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037)
2023(14387)
2022(12045)
2021(11170)
2020(9464)
2019(21429)
2018(20893)
2017(40616)
2016(22103)
2015(24279)
2014(23829)
2013(23359)
2012(21413)
2011(19231)
2010(19000)
2009(17118)
2008(16659)
2007(14367)
2006(12549)
2005(10406)
作者
(64157)
(54239)
(53663)
(50798)
(34099)
(26157)
(24217)
(21294)
(20822)
(19074)
(18601)
(18500)
(17121)
(16704)
(16603)
(16463)
(16430)
(15803)
(15803)
(15618)
(13513)
(13246)
(13189)
(12695)
(12269)
(12176)
(11787)
(11744)
(10906)
(10827)
学科
(90858)
经济(90767)
(66954)
管理(58126)
(48082)
(45299)
企业(45299)
方法(40451)
数学(36548)
数学方法(36065)
农业(31698)
业经(22934)
(22303)
中国(21240)
(19597)
地方(18499)
(17075)
(16714)
贸易(16711)
(16304)
技术(14249)
(13930)
财务(13893)
财务管理(13869)
环境(13656)
企业财务(13265)
(13076)
(12408)
(12211)
(12160)
机构
学院(308883)
大学(305349)
(124671)
经济(122422)
管理(120312)
理学(105934)
理学院(104744)
管理学(102703)
管理学院(102149)
研究(101693)
中国(76686)
(76527)
科学(66732)
(62626)
农业(59675)
业大(57531)
(52854)
(51815)
(50008)
中心(49201)
研究所(47874)
财经(43675)
(40137)
(39209)
师范(38646)
农业大学(38154)
经济学(37484)
北京(36621)
(36114)
(35723)
基金
项目(224252)
科学(176800)
基金(164880)
研究(156718)
(146981)
国家(145715)
科学基金(124524)
社会(101527)
社会科(96026)
社会科学(95998)
(89643)
基金项目(88459)
自然(83301)
自然科(81380)
自然科学(81353)
自然科学基金(79896)
(74971)
教育(71331)
资助(65895)
编号(61568)
重点(50788)
(49595)
(48383)
成果(47329)
(47200)
创新(44227)
科研(44055)
计划(43124)
国家社会(42611)
课题(41755)
期刊
(132890)
经济(132890)
研究(77797)
(76426)
中国(57927)
学报(57212)
农业(51741)
科学(51145)
大学(43062)
学学(41514)
(39534)
管理(38859)
业经(28789)
(27658)
金融(27658)
教育(24954)
(24947)
技术(24598)
财经(20709)
问题(19059)
经济研究(18609)
(18193)
(17660)
业大(16639)
资源(16206)
科技(15363)
农村(14658)
(14658)
世界(14624)
农业大学(14487)
共检索到4351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美银  
基于江苏362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研数据表明:对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处置,选择不完全流转土地的比例为56.91%,选择自己耕种的比例为37.29%,只有5.80%选择完全流转土地。从个体特征、家庭特征、就业特征、社会特征、区域特征及土地重要性等方面进行考察,新生代农民工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处置方式受到年龄、文化程度、外出务工时间、家庭规模、家庭收入水平和结构、就业稳定性、工资水平等因素的显著影响。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谢勇  
研究目的:将外出农民工的土地处置方式分为家庭耕种、土地流转和抛荒三种,对农民工选择每种方式的影响机理进行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研究方法:问卷调查法和多项选择模型回归分析。研究结果:(1)69.89%的农民工选择家庭耕种的处置方式,土地流转和抛荒的比例相对较小;(2)家庭人口数与土地的家庭耕种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随着人力资本状况的改善、工资水平和就业稳定性的增加、回家路程时间的延长,农民工选择土地流转或抛荒的可能性将显著上升;(3)农民工进城之前从事过农业生产的经历将显著降低土地抛荒的概率。研究结论:要重视对农村土地制度变革的前瞻性研究;改善农民工在城市中的就业状况,促进土地流转市场的发育和...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林竹  
对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的含意进行界定,在此基础上在江苏省八个城市进行问卷调查,有效回收735份。从工资福利、劳动关系、职业发展、工作环境、权益保护及参与管理、心理感受六个方面对调查数据进行分析。在实证调研基础上,提出要严格执法,强化企业中工会的积极作用,加强培训以及完善企业的人性化管理,从而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质量。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梦怡  姚兆余  
基于南京市783份调查问卷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消费行为明显具有乡土性与现代性的双重特征:基本消费上保持俭朴,同时通过新的消费形式来实现身份认同并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对消费方式的选择实质上是建构自我认同的社会身份。收入状况决定了其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其经济收入与衣着消费之间负相关,与医疗消费、娱乐支出之间正相关,与食品消费、居住消费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婚姻状况对于其食品支出、居住支出、娱乐支出有一定的影响;年龄与居住消费、衣着消费之间正相关;性别与娱乐消费负相关,与医疗消费正相关;文化程度与消费行为之间显著正相关。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谢勇  孟凡礼  
本文使用就业史数据,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的总体水平、动因及其对就业质量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流动性明显高于第一代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更低,并且流动地域呈现出先扩大、后缩小的趋势,而家乡社会关系网络的重要性在其就业流动过程中逐渐降低。新生代农民工更换工作的主要目的在于追求更高的就业质量,但其工资水平、劳动时间、劳动合同签订率、社会保险参与率等指标并没有随着就业流动而改善,甚至还出现了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林雯  郭红东  
与父辈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融入具有特殊性,他们回村的意愿也表明了其社会融入性,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回乡从业意愿的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发现,65.1%的新生代农民工有回村意愿,且创业是他们回村后最主要的发展道路。而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回村创业意愿的因素主要有外出务工时间、社会交往能力、对待创业风险态度及当地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等。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娜  雷怀英  
本文以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结果与老一代农民工进行比较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基本特征、工作环境等均有所提升和改善。进一步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收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表明,新生代农民工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差异、打工前受培训情况、已做过的工作种类数、每天工作小时数对每小时收入存在显著影响,其中岗前培训是影响农民工收入的重要因素;每天工作小时数对每小时收入的回归结果表明农民工的工作强度仍然较大,新生代农民工每月工作时间平均比国家规定的法定劳动时间多43.91小时。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石丹淅  赖柳华  
基于河南、北京、福建、广东四省市10余个城市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问题。研究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有较大差别。总体上看,我国新生代农民工的日工作时间偏长,日均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9-10小时、11小时以上比例分别为60%、50%、20%。同时,年龄、子女数量、受教育程度、是否为蓝领、劳动合同关系、工作单位规模、是否为工会会员、是否亲自照看孩子、求职途径等因素显著地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的工作时间。政府必须采取相应举措缓解新生代农民工的过度劳动。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晓丽  郑晶  
影响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主要因素归纳为职位特征、乡土记忆、城市经历和发展预期四个方面。基于对四川364位新生代农民工的问卷调查,使用最优尺度回归模型检验了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新生代农民工对于自己的身份认同较为清晰,且大多认同自己的工人身份;模型中的职位特征、乡土记忆、城市经历以及发展预期都对新生代农民工身份认同产生一定影响;受教育程度、所处职位、是否了解惠农政策、是否融入城市生活和入户意愿五个因素最终影响新生代农民工的身份认同。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石丹淅  赖德胜  李宏兵  
基于2012年河南省问卷调查数据,笔者借助欧洲基金会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考察了当前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状况。研究发现,当前我国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质量总体上不高;Porbit和Ordered Probit模型计量结果表明,职业类型、工会、工资水平、工作强度、加班情况、培训状况等是影响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因素。建立通畅的信息传递机制、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劳动关系和谐度等有助于他们尽早实现高质量的就业和社会融合。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曹建云  
本文利用珠江三角洲814位农民工的调查数据,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从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面,分析了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就业流动的因素。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补充了职业价值观和社会资本对其就业流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观层面上,职业价值观、受教育程度、性别和年龄等因素对农民工的就业流动产生显著影响;中观层面上,社会资本、高工资及教育培训能增强就业的稳定性;宏观层面上,政策制度和社会文化对农民工的就业流动产生显著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洪霞  
本文通过对全国797位新生代农民工进行实证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统计方法,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性别、月均收入、受教育水平、打工时间、遇到困难求助城市市民的数量、主要交往对象以及社区参与情况7个变量对市民化的实现影响显著,其中月均收入、受教育水平、打工时间、求助人数与社区参与情况与市民化的实现呈正相关,性别变量中男性农民工市民化的倾向比女性更大,主要交往对象越是以城市居民为主,越有利于其实现市民化。在此基础上,本文从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提升角度提出了相应推进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实现进程的对策。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晶  刘丽  
新生代农民工作为传统农民工的延续和发展,在权益观念、价值取向、社会认知、未来愿景等方面都与传统农民工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个体资源禀赋积累的差异性、组织环境赋权与社会制度政策的特殊性,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就业与城市融入面临许多新的问题。本文选取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的苏州市、南通市、宿迁市的758位"新生代农民工"的典型调查数据,从微观个体层面、中观组织层面和宏观社会层面分析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状况,剖析其城市就业困境的原因,研究其城市就业能力提升的路径,以期为新生代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和自我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肖云  邓睿  
基于重庆主城九区421位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数据,运用逻辑斯蒂回归模型分析了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区融入主观判断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经济状况、社区参与、服务惠及等因素都影响着新生代农民工对融入城市社区的主观判断。据此提出应从政策导向层面注重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城市就业的稳定性,改善其社区参与状况,推动社区内公共服务均等化,以尽快帮助其实现由城市进入向社区融入的关键转化。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吴江  陈运广  
新生代农民工群体内的不同层次流动就业的影响因素各异:对新生代农民工不同流动程度按相对比例划分为长期稳定型、相对稳定型、相对频繁换工型、频繁换工型,分别验证稳定生活相关因素以及发展个人相关因素对其的影响。结果显示:流动程度属于长期稳定的更倾向于稳定生活;而属于频繁换工的则是更倾向于发展个人。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频繁换工的显著影响因素更多为"非经济因素",而长期稳定的,则更多的偏向于经济因素。通过分层分析发现,新生代农民工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某部分新生代农民工在品质上更为倾向于有责任感,稳重的传统农民工。而从年龄上看,最大流动性的新生代农民工出现在25岁左右的"中间年龄"农民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