75284)
研究(67668)
理学(64281)
理学院(63674)
管理学(62924)
管理学院(62572)
中国(58021)
(41767)
(38152)
科学(36152)
财经(33201)
(32462)
中心(32417)
经济学(32354)
(30023)
(29212)
研究所(29135)
经济学院(28884)
(27446)
财经大学(24542)
业大(24467)
北京(24297)
(24073)
(23771)
(22496)
师范(22338)
基金
项目(125257)
科学(101262)
研究(95356)
基金(92141)
(78718)
国家(78074)
科学基金(68629)
社会(65756)
社会科(62725)
社会科学(62711)
(50493)
基金项目(48300)
教育(41330)
自然(40585)
(40257)
自然科(39644)
自然科学(39639)
自然科学基金(38996)
资助(36271)
编号(36234)
(32589)
(29944)
创新(29538)
重点(28360)
国家社会(28168)
成果(27713)
(27234)
课题(25605)
发展(25455)
(25112)
期刊
(115655)
经济(115655)
研究(63720)
中国(39758)
(33154)
金融(33154)
管理(31615)
(31111)
(25921)
科学(23743)
学报(22247)
经济研究(19887)
大学(18241)
技术(18065)
业经(17858)
学学(17604)
财经(17600)
农业(17347)
教育(15599)
(15435)
问题(14161)
技术经济(13061)
世界(10840)
(10637)
科技(10258)
(9888)
(9781)
商业(9752)
国际(9657)
统计(9393)
共检索到307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张辉  黄运成  刘春彦  
本文通过分析宏观经济风险管理方法的发展,论述了宏观经济衍生交易的原理,探讨了宏观互换和宏观期权的模型与计算,并详细分析了美国经济衍生品市场,对创建我国的宏观经济衍生品市场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田晓军  
数量风险管理战略创新——金融工程关于宏观衍生产品的设计田晓军人们普遍认为,80年代是金融创新的鼎盛时期。但是现在一些著名的金融工程师们指出,从风险管理的角度来看,80年代的金融创新不过主要是基于价格风险(pricerisk)管理的创新,远期、期货、期...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周荣芳  荣艺华  叶可松  唐烈  
文章介绍了国际上主要的金融市场创新产品的概念和种类,并从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结构与流动性,及不同产品的业务需求等方面概括了这些创新产品在国内的发展特征。从金融基础和生态环境的成熟度看,建议以上海作为产品创新的试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拓展资产证券化市场,适时引入房地产信托基金,从而更好地以金融产品创新促进长三角地区金融市场协调发展,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锡俊  尹苑生  雷良海  
权证是期权的初级形式,已成为证券市场上继股票、企业债之后的第三大证券交易品种。文章在对权证系统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权证的价值组成,建立了权证定价模型和评价指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刘智  郑伟  
金融衍生产品作为一项重要的资金类产品,对商业银行的创新能力、风险控制能力和经营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我国银行未来适应竞争、创造利润的重要源泉。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陈雨明  刘素瑛  
随着2005年7月21日新的浮动汇率制度的实行,金融衍生产品需求不断增加。本文阐述了金融衍生产品的特点、发展现状,分析了其面临的主要风险,提出了加强风险控制的对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王健  刘红岩  
始于2011年夏季的国际金融动荡,持续发酵,世界经济随之进入了多事之秋,国际金融市场经历了"资产大跳水、黄金顶破天"到"资本市场和黄金市场双双坐过山车"。本轮的国际金融动荡既影响世界经济也影响中国经济:国际动荡打断世界经济复苏的进程,世界经济正滑向滞胀;深深融入国际经济的中国经济,难以独善其身,经济增速可能放缓,通货膨胀持续。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周学  
鉴于现代宏观经济学存在一些缺陷,本文认为需要从3个方面进行理论创新:宏观经济学的中观化和微观化;宏观经济学的方法论基础需要从均衡模式上升到轨道模式;宏观调控(政府干预)的方向应该从总量调控转为局部调控。宏观经济学从产生、发展到成熟,须经历3个阶段:宏观层面阶段、宏观层面与中观层面相结合的阶段、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与微观层面相结合的阶段。当前正处于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的过渡之中,为推进这一进程,本文做了一些尝试。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范敏娟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正处在快速发展的时期,但同时也存在着诸多的风险,其中主要为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和法律风险。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金融衍生品的同时,必须高度重视对风险的控制,在培育银行金融衍生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加快金融创新以及改进衍生产品业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方面实施交易机制创新,以减少金融风险,实现健康有序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秀君  
目前 ,我国已正式加入WTO。加入WTO必将给中国的宏观经济管理带来巨大的影响 ,因为世贸组织所确立的一系列规则和机制是用来规范和约束成员国的政府行为。本文从宏观经济管理的能力、目标、主体、客体、手段等方面入手 ,分析了加入WTO对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影响。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应对入世挑战的中国宏观经济管理的创新思路。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陶伟  
影响信用风险大小的主要因素包括违约概率、信用暴露值以及违约损失率。传统信用风险管理大多着重于这三大因素的事前管理(如资信评级、信贷额度控制)与事后管理(如计提准备、催收)。但随着金融工程的快速发展,金融机构开始借助信用衍生产品来管理信用风险。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肖昕  
目前国际国内的金融界对金融衍生工具的交易状况极其关注,但金融衍生市场产品交易最新数据的搜集、统计和计算非常困难,各国数据公布不及时,计算口径也经常是不同的,现仅以我们搜集的国际组织公布的最新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宋雷磊  
2008~2009年的全球金融危机有着深层的结构因素。始于上世纪80年代的经济全球化进程,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也造就了很多重要的经济结构不平衡,直接和间接地导致了金融危机。经济结构失衡需要很长时间来纠正和调整,发达经济体可能会处于持续低迷状态。这一危机后时代的新常态也意味着新兴经济体必须进行结构调整,才能确保稳定、健康的经济增长。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必须着眼于在短期内稳定增长,在中长期内致力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向发达国家的过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田梓青  李胜楠  杜洋洋  
目前中国金融市场发展迅猛,制造业企业纷纷投资金融资产,资产金融化的趋势逐渐涌现,对企业实体经营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基于2013年至2017年沪深A股制造业企业数据,本文实证分析发现:中国制造业企业资产金融化会抑制企业创新活动,同时宏观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提高会削弱企业资产金融化对创新的挤出效应。考虑到产权性质的影响,本文发现非国有企业金融化对创新影响显著,而国有企业并不明显。基于上述分析,我们为应对过度金融化发展实体企业提出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