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853)
2023(13897)
2022(12006)
2021(11300)
2020(9379)
2019(21027)
2018(20931)
2017(40071)
2016(21441)
2015(23823)
2014(23245)
2013(22647)
2012(20323)
2011(18181)
2010(18054)
2009(16783)
2008(15617)
2007(13453)
2006(11623)
2005(9613)
作者
(58417)
(48254)
(48159)
(45618)
(30647)
(23163)
(21812)
(18946)
(18317)
(17048)
(16514)
(16113)
(15071)
(14944)
(14765)
(14512)
(14484)
(14434)
(13789)
(13719)
(11891)
(11706)
(11461)
(11028)
(10856)
(10696)
(10681)
(10582)
(9583)
(9551)
学科
(79700)
经济(79610)
管理(64785)
(60820)
(51905)
企业(51905)
方法(36668)
数学(31143)
数学方法(30774)
(21714)
中国(21622)
(20430)
业经(19361)
技术(17485)
(17436)
地方(15688)
理论(15103)
(14879)
贸易(14870)
农业(14586)
(14396)
(14349)
(13753)
环境(13042)
(12867)
财务(12803)
财务管理(12781)
(12525)
银行(12488)
企业财务(12053)
机构
学院(292656)
大学(292149)
管理(118965)
(113563)
经济(111125)
理学(104057)
理学院(102935)
管理学(101200)
管理学院(100668)
研究(92804)
中国(67886)
(60694)
科学(57961)
(51112)
(44783)
业大(42546)
(42304)
中心(41999)
财经(41783)
研究所(41061)
(40530)
(39630)
师范(39317)
(37993)
北京(37861)
(34245)
经济学(33764)
(33762)
农业(33100)
师范大学(31768)
基金
项目(206498)
科学(163151)
研究(154148)
基金(149193)
(128831)
国家(127714)
科学基金(110747)
社会(97222)
社会科(91909)
社会科学(91887)
(81338)
基金项目(79573)
自然(71310)
教育(70676)
自然科(69660)
自然科学(69645)
自然科学基金(68366)
(67701)
编号(63995)
资助(59717)
成果(50854)
重点(45443)
(45207)
(44837)
(43700)
课题(43131)
创新(42096)
项目编号(40052)
国家社会(39265)
科研(39063)
期刊
(123301)
经济(123301)
研究(84749)
中国(51188)
学报(43940)
管理(43431)
科学(41171)
(38354)
(37529)
教育(35745)
大学(33434)
学学(31264)
农业(27100)
技术(25031)
业经(22194)
(22098)
金融(22098)
经济研究(20481)
财经(19389)
(16509)
图书(16267)
科技(15345)
问题(14962)
理论(14337)
商业(14316)
技术经济(13866)
(13734)
实践(13311)
(13311)
现代(13256)
共检索到4116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赵弋徵  陈品宇  孔翔  
新物质主义是对消费地理研究中呼吁"重返物质"的补充和超越,论文旨在从新物质主义的视角审视消费地理的研究进展。首先,简要介绍行动者网络理论、拼装体理论、超越人类理论和非表征理论等新物质主义的相关理论基础,发现新物质主义强调物质的能动性、动态性及其对消费网络的影响能力,受此影响,消费地理研究对空间性、社会性、主体性和物质性的认识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然后,从去人类中心视角梳理了消费地理3个方面的研究议题,包括具身消费实践与消费主体性、消费空间与情感、活态商品与人—地—物关系的建构。最后,基于中国语境对消费地理研究进行了反思与展望。新物质主义为解决消费地理中的主体性和社会性提供了一个新的切入点,有助于在探讨人、地、物关系的反思中跳出人类中心论以及摆脱二元对立关系的长期束缚,对研究当下的消费模式转型与可持续消费发展、动植物商品与消费者情感以及网络、科技与消费空间重构等话题具有启示意义。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冯雅欣   安宁  
随着人类基础设施活动越来越频繁,有关基础设施对人地关系和人类社会空间结构产生的影响引发了人文地理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的广泛讨论。论文系统地讨论了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学的研究脉络及其核心议题。首先,对地理学中有关基础设施的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发现地理学对基础设施的研究呈现出“社会文化转向”的趋势,强调了基础设施在其功能属性之外,同时也兼具社会和文化等多重属性。其次,从女性主义地理学视角出发,强调了以性别为代表的社会核心—边缘视角在基础设施研究中的“社会文化转向”的重要价值,指出女性主义可以为分析基础设施的空间效应提供兼具微观与宏观的绝佳视角。再次,基于女性主义视角所体现出来的人类社会异质性对于其利用基础设施改造和利用环境的不同影响和路径,从基础设施生产端的性别差异以及基础设施使用端的性别差异等两个不同场域勾勒出基于性别视角的基础设施研究的主要内容。基于上述文献,论文最后搭建了一个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学的核心概念框架以及分析思路。论文所提出的女性主义基础设施地理研究的核心框架也可为其他广泛关注女性主义话题的学者提供在更大、更宽和更广范围内进行跨学科对话的机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周妍   薛德升   高权  
受地理学“再物质化”思潮的影响,移民地理学开始将物的主体性纳入移民地理的研究框架,探索流动性与物质性相结合的移民地理研究新范式,以解释当前愈发复杂的移民局势,并形成了移民地理学的“物质转向”。移民地理学对物质性的关注较早,但其对物的讨论往往过于宽泛而缺乏焦点,使得该领域一直未能形成一套主流的理论体系。基于此,论文拟通过梳理国内外移民地理相关文献,对该领域当前的主要研究成果与研究前沿进行系统的综述,并围绕移民流动过程中“人—物—地”互动构建理论框架。首先,对西方物质研究的哲学脉络进行梳理,发现“物质转向”思潮最早根源于西方唯物主义、新物质主义与知觉现象学等理论,这些哲学思想与地理学理论相结合产生新的空间辩证思想。其次,通过对近10年的移民地理“物质转向”文献进行计量分析,发现其研究主要聚焦于4个研究热点:移民基础设施、移民身体与生命政治研究、移民物质文化与空间实践、超越人类的移民地理。最后,文章对西方移民地理“物质转向”的理论框架进行总结,阐述其对中国移民研究的借鉴意义,并进一步提出建立中国本土化移民理论的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林煦丹  朱竑  尹铎  
伴随着"文化转向"与"再物质化"思潮的出现,物质地理学已经成为西方社会文化地理研究中新兴且活跃的研究分支之一,而追踪物质(following the things)是物质地理学中重要的方法论视角,它强调人文地理学所重视的"流动性",通过追踪特定物质在流动过程中物质性的变化以及能动性,揭示物质流动中的社会关系与文化意义。论文通过梳理和分析西方学界中物质地理学的相关文献,阐述了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同时指出现阶段在追踪物质视角下该领域的主要议题为:物质的象征研究、物质与认同研究、生产与消费研究以及权力博弈与协商研究等内容。最后,论文归纳总结了当下物质地理学存在的研究局限与空白,展望了未来中国物质地理学研究可进一步探索的话题与方向,以期打开未来中国与西方国家物质地理学的对话窗口。
[期刊] 图书馆学研究  [作者] 赵跃  周耀林  
文章从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信息资源建设主体、建设方法、组织策略、管理策略、传播策略等方面系统梳理了信息视角下我国非遗研究进展,认为未来几年非遗信息学研究框架将愈发清晰,非遗数据资源的开发将成为焦点,非遗信息跨文化传播将受到关注。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周灿  曾刚  
基于Web of Science中1982—2016年经济地理学领域产业集群研究文献,借助CiteSpace V软件,运用文献计量分析法以及对相关文献资料的回顾,系统梳理了产业集群研究的理论脉络、热点领域、知识基础,明晰了学术争议和研究前沿,旨在为国内产业集群理论创新寻求突破口。结果表明:(1)研究热点集中于集群创新和集群网络、集群和区域发展、集群演化;(2)研究内容逐步从关注经济活动的地理集聚,转变为多维邻近、路径依赖视角下的集群创新和集群演化,再深化至探究不同空间尺度网络对集群知识流动和集群创新的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冬平  柳林  周素红  杜方叶  宋广文  肖露子  
犯罪地理学以社会问题为导向,关注犯罪现象的格局、过程与机理,沿着"揭示问题、服务安全、解决问题"的思路,去破解复杂的社会难题,并在公共安全和犯罪防控领域贡献力量。本文基于地理学视角,从犯罪出行、犯罪空间决策、重复犯罪三大研究主题出发,综述了国内外犯罪者行为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国外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如:(1)犯罪出行方面发现了就近掠夺和外出犯罪的空间模式;不同犯罪类型的出行距离存在显著差异;以及犯罪出行距离受犯罪者个体特征、地理特征、犯罪收益和情感因素的影响。(2)犯罪空间决策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犯罪者空间意识的影响。(3)重复犯罪存在时空聚集性和时空临近性。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国外理论与经验引介,犯罪时空分布、形成机理与空间防控,以及犯罪模拟与预测方面,而地理学视角下犯罪者行为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有许多空白亟需填补。总体而言,在犯罪者研究领域,仍存在以下3点不足:(1)在犯罪出行方面,综合的视角不多;(2)在犯罪空间决策方面,尚未涉及犯罪空间决策的时间差异及形成机制;(3)在重复犯罪方面,尚未考虑过去的犯罪活动和经验。最后,论文从视角、内容、方法及应用上提出未来的研究重点:注重综合性视角的实证分析;开展针对犯罪团伙的研究;合理利用大数据分析犯罪者行为的规律、过程和机理,避免导致推理错误;注重理论研究成果的转化,满足国家社会治安的重大需求,并提升犯罪地理学的学科价值。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士琳  曹有挥  
港航服务业的兴起与快速发展深刻影响着港口功能演进,已成为推动港口城市空间结构调整与经济发展的关键驱动力,以及提升枢纽港口城市全球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港航服务业相关研究具有重要价值和特殊意义。在此背景下,文章基于地理学视角,从港航服务业内涵、港航服务业的空间组织、港航服务企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港航服务供应链等方面对国内外港航服务业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梳理。最后,围绕学科理论体系建设和服务经济发展,从港航服务业概念内涵与范畴界定、港航服务业空间格局与演化特征研究、港航服务业发展的空间效应分析和港航服务业空间组织理论分析框架构建四个方面提出了未来研究展望。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龙冬平  柳林  周素红  杜方叶  宋广文  肖露子  
犯罪地理学以社会问题为导向,关注犯罪现象的格局、过程与机理,沿着"揭示问题、服务安全、解决问题"的思路,去破解复杂的社会难题,并在公共安全和犯罪防控领域贡献力量。本文基于地理学视角,从犯罪出行、犯罪空间决策、重复犯罪三大研究主题出发,综述了国内外犯罪者行为的研究进展。结果表明,国外研究取得了较多成果,如:(1)犯罪出行方面发现了就近掠夺和外出犯罪的空间模式;不同犯罪类型的出行距离存在显著差异;以及犯罪出行距离受犯罪者个体特征、地理特征、犯罪收益和情感因素的影响。(2)犯罪空间决策受经济因素、社会因素以及犯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宋永永   薛东前   马蓓蓓   马艳艳   袁鑫   王怡婕   
文化产业是国家社会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文章以1993—2020年3 904篇期刊论文为研究样本,采用CiteSpace等文献计量分析方法,从地理学视角总结中国文化产业研究能量分布、演进脉络、现状特征和重要启示,提出文化产业研究亟待加强的重点领域。结果发现:(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历经四个阶段,高校成为文化产业优势研究团队的主要集中地,经济类和地理类等期刊对文化产业研究传播具有重要贡献;(2)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化产业空间结构、文化产业空间集聚与扩散、文化产业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文化产业与城市发展关系以及文化产业发展政策机制五个方面,总体呈现出研究视角多维、方法多样、数据多源、内容多面和区域多点特征;(3)中国文化产业研究多遵循描述现象、总结规律、解释成因、探究路径的逻辑思路,基于学科交叉的理论方法创新、文化产业跨界融合发展、文化空间塑造与城市更新等关键问题的研究依然薄弱,文化产业学科体系和人才培养机制亟待完善;(4)从人文与经济地理学视角出发,构建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理论方法体系、揭示文化产业空间生成机理与集群发展路径、探究文化产业跨界融合机制与协同发展模式、研究文化消费空间生产与重构路径、厘清城市文化空间与城市更新关系、建立文化产业研究人才培养长效机制,全面深化中国文化产业研究的理论范式和实践路径,是新时代中国人文与经济地理学创新理论研究和服务国家战略的重要领域。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穆恩怡   贺灿飞  
解析经济活动和环境的关系及相互作用是理解人地关系的重要途径。环境经济地理应运而生,主要研究环境要素对经济活动的影响,以及经济活动对自然条件的选择、适应与改造。论文首先梳理环境经济地理学科演进,构建经济循环视角下的研究框架,发现其经历了从关注外生发展时的成本外化与外部治理,逐渐转变为成本内化,将自然资源考虑为资本的新经济模式的发展历程。论文对1996—2023年国内外经济—环境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分析,总结出环境经济地理研究经历起步期、建构期、腾飞期等重要阶段。结合全球价值链和物料流通理论,论文分析出环境经济地理议题对后发区域“绿色化”转向、生产部门网络重构、演化经济地理需求侧以及全球—地方互动的关注,并提出未来研究为解决生态环境治理,绿色创新与产业转型,能源、韧性与可持续发展的可能贡献。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郭琪  贺灿飞  
技术关联是现阶段演化经济地理学的重要概念,对演化经济地理学的发展和现实经济增长路径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演化经济地理学的背景下,探讨技术关联的概念和测度方法,从静态和动态2个视角探究技术关联影响产品演化的微观作用机制,并在国家、区域和企业等不同尺度上梳理了相关研究成果,绝大多数研究证明了产品演化路径显著依赖技术关联,即遵循路径依赖过程。近年来一些研究成果发现,有些区域通过向技术不相关产品进行演化从而实现了路径突破,并对其原因进行剖析,发现金融危机与扶持政策等外生力量和地方环境与制度等内生变量都会导致路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陈海曦  
中欧班列自2011年开行以来,随着其国内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逐渐成为中国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之一。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可以发现,中欧班列相关文献数量年均增长约70%,但发表在影响力较高期刊的文献占比还相对较低。从地理视角看,中国学者对中欧班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4个方面:一是测算班列具有竞争优势的区域范围,二是分析班列开行地区间的竞争博弈,三是优化班列运输网络的空间布局,四是分析班列的区域影响及其差异性。目前存在的短板主要包括:理论研究尚未紧跟实践,对整体改革的研究仍较缺乏,研究地域有待拓展等。建议在今后的研究中加快推进理论构建,多出系统性、针对性对策建议,在更大空间尺度内深耕细作。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何炜  金晨远  李雅薇  
专业主义研究源于职业社会学,随着组织管理要素在专业机构的出现,专业主义的研究视角逐渐向组织管理转变,进而凸显了专业主义在组织管理领域的研究价值。尽管组织管理视角下专业主义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专业主义概念方面的认知较为匮乏,且研究结论较为分散,故有必要对相关研究进行述评。本文通过介绍专业主义研究的概述、测量和概念的核心属性,整理其前因、结果及作用机制,对已有研究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和评述,形成了组织管理视角下专业主义研究的整体框架并指出未来研究的方向。本文发现,已有研究在专业主义概念测量、作用机制研究、研究对象和背景、研究实践价值方面存在不足。因此,本文从专业主义测量的完善、挖掘专业主义在组织管理视角下的作用机制、专业主义在新兴领域的拓展、组织和个体专业主义的提升四个方面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探讨了专业主义对组织管理的实践启示。本文为深化组织管理视角下专业主义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了重要参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宗会明  周素红  闫小培  
随着全球生产网络和现代物流研究的兴起,物流对于提升地区和企业的竞争力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现阶段的物流研究主要集中于管理学和交通地理学2个学科。管理学侧重于研究物流组织和企业物流效率的提高,缺乏整体和空间的视角,而交通地理学则侧重于以货物流通为代表的传统物流研究,对于现代供应链及物流组织研究不够,二者各有研究优势和不足。经济地理学对物流活动的研究经历了传统物流活动研究、物流活动被遗忘、物流研究的被重新认识和发现3个阶段。在当今经济地理学"社会、制度、文化转向"背景下,经济地理学将在日益复杂的现代物流网络研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现代物流活动的相关研究,主要是由交通地理学者借鉴经济地理学理论对物流活动进行的研究,及经济地理学者对生产领域研究时对物流活动不经意的涉及,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全球生产网络下现代物流的性质和作用,现代物流组织结构研究,现代物流活动的空间表现及发展动力机制4个领域,总体而言尚处于研究起步阶段。最后,文章提出了对当代中国经济地理学对物流活动研究的几点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