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0)
- 2023(9574)
- 2022(8568)
- 2021(8185)
- 2020(6855)
- 2019(16106)
- 2018(16158)
- 2017(31222)
- 2016(17426)
- 2015(19776)
- 2014(19839)
- 2013(19442)
- 2012(17650)
- 2011(15780)
- 2010(15592)
- 2009(13846)
- 2008(13239)
- 2007(11442)
- 2006(9844)
- 2005(8320)
- 学科
- 济(62818)
- 经济(62744)
- 管理(46896)
- 业(46486)
- 企(37203)
- 企业(37203)
- 方法(31101)
- 数学(26844)
- 数学方法(26520)
- 农(19526)
- 中国(17797)
- 财(14835)
- 学(14356)
- 业经(14276)
- 农业(13540)
- 理论(13446)
- 地方(13372)
- 教育(11329)
- 技术(10877)
- 和(10765)
- 贸(10592)
- 贸易(10588)
- 制(10328)
- 易(10253)
- 环境(9858)
- 务(9819)
- 财务(9760)
- 财务管理(9746)
- 企业财务(9241)
- 划(8992)
- 机构
- 大学(237533)
- 学院(236534)
- 管理(97312)
- 济(88035)
- 经济(85915)
- 理学(85113)
- 理学院(84179)
- 管理学(82716)
- 管理学院(82293)
- 研究(76080)
- 中国(54041)
- 京(50847)
- 科学(48879)
- 农(38225)
- 财(37918)
- 所(37687)
- 业大(37261)
- 中心(34809)
- 研究所(34683)
- 江(33922)
- 范(33016)
- 师范(32740)
- 北京(32141)
- 财经(31413)
- 农业(29739)
- 经(28627)
- 州(27883)
- 院(27854)
- 技术(26753)
- 师范大学(26394)
- 基金
- 项目(169284)
- 科学(132188)
- 研究(126356)
- 基金(120461)
- 家(104212)
- 国家(103267)
- 科学基金(88763)
- 社会(76393)
- 社会科(72121)
- 社会科学(72101)
- 省(67248)
- 基金项目(65185)
- 教育(59474)
- 自然(58450)
- 自然科(57060)
- 自然科学(57048)
- 划(56564)
- 自然科学基金(55983)
- 编号(53719)
- 资助(49715)
- 成果(43433)
- 重点(37467)
- 部(37150)
- 课题(36731)
- 发(35408)
- 创(35397)
- 项目编号(32827)
- 创新(32800)
- 科研(32195)
- 大学(31997)
共检索到3344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冯立天,王树新,孟浩涵
人口投资是区别于社会生产力中物质要素投资的经济范畴,是人口经济学的重要研究领域。关于人口投资的概念,目前人口经济学界和实际工作者众说纷纭。本文不涉及这种概念,定义之争,而把人口投资只局限在对一个未成年人口培养成为达到劳动年龄低限并具有社会一般劳动能力(以文化教育水平为标志)所支出的全部费用上。具体地说,就是指一个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段成荣
劳动力培养费用是指把一个人培养成为一个合格劳动者所需要的费用。关于劳动力培养费用的研究,对于认识我国的人口政策和改进我国的劳动工资制度都有重要意义。第一,这一研究有助于我们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罗英姿 顾剑秀
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宏观视角对博士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冲突进行了理论阐释,并基于江苏省博士生就业期望的调查,从博士生就业期望的微观视角实证分析当前博士生培养与博士生多元化的就业需求的冲突。提出通过建构旨在调适博士生培养标准化与市场化的联合一体化博士生培养模式,有效连接博士生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调适二者间的冲突。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余祖光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叶玉琴
本文通过对广州市郊区517个已转移就业劳动力进行的问卷调查,证实了城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出路是二、三产业,农民文化素质低是剩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障碍;重点分析了广州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经验、特点与政府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
剩余劳动力转移 培训 农民素质 城郊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张立芳 孙上林
吉林省英俊镇由于所处地理环境特殊,使得其剩余劳动力转移既有符合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特点的共性,又有其特殊的个性。总的来说,呈现出转移数量大、转移质量低的特点。这与当地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开展情况密切相关。本文以对英俊镇进行的农户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为基础,总结了英俊镇劳动力转移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
农村剩余劳动力 转移 培训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文钢
对贫困人口的贫困观展开研究不仅有利于理解贫困人口的日常生活世界,还有利于提升扶贫政策的政策绩效。笔者在田野调查中发现,宁边村四个族群村民的贫困观是将劳动力与贫困和致贫原因建立因果联系,这种现象放入学术史中检视时是属于小农对劳动力的"自我剥削"。文章从社会结构的进路,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解释了宁边村四个族群村民为什么在理解自身所处的贫困和致贫原因时对自己所拥有和能够支配的劳动力进行"自我剥削"。研究表明,宁边村四个族群村民对劳动力"自我剥削"的社会根源是处于社会结构边缘位置的小农对中国城乡二元结构制度性歧视的一种保护性反应,并非是因为他们自觉接受了自决、自立、依靠个人奋斗等来自西方社会的现代性的个体主义话语。
关键词:
小农 贫困观 劳动力 自我剥削 社会结构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崔传义
28个县(市)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调查研究“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一、前言在拥有大量农业人口、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我国,农村一些劳动力以跨区域流动的方式转入非农产业,是改革和社会经济结构过程中出现一种富有时代意义的必然现象。不论人们...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陈耀波
劳动力培训计划最关注的问题之一是参与者的能力和培训目标对象之间的不匹配。劳动者的能力可能对劳动力培训计划的成果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的目的是使用中国浙江省一项初步调查的数据,考察劳动力参与培训的激励(程度)。本文使用工具变量回归方法作为研究劳动力培训参与问题的一种方法。本文表明,在一个村中家庭到培训中心的平均距离、家庭中的劳动力比例是影响农村劳动力培训参与程度的重要工具变量。调查发现与以往不同,过去的研究认为培训前工资下降的效应(Ashenfelter’s dip)可能会降低参加培训的"机会成本"。而本文认为培训前的工资下降会引起能力较高的劳动力参加培训,产生"择优效应"(cream skimm...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王全旺 赵兵川
受国内外整体经济状况变差,技能型人才有效供给不足以及结构性矛盾突出等因素影响,我国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适切性低的问题较明显,这不仅给个体造成"伤疤效应",也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问题,可以采取深化校企合作,夯实技能型人才从学校到工作的基础;加强统筹协调,构建高职院校与质优企业的分类合作模式;畅通信息渠道,为受教育者提供优质的职业指导;创新体制机制,发挥市场与国家资格等级认证制度的合力等措施提升劳动力市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适切性。
关键词:
高职教育 技能型人才 适切性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娄伟
随着限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制度性障碍的逐步消失,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效果越来越取决于劳动力自身的素质。而要提高劳动力的素质,就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各种人才培养模式,把大量的普通农民培养成各类人才。
关键词:
农村 劳动力转移 培养模式 创新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龙翠红 易承志
本文估计了近年来中国农村劳动力的流动规模,在农村流动劳动力规模的基础上计算农村劳动力流动率,并分别从农村劳动力流动的空间结构特征、产业流向特征以及人口学特征来研究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格局与特点。经过上述分析,文章认为农村大规模的劳动力外流,特别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村劳动力优先外流,是导致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拉大、欠发达地区农村发展后劲乏力、农业产业化难以实现的深刻原因之一。因此,加强对留守农民的人力资本投资和培养现代新型农民尤为必要。
关键词:
农村劳动力 流动 格局 现代新型农民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谢维和
引语 :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经历了大规模的扩招 ,大量高校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 ,引发了社会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广泛关注。我国的劳动力市场究竟需要什么样的大学生 ?未来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会有哪些变化 ?高等教育应该如何面对毕业生就业的压力 ?……这一系列问题既不是纯粹的教育问题 ,也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密切相关。组织本次笔谈之初衷在于试图打破某一专业研究的思维定势 ,深化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和高等教育发展的认识 ,因此特邀学科背景不同、学术个性卓尔不群的学者阐述他们对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观点和对高等教育发展的关怀。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马廷奇
大学生能否充分就业既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有关,也与劳动力市场及其供求机制有关。当前人们更多地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归责于高等教育,实际上,劳动力市场缺陷可能是更为根本的原因。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大学生人才配置效率偏低,劳动力市场信息机制失灵导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价值取向迷失。因此,要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既有赖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也有赖于劳动力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