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77)
2023(7460)
2022(6549)
2021(6211)
2020(5531)
2019(12638)
2018(12556)
2017(24202)
2016(13588)
2015(15521)
2014(15760)
2013(15806)
2012(14955)
2011(13584)
2010(13686)
2009(12912)
2008(13252)
2007(12408)
2006(10674)
2005(9484)
作者
(41550)
(35230)
(34749)
(33470)
(22212)
(17029)
(16106)
(13756)
(13233)
(12393)
(11958)
(11815)
(11207)
(11145)
(11044)
(11025)
(11016)
(10219)
(10172)
(10154)
(8804)
(8774)
(8537)
(8112)
(8049)
(7821)
(7820)
(7768)
(7243)
(7147)
学科
(57612)
经济(57462)
(33447)
管理(32527)
方法(28153)
(26344)
企业(26344)
数学(23292)
数学方法(23089)
(17686)
(17541)
中国(16954)
(14433)
业经(12164)
地方(11407)
农业(11361)
(10962)
理论(10698)
(10524)
(10028)
贸易(10025)
(9674)
(8693)
银行(8658)
(8481)
金融(8478)
(8279)
(8219)
财务(8201)
财务管理(8178)
机构
大学(203758)
学院(199845)
(80750)
经济(78896)
管理(72924)
研究(72754)
理学(62307)
理学院(61476)
管理学(60245)
管理学院(59846)
中国(54243)
科学(46788)
(43761)
(39536)
(39285)
(37499)
研究所(35916)
中心(34036)
业大(31938)
农业(31407)
(31223)
财经(29774)
(28820)
师范(28512)
北京(27854)
(26885)
经济学(25556)
(25008)
(24525)
师范大学(23157)
基金
项目(130782)
科学(101272)
基金(93669)
研究(93656)
(82682)
国家(81942)
科学基金(68104)
社会(59241)
社会科(54808)
社会科学(54786)
(50890)
基金项目(49716)
自然(44059)
(43760)
教育(43614)
自然科(42979)
自然科学(42965)
自然科学基金(42231)
编号(38958)
资助(38558)
成果(33273)
重点(30185)
(29505)
(28256)
课题(26783)
(26331)
科研(25753)
教育部(24648)
创新(24597)
计划(24597)
期刊
(89076)
经济(89076)
研究(59249)
中国(39746)
学报(36529)
(35481)
科学(32306)
(29627)
大学(26292)
学学(24567)
农业(23626)
管理(23154)
教育(22430)
(17483)
金融(17483)
技术(15648)
财经(15106)
经济研究(14095)
业经(13672)
(12928)
(12738)
问题(12080)
图书(11264)
(10945)
技术经济(9802)
统计(9787)
理论(9437)
(9214)
资源(9207)
商业(8646)
共检索到298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和红  智欣  
了解新生代流动人口社会支持状况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为构建社会支持的健康促进模式提供基础信息。利用"青年流动人口健康意识调查"所获得数据进行分析,最终获得符合条件的新生代流动人口2271人,以及与新生代流动人口同龄本地人口997人。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总分平均分为(33.81±5.09)分。在3个维度中,客观支持平均分为(5.71±1.50)分;主观支持平均分为(21.28±3.88)分;对社会支持的利用度平均分为(6.82±1.80)分。其中,新生代流动人口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分数及社会支持利用度上都显著低于当地同龄人口。婚姻状况与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状况有关,表现为在婚者获得的社会支持明显高于不在婚者。新生代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水平较低,在获得社会支持状况上在婚者较不在婚者具有一定的优势。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栾敬东  
文章作者通过实际调查和分析结果证明,在经济发达地区打工的流动人口的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等基本社会特征均对其收入水平存在显著性影响。男性比女性、已婚者比未婚者年龄大、收入高。受教育年限、在本单位工作时间和年龄的增长能不同程度地提高流动就业人口的收入水平。流动人口只有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尝试,掌握了生产技术并积累起工作经验后,就业岗位和收入水平才能相对稳定下来。一部分流动人口已明确表示愿意在打工地区定居下来,且收入相对较高或家乡与就业地区生活水平差距较大的流动人口更倾向于正式迁移,男性和受教育年限较长者移民经济发达地区的愿望也更明显。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雷阳阳  
本文利用2013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截面数据,描述了我国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并利用二元LoGiStiC模型,通过逐步回归控制的方法,分析了影响流动人口健康状况的各类因素。结果发现:年龄、受教育程度、个人月收入、家庭规模、家庭人均收入等因素均影响流动人口的健康水平;另外,个人心情是否抑郁和个人生活方式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显著,但是医疗保险因素对流动人口的健康状况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从个人、社区和国家三个层面全面提高流动人口健康水平的建议。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丘银英  沈建武  
流动人口问题一直是城市规划与管理的难题。流动人口的存在给城市的治安带来了较大的隐患 ,由流动人口尤其是无业流动人口、务工流动人口造成的违法犯罪率亦呈逐年上升之趋势。本文从流动人口的典型代表即务工流动人口的生活与就业角度入手 ,分析其可能存在的心态 ,并试图从中找出解决流动人口问题的途径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翟振武  段成荣  毕秋灵  
本文根据2006年“北京市1‰流动人口调查”数据分析了北京市流动人口的结构、分布、经济状况和居住状况等特征。研究发现,北京市流动人口正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其家庭化的趋势明显;北京的经济优势是吸引流动人口来京的最主要原因;流动人口在京滞留时间较长,很多人已经成为事实上的“北京人”;流动人口的流动渠道和实现就业的渠道具有“非正规”的特性;流动使绝大多数人实现了职业身份的“非农化”,但在进城后流动劳动力继续向上流动的机会减少。另外,本文也探讨了在京流动人口在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居住条件等方面面临的困境和问题。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王玲杰  
在流动人口结婚消费状况问卷调查的基础上,从结婚消费额、消费构成、资金来源等方面对流动人口的结婚消费状况在二十年来的发展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并对城乡差异进行比较。研究表明,二十年来流动人口的结婚消费额不断上升,消费构成呈多元化发展趋势,其中,建房买房及装修费用迅速增长;农村户籍流动人口结婚时父母是主要费用出资方,而城市户籍流动人口结婚时本人出资比例不断提高并逐渐超过父母出资比例。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和红  王硕  
了解不同流入地的青年流动人口社会支持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性,为建立稳固的社会支持系统和提升青年流动人口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提供理论基础。文章根据2015年3~5月对北京、上海和深圳年龄介于18~35岁青年流动人口的调查,对符合条件的2998名研究对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流入地的青年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水平存在差异(P<0.001),北京地区的青年流动人口生活满意度最高,深圳最低;不同流入地青年流动人口的社会支持对其生活满意度均有正向影响(P<0.001);不同流动类型、教育程度、经济融入状况、健康状况的青年流动人口,其生活满意度水平存在差异(P<0.05)。政府部门应协同合作,结合属地情况,提供有效的社会支持,提高其生活满意度水平。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于海燕  俞林伟  
流动人口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劳动力来源,保证其"健康红利"释放的关键在于其身心灵健康是否能够平衡发展。基于"生物医学"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转变这一背景,本文从身体、心理及心灵三个维度分析流动人口全人健康的内涵。流动人口的流动驱力在于追求更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因此本文通过建立流动人口全人健康、社会融合和社会支持的实证模型,将社会融合与社会支持分别作为外在因素与调节变量,运用阶层回归检验社会融合对流动人口全人健康的影响机理及社会支持在其中的调节作用。实证结果显示,个体因素中的受教育程度、居住房屋及月收入对流动人口全人健康影响显著,社会融合是流动人口全人健康的重要前因变量,社会支持对社会融合与流动人口全人健康的关系有着显著的调节作用。依据研究结论,从人力资本、社会融合、社会支持及分类供给四个方面探讨流动人口全人健康的促进策略。
[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要龙  刘培培  
少数民族地区作为中华民族社会群体的基本构成单元。如今,人口流动的大势,不断冲击着"农本"的民族社会关系,亦重构了少数民族地区人口地缘分布格局的新秩序。本文借助云南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分析了边疆民族地区流动人口发展的基本特征及演变态势、劳动就业状况、流入地居住与留居意愿情况。据此提出了构建家庭化的流动人口服务体系、引导高素质人口向边境集聚、以农地权换市民权的制度构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赵海霞  石洪波  
文章利用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分别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对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差异进行研究。首先,使用Heckman模型修正样本自选择问题,使收入决定模型估计结果更加可靠;其次,基于分层线性模型,研究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对新生代流动人口收入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新生代流动人口中,受教育年限和工作经验对就业概率及收入都有显著影响;在新生代流动人口的劳动力市场上,性别歧视和户籍歧视现象也较为明显;城市经济发展水平的效应显著,且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教育回报变大;流动人口的性别收入差异随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呈微小的增大趋势。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郭志仪  颜咏华  
促进流动人口社会融合是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基于近两年甘肃省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从经济融合、社会参与和心理认同等三个维度对甘肃省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状况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甘肃省流动人口社会融合在各维度上存在一定差异;经济融合水平较前一年有所提高,心理认同程度仍较好,但流动人口社会参与明显不足;个人特征、户籍、教育程度、是否享有城镇职工医疗保险等因素均影响着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状况。在此基础上,就促进流动人口的社会融合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梁宏  
文章利用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中新生代流动人口数据,基于家庭资源代际积累与传承的理论视角,分析父母外出务工经历对新生代流动人口从业状态的影响。研究发现,父母外出务工经历的代际传承对新生代流动人口的从业状态具有重要直接和间接的影响。具体来说,在劳动力市场的就业竞争中,父母双方的外出务工经历可通过新生代流动人口的流动经历改变他们在业的可能性,改善他们因流动生活时间或经历积累不足而产生的就业劣势;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经历的代际传承能直接、有效地促进他们实现非受雇的从业身份;同时,在相同的个人、家庭及流动特征与相同的从业特征、社会保障条件下,父母双方外出务工经历的代际传承直接提高他们对目前工作不满意的可能性。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蔚志新  
流动人口的社会保障问题一直以来备受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国家人口计生委2010年实施的106个城市流动人口监测调查数据,对停留在流入城市达10年及以上的流动人口这一最先迈入老龄阶段的群体,就其人口社会特征和停留预期与养老境遇进行重点分析。总体而言,长期外出流动人口显示有长期停留之预期,但社会保险的参与状况却令人堪忧。此外,不同人口社会特征的长期外出流动人口,其长期停留预期和社保参与状况存在一定差别。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陈雪钧  郑向敏  
为了研究人口特征变量和组织特征变量对饭店新生代员工的感知价值及其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的影响,对83家饭店的1807名饭店新生代员工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19.0软件对调研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LSD多重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受访的饭店新生代员工总体感知价值处于中等水平,总体感知利得、感知利失处于中等水平;部分人口特征变量、组织特征变量对饭店新生代员工感知价值及其感知利得和感知利失具有显著影响。最后后,本文为优化饭店新生代员工感知价值提出具体对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